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段红;王鲜平;曹力;梁慧

关键词:医院感染, 真菌,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院真菌感染情况.方法对我院近3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医院感染288例,其中继发真菌感染25例,发病率8.68%,3年真菌感染各占构成比4%、40%、56%.结论医院真菌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应予高度重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及其护理对策

    对我院1998~2000年以来住院48 h后发生支气管-肺部感染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提出有关的护理对策.1 一般资料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53岁,男性43例,女性40例.83例患者脑出血者占首位,依次是脑栓塞、冠心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阻塞性肺疾患者.痰培养45例,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多.2 结果对分离的致病菌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敏感性较低.明确病原菌后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结果痊愈者

    作者:王彦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长期卧床患者尖锐湿疣1例

    患者,男性,72岁,双侧脑梗塞入院,住院期间反复高热,先后给予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抗生素治疗,约2个月时出现肛周皮肤念珠菌感染,口服氟康唑(大扶康)愈.住院4个月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半个月,患者阴茎冠状沟处出现数个小米粒大粉白色冠状赘生物,渐增至高粱米粒大,数日后增至10余个,沿冠状沟排列,病理报告为角化不全,棘层肥厚,颗粒层和棘层见空泡细胞.诊断:尖锐湿疣.

    作者:夏慧华;王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眼科医院感染分析

    医院感染导致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不但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及时间,而且严重者引起功能障碍,本文就我院眼科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1 临床资料对我科1993年1月~2000年7月期间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住院人数共计3 510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平均眼科医院感染率为0.83%.2 结果2.1 感染部位及例数眼内炎3例,结膜炎7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2例,肠道感染5例,其他2例.2.2 感染与病种的关系发生眼内炎感染100%为实施内眼手术后的患者,其中2例原有糖尿病史,结膜炎医院感染4例为手术患者、3例为非手术患者,其他几种感染80%发生在儿童及老年患者.

    作者:张兰;郭永平;崔文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院内不同环境中空气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内空气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医院内不同环境中空气消毒质量进行定期监测.结果我院空气消毒总合格率达82.45%,其中Ⅱ类环境空气消毒合格率(82.69%)与Ⅲ类(82.14%)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室与透析室合格率高(91.84%,91.92%),母婴同室与易感病房合格率低(71.88%,75%),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内科治疗室合格率(85.9%)高于外科(77.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工作的协调配合是搞好消毒灭菌工作的关键;要加强母婴同室、易感病房、外科治疗室等空气消毒的管理和监测;增加消毒次数,创新消毒方法,设置病室消毒中转站是提高空气消毒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凤英;童瑞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两例多重耐药沙门菌慢性肠炎

    目的研究两例反复腹泻患儿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方法粪便分离细菌后鉴定菌种并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试验. 结果一株为德比沙门菌,另一株为鼠伤寒沙门菌,两菌株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磺胺类及喹诺酮类全部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奥格门丁和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应注意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多重耐药菌产生.

    作者:金凤玲;崔龙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掌握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过程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住院化疗的96例肿瘤患儿的742个疗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疗程的感染率为21.4%;急性白血病诱导、巩固阶段的感染率分别为50.8%及43.9%,高于治疗的其他阶段;73%的感染患儿血中性粒细胞<1 000/mm3.结论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合并感染与化疗的强度及血中性粒细胞数降低有关.

    作者:卢新天;叶中绿;孙桂香;朱英华;华英;李齐岳;于载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计算存在这样的问题,未将期末住院患者及其他们中的新发病例考虑在内,这样是不全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一定时期里处在一定危险的人群中新发病例的频率.

    作者:赵金荣;靳祥堂;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澳门镜湖医院及中山一院血透中心对肝炎病毒感染血透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澳门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1.5%,其中医院感染占1.5%;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10.0%,医院感染占6.1%.中一组HBsAg阳性25.2%,医院感染占17.0%;HCV阳性52.8%,医院感染占44.7%;丁型肝炎病毒(HDV)占4.0%,戊型肝炎病毒(HEV)占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控制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专机专用,减少输血次数,采用Peresal血液消毒.

    作者:潘健涛;陈雄辉;蔡宗仰;朱兰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用废弃物的处理

    目的使医用废弃物达到无害化处理.方法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类型对其在院内设施中行焚烧、熔化、深埋及混凝土固化处理;放射性废物用专门容器收集、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衰变池封存、活性碳过滤等,院内不能完全处理的送有关部门指定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场处理.结果防止医用废弃物造成的生物、物理、化学、放射污染灾害.结论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措施规范化,是医用废弃物处理制度化、无害化的保障.

    作者:周海波;周海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住院白血病患者发生血液感染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卡方分析发现住院时间超过30 d、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动静脉插管、贫血、白细胞数<4×109/L、输血等6个因素与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有关联;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动静脉插管、输血、白细胞数<4×109/L和住院时间>30 d是引起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趋势χ2分析发现,白细胞数越低、输血次数越多、输血量越大、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发生血液感染的风险就越大. 结论减少侵入性操作、安全输血和积极提高白细胞数对预防和控制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能锋;李阳;修崇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机引物扩增DNA分型与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以及MRSA菌株分子生物学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广州地区3所医院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同时进行随机引物扩增DNA(RAPD-DNA)多态性分型研究分析.结果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4.4%,MRSA阳性率为56.9%,进行RAPD-DNA多态性分型:可扩增出1~8条带,共分为37个基因型;有2株或2株以上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细菌组合有14个,其中有10个组合细菌是分别来自同一所医院的同为医院感染的菌株或同为社区感染的菌株.结论广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酶阳性率、MRSA发生率与国内同期相近;医院感染株无论是β-内酰胺酶阳性率、MRSA的发生率还是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株,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区别对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分别采取不同的用药对策;结合RAPD-DNA多态性分型分析表明:在同一所医院内存在着同源菌的流行趋势,这种趋势与医院感染有关,但细菌的基因表型与耐药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加强细菌实验室的培养检测工作,严格病区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徐德兴;王露霞;韦莉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肺结核并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危险因素.方法以46例肺结核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痰培养结果与空气培养结果比较,并以医院感染组与住院对照组在年龄、病程、病灶范围、合并症、治疗措施、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免疫功能8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痰培养以G-杆菌医院感染组占56.7%,空气培养9.8%,差异有显著性P<0.001;医院感染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等8个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肺结核并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以G-杆菌感染为主,与自身基础疾病因素、治疗、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何根;覃美逢;周莲娣;唐柳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塞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引起重视,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0年2月住院的368份病历作回顾分析.结果医院感染者76例次,发病率20.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50%、尿路感染15.8%、皮肤软组织感染13.7%;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危险因素以高龄、原有慢性疾病及合并症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必须把高龄、原有糖尿病、肺部疾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住院时间长者视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必须加强预防控制.

    作者:洪岩;李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心内科1998~2000年收住的因各种基础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医院感染发生率没有随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是72.31%的医院感染发生在住院前20 d内,80%是发生在住院前25 d.结论防治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除常规方法外,还应采取重点时间段内重点预防的方法.

    作者:李秀珍;贾俊荣;程园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06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对我院1999年6~12月份506例手术患者的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如下.1 结果506例手术患者中输血人数310例占60.12%,见表1.2 讨论检测标本中阳性数51例,占总检测数的10.07%.乙肝表面抗原占7.31%,仍为本地区主要感染源.HIV初筛阳性一例,是否确证未知,病例记载有输血史.丙肝抗体性12例,占2.37%.高于相关报道.

    作者:苏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抗生素预防应用.方法分析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并按Ⅰ、Ⅱ、Ⅲ类切口对择期手术进行抗生素种类、给药方法、术后疗程的切口感染率的统计比较.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留置引流和时间,意识障碍时间,血小板数等7项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预防应用,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2.68%、3.37%、5.63%.结论减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防止术后切口感染;Ⅰ类切口的预防抗生素首选青霉素,Ⅱ、Ⅲ类切口预防抗生素选用二、三代头孢菌素或氯霉素.

    作者:罗新名;焦秋云;张亚东;刘正义;高玉松;张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管道管理的重要性

    目的预防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68例脑室引流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患者管道越多造成医院感染的机遇越大.结论加强对多管道管理才能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玉太;郝沛顺;于君;石涛;姚颖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调查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临床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了于1999年5月~2000年7月间由产ESBLs革兰阴性菌引起医院感染.结果产ESBLs革兰阴性菌的医院感染细菌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占57.1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约各占14.25%;研究发现,此感染多见于那些健康等级差、住ICU病房、烧伤及机体抵抗力差的患者中,并与长期住院和应用广谱抗生素有明显关系.结论产ESBLs革兰阴性菌在医院中的感染正日益增多,尤其多见于长期住院、应用广谱抗生素、住ICU病房的患者中;亚胺培南是目前少数对ESBLs高度稳定的品种之一.

    作者:马健;张延霞;贺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进展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生与机械通气密切相关,故又称通气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或呼吸机相关肺炎[1].VAP发病率为7%~70%,病死率可高达50%[2].Jimenez[3]等采用精确的诊断技术和尸检,在机械通气>48 h患者发现VAP发生率为27%.机械通气时并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是影响呼吸衰竭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病死率为30%~71%.其中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并发肺炎的病死率为67%,而无肺炎的病死率仅为23%;其他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并发肺炎的病死率为48%,无肺炎的病死率为26%.近年来,虽然医疗技术有了极大的进展,但并未使VAP的发病率降低,因此,控制困难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已成为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大障碍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VAP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治及预防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邹俊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药剂科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重视药剂科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把住抗生素的合格使用关,采集门诊药房调配使用器具及处方等样本,减少处方调配过程污染;准确配制各种消毒液;做好制剂回收瓶及门诊输液卡片的管理规定,设立传染专科药房,防止患者交叉感染. 结果加强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院滥用抗生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药剂人员的院感意识明显增强,加强调配用具、室内空气及药剂人员手的消毒;提高了各种消毒液的配制质量;制剂回收瓶及输液卡片严格消毒,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污染源,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结论药剂科在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引起医院领导及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将药剂科纳入医院感染重点监测科室.

    作者:杜国安;王高升;王瑞芳;吴铁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