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宝丽;向梅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对8例经常频呼吸机联合NO吸入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联合NO吸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体循环氧合、肺动脉压力、平均动脉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8例患儿中7例治疗后病情逐渐改善,血氧饱和度上升,循环氧合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吸入氧浓度由治疗前的(0.95±0.14)降至治疗后的(0.61±0.26),氧合指数由(29.0±8.3)降至(10.7±4.8),血氧分压由(44.2±7.1)mm Hg(1 mm Hg=1.33 kPa)上升至(79.7±34.8)mm 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吸入NO能显著改善氧合,有效治疗新生儿重度低氧性呼吸衰竭,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徐瑞峰;易彬;高红霞;张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脓毒症及其导致的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目前仍然是儿科ICU主要死因,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降低小儿脓毒症病死率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小儿脓毒症中,细菌感染是重要病因.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测细菌感染的生物标记物,在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中有重要意义.PCT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炎症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任晓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特点和死亡高危因素分析.方法2010年3月至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42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根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A组)26例和存活组(B组)16例,对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参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及氧合指数分别为(15.68 ±2.26)cm H2O、0.89±0.25、(216.7±156.3)mm Hg,而B组为(9.60±0.98)cm H2O、0.76±0.27、(349.8±120.9)mm Hg.A组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07,P=0.037),氧合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09).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白细胞计数、血糖、心率、乳酸水平、CK-MB、肺出血、循环衰竭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组患儿机械通气参数较高,提示预后不良.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心率快,白细胞计数高,血糖、乳酸、CK-MB水平高,肺出血、循环衰竭发生率高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
作者:袁远宏;胥志跃;范江花;肖政辉;张慧;隆彩霞;刘美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感染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 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1例新生儿重症感染合并CLS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 11例患儿中,原发病为肺炎5例,脓毒症6例;均出现进行性皮肤黏膜水肿、呼吸困难、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尿少、低白蛋白血症(10~20g/L).在控制感染、抗休克、机械通气、对症治疗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羟乙基淀粉10~15ml/kg,每8~12小时给药,交替应用血浆、白蛋白,同时应用利尿剂,终抢救成功6例;其中4例发育良好、智力及运动能力正常,1例头颅CT示脑积水,1例双下肢肌张力偏高.死亡5例.结论CLS是新生儿重症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早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羟乙基淀粉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许平;马连月;李宝云;杨玉军;杨春燕;周丽英;贾焕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病例摘要患儿胎龄31+5周,因“生后呼吸呻吟0.5h”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侧切顺产娩出,出生体质量1 570 g,孕母胎膜早破81 h,胎盘、脐带无异常.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生后逐渐出现呼吸呻吟.入院查体:自然呼吸下,全身皮肤颜色红润,反应可,胸廓对称,无畸形,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呻吟声,未闻及哕音,心率144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存在,四肢肌张力低下.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增高,粒细胞比例高于正常.血气分析:PaCO2 50 mm Hg(1 mm Hg =0.133 kPa),PaO2 64 mm Hg.入院后给予氨溴索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静脉营养支持.生后1周时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数次,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性哕音,血气分析提示持续低氧血症,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头罩吸氧、抗感染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但呼吸困难时有反复,生后第36天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囊状影,提示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加用利尿剂、小剂量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后仍反复呼吸困难,常在哭闹后发作,发作时患儿有发绀、抬肩、鼻翼扇动表现,三凹征阳性,双肺可闻及干性啰音.患儿生后第4天开始鼻饲喂养,吞咽功能欠协调,经口腔刺激按摩治疗后于生后第42天可以完全过渡到经口喂养.
作者:叶翠;陈佳;王瑞娟;陈颖;黄俊谨;黄捷婷;李秋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患儿血、痰中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轻-中度毛支炎组22例,重度毛支炎组11例,另选择无喘息非RSV感染性肺炎患儿12例作为对照(肺炎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和痰中LTC4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轻-中度毛支炎组、重度毛支炎组、肺炎组血清LTC4水平分别为(76.96±28.19)pg/ml、(103.53±16.85)pg/ml、(18.14±7.49)pg/ml;痰中LTC4水平分别为(31.83±19.14)pg/ml、(67.11±15.11)pg/ml、(6.81±2.90)pg/ml;恢复期血清LTC4水平分别为(36.04±16.38)pg/ml、(52.27±17.03)pg/ml、(18.14±7.49)pg/m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9,P<0.001;F=15.50,P<0.001;F=44.43,P<0.001).治疗后轻-中度和重度毛支炎组血清LTC4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毛支炎患儿血和痰中LTC4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情的轻重相关.
作者:易阳;钟闻燕;熊建新;钱金强;虞斌;涂国华;姚圣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意外伤害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2 672例0~18岁因意外伤害住院患儿的病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 672例意外伤害住院患儿中,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摔伤/跌倒(30.84%)、交通事故(25.15%)、坠落伤(11.56%)、误吸/服和窒息(6.89%)、锐器伤/切割伤(6.51%);不同年龄意外伤害发生类型不同(x2=602.12,P<0.01);意外伤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4∶1;伤害发生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90,P<0.01),1~4岁组多见;伤害部位以四肢(54.00%)多见,其次是头颈部(20.40%),胸腹部占15.27%,脊柱和骨盆伤害较少,分别为3.78%和1.87%,不同年龄意外伤害发生部位不同(x2=315.21,P<0.01);出院科室创伤科占42.07%,手外、脊柱科占22.16%,其他包括五官科(6.89%)、骨科(6.32%)、脑外科(5.84%)及儿外科、胸外科、口腔科、眼科、PICU、儿内科等.意外伤害发生时间7~9月份多(28.63%).人均住院天数11.72 d,人均住院费用0.96万元.结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策略的制定应考虑伤害类型、性别、年龄等因素.意外伤害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消耗巨大卫生资源;加强伤害预防、急救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
作者:林立;姜文晓;张文静;李昌崇;谢作楷;张海邻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颅内压增高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因此儿科医生应熟知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原则,并根据患儿的不同状态和病因,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尽快降低颅内压,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尹飞;邓小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母亲婴儿(infants of diabetic mothers,IDMS)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IDMS和50例非糖尿病母亲娩出的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2例IDMS患儿发生低血糖23例(44.2%,23/52),高胆红素血症16例(31.4%,16/52),红细胞增多症11例(21.2%,11/52),巨大儿11例(21.2%,11/5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7.7%,4/52),先天畸形1例(1.9%,1/52).对照组50例患儿中有1例发生低血糖(2%,1/50),高胆红素血症7例(14.0%,7/50),红细胞增多症1例(2%,1/50).两组患儿在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3种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43和0.009).结论IDMS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应对其进行严密监护.
作者:田云粉;李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应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方法通过对230例小儿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临床分析,探讨小儿此类肺炎的临床特点,并对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1)230例均为3岁以内的婴幼儿,以1~3月龄发病多.(2)院内感染占较大比例(44.8%,103/230).(3)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有气促,面色发绀,喉头痰鸣,肺部可闻及广泛的湿哕音、痰鸣音和哮鸣音.(4)辅助检查:白细胞升高占33.9%(78/230),正常占53.9%(124/230),降低12.2%(28/230).201例X线胸片提示大叶性肺炎25例,小叶性肺炎112例,肺间质改变和肺纹理增粗52例.(5)大部分菌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56.6%,129/228).(6)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225例患儿临床治疗有效,常使用的抗生素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好发于小婴儿,起病急,病情重;应对肺炎克雷白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绝大多数患儿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作者:姚泽忠;杭金国;汤卫红;沈定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NICU收治的49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分为BPD组(n=15)和非BPD组(n=34),分析BPD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与非BPD组相比,BPD组患儿在胎龄[(29.30±1.48)周vs(30.54±1.60)周]、院内获得性感染(9例vs 10例)、宫内感染(9例vs 8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12.47±5.83)d vs(4.24±4.19)d]、高浓度氧疗时间[(1.47±1.41)dvs(0.18±0.63)d]、动脉导管未闭(5例vs 1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以及宫内感染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BPD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预防宫内感染可降低BP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长时间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能预示早期BPD的发生.
作者:鲍燕敏;刘晓红;郑义敏;杨慧;李腾;冯晋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11月于我院眼科住院的35例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眶蜂窝织炎患儿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2岁,其中鼻窦炎症蔓延至眶内的病例有9例,麦粒肿引起者7例,眼外伤继发感染者2例,不明原因17例.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4d治愈10例,5d治愈12例,6d治愈8例,7d治愈5例,14 d治愈1例;治愈率100%.结论眶蜂窝织炎起病急,进展快,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有效地预防眼球活动受限,减轻视力损害,提高治愈率.
作者:韩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例1,患儿,男,13岁,以“发热5d,咳喘3d,呼吸困难12h”入院.患儿5d前出现发热,体温39℃,3d前出现咳嗽伴喘息,于外院诊断为“肺炎”,予阿奇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治疗3d.入院当天出现胸闷、气促、口周发绀,急入我院.查体:T 39.0℃,P 164次/min,R60次/min,BP108/75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楚,呼吸急促,伴鼻翼扇动及三凹征,口唇及四肢末梢青紫,双肺可闻及中小湿哕音,右肺可闻及喘鸣音,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患儿平素体健,无心肺疾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6.5×109/L,N 80%,Hb 134 g/L,PLT 234×109/L;CRP 121 mg/L;血气分析(未吸氧条件下):pH 7.40,PaCO239 mm Hg,PaO2 44 mm Hg,PaO2/FiO2 55 mm Hg;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DIC筛查均正常,X线胸片示左肺及右肺上中叶散在斑片影,右肺下叶实变.入院诊断:(1)重症肺炎;(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脓毒症.
作者:王娟;张晗;刘春峰;蔡栩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F)对感染性休克幼兔体动脉血管环张力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幼兔12只,分次制作36条幼兔离体体动脉血管环,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照组、正常+RF组、LPS+ RF组、正常+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RF组和LPS+ L-NNA+ RF组,每组6个血管环.通过血管环张力测定,观察小剂量RF对感染性休克幼兔体动脉血管环反应性的影响,并观察预先以NO合成酶抑制剂L-NNA干预后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体动脉:与NS组比较,加入小剂量RF(4 μg/L)后各时间点(5 min、10 min、20 min)均引起体动脉明显的舒张反应,舒张幅度分别为(18.48±3.96)%、(23.63±4.42)%、(28.33±3.73)%(P<0.05).预先以L-NNA干预后,上述舒张反应明显降低至(8.15±1.01)%、(13.08±1.46)%、(18.54±2.94)%(P<0.05).LPS孵育后,小剂量RF(4 μg/L)对幼兔体动脉不具舒张作用,与加入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以L-NNA干预后,体动脉对该剂量RF张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RF对正常幼兔体动脉具有舒张作用,与NO产生有关;对LPS孵育的幼兔体动脉不具有舒张作用,对体动脉的张力调节与NO无关.
作者:佟冬怡;于泓波;李娜;魏会霞;张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惊厥是常见儿科急症,也是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症状,有些惊厥可能危及患儿生命.一般短暂的惊厥对大脑几乎没有明显影响,但长程惊厥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损害.气道管理和及时控制惊厥发作是优先考虑的急救处理措施.小儿惊厥的早期识别和正确诊断是急诊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钟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儿童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发病率为0.04%~0.52%[1-2],动脉瘤在儿童比较少见(0.6%)[3],AVM合并脑动脉瘤非常少见[4].本院收治1例AVM合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儿,血肿破入脑室,病情十分危急,经过及时确定诊断和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江峰;吕世刚;祝新根;江自强;吴淼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浓度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象为PICU收治的57例脓毒症患儿,其中存活44例(脓毒症存活组),死亡13例(脓毒症死亡组).另有65例非脓毒症患儿为对照(非脓毒症组).分别比较各组患儿危重症评分、脏器损害数目及血清中IL-6、IL-10、TNF-α、IL-6/IL-10、TNF-α/IL-10的水平.结果与非脓毒症组及脓毒症存活组比较,脓毒症死亡组患儿脏器损害数目多,危重症评分低(P<0.05);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的表达增加(P<0.05),血清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IL-10比值明显降低(P<0.05),但脓毒症存活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TNF-α浓度及IL-6/IL-10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IL-6、IL-10浓度越高及TNF-α/IL-10比值越小,预后越差.
作者:黄建宝;张新萍;罗海燕;祝益民;赵祥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L-6、IL-13浓度增高,IL-10浓度降低.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变化各研究结果仍有分歧,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通过临床监测多种细胞因子的浓度改变,能够为明确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判断感染轻重、预测预后提供依据,为今后肺炎支原体肺炎开展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高天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脑血流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HIE患儿86例,分为轻度HIE组(46例)、中度HIE组(29例)、重度HIE组(11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各组患儿出生后第24、48、120小时左右两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systolic maximum velocity,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结果(1)频谱特征:中、重度HIE组患儿在第24小时Vs减低,部分舒张末期血流信号不明显,呈现仅有收缩峰而无舒张期的单峰型特点,至第120小时接近正常的双峰型.(2)血流速度变化:生后第24小时,轻、中、重度HIE组患儿Vs、Vd、Vm均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HIE组在第48小时Vs、Vd、Vm接近正常或已恢复正常(P>0.05),而中、重度HIE组至第120小时尚未接近正常(P<0.05).(3)血管阻力指数变化:生后第24小时内PI、RI均增高,且中、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0小时,PI、RI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运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用于HIE患儿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轶;何海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