王彦萍
目的分析医院内空气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医院内不同环境中空气消毒质量进行定期监测.结果我院空气消毒总合格率达82.45%,其中Ⅱ类环境空气消毒合格率(82.69%)与Ⅲ类(82.14%)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室与透析室合格率高(91.84%,91.92%),母婴同室与易感病房合格率低(71.88%,75%),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内科治疗室合格率(85.9%)高于外科(77.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工作的协调配合是搞好消毒灭菌工作的关键;要加强母婴同室、易感病房、外科治疗室等空气消毒的管理和监测;增加消毒次数,创新消毒方法,设置病室消毒中转站是提高空气消毒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凤英;童瑞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健全控制医院感染监督组织,完善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加强落实管理措施. 结果提高了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护理工作加强了重点部门、病区环境、物品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方的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胡正洁;王绍琼;刘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ME-1型空气消毒器对不同场所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将ME-1型空气消毒器挂于消毒室内侧壁上,用FA-1型多级撞击式采样器以28.3 L/min在室内中间1 m高处,分别于消毒前和消毒不同时间采样;平板37℃培养48 h计数.结果无人在情况下,开机40 min和60 min,分别可使25 m3和45 m3房间内空气中自然菌减少90%以上,且消毒后空气中自然菌剩余菌数在136 CFU/m3以下;于人在情况下也同样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开机40 min,可使空气中的自然菌减少90%以上,消毒后空气中自然菌菌数控制在187 CFU/m3范围内.结论 ME-1型空气消毒器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既可用于无人在时空气消毒,又可用于人在情况下的空气连续消毒.
作者:姚楚水;古希波;丁兰英;杨玉琴;米大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预防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68例脑室引流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患者管道越多造成医院感染的机遇越大.结论加强对多管道管理才能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玉太;郝沛顺;于君;石涛;姚颖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过程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住院化疗的96例肿瘤患儿的742个疗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疗程的感染率为21.4%;急性白血病诱导、巩固阶段的感染率分别为50.8%及43.9%,高于治疗的其他阶段;73%的感染患儿血中性粒细胞<1 000/mm3.结论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合并感染与化疗的强度及血中性粒细胞数降低有关.
作者:卢新天;叶中绿;孙桂香;朱英华;华英;李齐岳;于载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以及MRSA菌株分子生物学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广州地区3所医院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同时进行随机引物扩增DNA(RAPD-DNA)多态性分型研究分析.结果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4.4%,MRSA阳性率为56.9%,进行RAPD-DNA多态性分型:可扩增出1~8条带,共分为37个基因型;有2株或2株以上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细菌组合有14个,其中有10个组合细菌是分别来自同一所医院的同为医院感染的菌株或同为社区感染的菌株.结论广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酶阳性率、MRSA发生率与国内同期相近;医院感染株无论是β-内酰胺酶阳性率、MRSA的发生率还是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株,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区别对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分别采取不同的用药对策;结合RAPD-DNA多态性分型分析表明:在同一所医院内存在着同源菌的流行趋势,这种趋势与医院感染有关,但细菌的基因表型与耐药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加强细菌实验室的培养检测工作,严格病区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徐德兴;王露霞;韦莉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与颅脑外科医院感染严重性的相互关系.方法调查近年我院颅脑外科经病原学检查所证实的医院感染病例53例、计69例次发病情况;细菌鉴定采用由法国制造的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测定法. 结果在本组69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占37.68%,真菌占28.99%,每例平均使用3.28种抗菌药物.结论颅脑外科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与抗菌药物大量、重复使用密切相关.
作者:夏德发;程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住院白血病患者发生血液感染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卡方分析发现住院时间超过30 d、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动静脉插管、贫血、白细胞数<4×109/L、输血等6个因素与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有关联;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动静脉插管、输血、白细胞数<4×109/L和住院时间>30 d是引起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趋势χ2分析发现,白细胞数越低、输血次数越多、输血量越大、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发生血液感染的风险就越大. 结论减少侵入性操作、安全输血和积极提高白细胞数对预防和控制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能锋;李阳;修崇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加强导管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对导管室工作环境、建筑规划、布局设计、卫生标准、消毒隔离、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试验总结.结果结合新颁布的医院感染规范,指出目前医院在导管室预防医院感染、卫生学标准与制订发展规划方面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 结论导管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无本专业系统的卫生学标准,目前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制订相应的卫生学标准,其中包括导管室工作流程设计、区域划分、各区域空气净化标准、消毒灭菌方法等是当务之急;按标准要求落实导管室的各项工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高玉清;林汉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两例反复腹泻患儿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方法粪便分离细菌后鉴定菌种并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试验. 结果一株为德比沙门菌,另一株为鼠伤寒沙门菌,两菌株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磺胺类及喹诺酮类全部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奥格门丁和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应注意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多重耐药菌产生.
作者:金凤玲;崔龙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真菌感染情况.方法对我院近3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医院感染288例,其中继发真菌感染25例,发病率8.68%,3年真菌感染各占构成比4%、40%、56%.结论医院真菌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段红;王鲜平;曹力;梁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危险因素.方法以46例肺结核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痰培养结果与空气培养结果比较,并以医院感染组与住院对照组在年龄、病程、病灶范围、合并症、治疗措施、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免疫功能8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痰培养以G-杆菌医院感染组占56.7%,空气培养9.8%,差异有显著性P<0.001;医院感染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等8个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肺结核并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以G-杆菌感染为主,与自身基础疾病因素、治疗、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何根;覃美逢;周莲娣;唐柳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2岁,双侧脑梗塞入院,住院期间反复高热,先后给予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抗生素治疗,约2个月时出现肛周皮肤念珠菌感染,口服氟康唑(大扶康)愈.住院4个月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半个月,患者阴茎冠状沟处出现数个小米粒大粉白色冠状赘生物,渐增至高粱米粒大,数日后增至10余个,沿冠状沟排列,病理报告为角化不全,棘层肥厚,颗粒层和棘层见空泡细胞.诊断:尖锐湿疣.
作者:夏慧华;王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医院感染导致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不但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及时间,而且严重者引起功能障碍,本文就我院眼科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1 临床资料对我科1993年1月~2000年7月期间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住院人数共计3 510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平均眼科医院感染率为0.83%.2 结果2.1 感染部位及例数眼内炎3例,结膜炎7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2例,肠道感染5例,其他2例.2.2 感染与病种的关系发生眼内炎感染100%为实施内眼手术后的患者,其中2例原有糖尿病史,结膜炎医院感染4例为手术患者、3例为非手术患者,其他几种感染80%发生在儿童及老年患者.
作者:张兰;郭永平;崔文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院感率的关系.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质控小组,强化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严格把好消毒灭菌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可使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搞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宝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使医用废弃物达到无害化处理.方法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类型对其在院内设施中行焚烧、熔化、深埋及混凝土固化处理;放射性废物用专门容器收集、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衰变池封存、活性碳过滤等,院内不能完全处理的送有关部门指定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场处理.结果防止医用废弃物造成的生物、物理、化学、放射污染灾害.结论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措施规范化,是医用废弃物处理制度化、无害化的保障.
作者:周海波;周海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的全程管理.方法从购置、发放、使用至用后处理制订了全程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检查.结果通过半年的运行,购置做到三证齐全,统一管理发放,使用后平均回收率达96%,毁形率达100%.结论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的全程管理达到感染管理标准要求.
作者:于凤云;薛秀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保证新启用的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消毒质量.方法采用设备的检查、B-D试验、保压试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进行了质量监测.结果 11台灭菌器的质量监测,除1台保压试验异常外,其余10台各项监测结果均正常.结论新启用的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测,以保障灭菌器的正式启用安全可靠.
作者:李秋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对我院1998~2000年以来住院48 h后发生支气管-肺部感染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提出有关的护理对策.1 一般资料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53岁,男性43例,女性40例.83例患者脑出血者占首位,依次是脑栓塞、冠心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阻塞性肺疾患者.痰培养45例,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多.2 结果对分离的致病菌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敏感性较低.明确病原菌后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结果痊愈者
作者:王彦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失调患者医院感染规律.方法用BMI指数和血清转铁蛋白值评价530例医院感染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下的医院感染特点.结果医院感染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营养失调,22.08%(117例)明显消瘦,13.96%(74例)过度肥胖,均明显高于参考对照(P<0.05);且不同的营养失调类型可有不同的感染易患部位. 结论对严重营养失调患者应进行有目的的医院感染监控,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及饮食调配.
作者:吴保凡;崔艳红;冀秀芝;纪瑞许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