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卢新天;叶中绿;孙桂香;朱英华;华英;李齐岳;于载泺

关键词:恶性肿瘤, 儿童, 感染, 粒细胞减少
摘要:目的掌握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过程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住院化疗的96例肿瘤患儿的742个疗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疗程的感染率为21.4%;急性白血病诱导、巩固阶段的感染率分别为50.8%及43.9%,高于治疗的其他阶段;73%的感染患儿血中性粒细胞<1 000/mm3.结论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合并感染与化疗的强度及血中性粒细胞数降低有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年医院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检测分析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发生.方法通过对医院病区两年来送检的各类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 732例患者的832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菌株974株,其中690份标本为单一感染,284份为混合感染;真菌感染严重并有上升趋势;肿瘤患者因手术、接受放化疗等,导致细菌真菌二重感染率增加.结论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应经常沟通,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便得到有效的抗菌目的并抑制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张金艳;单保恩;王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抗生素预防应用.方法分析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并按Ⅰ、Ⅱ、Ⅲ类切口对择期手术进行抗生素种类、给药方法、术后疗程的切口感染率的统计比较.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留置引流和时间,意识障碍时间,血小板数等7项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预防应用,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2.68%、3.37%、5.63%.结论减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防止术后切口感染;Ⅰ类切口的预防抗生素首选青霉素,Ⅱ、Ⅲ类切口预防抗生素选用二、三代头孢菌素或氯霉素.

    作者:罗新名;焦秋云;张亚东;刘正义;高玉松;张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导管室医院感染的预防

    目的加强导管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对导管室工作环境、建筑规划、布局设计、卫生标准、消毒隔离、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试验总结.结果结合新颁布的医院感染规范,指出目前医院在导管室预防医院感染、卫生学标准与制订发展规划方面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 结论导管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无本专业系统的卫生学标准,目前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制订相应的卫生学标准,其中包括导管室工作流程设计、区域划分、各区域空气净化标准、消毒灭菌方法等是当务之急;按标准要求落实导管室的各项工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高玉清;林汉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搞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院感率的关系.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质控小组,强化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严格把好消毒灭菌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可使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搞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宝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掌握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过程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住院化疗的96例肿瘤患儿的742个疗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疗程的感染率为21.4%;急性白血病诱导、巩固阶段的感染率分别为50.8%及43.9%,高于治疗的其他阶段;73%的感染患儿血中性粒细胞<1 000/mm3.结论小儿恶性肿瘤住院化疗合并感染与化疗的强度及血中性粒细胞数降低有关.

    作者:卢新天;叶中绿;孙桂香;朱英华;华英;李齐岳;于载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调查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临床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了于1999年5月~2000年7月间由产ESBLs革兰阴性菌引起医院感染.结果产ESBLs革兰阴性菌的医院感染细菌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占57.1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约各占14.25%;研究发现,此感染多见于那些健康等级差、住ICU病房、烧伤及机体抵抗力差的患者中,并与长期住院和应用广谱抗生素有明显关系.结论产ESBLs革兰阴性菌在医院中的感染正日益增多,尤其多见于长期住院、应用广谱抗生素、住ICU病房的患者中;亚胺培南是目前少数对ESBLs高度稳定的品种之一.

    作者:马健;张延霞;贺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眼科医院感染分析

    医院感染导致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不但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及时间,而且严重者引起功能障碍,本文就我院眼科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1 临床资料对我科1993年1月~2000年7月期间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住院人数共计3 510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平均眼科医院感染率为0.83%.2 结果2.1 感染部位及例数眼内炎3例,结膜炎7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2例,肠道感染5例,其他2例.2.2 感染与病种的关系发生眼内炎感染100%为实施内眼手术后的患者,其中2例原有糖尿病史,结膜炎医院感染4例为手术患者、3例为非手术患者,其他几种感染80%发生在儿童及老年患者.

    作者:张兰;郭永平;崔文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致肺部感染

    目的了解AIDS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将1991年2月~2000年5月收住的AIDS肺部感染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见病例均以肺部感染为首发表现,且反复发生.结论肺部感染常可作为AIDS的首发表现,且反复发生,以此为线索警惕其高危人群及因素有助于AIDS的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张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计算存在这样的问题,未将期末住院患者及其他们中的新发病例考虑在内,这样是不全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一定时期里处在一定危险的人群中新发病例的频率.

    作者:赵金荣;靳祥堂;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两例多重耐药沙门菌慢性肠炎

    目的研究两例反复腹泻患儿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方法粪便分离细菌后鉴定菌种并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试验. 结果一株为德比沙门菌,另一株为鼠伤寒沙门菌,两菌株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磺胺类及喹诺酮类全部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奥格门丁和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应注意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多重耐药菌产生.

    作者:金凤玲;崔龙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控制性使用抗生素对细菌耐药的影响

    目的探讨既能遏制细菌产生耐药性又能复苏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实用方法.方法采用分级使用抗生素的方法,观察控制性使用抗生素对细菌耐药的影响.结果停止使用环丙沙星,细菌对该药的耐药性在半年内明显下降(P<0.025);小范围、低频率地任意使用庆大霉素,细菌对该药的耐药性将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限制地换用氟罗沙星,将使细菌对该药的耐药性迅猛上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对环丙沙星的细菌耐药性产生不良影响.结论控制性使用抗生素是遏制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复苏药物敏感性的简便易行而又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管道管理的重要性

    目的预防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68例脑室引流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患者管道越多造成医院感染的机遇越大.结论加强对多管道管理才能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玉太;郝沛顺;于君;石涛;姚颖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真菌感染情况.方法对我院近3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医院感染288例,其中继发真菌感染25例,发病率8.68%,3年真菌感染各占构成比4%、40%、56%.结论医院真菌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段红;王鲜平;曹力;梁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监测标准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监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血液透析液监测进行实际情况分析.结果透析器入口透析液细菌数控制在200 CFU/ml以下的要求缺乏依据.结论透析器入口透析液细菌含量标准应该是透析用水的标准.

    作者:李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进展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生与机械通气密切相关,故又称通气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或呼吸机相关肺炎[1].VAP发病率为7%~70%,病死率可高达50%[2].Jimenez[3]等采用精确的诊断技术和尸检,在机械通气>48 h患者发现VAP发生率为27%.机械通气时并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是影响呼吸衰竭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病死率为30%~71%.其中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并发肺炎的病死率为67%,而无肺炎的病死率仅为23%;其他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并发肺炎的病死率为48%,无肺炎的病死率为26%.近年来,虽然医疗技术有了极大的进展,但并未使VAP的发病率降低,因此,控制困难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已成为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大障碍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VAP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治及预防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邹俊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机引物扩增DNA分型与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以及MRSA菌株分子生物学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广州地区3所医院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同时进行随机引物扩增DNA(RAPD-DNA)多态性分型研究分析.结果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4.4%,MRSA阳性率为56.9%,进行RAPD-DNA多态性分型:可扩增出1~8条带,共分为37个基因型;有2株或2株以上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细菌组合有14个,其中有10个组合细菌是分别来自同一所医院的同为医院感染的菌株或同为社区感染的菌株.结论广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酶阳性率、MRSA发生率与国内同期相近;医院感染株无论是β-内酰胺酶阳性率、MRSA的发生率还是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株,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区别对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分别采取不同的用药对策;结合RAPD-DNA多态性分型分析表明:在同一所医院内存在着同源菌的流行趋势,这种趋势与医院感染有关,但细菌的基因表型与耐药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加强细菌实验室的培养检测工作,严格病区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徐德兴;王露霞;韦莉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06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对我院1999年6~12月份506例手术患者的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如下.1 结果506例手术患者中输血人数310例占60.12%,见表1.2 讨论检测标本中阳性数51例,占总检测数的10.07%.乙肝表面抗原占7.31%,仍为本地区主要感染源.HIV初筛阳性一例,是否确证未知,病例记载有输血史.丙肝抗体性12例,占2.37%.高于相关报道.

    作者:苏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院内不同环境中空气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内空气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医院内不同环境中空气消毒质量进行定期监测.结果我院空气消毒总合格率达82.45%,其中Ⅱ类环境空气消毒合格率(82.69%)与Ⅲ类(82.14%)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室与透析室合格率高(91.84%,91.92%),母婴同室与易感病房合格率低(71.88%,75%),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内科治疗室合格率(85.9%)高于外科(77.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工作的协调配合是搞好消毒灭菌工作的关键;要加强母婴同室、易感病房、外科治疗室等空气消毒的管理和监测;增加消毒次数,创新消毒方法,设置病室消毒中转站是提高空气消毒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凤英;童瑞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心内科1998~2000年收住的因各种基础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医院感染发生率没有随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是72.31%的医院感染发生在住院前20 d内,80%是发生在住院前25 d.结论防治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除常规方法外,还应采取重点时间段内重点预防的方法.

    作者:李秀珍;贾俊荣;程园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澳门镜湖医院及中山一院血透中心对肝炎病毒感染血透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澳门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1.5%,其中医院感染占1.5%;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10.0%,医院感染占6.1%.中一组HBsAg阳性25.2%,医院感染占17.0%;HCV阳性52.8%,医院感染占44.7%;丁型肝炎病毒(HDV)占4.0%,戊型肝炎病毒(HEV)占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控制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专机专用,减少输血次数,采用Peresal血液消毒.

    作者:潘健涛;陈雄辉;蔡宗仰;朱兰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