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平;汤璐;黄晶;张莉;兰婧;彭晓竹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宫腔操作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月经及妊娠异常等.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其中许多生长因子被认为参与了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些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生成与降解平衡被打破,造成ECM过度堆积,子宫内膜的增生修复被抑制,终IUA形成.现就相关生长因子在宫腔粘连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慕庆玲;肖松舒;万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omocysteine,Hcy)与脂联素水平(adiponectin,AP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2月就诊于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52例为病例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5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Hcy和APN水平,同时分析Hcy和AP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Hcy(14.5±4.8)μmol/L、血糖(8.2±3.1) μmol/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7±3.5) mmol/L、(5.6±1.4)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APN (7.8±2.3) mg/L、(17.2=4.4)mg/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糖水平与Hcy和APN均具有中度相关关系.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妊娠者,APN水平低于正常妊娠者;Hcy水平与APN水平具有中度负相关关系.
作者:孙亚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妊娠压力与个人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80例GDM孕妇作为病例组,22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妊娠压力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病例组孕妇(SCL-90)表各因子平均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妊娠压力因子“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高于对照组(t=5.53,P<0.01);与常模比较,GDM孕妇应对方式因子“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病例组低于对照组(t=12.211与9.537,P<0.01).GDM孕妇心理健康与妊娠压力之间存在负相关(W=-0.581,P<0.01),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W=0.218,P<0.01).结论 GDM孕妇比正常孕妇更易出现躯体和心理方面的症状,应给予GDM患者主动、持续、个体化的集关爱与综合干预一体的临床诊治,以提高GDM孕妇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曾晓琴;刘品佳;吴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一、病例摘要患者32岁,1周前在当地县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具体情况不详,术后一直有阴道少量暗红色出血,无下腹痛、头晕、心慌等特殊不适.因“人工流产术后1周,下腹痛5h”于2013年11月4日21:00急诊来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求治.急诊监测血压75~90/50~60 mm Hg(1 mm Hg-0.133 kPa).门诊彩超提示:宫腔内靠近左侧宫角混杂回声团(3.1 cm×3.5 cm×2.0 cm);盆腔偏子宫上方混杂回声团(6.5 cm×3.0 cm×2.0 cm)、盆腔大量积液.
作者:罗飞;李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的发病情况,及合并这两种内分泌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分为四组(GDM组、SCH组、GDM+ SCH组及对照组),对四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合并SCH患者中GDM发生率达45%,GDM+SCH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蛋白尿、剖宫产率、早产、胎儿低体重高于其他组.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糖代谢异常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筛查,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作者:苏涛;马海会;刘亚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一、病例摘要例1:患者49岁,主因接触性出血3个月,外院宫颈病理检查为鳞癌入山两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患者月经正常,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正常.妇科检查:宫颈前唇可见直径2 cm菜花样病灶,触血明显,宫颈后唇正常,穹窿正常,三合诊直肠黏膜正常,骶主韧带弹性好.盆腔MRI检查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无增大,子宫大小以及双附件正常.
作者:倪妍;吕卫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L1蛋白、HMGA1与CIN1转归的相互关系及其诊断价值,为预测CIN1病变趋势提供生物学指标.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的CIN1患者115例(实际随访97例),以单纯随访作为治疗方案,采用非同位素核酸分子杂交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L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HM-GA1的表达.于确诊后第6个月、12个月行TCT、HPV检测,任意一次复查中出现TCT≥ASCUS、HPV检测仍为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组织活检.以一年末随访结果评价L1蛋白、HMGA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病变转归的关系.结果 ①在CIN1一年随访过程中,退组11人,失访7人,有效随访97人,有效随访率84.3%.其中病变进展5例(5.2%),病变持续59例(60.8%),病变逆转33例(30.4%);②CIN1患者中,L1阳性表达59例,病变进展2例(3.4%),病变持续28例(47.5%)病变逆转29例(49.1%);L1阴性表达38例,病变进展3例(7.9%),病变持续31例(81.6%),病变逆转4例(1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4,P%0.05);③HMGA1阳性表达36例,病变进展4例(U.1%),病变持续27例(75.0%),病变逆转5例(13.9%); HMGA1阴性表达61例,病变进展1例(1.6%),病变持续32例(52.5%),病变逆转28例(4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1,P<0.05);④L1与HMGA1联合共有四种表达形式:L1(+)HMGA1(+)、L1(+)HMGA1(-)、L1(-)HMGA1(+)、L1(-)HMGA1(-),在CIN1病变进展、病变持续、病变逆转中分别占4.2%、75%、20.8%;2.9%、28.6%、68.5%; 25%、75%、0;0、84.6%、15.4% (x2=40.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IN1进展趋势呈负相关,HMGA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IN1进展趋势呈正相关,比较单独的L1壳蛋白或HMGA1蛋白,L1壳蛋白及HMGA1蛋白的联合表达可更好的预测CIN1疾病的进程,L1、HMGA1的联合检测可能作为预测CIN1病变趋势的新指标.
作者:杨文静;苏光;张宇;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61例22~45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术前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术后诊断为EM年龄在22~45岁的161例患者进行定量研究,包括3个量表:SF-12、EHP-5、WPAI.结果 术前4周,EM影响身体健康导致不能完成预期工作103例(64.0%),影响情绪健康导致不能完成预期工作100例(62.1%),身体健康导致工作活动受限105例(65.2%).疼痛影响工作69例(42.9%),步行困难67例(41.6%).疼痛控制她们的生活66例(41.0%).情感改变109例(67.7%),感到缺乏理解的96例(59.6%).因健康受到的EM的影响,每周损失平均工作时间8.34 h.WPAI量表显示:68%的EM患者工作效率受到影响,63.3%的患者日常活动受到干扰.关于EHP-5量表三方面的高影响与低影响在WPAI的范围内其余指标(工作效率降低、干扰日常生活、缺勤、出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1例22~45岁的EM患者的症状对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有负面影响.
作者:田甜;季菲;何艳;杨新华;李艳华;穆罕默德·何塞;艾星子·艾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北京市平谷地区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在评估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正常产检的951例妊娠≤20周妇女的血清,应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SH、FT4和TPOAb.分别以平谷地区妊娠特异性和非妊娠人群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及指南参考标准,筛查妊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采用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的参考范围,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亚临床甲减和低甲状腺素(T4)血症患病率(例)分别为0.74%(7)、5.05%(48)、2.10% (20);采用非妊娠人群的参考范围,患病率分别为0.53% (5)、1.79%(17)、1.58% (15);以指南的标准,患病率分别为0.84%(8)、11.04% (105)、2.00% (19),三种诊断标准获得的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低甲状腺素(T4)血症的总患病率分别为:7.89% (75)、3.89% (37)、13.88% (1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非妊娠人群的参考范围作为标准,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低T4血症的漏诊率分别为0.21%、3.25%、0.52%,总漏诊率为3.98%;采用指南的标准,临床甲减及亚临床甲减的过度诊断率分别为0.10%、5.99%,总过度诊断率为6.09%.结论 采用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范围诊断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以明显降低漏诊率及过度诊断率.
作者:张明会;杨海平;张小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一、病例摘要患者24岁,因“停经9+个月,腹痛、阴道大流血7h”于2013年2月6日13时30分救治于贵州省盘县人民医院.入院体查:体温36.6℃,脉搏13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0/50 mm Hg(1mm Hg=0.133 kPa),神清神萎,重度贫血貌,面色苍白,颈软,气管居中,呼吸稍促,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30次/分,律齐、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耻上3 cm处可见一长约8 cm的陈旧性纵向手术瘢痕,腹膨隆与孕周相符,肝脾未触及,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湿冷,脉搏细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 s.
作者:王兴盘;张霞;李东育;吕兰兰;汪湘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一、病例摘要患者35岁,主因“阴道流血多6+ h”于2011年7月26日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患者既往10年前,因“羊水过少”在巴南区B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一足月活婴.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月经周期25 d左右.2011年3月24日因“无计划怀孕”,在重庆A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前检查妇科彩超提示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可能性大,人工流产术中出血较多,具体出血量不清楚.术后予以止血、对症治疗.
作者:张绍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及阴道助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妇486例,分为分娩镇痛组362例和非无痛分娩组(对照组)124例,观察镇痛效果、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发生情况.结果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显著(P<0.01);镇痛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宫素的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瘙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 vs 2.4%,P<0.05);但呕吐及运动阻滞的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略延长产程,但并不增加助产率.
作者:曹冬如;吕晓杰;杨云龙;张小燕;张运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正常妊娠期,树突状细胞能诱导母体免疫系统呈现以免疫耐受为主的平衡状态来维持妊娠.树突状细胞的这种耐受性信号来源于多方面,激素刺激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雌激素、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诱导下,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抗原提呈分子表达受抑制,炎性因子分泌减少而抗炎因子增加,另外,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也会受到这些激素的影响,终调控机体呈现以耐受为主的免疫平衡.
作者:杨明明;魏瑗;赵扬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控微量泵实施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6月产科收治的待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选择硬膜外自控微量泵法镇痛进行分娩,对照组50例采用非镇痛自然分娩,两组产妇的年龄、产次、孕周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等级、剖宫产率、产程活跃期及开始泌乳时间.结果 观察组疼痛等级1~3级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6级和7~9级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活跃期时间低于对照组,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在24~48 h内的比例大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控微量泵实施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产妇的疼痛等级、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缩短活跃期时间,开始泌乳的时间提前.
作者:周宇平;汤璐;黄晶;张莉;兰婧;彭晓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预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风险的列线图,个体化评估EAH的发病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EAH或CIN3(子宫内膜正常)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绝经状态分层,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建立EAH风险预测列线图.结果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diameter,E DIA)为EAH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绝经前患者其OR值分别为1.26 (P=0.01)、9.19 (P=0.00)、9.72 (P=0.00);绝经后分别1.34(P-0.01)、5.80(P=0.03)、61.9 (P=0.00).使用EAH发病的风险因素建立该病风险预测列线图,绝经前后列线图模型符合度分别为78.8%和82.7%.结论 BMI,AUB,E-DIA与EAH发病相关,但对于不同绝经状态的患者,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EAH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模型符合度较高,可以用于个体化评估患者发生EAH的风险.
作者:王娇;吴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检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细胞学诊断异常的患者872例,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ybridization CaptureⅡ,HC-Ⅱ)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按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上皮内病变组(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2、3;宫颈鳞癌组(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CC).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结果 NILM组、CIN1、CIN2、CIN3、ICC组HR-HPV阳性率分别为25.2%、53.4%、86.7%、96.4%、100% (P<0.01);不同病理级别组HPV病毒载量有差异(P<0.05),NILM组HPV病毒载量低于CIN各组以及宫颈癌组(P<0.05),CIN以及宫颈癌组HP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病毒载量与CIN以及宫颈癌发生有关,但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
作者:张小燕;丁晓萍;叶梅;侯庆香;卞美璐;陈庆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过少、经期下腹痛、不孕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IUA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手术分离粘连,术后辅助治疗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而IUA术后预防再复发是IUA治疗中的重中之重,目前IUA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现将IUA的病因、诊治方法、治疗特别是预防IUA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方法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作者:朱辉;王树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更简单、经济、有效且风险相对低、便于更多医疗机构能开展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住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先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在血β hCG呈下降趋势后宫腔镜直视下清除妊娠组织,术后宫腔局部给予Foley双腔尿管球囊压迫,观察治疗的成功率、术中术后出血量、急诊清宫率、二次清宫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比较了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100%治疗成功,78.2% (61/78)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200 ml,20% (15/78)行急诊清宫,11.5%(9/78)行宫腔镜下二次清宫,60.3% (47/78)有球囊压迫,75.6% (59/78)无不良反应.甲氨蝶呤三种不同给药途径的治疗效果无差异.结论 药物联合宫腔镜下清宫及球囊压迫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副作用少,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杨文兰;王金玲;张运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开展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效果观察,以达到减轻产妇第二产程会阴部疼痛,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会阴损伤,提高无保护会阴接生率,促进自然分娩的目的.方法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18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无保护会阴接生组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组,对二程时间、新生儿体重、会阴损伤、会阴侧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无保护分娩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9% vs 83.5%,x2=4.0026,P<0.05);新生儿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体重(t=2.7372,P<0.01);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91,P<0.001).会阴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产程进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可使阴部组织松弛,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轻第二产程的会阴部疼痛,提高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率,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王莲;付冬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钙激活氯通道TMEM16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25例子宫内膜癌、2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MEM 16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TMEM16A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主要位于胞膜及胞浆内,阳性表达率8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9.2%)(P<0.05);②子宫内膜癌中TMEM 16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TMEM16A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者(93.8%vs 55.6%,P=0.040),TMEM16A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内癌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癌中TMEM16A表达与P53具有相关性(P=0.046),与ER,PR和Ki-67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钙激活氯通道TMEM16A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
作者:许琦;王悦;王建六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