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搞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王宝珍

关键词:医院感染, 监测, 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院感率的关系.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质控小组,强化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严格把好消毒灭菌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可使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搞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卧床患者尖锐湿疣1例

    患者,男性,72岁,双侧脑梗塞入院,住院期间反复高热,先后给予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抗生素治疗,约2个月时出现肛周皮肤念珠菌感染,口服氟康唑(大扶康)愈.住院4个月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半个月,患者阴茎冠状沟处出现数个小米粒大粉白色冠状赘生物,渐增至高粱米粒大,数日后增至10余个,沿冠状沟排列,病理报告为角化不全,棘层肥厚,颗粒层和棘层见空泡细胞.诊断:尖锐湿疣.

    作者:夏慧华;王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塞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引起重视,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0年2月住院的368份病历作回顾分析.结果医院感染者76例次,发病率20.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50%、尿路感染15.8%、皮肤软组织感染13.7%;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危险因素以高龄、原有慢性疾病及合并症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必须把高龄、原有糖尿病、肺部疾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住院时间长者视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必须加强预防控制.

    作者:洪岩;李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澳门镜湖医院及中山一院血透中心对肝炎病毒感染血透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澳门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1.5%,其中医院感染占1.5%;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10.0%,医院感染占6.1%.中一组HBsAg阳性25.2%,医院感染占17.0%;HCV阳性52.8%,医院感染占44.7%;丁型肝炎病毒(HDV)占4.0%,戊型肝炎病毒(HEV)占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控制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专机专用,减少输血次数,采用Peresal血液消毒.

    作者:潘健涛;陈雄辉;蔡宗仰;朱兰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管道管理的重要性

    目的预防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68例脑室引流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患者管道越多造成医院感染的机遇越大.结论加强对多管道管理才能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玉太;郝沛顺;于君;石涛;姚颖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导管室医院感染的预防

    目的加强导管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对导管室工作环境、建筑规划、布局设计、卫生标准、消毒隔离、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试验总结.结果结合新颁布的医院感染规范,指出目前医院在导管室预防医院感染、卫生学标准与制订发展规划方面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 结论导管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无本专业系统的卫生学标准,目前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制订相应的卫生学标准,其中包括导管室工作流程设计、区域划分、各区域空气净化标准、消毒灭菌方法等是当务之急;按标准要求落实导管室的各项工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高玉清;林汉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及其护理对策

    对我院1998~2000年以来住院48 h后发生支气管-肺部感染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提出有关的护理对策.1 一般资料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53岁,男性43例,女性40例.83例患者脑出血者占首位,依次是脑栓塞、冠心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阻塞性肺疾患者.痰培养45例,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多.2 结果对分离的致病菌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敏感性较低.明确病原菌后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结果痊愈者

    作者:王彦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致肺部感染

    目的了解AIDS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将1991年2月~2000年5月收住的AIDS肺部感染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见病例均以肺部感染为首发表现,且反复发生.结论肺部感染常可作为AIDS的首发表现,且反复发生,以此为线索警惕其高危人群及因素有助于AIDS的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张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搞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院感率的关系.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质控小组,强化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严格把好消毒灭菌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可使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搞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宝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的痰菌状况.方法对7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分离,经培养鉴定共取得121株致病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 G-菌占72.7%,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4.0%、金黄色葡萄球菌20.7%、产气杆菌19.0%,药敏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明显增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大多数细菌敏感.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的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产气杆菌检出率高,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今后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生素.

    作者:甘丹;刘茜;李叶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包头市10年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了解掌握包头地区医院感染情况,对医疗保健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促进我市消毒事业不断发展.方法监测采样、检测按照1988年和1991年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判定标准按卫生部87卫防字第49号文规定,GB15982-1995中规定进行.结果各项检查合格率与国家标准有一定差距,10年间合格率在85%以上.结论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健全制度是搞好消毒工作的关键.

    作者:李军;薛青;李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临床主要病原菌耐药谱变化分析

    目的了解20世纪90年代临床主要病原菌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0~1999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SMZco、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多西环素,大肠埃希菌对多粘菌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庆大霉素、SMZco、头孢唑林,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已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以上3种病原菌的耐药谱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发生显著性变化.

    作者:黄长武;李兴禄;陈维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ME-1型空气消毒器现场消毒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ME-1型空气消毒器对不同场所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将ME-1型空气消毒器挂于消毒室内侧壁上,用FA-1型多级撞击式采样器以28.3 L/min在室内中间1 m高处,分别于消毒前和消毒不同时间采样;平板37℃培养48 h计数.结果无人在情况下,开机40 min和60 min,分别可使25 m3和45 m3房间内空气中自然菌减少90%以上,且消毒后空气中自然菌剩余菌数在136 CFU/m3以下;于人在情况下也同样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开机40 min,可使空气中的自然菌减少90%以上,消毒后空气中自然菌菌数控制在187 CFU/m3范围内.结论 ME-1型空气消毒器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既可用于无人在时空气消毒,又可用于人在情况下的空气连续消毒.

    作者:姚楚水;古希波;丁兰英;杨玉琴;米大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530例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失调患者医院感染规律.方法用BMI指数和血清转铁蛋白值评价530例医院感染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下的医院感染特点.结果医院感染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营养失调,22.08%(117例)明显消瘦,13.96%(74例)过度肥胖,均明显高于参考对照(P<0.05);且不同的营养失调类型可有不同的感染易患部位. 结论对严重营养失调患者应进行有目的的医院感染监控,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及饮食调配.

    作者:吴保凡;崔艳红;冀秀芝;纪瑞许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与颅脑外科医院感染

    目的探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与颅脑外科医院感染严重性的相互关系.方法调查近年我院颅脑外科经病原学检查所证实的医院感染病例53例、计69例次发病情况;细菌鉴定采用由法国制造的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测定法. 结果在本组69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占37.68%,真菌占28.99%,每例平均使用3.28种抗菌药物.结论颅脑外科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与抗菌药物大量、重复使用密切相关.

    作者:夏德发;程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真菌感染情况.方法对我院近3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医院感染288例,其中继发真菌感染25例,发病率8.68%,3年真菌感染各占构成比4%、40%、56%.结论医院真菌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段红;王鲜平;曹力;梁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启用的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质量监测

    目的保证新启用的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消毒质量.方法采用设备的检查、B-D试验、保压试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进行了质量监测.结果 11台灭菌器的质量监测,除1台保压试验异常外,其余10台各项监测结果均正常.结论新启用的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测,以保障灭菌器的正式启用安全可靠.

    作者:李秋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住院白血病患者发生血液感染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卡方分析发现住院时间超过30 d、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动静脉插管、贫血、白细胞数<4×109/L、输血等6个因素与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有关联;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动静脉插管、输血、白细胞数<4×109/L和住院时间>30 d是引起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趋势χ2分析发现,白细胞数越低、输血次数越多、输血量越大、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发生血液感染的风险就越大. 结论减少侵入性操作、安全输血和积极提高白细胞数对预防和控制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能锋;李阳;修崇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控制性使用抗生素对细菌耐药的影响

    目的探讨既能遏制细菌产生耐药性又能复苏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实用方法.方法采用分级使用抗生素的方法,观察控制性使用抗生素对细菌耐药的影响.结果停止使用环丙沙星,细菌对该药的耐药性在半年内明显下降(P<0.025);小范围、低频率地任意使用庆大霉素,细菌对该药的耐药性将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限制地换用氟罗沙星,将使细菌对该药的耐药性迅猛上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对环丙沙星的细菌耐药性产生不良影响.结论控制性使用抗生素是遏制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复苏药物敏感性的简便易行而又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健全控制医院感染监督组织,完善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加强落实管理措施. 结果提高了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护理工作加强了重点部门、病区环境、物品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方的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胡正洁;王绍琼;刘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用废弃物的处理

    目的使医用废弃物达到无害化处理.方法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类型对其在院内设施中行焚烧、熔化、深埋及混凝土固化处理;放射性废物用专门容器收集、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衰变池封存、活性碳过滤等,院内不能完全处理的送有关部门指定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场处理.结果防止医用废弃物造成的生物、物理、化学、放射污染灾害.结论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措施规范化,是医用废弃物处理制度化、无害化的保障.

    作者:周海波;周海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