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急性曲霉菌性肺炎的探讨

常东;蒋伟;黄志红;张素霞

关键词:曲霉菌, 原发性, 肺炎
摘要:目的引起临床医生对真菌感染的高度关注,从而及时给予抗真菌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的真菌鉴定方法,分析该细菌的特点.结果及时发现曲霉菌,正确合理使用抗真菌的药物.结论在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患者常可能引起真菌的感染,但该病例为原发性急性曲霉菌性肺炎,临床上少见,应该高度重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PIP/TAZ)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样选择CAP患者55例,进行治疗效果观察. 结果临床效果为治愈率50.9%、有效率87.2%、细菌清除率81.6%. 结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良安;刘集鸿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碘化钾与过氧化氢相互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消毒效果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碘化钾和过氧化氢混合液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灭活效果.方法随机分6组,在15℃与28℃下,予不同浓度的混合液(0.125%、0.25%、0.5%)和不同的消毒时间(10、20、30 min)分别实施灭活试验.结果在15℃与28℃条件下显示消毒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消毒液浓度与消毒时间无交互效应.结论在温度为15℃与28℃条件下,混合液对HBsAg的灭活效果仅与消毒时间的长短有关,与浓度无关,未发现浓度与时间存在正或负协同效果.

    作者:卢惠容;童敏;谢坚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纯动态消毒机对母婴同室空气消毒效果

    目的观察肯格王牌纯动态消毒机对空气消毒效果. 方法在动态情况下对母婴同室进行空气消毒和监测. 结果在正常活动状态下,开机消毒2 h, 可使空气中自然菌数明显下降,高消亡率达87.42%,低消亡率达75.11%. 结论纯动态消毒机是一种简便、消毒效果较好的空气消毒方法.

    作者:陈倩;边才苗;余素飞;水瑞英;戴冬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医院感染监控在医院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提高对医院感染监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了医院感染监控的工作经验.结果医院监控的角度抓医院质量就要从抓特色、抓关键、抓调查、抓第一位、抓与医院技术相关的感染、抓先易后难、抓与临床相结合、抓宣传、抓年会、抓自学、抓前瞻等9个方面入手,才能顺利地展开工作.结论医院感染监控已成为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与国际接轨成为全面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张延霞;李小平;黄少平;时凤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西宁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内陆地区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 方法对西宁地区1998~2000年间的腹泻患者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分离出致病菌共208株,其中阴性菌177株,阳性菌31株;阴性菌中主要病原菌为弗氏志贺菌. 结论西宁地区,腹泻病原菌分布及流行有其自己的特点,弗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97.8%,对其他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作者:黄文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有效性的监测

    目的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的有效性. 方法对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在设定不同灭菌温度、不同灭菌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监测及生物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监测结果与生物监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结论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的变化并不能代表压力蒸汽灭菌效果,不能有效地反映物品的灭菌状况,要求消毒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生物监测应每周1次,在更换指示卡批号时,应对其有效性与生物监测相比较,确认产品合格方可使用.

    作者:王慧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 方法对1998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3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分流效果满意. 结论术前正确选择患者、术中选用适当的术式、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作者:丁炳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改进方法和指导依据. 方法对2001年7月出院的1 461份完整病历在整个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调查和计算机统计、分析. 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24%,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78.81%,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预防用抗菌药物在使用率及不合理使用均明显高于治疗用药,表现为适应证宽、联合用药多、疗程长、用药途径等不合理. 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仍是目前医院存在严重问题,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徐潜;孟贵英;赵学军;高哲平;陈燕;郝秀萍;宋蓓春;张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原发性急性曲霉菌性肺炎的探讨

    目的引起临床医生对真菌感染的高度关注,从而及时给予抗真菌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的真菌鉴定方法,分析该细菌的特点.结果及时发现曲霉菌,正确合理使用抗真菌的药物.结论在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患者常可能引起真菌的感染,但该病例为原发性急性曲霉菌性肺炎,临床上少见,应该高度重视.

    作者:常东;蒋伟;黄志红;张素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下呼吸道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动态观察

    目的监测分离自下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其变化规律,为有效地控制感染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1998~2001年下呼吸道标本所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JR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并用GNS-KI及GNS-112药敏卡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 结果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9%、11%、11%;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耐药率10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由18%和31%升至96%和98%;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迅速上升,应加强对该菌耐药性的监测.

    作者:李京明;刘翠芬;张永志;张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胞外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用粘液多糖的产生作为毒力指标鉴别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感染与污染情况. 方法用刚果红琼脂培养法检测CNS产生的粘液多糖,将粘液多糖β-内酰胺酶的产生及细菌多重耐药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CNS的临床检出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该菌种粘液多糖的产生率为71.4%;临床分离的CNS粘液多糖的检出率为53.3%,如果将其作为毒力指标判断感染,临床检出的CNS存在严重的污染;产生粘液多糖的CNS,92.9%产生β-内酰胺酶,85.7%对苯唑西林耐药,71.4%同时对5种抗生素耐药.结论粘液多糖可以作为毒力因素对临床分离的CNS的致病性进行评价,但作为唯一因素判断感染的真实性,尚缺乏大样本的观察数量和足够的临床证据;粘液多糖的产生和耐药性共同作为毒力因素同时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作为实验室的判断依据.

    作者:梁冰;李世娟;孙英姿;苑同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微生物酵素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作用

    目的评价口服微生物酵素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防治效果和临床意义. 方法对2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病例,采用口服微生物酵素组与对照组,对比临床症候及大便、尿、痰、胆汁的细菌学检查,观察有益微生物菌群制剂的应用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防治效果.结果应用微生物酵素组消化道功能恢复、肠道菌群失调、粘膜系统一般真菌检查及细菌学培养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肝移植术后经消化道服用微生物酵素,可有效增强粘膜系统的免疫学功能,对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及真菌性感染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宁;郎韧;郝建宇;李文雄;王小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健之素气溶胶喷雾空气消毒在重危病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之素气溶胶喷雾法对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三氯异氰脲酸的复方制剂-健之素配制成消毒液,经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后,对病室空气进行消毒. 结果消毒后效果显著,细菌杀灭率可达90%,病室无明显异味. 结论健之素气溶胶喷雾空气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适用于重危病室的消毒.

    作者:田小莉;杜军丽;蔡艳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泌尿系大肠埃希菌感染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中段尿细菌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双纸片协同筛选试验和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40%;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哌酮 /舒巴坦、亚胺培南均呈现良好的敏感性,耐药率均<20%; 产ESBLs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比非产ESBLs菌株耐药明显升高(P<0.001). 结论泌尿系感染应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并检测相应的产ESBLs情况.

    作者:谢国强;王春新;盛裕芬;赵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临床常见病原菌对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用WHONET4(1999版)软件对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常见病原菌1994年3月~1999年3月6年间对环丙沙星药敏结果和1999年3月~2001年3月两年间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 结果 7种临床常见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6年内对环丙沙星耐药总体呈上升趋势,对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与环丙沙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与环丙沙星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 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低不但与临床广泛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有关,与经验性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不同部位感染有关.

    作者:李世杰;崔岩;马青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对428例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患者的痰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监测分析. 结果共分离细菌56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 67.7%,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阳性球菌占15.1%,主要是葡萄球菌;真菌占17.2%;培养出两种细菌的患者141例,占32.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合并真菌感染85例,占混合感染的60.3%;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革兰阳性球菌. 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细菌耐药性严重,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

    作者:王宋平;熊瑛;邵先林;湛晓勤;刘光华;王文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78例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继发院内真菌感染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对2000年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占同期真菌感染的60.9%,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占60.6%;继发真菌感染多发于老年患者,占感染病例的52.6%;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多;诱发真菌感染的药物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结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依据,减少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防止频繁更换品种和连续长期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景苏;蔡长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肺心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对肺心病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肺心病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的临床表现、药敏及化验检查.结果 104例肺心病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与年龄、基础病、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卧床、院内交叉感染有关.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健全院内消毒隔离制度.

    作者:魏琦;李大健;张丽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氧气湿化瓶污染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研究

    目的研究氧气湿化瓶污染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方法取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及湿化液进行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84%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到20种69株细菌,以 G-杆菌为主(57.96%);58 %的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其细菌分布以 G-杆菌为主;31.8%痰培养与湿化液所分离的细菌一致. 结论湿化液细菌污染是造成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病源之一,对湿化液的定期更换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红云;韦丽华;刘春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骨伤科混合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特征

    目的为了指导骨伤科混合感染的治疗. 方法统计分析了77例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并与同期单菌种感染菌株的耐药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骨伤科混合感染主要分布于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分别占42.86%和20.78%,G-杆菌与G+球菌混合感染50.65%、G- 杆菌混合感染42.86%、G+球菌混合感染3.90%、G-杆菌加念珠菌感染2.60%. 结论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易发生混合感染,耐药性明显高于单一菌株,而且多重耐药和不对称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因此用药个体化非常重要.

    作者:刘尚才;周英杰;宋玉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