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酸氧化电位水术前刷手效果的观察

彭蕴华;陈远朝;罗怡;彭群;张丽萍;胡丽芬;王娜;杨恒

关键词:酸氧化电位水, 术前刷手
摘要:目的探讨及寻找一种既能达到手术无菌要求,又对人体无害的术前刷手剂及方法. 方法用酸氧化电位水及术必泰分4种方法术前刷手进行效果比较. 结果酸氧化电位水刷手效果优于术必泰刷手. 结论酸氧化电位水是能达到术前手臂无菌准备及无污染的环保型刷手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516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41例发生医院感染,对其一般情况、住院天数、急慢性并发症、社区抗生素滥用、侵袭性治疗、医院感染的部位、时间、病原菌进行评估和统计学处理. 结果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的因素与年龄、住院天数、抗生素滥用、血糖控制指标、侵袭性治疗措施及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呈正相关,感染的部位以肺部为主,病原体的分布多在血和痰中.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且直接影响预后,必须控制易患因素,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陈荣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军队医院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向及走势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为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我院6年来监测的32 736份病历中发现的1 347例感染病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6年来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为(5.37±1.88)%,平均例次发病率为(6.72±2.21)%;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性腹泻为主;感染部位真菌的检出率一直稳居第2;抗生素四联以上用药占总体用药的首位. 结论我院今后几年多部位反复感染的患者将会增加;与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手术部位、血液、泌尿系统感染所占比例将会上升;真菌的检出率在现有的基础可能还将攀升;多联用药趋势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较大改观.

    作者:丁艳;尹湘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酸氧化电位水的实用研究

    目的探讨酸氧化电位水的实际应用价值及管理,推广强氧化离子水的应用. 方法观察研究酸氧化电位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结果酸氧化电位水取材容易,价格低廉,技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结论酸氧化电位水除可作为一种高效、速效、环保型消毒剂,应用于各个领域外,更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各种感染,尤其是严重复杂的创面感染.

    作者:王国卿;陈琦;杭玉琴;刘丽华;吴镝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妇幼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分析

    目的调查妇幼医院血培养标本中的病原菌种类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其变化. 方法对我院1997年6月~2000年6月4 954份血培养分离出的655株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655株细菌中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CON)、金黄色葡萄球菌(SA)、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2.1%、17.4%、9.0%;药敏结果显示,近4年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逐年上升;在16种抗生素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1.8%)、亚胺培南(3.4%)耐药率低;对氨苄西林(84.7%)、替卡西林(84.7%)保持高耐药率. 结论定期对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利于制定临床抗感染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周伟;杜泽丽;郭露;朱凯;江咏梅;杨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医院感染监控在医院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提高对医院感染监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了医院感染监控的工作经验.结果医院监控的角度抓医院质量就要从抓特色、抓关键、抓调查、抓第一位、抓与医院技术相关的感染、抓先易后难、抓与临床相结合、抓宣传、抓年会、抓自学、抓前瞻等9个方面入手,才能顺利地展开工作.结论医院感染监控已成为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与国际接轨成为全面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张延霞;李小平;黄少平;时凤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吸引器污染的调查

    目的对吸引器采样培养,了解吸引器的污染情况. 方法无菌盐水拭子涂抹瓶塞(盖)及出入口内表面培养分离细菌. 结果大多数吸引器被污染,污染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 结论吸引器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加强吸引器的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惠;苗宁;张豫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及其药敏情况. 方法采集36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共146例(40.00%),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为111例(30.41%),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Mh,16例,4.38%)及Uu+Mh混合感染(19例,5.21%)(P<0.01);女性支原体阳性率(44.41%,135例)显著高于男性(18.03%,11例)(χ2=131.64,P<0.01);140株支原体对红霉素(ERY)、氧氟沙星(OFL)、四环素(TET)、多西环素(DOX)、交沙霉素(JOS)、哈霉素(原始霉素、HAM)的耐药率分别为89.29%、60.71%、35.00%、11.43%、7.14%、0.71%. 结论支原体是引起NGU主要病原体之一,支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小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纯动态消毒机对母婴同室空气消毒效果

    目的观察肯格王牌纯动态消毒机对空气消毒效果. 方法在动态情况下对母婴同室进行空气消毒和监测. 结果在正常活动状态下,开机消毒2 h, 可使空气中自然菌数明显下降,高消亡率达87.42%,低消亡率达75.11%. 结论纯动态消毒机是一种简便、消毒效果较好的空气消毒方法.

    作者:陈倩;边才苗;余素飞;水瑞英;戴冬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肺部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医院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肺部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方法菌株分离来源于住院肺部感染患者合格痰标本,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初筛试验,对初步确定为产ESBLs细菌再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认试验,选用12种抗生素对确认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痰标本中共检出肠杆细菌科细菌361株,产ESBLs细菌52株,检出率为14.4%;在产ESBLs菌中肺炎克雷伯菌32.4%、大肠埃希菌14.6%;各病区分布以神经内、外科ICU高为31.4%、24.5%;药敏试验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90.4%、头孢噻肟80.8%、头孢他啶76.9%. 结论产ESBLs细菌以ICU病房分布高,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外还同时对多种抗生素显示多药耐药,对碳青酶烯类有较好的敏感性.

    作者:滕琳;苏芬;甄永强;吴立平;王乐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我院嗜血杆菌分离率和耐药性监测

    目的调查我院2000~2001年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率并对其耐药进行分析. 方法标本接种于嗜血杆菌巧克力平板,对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进行鉴定、β-内酰胺酶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0年974份呼吸道标本检出流感嗜血杆菌8株,产β-内酰胺酶株0%,副流感嗜血杆菌13株,产β-内酰胺酶株7.69%;2001年845份呼吸道标本检出流感嗜血杆菌25株,产β-内酰胺酶24%,副流感嗜血杆菌120株,产β-内酰胺酶17.5%;检出1株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株.结论嗜血杆菌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培养基质量是提高嗜血杆菌分离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2001年达24%,但多重耐药的嗜血杆菌并不常见,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仍然是目前治疗嗜血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但副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比流感嗜血杆菌复杂,且存在有β-内酰胺酶以外的耐药机制,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加强嗜血杆菌耐药谱监测,合理谨慎使用抗生素是延缓耐药菌株快速上升的好办法.

    作者:方晓霞;陈维媚;王文天;梁秀圆;李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氧气湿化瓶污染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研究

    目的研究氧气湿化瓶污染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方法取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及湿化液进行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84%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到20种69株细菌,以 G-杆菌为主(57.96%);58 %的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其细菌分布以 G-杆菌为主;31.8%痰培养与湿化液所分离的细菌一致. 结论湿化液细菌污染是造成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病源之一,对湿化液的定期更换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红云;韦丽华;刘春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者导管细菌培养分析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感染的原因及佳的导管留置时间. 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对肝炎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者严密观察,发现感染原因并找出护理对策. 结果锁穿管细菌培养阳性12例,其中11例均有发热≥39℃.结论感染与肝硬化自身病变、操作中的不严密、锁穿管使用频率高、保留时间长等因素有关,因此锁穿管保留好不超过30 d,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无菌操作.

    作者:闫素英;胡长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农村医疗单位消毒现状与管理

    目的为了掌握农村医疗卫生单位消毒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消毒管理措施. 方法对县、乡、村(包括个体诊所)三级医疗卫生单位的诊疗用具和场所采样进行微生物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检验.结果共抽查医疗卫生单位80个,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632份,合格率69.15%;检测HBsAg 627份,阳性率10.53%.结论提示农村医疗卫生单位消毒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作者:易寿生;王兰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微生物酵素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作用

    目的评价口服微生物酵素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防治效果和临床意义. 方法对2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病例,采用口服微生物酵素组与对照组,对比临床症候及大便、尿、痰、胆汁的细菌学检查,观察有益微生物菌群制剂的应用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防治效果.结果应用微生物酵素组消化道功能恢复、肠道菌群失调、粘膜系统一般真菌检查及细菌学培养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肝移植术后经消化道服用微生物酵素,可有效增强粘膜系统的免疫学功能,对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及真菌性感染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宁;郎韧;郝建宇;李文雄;王小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骨伤科混合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特征

    目的为了指导骨伤科混合感染的治疗. 方法统计分析了77例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并与同期单菌种感染菌株的耐药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骨伤科混合感染主要分布于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分别占42.86%和20.78%,G-杆菌与G+球菌混合感染50.65%、G- 杆菌混合感染42.86%、G+球菌混合感染3.90%、G-杆菌加念珠菌感染2.60%. 结论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易发生混合感染,耐药性明显高于单一菌株,而且多重耐药和不对称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因此用药个体化非常重要.

    作者:刘尚才;周英杰;宋玉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对428例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患者的痰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监测分析. 结果共分离细菌56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 67.7%,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阳性球菌占15.1%,主要是葡萄球菌;真菌占17.2%;培养出两种细菌的患者141例,占32.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合并真菌感染85例,占混合感染的60.3%;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革兰阳性球菌. 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细菌耐药性严重,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

    作者:王宋平;熊瑛;邵先林;湛晓勤;刘光华;王文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梅毒螺旋体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梅毒(syphilis)是危害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梅毒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对控制其蔓延至关重要.因而选择敏感性、特异性均高的梅毒检测方法有助于梅毒的诊断.

    作者:马聪;王芳;徐武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健之素气溶胶喷雾空气消毒在重危病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之素气溶胶喷雾法对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三氯异氰脲酸的复方制剂-健之素配制成消毒液,经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后,对病室空气进行消毒. 结果消毒后效果显著,细菌杀灭率可达90%,病室无明显异味. 结论健之素气溶胶喷雾空气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适用于重危病室的消毒.

    作者:田小莉;杜军丽;蔡艳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应用抗生素对口腔酸碱环境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抗生素对口腔酸碱环境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应用包括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噻啶和妥布霉素的191名患者的口腔pH值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广泛试纸和精密试纸在每日早晨给药前、给药后和下午给药前及给药后进行测定. 结果不同抗生素应用后,患者口腔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升高的快慢和幅度不同,应用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氨苄西林和美洛西林的患者在给药后,口腔pH值升高较快,而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啶和氨基糖苷类的妥布霉素给药后,患者口腔pH值上升较缓慢,头孢噻啶组则在第1日下午给药后测试时口腔pH值上升明显. 结论应用抗生素会对口腔酸碱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田耘;王宝佳;吴晶婷;杨明;陈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高发原因探讨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高发原因,为控制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对一年来出院病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病例对照研究、χ2检验.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住院天数、乙型肝炎病程,总胆红胆素超过171 μmol/L,H2受体拮抗剂运用.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越长、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明显、枯否细胞功能不良、长期饮食不佳、H2受体拮抗剂的运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医院感染高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郭金伟;白丽君;吕若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