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甲型副伤寒11例临床分析

汤泉

关键词:妊娠合并, 甲型副伤寒杆菌, 肠道传染病, 临床资料, 暴发流行, 传染性, 患者, 春季, 病例
摘要:甲型副伤寒是由甲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病起病急、来势猛、传染性强.1999年春季起,我县发现有散在甲型副伤寒病例,2001年暴发流行.下面对我院1999年2月至2002年11月收治的 11例妊娠合并甲型副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华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的表达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候选抑癌基因[1].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FHIT基因在宫颈浸润性癌(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线索.

    作者:石海燕;陈晓端;周彩云;陈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实施以人为本,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人性化产时服务模式、促进健康分娩的可行性,并评价该模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00年11月~2001年6月,在全国6个城市9所医院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将决定阴道分娩的6 758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3 437例)和对照组(3 321例).研究组实施全产程(从临产到第四产程结束)陪产.按WHO推荐的常用适宜技术,对产妇进行生理、心理、体力的全面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分娩次日由专人填写调查问卷.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也有极显著性 (P<0.01).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程中精神紧张、担心、害怕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而精神放松及配合产程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适宜的产时服务模式,可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及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黄醒华;项小英;沈汝枫;尚琪;朱丽萍;钱序;范玲;段明英;熊永芳;门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卵巢及输卵管术后患者超排卵治疗卵巢反应性的观察

    目前,对输卵管切除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认识不一,解剖学上卵巢与输卵管的血管神经相邻近,此为输卵管切除术损伤卵巢血液供应(血供)的理论依据.Hughes等[1]观察11例绝经后行卵巢肿瘤剔除术妇女发现,手术后雄激素水平下降一半,雌激素水平无改变.绝经后卵巢主要分泌雄激素,雌激素主要由脂肪组织合成,说明手术损伤卵巢功能.

    作者:张金玉;李文玲;郭新宇;邢福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瘦素及瘦素长受体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和瘦素长受体(Ob-RL) mRNA及蛋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对1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14例无排卵PCOS患者(PCOS组)促排卵治疗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leptin、Ob-RL mRNA及蛋白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中,子宫内膜10例呈分泌期中期改变,5例呈分泌期早期改变.PCOS组中,子宫内膜3例呈分泌期中期改变,6例呈分泌期早期改变,1例呈增殖期改变,4例呈增殖期并分泌期早期改变;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发生率79%(11/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Ob-RL mRNA和蛋白在 PCOS患者子宫内膜腺体呈阴性到强阳性表达,但多呈弱阳性和阳性表达,对照组则呈弱阳性到强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eptin mRNA和蛋白在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中,Ob-RL在PCOS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体表达减弱,可能与PCOS患者妊娠率低有关.

    作者:王玉真;乔杰;刘丽丽;陈咏健;李美芝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receptor-2/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对血管的发生和生长起关键作用.

    作者:王敏;王欣彦;刘美娜;孙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妇科手术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三例分析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发病率较高、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患,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产生低氧血症,并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1, 2],在围手术期如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可能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现对我院妇科近期手术病例中出现的3例此类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郑郑;卞美璐;陈庆云;林江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卵巢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对明胶酶释放与活化的影响

    明胶酶-A(MMP-2)和明胶酶-B(MMP-9)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和明胶的功能,参与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有研究发现,明胶酶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着色重的区域集中在癌巢的边缘,提示卵巢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对明胶酶的释放和活化产生影响[1].我们观察了卵巢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在非接触性和接触性共培养前后,明胶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小华;王伟萍;王利红;郭燕红;苏杏满;单保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红蛋白H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血红蛋白H病是危害严重的遗传性血液病,有些血红蛋白H病患者可以渡过一生而无明显不适,而另一些患者则病情相当严重,终身需输血治疗[1].有文献报道,血红蛋白H病患儿在宫内,可因严重贫血而出现致命的胎儿水肿综合征[2].现报道我院血红蛋白H病胎儿1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吴琦嫦;廖灿;徐湘民;李东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肿瘤血管生成受许多复杂因素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被认为是促血管生成主要的生长因子之一.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R、PR与VEGF的表达,旨在探讨ER、PR的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瞿全新;糜若然;肖卫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皮下埋植剂Implanon和Norplant的临床对比性研究

    目的比较皮下埋植剂Implanon(Implanon)和皮下埋植剂Norplant(Norplant)避孕的有效性、可接受性和阴道出血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00例健康妇女,分为两组,使用Implanon 75例(Implanon组),使用255.5妇女年;使用Norplant 25例(Norplant组),使用94.4妇女年,共随访4年,进行临床比较性研究.结果两组均无妊娠发生.以90 d为1个参照时限,Implanon组的阴道出血(出血或滴血)天数,由第1个参照时限平均33 d,减少至第16个参照时限的21 d;Norplant组由平均31 d减少至20 d.平均每个参照时限的出血次数,Implanon组为2.25次,Norplant组为2.99次(P<0.05).有1次或1次以上出血和(或)滴血≥10 d的发生率,Implanon组由第1个参照时限的66%下降至第16个参照时限的27%;Norplant组由69%下降至22%.Implanon组有7例(9%)因出血过多或出血时间过长停止使用埋植剂.Norplant组有1例(4%)因使用埋植剂后闭经2年而停止使用埋植剂.平均埋入埋植剂所用时间,Implanon组为11 s,Norplant组为103 s(P<0.001);平均取出埋植剂所用时间,Implanon组为27 s, Norplant组为102 s(P<0.001).结论两种皮下埋植剂避孕有效性高、可接受性好;使用两种皮下埋植剂的妇女均出现月经不规则现象;埋入和取出Implanon的时间比Norplant短.

    作者:姚晓英;杜明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胎儿脐带螺旋状扭转45周存活一例

    患者30岁,因停经36周+2,孕2产1,破膜26 h于2001年10月31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01年2月19日,停经40 d,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4个月左右自觉胎动,停经6个多月时自觉胎动频繁,未进行过产前检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宫高27 cm,腹围85 cm,胎心率108次,心律不规则,胎位左枕前,先露浮.肛门检查:宫颈管长约2 cm,质硬,宫口未开,先露头,胎膜已破,可见羊水流出,羊水Ⅲ度.入院诊断:(1)孕2产1,妊娠36周+2;(2)胎儿窘迫.

    作者:李淑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黄素化颗粒细胞端粒酶的表达及与卵巢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端粒酶在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的表达,及与卵巢生殖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2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采用原位杂交法及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法,分别检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 mRNA及端粒酶活性.结果黄素化颗粒细胞普遍表达hTERT mRNA,但其表达强弱不一.22份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标本中,16份(73%)有端粒酶活性,与血清基础促卵泡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0.01),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端粒酶可能对维持卵巢功能起重要作用,卵巢功能下降可能与卵巢颗粒细胞端粒酶活性降低有关.

    作者:刘文;朱桂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MDM2蛋白对卵巢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卵巢癌在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中的耐药问题十分棘手.目前,关于p53-MDM2蛋白对癌细胞对顺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药敏性)影响的研究日渐深入,MDM2蛋白是p53的调节因子,是一种细胞原癌蛋白,其过度表达时,可阻断p53的功能[1].为了解MDM2蛋白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我们选取p53野生型的人类卵巢癌细胞系A2780,转染MDM2基因,并使MDM2过度表达,观察卵巢癌细胞药敏性的改变,并通过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以及核酸切除修复情况,旨在从体外实验证实MDM2蛋白对增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类药物敏感性的作用.

    作者:倪虹;糜若然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妊娠并发疱疹样脓疱病一例

    患者31岁,彝族.因妊娠4个月余,全身皮肤红斑、脓疱、脱屑、痒痛伴发热10 d,于2002年7月21日收住院.患者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且双手背、上臂出现红斑、脓疱、痒痛,当时未诊治,之后病变迅速波及全身,持续不退,来我院就诊.

    作者:赵敏;张琼;周杰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子宫腔下部妊娠保守治疗八例临床分析

    子宫腔下部妊娠罕见,但随着剖宫产率及人工流产(人流)率的增加,本症发生渐增.有关子宫腔下部妊娠的保守性治疗,国内外文献有过个例报道.我科近2年来采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腔下部妊娠8例,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琴芳;杨梅丽;上官雪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去卵巢山羊腰椎骨计量学指标的变化

    目的探讨用山羊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切除山羊的双侧卵巢(OVX),制备腰椎不脱钙骨切片,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3只,无手术处理)、假手术组(3只,开腹后缝合切口)、OVX术后6个月组(4只)、术后18个月组(5只)腰椎骨计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OVX术后6、18个月组的骨小梁体积占全部骨组织体积的百分比[(7.9±1.7)与(5.8±0.7)%]、骨小梁体积占海绵骨体积的百分比[(12.7±1.8)与(9.9±0.6)%]、平均骨小梁板密度[(1.0±0.2)与(1.1±1.1)个/mm]显著减少(P<0.01);平均骨小梁板厚度[(129±45)与(95±15)μm]也显著减少(P<0.05);骨小梁表面和体积之比[(16.6±4.6)与(21.4±3.1)mm2/mm3]与平均骨小梁板间隙[(1 004±233)与(953±103)μm]则显著增加(P<0.01);四环素单标记、双标记、1/2单标记与双标记表面之和占全部骨小梁表面的百分比[(19.5±3.8)与(17.5±1.0)%、(16.4±3.3)与(13.9±2.5)%、(26.2±5.1)与(22.7±2.9)%],平均类骨质宽度[(11.6±1.1)与(12.0±1.0)μm]、骨矿化延迟时间[(23.6±8.2)与(23.0±6.1)d]、组织水平的骨形成速率[(14.7±4.2)与(12.2±2.6)μm/d]和类骨质成熟时间[(90±27)与(101±20)d]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 OVX山羊骨量丢失,骨组织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骨转换率增加,激活频率加快,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表现为高转化型骨质疏松的骨代谢特征.

    作者:贺颖;孙晓村;陈槐卿;翁玲玲;郑虎;邱明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切口脂肪层下引流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腹部切口延期愈合,不仅给受术者带来病痛和精神压力,而且还增加医药费用的支出.为了预防切口感染,促进愈合,我们对68例接受妇科手术者,行腹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塑料管引流,无一例切口延期愈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军;李爱林;王比男;周燕飞;刘长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足月妊娠妇女血清和胎盘组织中卵泡休止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清和胎盘组织中卵泡休止素(FS)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FS特异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早期妊娠、足月妊娠妇女和生理月经期妇女的血清FS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FS mRNA在足月妊娠妇女胎盘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足月妊娠妇女血清FS水平为(180±26)μg/L,明显高于早期妊娠妇女的(4.4±2.1)μg/L, 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也明显高于生理月经期妇女的(1.5±2.2)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2)足月妊娠妇女胎盘组织FS mRNA呈强阳性表达,生理月经期妇女的卵巢组织FS mRNA呈阳性表达,足月妊娠妇女的卵巢组织FS mRNA呈弱阳性表达.(3)RT-PCR检测显示,足月妊娠妇女的胎盘组织FS mRNA的表达水平(0.8±0.4)高于其卵巢组织(0.4±0.3),两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低于生理月经期妇女的卵巢组织(0.93±0.1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1)妇女生理月经期卵巢组织可分泌FS,并有少量的FS mRNA表达.但在妊娠期卵巢分泌FS的功能受到抑制.(2)足月妊娠妇女的血清FS主要来源于胎儿-胎盘单位.FS在妊娠过程中对胚胎发育及胎盘功能可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尚涛;赵亮;李辉;柳忠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1990年~2000年间收治的10例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均为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DIC 5例,胎盘粘连2例,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剖宫产术后晚期子宫切口感染各1例.出血量1 500~3 870ml,平均2 427ml.10例患者均行急症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孕产次、多胎妊娠、分娩方式等因素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治疗急性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朱坤仪;梁心玲;梁晓阳;李玉萍;胡国幸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NS398对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和OVCAR3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抑制剂--氮-2,环己氧-4,硝基苯-甲基磺胺(NS398),对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和OVCAR3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在蛋白水平,对人卵巢上皮浆液性癌细胞系CAOV3、OVCAR3的COX-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观察NS398对CAOV3 、OVCAR3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通过DNA梯形电泳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尿嘧啶三磷酸(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实验,对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AOV3 、OVCAR3的COX-2蛋白表达均为阳性.NS398对CAOV3 、OVCAR3增殖的抑制率,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NS398作用后,CAOV3、OVCAR3细胞胞浆空泡化 ,可见凋亡小体,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消失. DNA梯形电泳显示特征性的梯形谱带,TUNEL实验可见凋亡细胞.结论 COX-2很可能成为卵巢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的有效靶点,COX-2抑制剂--NS398有可能成为卵巢癌化疗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纯雁;王敏;王欣彦;张淑兰;王伊洵;李联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