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玲;杨学文;章银娣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易感因素.方法对我院1994年2月~2000年7月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50岁组显著高于<50岁组(P<0.05),白细胞数<1.0×109/L组感染率显著高于白细胞数>1.0×109/L的各组(P<0.05).结论白血病医院感染主要与年龄和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有关,与性别和白血病类型无显著关系.
作者:傅佳萍;狄黎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使临床重视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旧称脑膜败血性黄杆菌)的致病情况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调查我院2000年3例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致肺部感染的病例,对其发展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加强消毒隔离措施,3例患者肺炎均痊愈.结论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日渐增多,其生物特性致使病情较难控制,对此类感染的患者其治疗应及时使用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同时加强消毒隔离管理.
作者:张晓炜;宋佩茹;董云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医院洗衣房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回收、清洗消毒和发放全院患者的衣服、被服、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及重复使用的医用敷料.工作质量的优劣,会对医院感染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院从医院感染管理角度出发,加强了对洗衣房的质量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孙廷禹;谢秀娥;姜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呼吸病房抗生素的使用率及感染菌群分布. 方法随机调查2001年1~10月呼吸病房的出院病历451份,对抗生素的使用种类、用法及细菌谱进行分析. 结果抗生素使用率为78.2%,其中联合使用率为69.2%;抗生素的种类达59种之多,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为主. 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孙代艳;刘一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本院前两年确诊的医院获得性肺炎158例作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布科室比例与住院号均相近的没有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58例作对照组;并采用SAS软件包进行发病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基础疾病伴昏迷或颅脑创伤、有创性机械通气或雾化吸氧、住ICU病房、住院时间>30 d、颅胸腹手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6个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6.0307、5.8931、4.0103、2.3680、1.2901、1.1529.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必须针对重点人群高危因素及相关环节,制订有力防治措施.
作者:侯爱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性传播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宫颈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PCR法检测了宫颈癌、癌前病变组织、慢性宫颈炎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HSV-2、CT和NG 4种病原微生物存在状况.结果在宫颈组织中合并感染时,4种病原微生物由于其间的相互作用,可促进宫颈疾病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结论在检测宫颈炎等良性病变发现有病原微生物合并感染时,应提高警惕,及早用药.
作者:李秀荣;任洪佳;陈黎明;韩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引起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原因以指导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1998年12月住院的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 结果胃癌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电解质、营养状态、白细胞水平、术前抗菌、术前输血、手术范围有关,前两者P<0.05,后5项P<0.01.结论改善营养、纠正血白细胞水平及电解质紊乱、术前预防抗菌治疗、减少术前输血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唐绍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医院电梯按钮污染状况,为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调查医院内7部电梯按钮,同时采样宾馆2部电梯按钮作对照,进行菌落计数,同时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结果调查9部电梯按钮全部有细菌污染,计数低为8 CFU/cm2,高为1 800CFU/cm2,医用电梯按钮污染比宾馆电梯的严重,其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医院内污染菌高于宾馆. 结论医用电梯按钮污染严重,污染菌菌谱与医院内感染常见菌菌谱相近,必须重视对医院电梯按钮的消毒管理.
作者:吴志坚;欧阳育琪;陈亚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监测支气管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谱及变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1999、2000、2001年门诊及住院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 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是引发支气管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52.8%,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占优势,分别占19.4%、10.5%;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分别占10.4%、7.1%;真菌占16.5%,所有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100%. 结论支气管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李继红;杨敬芳;张明明;王鑫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998年,英国卫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着手制定医疗机构相关感染的国家循证指南(nation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发展一套医院内预防感染的标准原则(standard principles for preventing infections in hospitals),预防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南(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后者与在急性病医院短期留置导尿管和中央静脉导管有关.在英国,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9%,每年至少发生100 000例医院感染,耐药菌是严重威胁,医院感染的年花费达360万英镑.医院感染难以根除,但约有30%可以预防. 该指南由多方面的专家一起制定,由护士领头,参加者有感染预防人员、临床流行病学专家、逆转录病毒专家、流行病学专家、研究人员等.严格的指南制定过程应用了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临床和相关证据重要的评价、相关指南的证据.临床人员参加了指南制定的各个阶段.标准原则致力于为综合医疗机构提供医院感染预防的循证指南,提供给所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所有时间内、护理所有医院住院患者时执行.
作者:吴安华;徐秀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解深部酵母菌医院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的变化.方法用常规方法及BACT ALERT 120血培养仪检测,用显色培养法及VITEK YBC鉴定,用ATB Fungus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酵母菌3 532株,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3 127株,占88.5%;假丝酵母菌中检出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分别占67.3%和14.9%;检出真菌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全部标本的67.3%;764株酵母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5FC、AMB、NYS较敏感,MIC、ECO、KET耐药. 结论不同标本中,酵母菌的检出率不同,准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筛选抗真菌药物及发现耐药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东科;许宏涛;陶凤容;胡云建;宣天芝;张秀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防治措施.方法对15例112例次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76例次感染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外周血白细胞(WBC)<4.0×109/L者与WBC>4.0×109/L两组间感染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外周血WBC<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时,加用G-CSF,WBC达到4.0×109/L,ANC达到1.5×109/L所需平均天数比较未加用G-CSF组,两组均数分别进行t检验,P<0.01;使用IVIG者发热持续时间比较未使用IVIG组,两组均数进行t检验,P<0.01.结论感染与白细胞降低有明确关系,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可使感染得到较好控制.
作者:马燕;米弘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保证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质量,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1999年7月~2000年12月期间,专职人员通过前瞻性调查,对临床医生上报的365例医院感染病例逐一核实. 结果发现有109例错报,占29.9%,其中,属非感染26例,院外感染28例,诊断依据不足9例;普通感冒报上呼吸道感染17例,发热原因未明报上呼吸道感染18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报上呼吸道感染11例.结论加强医疗质量基础工作,纠正不正确的医院感染报告观念,开展前瞻性调查,是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水平,减少错报的关键.
作者:王大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气溶胶喷雾对医院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杀灭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粒子气溶胶喷雾器,对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进行气溶胶喷雾,用布片作为染菌载体,采用喷雾沉降染菌;空气消毒效果采用空气中自然菌作为观察对象;杀菌效果鉴定采用活菌计数法.结果 0.1%过氧乙酸和1.5%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用60 min,对表面上细菌繁殖体可杀灭99.90%以上;0.5%过氧乙酸和6.0%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用60~90 min,对表面上细菌芽胞亦可杀灭99.90%以上.结论 0.1%过氧乙酸和1.5%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用60 min,对空气中自然菌杀灭率可达94%.
作者:杨华明;王长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特征.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29种抗生素的MIC值. 结果 29种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β-内酰胺酶抗生素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分别为82.2%和89.7%;10种头孢类抗生素中的头孢他啶和头孢布烯的敏感性在85%左右,头孢曲松和头孢克洛为50%左右,其余均<50%;被测试的两种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只有7.7%,美罗培南敏感性为87.2%;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率均为2.6%;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除萘啶酸为56.4%,其他均<25%;氯霉素的敏感性为15.4%;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布烯、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较高的活性. 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体外药敏结果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布烯、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可作为由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感染的治疗药物.
作者:罗燕萍;张军民;刘丽;崔岩;杨继勇;Augustine F Cheng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例进行调查,并复习文献.结果肾移植患者应用单克隆抗T淋巴细胞抗体/抗胸腺依赖T淋巴细胞球蛋白(OKT3/ATG)者,或多次激素冲击治疗者,或硫唑嘌呤(AZA)导致粒细胞减少者,CMV视网膜炎发病机会增高;更昔洛韦对CMV视网膜炎的治疗有效,但要有足够的疗程.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CMV视网膜炎的治愈有重大意义.
作者:韩修武;管德林;李晓北;王建文;刘静;韩志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1997~1999年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以便有效地控制HBV的流行,提高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的抗原抗体.结果 1997年HBV的感染率为15.8%,男性为18.4%,女性为12.3%;1998年HBV的感染率为16.9%,男性为20.0%,女性为13.3%;1999年HBV的感染率为17.6%,男性为19.8%,女性为13.9%;3年HBV感染率平均达16.8%,男性高于女性,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外来人群的体格检查,加大HBV的预防保健措施和医学防治意识,控制传染源,对携带者强化统一管理及教育,有效控制社区人群间的相互感染.
作者:张云娇;丁明;张秀玲;林祥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0年2月~2001年2月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采用VITEK-AMS进行鉴定,按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1999年判断标准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敏感试验.结果从细菌的分布来看,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全年共分离病原菌790株,革兰阳性菌208株,其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40%和66.2%;革兰阴性菌582株,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见,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占11.9%,在监测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氟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 结论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问题相当严重,加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金炎;王勇;郑秀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使用中央空调前、后空气中细菌总数及种类的变化,以探讨空调环境可造成的不利因素及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使用中央空调前、后的20间老年科病房,进行空气细菌学监测,检测细菌总数及细菌的种类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使用中央空调前、后空气中平均细菌数(CFU/m3)分别为438.3和525.4 ,且使用空调后细菌超标率高于使用空调前的20%;使用空调前、后细菌种类差异不明显,但使用空调后真菌及芽胞杆菌属检出率明显增多. 结论使用空调后细菌超标率明显高于使用空调前,应采取积极有利措施,以防中央空调环境对空气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作者:阮晓红;朱会英;曹洪涛;邹小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丽珠肠乐预防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02例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分为丽珠肠乐1组、2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使用抗生素2周及3周对其粪便及痰液进行真菌培养,其中丽珠肠乐1组全程口服丽珠肠乐,丽珠肠乐2组于2周后给予丽珠肠乐口服,而对照组则不用丽珠肠乐.结果应用丽珠肠乐可减少因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粪、痰中真菌阳性发生率. 结论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加用丽珠肠乐可预防继发真菌感染.
作者:张家洪;马经平;黄河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