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素化颗粒细胞端粒酶的表达及与卵巢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刘文;朱桂金

关键词:端粒, 末端转移酶, 粒层细胞, 卵巢
摘要:目的了解端粒酶在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的表达,及与卵巢生殖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2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采用原位杂交法及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法,分别检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 mRNA及端粒酶活性.结果黄素化颗粒细胞普遍表达hTERT mRNA,但其表达强弱不一.22份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标本中,16份(73%)有端粒酶活性,与血清基础促卵泡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0.01),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端粒酶可能对维持卵巢功能起重要作用,卵巢功能下降可能与卵巢颗粒细胞端粒酶活性降低有关.
中华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10~16周药物流产后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物B超监测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即药物流产,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早期妊娠,并逐渐应用于妊娠10~16周.但对于药物流产后是否需要常规进行刮宫,目前意见不一.我院应用B超监测药物流产后宫内妊娠组织残留情况,并将药物流产后及时与不及时进行刮宫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与卵巢癌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多肽片段研究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与卵巢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片段,为卵巢癌靶向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依次筛选4株卵巢癌细胞株及正常卵巢细胞,并获得阳性克隆,再经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挑选出目的克隆,进行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将获得的10个目的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得到1段可以与卵巢癌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多肽片段(YYGLAEVDAGGS).结论噬菌体随机肽库为卵巢癌细胞表面靶位的筛选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筛选体系,实验所获得的特异性多肽片段,有望成为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有效位点.

    作者:王世宣;周洪源;马湘一;陈刚;卢运萍;何福仙;马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MDM2蛋白对卵巢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卵巢癌在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中的耐药问题十分棘手.目前,关于p53-MDM2蛋白对癌细胞对顺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药敏性)影响的研究日渐深入,MDM2蛋白是p53的调节因子,是一种细胞原癌蛋白,其过度表达时,可阻断p53的功能[1].为了解MDM2蛋白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我们选取p53野生型的人类卵巢癌细胞系A2780,转染MDM2基因,并使MDM2过度表达,观察卵巢癌细胞药敏性的改变,并通过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以及核酸切除修复情况,旨在从体外实验证实MDM2蛋白对增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类药物敏感性的作用.

    作者:倪虹;糜若然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妊娠并发疱疹样脓疱病一例

    患者31岁,彝族.因妊娠4个月余,全身皮肤红斑、脓疱、脱屑、痒痛伴发热10 d,于2002年7月21日收住院.患者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且双手背、上臂出现红斑、脓疱、痒痛,当时未诊治,之后病变迅速波及全身,持续不退,来我院就诊.

    作者:赵敏;张琼;周杰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34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VT)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近2年的疗效.方法对34例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压力性尿失禁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前壁膨出患者,行TVT术及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并对术后2年内的效果进行随访.结果 33例患者TVT手术均在局部麻醉加静脉麻醉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6.9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9.8 ml;30例(88%)患者在术后12 h内自行排尿,残余尿<100 ml;另4例(12%)患者术后需短暂保留尿管.平均住院2.9 d,30例(88%)患者住院2 d以内;术后以患者主观感觉评价,平均随访8.3个月,32例(94%)主观完全治愈,2例(6%)为明显改善,无一例无效;手术并发症少.结论 TVT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朱兰;郎景和;肖河;刘珠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妇科手术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三例分析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发病率较高、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患,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产生低氧血症,并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1, 2],在围手术期如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可能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现对我院妇科近期手术病例中出现的3例此类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郑郑;卞美璐;陈庆云;林江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用于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7例Ⅰa~Ⅱb期的子宫颈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其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48例,腺癌7例,腺鳞癌2例.结果除2例外,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6 min(150~320 min),术中平均出血168 ml(120~700 ml),切除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数量平均为18.6个和8.2个;8例患者淋巴结为阳性.所有切除组织边缘大体检查均为阴性.术中2例膀胱损伤、1例静脉损伤,均于镜下修补成功;2例中转开腹.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3 d,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平均为10.2 d.手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发现轻度输尿管狭窄1例,尿潴留2例,阴道残端复发3例,病情未控1例.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治疗子宫颈癌的理想方法.

    作者:梁志清;徐惠成;熊光武;李玉艳;陈勇;王琳;常青;史常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心理治疗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

    生殖医学中不孕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其焦虑程度显著高于一般治疗的不孕患者 [1].本研究对进行IVF-ET的不孕妇女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暗示,观察心理治疗对IVF-ET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林芝;王冬梅;胡乃荣;李香梅;张杰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甲型副伤寒11例临床分析

    甲型副伤寒是由甲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病起病急、来势猛、传染性强.1999年春季起,我县发现有散在甲型副伤寒病例,2001年暴发流行.下面对我院1999年2月至2002年11月收治的 11例妊娠合并甲型副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汤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瘦素及瘦素长受体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和瘦素长受体(Ob-RL) mRNA及蛋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对1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14例无排卵PCOS患者(PCOS组)促排卵治疗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leptin、Ob-RL mRNA及蛋白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中,子宫内膜10例呈分泌期中期改变,5例呈分泌期早期改变.PCOS组中,子宫内膜3例呈分泌期中期改变,6例呈分泌期早期改变,1例呈增殖期改变,4例呈增殖期并分泌期早期改变;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发生率79%(11/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Ob-RL mRNA和蛋白在 PCOS患者子宫内膜腺体呈阴性到强阳性表达,但多呈弱阳性和阳性表达,对照组则呈弱阳性到强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eptin mRNA和蛋白在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中,Ob-RL在PCOS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体表达减弱,可能与PCOS患者妊娠率低有关.

    作者:王玉真;乔杰;刘丽丽;陈咏健;李美芝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实施以人为本,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人性化产时服务模式、促进健康分娩的可行性,并评价该模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00年11月~2001年6月,在全国6个城市9所医院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将决定阴道分娩的6 758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3 437例)和对照组(3 321例).研究组实施全产程(从临产到第四产程结束)陪产.按WHO推荐的常用适宜技术,对产妇进行生理、心理、体力的全面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分娩次日由专人填写调查问卷.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也有极显著性 (P<0.01).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程中精神紧张、担心、害怕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而精神放松及配合产程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适宜的产时服务模式,可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及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黄醒华;项小英;沈汝枫;尚琪;朱丽萍;钱序;范玲;段明英;熊永芳;门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NS398对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和OVCAR3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抑制剂--氮-2,环己氧-4,硝基苯-甲基磺胺(NS398),对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和OVCAR3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在蛋白水平,对人卵巢上皮浆液性癌细胞系CAOV3、OVCAR3的COX-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观察NS398对CAOV3 、OVCAR3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通过DNA梯形电泳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尿嘧啶三磷酸(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实验,对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AOV3 、OVCAR3的COX-2蛋白表达均为阳性.NS398对CAOV3 、OVCAR3增殖的抑制率,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NS398作用后,CAOV3、OVCAR3细胞胞浆空泡化 ,可见凋亡小体,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消失. DNA梯形电泳显示特征性的梯形谱带,TUNEL实验可见凋亡细胞.结论 COX-2很可能成为卵巢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的有效靶点,COX-2抑制剂--NS398有可能成为卵巢癌化疗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纯雁;王敏;王欣彦;张淑兰;王伊洵;李联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肝素酶在产科领域中的应用

    肝素酶(heparanase)是一种葡萄糖醛酸酯酶,是能降解硫酸乙酰肝素的葡萄糖苷酸内切酶(endogluconidase).肝素与肝素酶在体内的平衡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肝素在人体的重要作用经过近70年的研究已经比较清楚,而对肝素酶的研究刚刚起步,但进展迅速.现将肝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在产科领域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褚红女;黄荷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黄素化颗粒细胞端粒酶的表达及与卵巢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端粒酶在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的表达,及与卵巢生殖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2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采用原位杂交法及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法,分别检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 mRNA及端粒酶活性.结果黄素化颗粒细胞普遍表达hTERT mRNA,但其表达强弱不一.22份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标本中,16份(73%)有端粒酶活性,与血清基础促卵泡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0.01),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端粒酶可能对维持卵巢功能起重要作用,卵巢功能下降可能与卵巢颗粒细胞端粒酶活性降低有关.

    作者:刘文;朱桂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二维超声诊断胎儿唇裂畸形

    唇裂畸形是胎儿常见的面部畸形.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产前诊断率也不断提高,并已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我院自1991年1月~2002年3月采用二维超声(2-DU)对胎儿唇裂畸形进行产前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允强;梁桂霞;李秀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胎儿脐带螺旋状扭转45周存活一例

    患者30岁,因停经36周+2,孕2产1,破膜26 h于2001年10月31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01年2月19日,停经40 d,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4个月左右自觉胎动,停经6个多月时自觉胎动频繁,未进行过产前检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宫高27 cm,腹围85 cm,胎心率108次,心律不规则,胎位左枕前,先露浮.肛门检查:宫颈管长约2 cm,质硬,宫口未开,先露头,胎膜已破,可见羊水流出,羊水Ⅲ度.入院诊断:(1)孕2产1,妊娠36周+2;(2)胎儿窘迫.

    作者:李淑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绒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mRNA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GF)是胚胎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IGF-Ⅱ主要通过与IGF-I型受体(IGF-IR)结幌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妊娠6~10周发育正常与发育异常胚胎的绒毛组织中IGF-Ⅱ和IGF-IR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这些基因在人类胚胎种植后发育早期的作用.

    作者:王艳霞;方群;周祎;冯穗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卵巢及输卵管术后患者超排卵治疗卵巢反应性的观察

    目前,对输卵管切除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认识不一,解剖学上卵巢与输卵管的血管神经相邻近,此为输卵管切除术损伤卵巢血液供应(血供)的理论依据.Hughes等[1]观察11例绝经后行卵巢肿瘤剔除术妇女发现,手术后雄激素水平下降一半,雌激素水平无改变.绝经后卵巢主要分泌雄激素,雌激素主要由脂肪组织合成,说明手术损伤卵巢功能.

    作者:张金玉;李文玲;郭新宇;邢福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红蛋白H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血红蛋白H病是危害严重的遗传性血液病,有些血红蛋白H病患者可以渡过一生而无明显不适,而另一些患者则病情相当严重,终身需输血治疗[1].有文献报道,血红蛋白H病患儿在宫内,可因严重贫血而出现致命的胎儿水肿综合征[2].现报道我院血红蛋白H病胎儿1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吴琦嫦;廖灿;徐湘民;李东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皮下埋植剂Implanon和Norplant的临床对比性研究

    目的比较皮下埋植剂Implanon(Implanon)和皮下埋植剂Norplant(Norplant)避孕的有效性、可接受性和阴道出血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00例健康妇女,分为两组,使用Implanon 75例(Implanon组),使用255.5妇女年;使用Norplant 25例(Norplant组),使用94.4妇女年,共随访4年,进行临床比较性研究.结果两组均无妊娠发生.以90 d为1个参照时限,Implanon组的阴道出血(出血或滴血)天数,由第1个参照时限平均33 d,减少至第16个参照时限的21 d;Norplant组由平均31 d减少至20 d.平均每个参照时限的出血次数,Implanon组为2.25次,Norplant组为2.99次(P<0.05).有1次或1次以上出血和(或)滴血≥10 d的发生率,Implanon组由第1个参照时限的66%下降至第16个参照时限的27%;Norplant组由69%下降至22%.Implanon组有7例(9%)因出血过多或出血时间过长停止使用埋植剂.Norplant组有1例(4%)因使用埋植剂后闭经2年而停止使用埋植剂.平均埋入埋植剂所用时间,Implanon组为11 s,Norplant组为103 s(P<0.001);平均取出埋植剂所用时间,Implanon组为27 s, Norplant组为102 s(P<0.001).结论两种皮下埋植剂避孕有效性高、可接受性好;使用两种皮下埋植剂的妇女均出现月经不规则现象;埋入和取出Implanon的时间比Norplant短.

    作者:姚晓英;杜明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