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原则(英国)

吴安华;徐秀华

关键词:医院感染, 预防, 标准原则
摘要:1998年,英国卫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着手制定医疗机构相关感染的国家循证指南(nation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发展一套医院内预防感染的标准原则(standard principles for preventing infections in hospitals),预防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南(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后者与在急性病医院短期留置导尿管和中央静脉导管有关.在英国,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9%,每年至少发生100 000例医院感染,耐药菌是严重威胁,医院感染的年花费达360万英镑.医院感染难以根除,但约有30%可以预防. 该指南由多方面的专家一起制定,由护士领头,参加者有感染预防人员、临床流行病学专家、逆转录病毒专家、流行病学专家、研究人员等.严格的指南制定过程应用了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临床和相关证据重要的评价、相关指南的证据.临床人员参加了指南制定的各个阶段.标准原则致力于为综合医疗机构提供医院感染预防的循证指南,提供给所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所有时间内、护理所有医院住院患者时执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气溶胶喷雾对医院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杀灭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粒子气溶胶喷雾器,对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进行气溶胶喷雾,用布片作为染菌载体,采用喷雾沉降染菌;空气消毒效果采用空气中自然菌作为观察对象;杀菌效果鉴定采用活菌计数法.结果 0.1%过氧乙酸和1.5%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用60 min,对表面上细菌繁殖体可杀灭99.90%以上;0.5%过氧乙酸和6.0%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用60~90 min,对表面上细菌芽胞亦可杀灭99.90%以上.结论 0.1%过氧乙酸和1.5%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用60 min,对空气中自然菌杀灭率可达94%.

    作者:杨华明;王长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呼吸病房353例患者抗生素使用调查

    目的了解呼吸病房抗生素的使用率及感染菌群分布. 方法随机调查2001年1~10月呼吸病房的出院病历451份,对抗生素的使用种类、用法及细菌谱进行分析. 结果抗生素使用率为78.2%,其中联合使用率为69.2%;抗生素的种类达59种之多,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为主. 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孙代艳;刘一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深部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深部酵母菌医院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的变化.方法用常规方法及BACT ALERT 120血培养仪检测,用显色培养法及VITEK YBC鉴定,用ATB Fungus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酵母菌3 532株,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3 127株,占88.5%;假丝酵母菌中检出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分别占67.3%和14.9%;检出真菌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全部标本的67.3%;764株酵母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5FC、AMB、NYS较敏感,MIC、ECO、KET耐药. 结论不同标本中,酵母菌的检出率不同,准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筛选抗真菌药物及发现耐药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东科;许宏涛;陶凤容;胡云建;宣天芝;张秀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乙型脑炎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乙型脑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临床类型、住院时间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3年6月~2000年10月住院治疗的乙型脑炎患者162例及其各类临床危险因素. 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44.5%,儿童103例,医院感染率28.3%,构成比63.58%;老年患者30例,医院感染率8.24%,构成比18.52%;以重型、极重型病例为主,住院时间长,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8%,泌尿系占28.8%. 结论乙型脑炎重型、极重型易并发各种感染,临床上应针对各类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使患者度过临床极期,降低病死率.

    作者:段玲;杨学文;章银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2000年7~12月间52例患者ESBLs阳性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产ESBLs菌株引发医院感染率占34.90%,病死率为5.7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为呼吸道插管、泌尿道插管、免疫抑制药、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结论有上述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要严密监测有无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尽量减少插用导尿管及其他插管,谨慎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免疫抑制剂均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萍;刘丁;余志海;陈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肝硬化腹水抗酸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抗酸杆菌感染、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萋-纳法腹水抗酸染色,同时常规检查观察80例次肝硬化腹水.结果抗酸杆菌感染率达70.0%,且多无特异感染临床症状,将56例阳性与24例阴性腹水对照观察,发现腹水抗酸杆菌感染率与总胆红素的增高呈正相关,腹水常规检查两组对照无统计学差异,将腹水抗酸杆菌阳性者按有无抗痨治疗分为两组,未抗痨39例,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25例,占64.1%,余14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抗痨治疗17例,4例导致肝功急剧衰竭而死亡,占23.5%;好转8例,仅占47.0%,5例死于其他并发症.结论本组病例腹水抗酸杆菌感染率高,但抗痨治疗还应慎重.

    作者:宋闽宁;黄文棋;夏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应用丽珠肠乐预防真菌感染的观察

    目的探讨丽珠肠乐预防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02例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分为丽珠肠乐1组、2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使用抗生素2周及3周对其粪便及痰液进行真菌培养,其中丽珠肠乐1组全程口服丽珠肠乐,丽珠肠乐2组于2周后给予丽珠肠乐口服,而对照组则不用丽珠肠乐.结果应用丽珠肠乐可减少因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粪、痰中真菌阳性发生率. 结论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加用丽珠肠乐可预防继发真菌感染.

    作者:张家洪;马经平;黄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塑料和玻璃平皿在空气细菌测定中的结果比较

    目的为了检验一次性塑料平皿在沉降法测定空气细菌中的可靠性.方法用玻璃平皿作为对照,对一次性塑料平皿和玻璃平皿进行配对设计检验.结果两种平皿采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一次性塑料平皿采样结果偏低. 结论静电可能导致一次性塑料平皿采样结果低于玻璃平皿;建议空气细菌监测规范中应对平皿材质加以注明.

    作者:边秀兰;马俊荣;张运栋;杨昌跃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多发伤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目的探讨应激后白细胞变化规律与多发伤伤情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以阻断SIRS对机体有害刺激的发生和发展. 方法由急诊收入院的多发伤79例,统一设计、定标、予以PHI、APACHEⅡ及Ⅲ、ISS记分;连续监测血常规,定期了解血生化、血蛋白等;记录各种并发症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结果入院后24 h 血WBC>12×109/L者61例,占总数77.2%,符合SIRS诊断者71.9%;ISS>17者占其中62.3%,ISS平均值明显高于WBC<12×109/L者,APACHEⅡ、Ⅲ差异也有显著性;伤后1.5~3 h白细胞可达反应峰值,2~3 d降至正常,严重多发伤者需4~6 d. 结论白细胞升高与伤情有明确关系,应加强对严重多发伤早期处理力度;及时处理原发病灶;有效防范、阻断并迅速纠正各种内环境紊乱.

    作者:郝江;乌盛平;文家福;柏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52例VAP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体的构成、药敏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47.2%,VAP的发生与年龄、疾病的程度、机械通气的时间、体位及鼻胃管等有关;VAP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药敏监测4种细菌广泛耐药. 结论 VAP多发生于老年人,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国俊;刘景春;何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化脓性眼内炎致病菌分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化脓性眼内炎不同时间段致病菌种及药敏的变化,寻找有效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抗生素.方法对355例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致病原因及致病菌种依据时间的不同进行分析比较,280例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阳性做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355例化脓性眼内炎,81.13%是眼外伤所致,280例行标本送检,阳性检出率为49.64%,致病菌种以革兰阳性菌居首位,条件致病菌是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菌群,真菌逐年增多明显;各细菌对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具有偏高趋势. 结论化脓性眼内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有必要监测菌种和药敏的变化.

    作者:胡淑英;谭素芬;林丽萍;胡穗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的早期预测研究

    目的建立数学模型,对每个手术病例进行预测,确定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高危病例,及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和预防SSI的发生.方法采用尤度法 ,所用初选自变量为14个,后入选自变量为7个:X4、X5、X7、X8、X9、X12、X14,计算出SSI非高危病例(Y1)和SSI高危病例(Y2)的条件概率.结果符合率67.95%,灵敏度78.67%,特异度67.27%,假阳性率32.73%,假阴性率为21.33%;应用于1999年的资料进行回代性判别,总符合率68.95%,灵敏度80.37%,特异度68.27%,假阳性率31.73%,假阴性率19.63%.结论应用判别分析方法预测出SSI的高危病例,在术前的手术方案制订以后即可进行;预测方法比较简单,可在各类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彭元娥;朱谦;牛桂林;张玉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医院病区使用中央空调前、后空气微生物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使用中央空调前、后空气中细菌总数及种类的变化,以探讨空调环境可造成的不利因素及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使用中央空调前、后的20间老年科病房,进行空气细菌学监测,检测细菌总数及细菌的种类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使用中央空调前、后空气中平均细菌数(CFU/m3)分别为438.3和525.4 ,且使用空调后细菌超标率高于使用空调前的20%;使用空调前、后细菌种类差异不明显,但使用空调后真菌及芽胞杆菌属检出率明显增多. 结论使用空调后细菌超标率明显高于使用空调前,应采取积极有利措施,以防中央空调环境对空气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作者:阮晓红;朱会英;曹洪涛;邹小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病床垫絮的监测与管理

    医院感染既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医院管理课题.由于医院感染的发生严重地干扰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挥,甚至妨碍医学科技的发展.因而近10余年来这一课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对医院感染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对患者、医用物品主要是中、高度危险品的研究较多.本文主要针对其低度危险品,但又是医院基本的物品病床垫絮的监测与管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符丽玲;汪良友;赵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胃癌术后医院感染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引起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原因以指导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1998年12月住院的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 结果胃癌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电解质、营养状态、白细胞水平、术前抗菌、术前输血、手术范围有关,前两者P<0.05,后5项P<0.01.结论改善营养、纠正血白细胞水平及电解质紊乱、术前预防抗菌治疗、减少术前输血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唐绍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性传播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宫颈疾病进程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性传播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宫颈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PCR法检测了宫颈癌、癌前病变组织、慢性宫颈炎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HSV-2、CT和NG 4种病原微生物存在状况.结果在宫颈组织中合并感染时,4种病原微生物由于其间的相互作用,可促进宫颈疾病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结论在检测宫颈炎等良性病变发现有病原微生物合并感染时,应提高警惕,及早用药.

    作者:李秀荣;任洪佳;陈黎明;韩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的细菌学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数据输入WHONET4软件并进行分析. 结果 141株临床分离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百分率分别为92.2%及90.1%,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似,是一种高效的新型抗菌药物,且为治疗ESBLs菌感染的首选药.

    作者:叶枫;钟淑卿;袁锦屏;杨灵;苏丹虹;肖庆忠;钟南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自制熏箱用于血压计与听诊器消毒效果的观察

    血压计与听诊器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器械,由于它们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反复使用,易被患者的汗液、体表携带细菌污染,导致交叉感染.我们采用自制熏箱用甲醛氧化熏蒸法对血压计与听诊器进行消毒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洗衣房感染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医院洗衣房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回收、清洗消毒和发放全院患者的衣服、被服、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及重复使用的医用敷料.工作质量的优劣,会对医院感染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院从医院感染管理角度出发,加强了对洗衣房的质量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孙廷禹;谢秀娥;姜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医院电梯按钮细菌污染的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电梯按钮污染状况,为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调查医院内7部电梯按钮,同时采样宾馆2部电梯按钮作对照,进行菌落计数,同时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结果调查9部电梯按钮全部有细菌污染,计数低为8 CFU/cm2,高为1 800CFU/cm2,医用电梯按钮污染比宾馆电梯的严重,其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医院内污染菌高于宾馆. 结论医用电梯按钮污染严重,污染菌菌谱与医院内感染常见菌菌谱相近,必须重视对医院电梯按钮的消毒管理.

    作者:吴志坚;欧阳育琪;陈亚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