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郑曦;马宏;吴钦穗;黄玉钿;吴进

关键词:胃肿瘤, CD147,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了解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147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胃癌组织中CD147的表达.结果:CD147在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2.5%、81.48%、81.48%、86.21%和95.83%,印戒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黏液腺癌,P=0.011.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Ⅲ~Ⅳ期阳性表达率(94.44%)明显高于Ⅰ~Ⅱ期阳性表达率(51.52%),P=0.000;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9.69%)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147高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期<3年相关,P=0.036.结论:CD147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D147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胃癌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6例

    我们就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3~2005年共有36例中量至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接受了治疗: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施行胸腔置管术引流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其中非小细胞肺癌21例,小细胞肺癌5例,食管癌6例,乳腺癌2例,淋巴瘤1例,直肠癌1例.其中1例为双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腔间隔1周施行了胸腔微创置管术.所有患者均无化疗禁忌证.其中24例患者同期使用全身化疗.

    作者:许琦;闫婧;张惠芬;周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4年6月经我院收治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2例乳头状微小癌中多灶癌8例(9.8%)颈淋巴结转移14例(17.1%).随访80例,时间1~10年,平均6年,随访中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而行二次颈清除术,无局部复发,无死亡,未发现远处转移.术中探查及冷冻切片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并且可以根据其生物学行为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切除范围,疗效肯定.

    作者:戴岳楚;潘印;林仁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血管收缩剂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

    我们对60例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法和辅以适量血管收缩剂法进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术,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庆;臧国敬;段永英;陈学波;李雪彦;陈永廷;生奇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漂移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IL-2、INF-γ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Th1/Th2漂移现象.且发现TNM分期越晚,Th1类细胞因子IL-2的表达越弱,而IL-6表达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Th2细胞优势,而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作者:王颖;石殿鹏;李道堂;张百江;王国范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为了探讨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对37例初治或复治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予FOL-FOX4方案化疗.全组37例均可评价疗效,初治组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13例,进展(PD)1例,客观有效率为3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个月,中位生存期14个月;复治组PR 3例,SD11例,PD 2例,客观有效率为18.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个月,中位生存期7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毒性,均以Ⅰ~Ⅱ度为主,可耐受.初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应杰儿;钟海均;冯海洋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肿瘤休眠与复苏的分子调节及临床对策

    肿瘤转移实际上是一个低效率的过程.肿瘤休眠的病例在临床也很多见,比如乳腺癌在长期休眠之后才出现转移复发.阐明诱导、维持和终止肿瘤休眠的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认为,一旦到达新的器官,癌细胞和靶器官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可能决定了癌细胞是进入休眠状态还是生长状态.转移生长提供了一个时空广阔的肿瘤治疗靶标.任何能够防止转移生长的治疗都具有临床应用潜能.

    作者:殷正丰;姜治国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改良数字X线低张力静脉尿路造影技术探讨

    静脉尿路造影(IVP)也称排泄性尿路造影或静脉肾盂造影,是由静脉注入造影剂,经肾脏排泄至尿路使其显影的一种放射性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两侧肾实质和尿液贮集系统,包括肾小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IVP还可以了解双侧肾脏的功能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这种传统的造影方法尚存在着某些不足.近几年来我院研用改良数字X线低张力IVP方法替代传统的IVP技术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平;赵善生;沙江;李焱;耿洪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B超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

    为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对121例144处乳腺病灶进行了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121例144处乳腺病灶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平均旋切15次,用时30min,术后病检良性104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78处,乳腺纤维腺病21处,乳腺囊性增生伴大导管扩张12处;恶性17例,其中肉瘤1例,原位癌2例,浸润癌14例.Mammotome切除标本冰冻切片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98.1%(106/108),阳性预测值为了100.0%(15/15),1.5%的错误率.该方法伤口小、创伤小,除4例(3.3%)有轻度皮下瘀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初步研究结果提示,B超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于乳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替代常规手术作为乳腺良性肿瘤和可疑病灶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崔明;刘武红;覃云;杨晓文;冯雁康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原发性输卵管癌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术后治疗.方法:将1994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收治的2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9%(17/21)的患者为绝经后妇女.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不适(9/21,42.8%)、阴道排液(8/21,38.1%)、不正常阴道流血(3/21,23.8%)、盆腔包块(15/21,71.4%)和腹水征(12/21,57.1%).术前彩超显示盆腔包块18例.术前CA125测定值>35 U/mL占70.6%(12/17).术中见45.5%(10/21)的肿瘤位于右侧输卵管,54.5%(11/21)位于左侧输卵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5例、明显粘连的16例.大网膜有转移结节或成饼状者7例.术后病理显示乳头型6例、乳头腺泡型7例、腺泡髓样型8例.FIGO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12例、Ⅳ期2例.2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不特异、术前诊断率低、预后差,血清CA125可作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标志物及术后化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术后给予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对患者是有利的.

    作者:季新梅;刘冠媛;刘培淑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乳腺癌组织诊断中流式细胞术DNA/RNA定量分析的意义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中DNA/RNA的含量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莉;刘岩;孙晓辉;田斌;孙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易瑞沙治疗化疗失败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为评估易瑞沙(IRESSA)治疗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2004年1月~2005年4月对31例曾经一线化疗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推荐给予易瑞沙250 mg,口服,1次/d,结果总有效率(RR)41.9%(13/31),临床受益率(CBR)64.5%(20/31),常见毒副反应为食欲减退、轻度腹泻、皮疹和痤疮.1例患者死于重症间质性肺病变.初步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易瑞沙对于一线化疗失败或化疗无效的晚期NSCLC肯定有效,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相关症状,毒副反应轻微,大多可耐受.

    作者:凌扬;徐建忠;杨全良;盛桂风;周彤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呼吸系统肿瘤患者5785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近23年呼吸系统肿瘤发病趋势及病理特点,为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肿瘤病理资料.方法:选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第二医院病理科1981~2003年23年外科手术和活检病理档案中的呼吸系统肿瘤病例共5 785例,以MicrosoftExcel表格形式存储,应用SPSS11.5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年间恶性肿瘤总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u=52.68,P=0.000.2)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肺其次是喉;良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鼻其次是咽.3)恶性肿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而良性肿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4)恶性肿瘤各部位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鳞癌,良性肿瘤各部位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乳头状瘤.5)23年来肺部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近几年急剧增加;鼻咽部恶性肿瘤检出率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喉部恶性肿瘤检出率在1981~1997年呈上升趋势,在1997~2003年呈下降趋势.结论: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做好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王爱香;王新允;孙翠云;马莹;刘婷;李艳;赵敏;吴兴业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MDS相关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发生与演变相关基因.方法:采用RT-PCR方法测定WT1、Evi1、Evi1-MDS1和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结果:Evi1和MDSl-Evi1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14/27)和62.9%(17/27).其中低危组RA/RAS和高危组RAEB/RAEB-T/CMML的Evil基因总表达率分别占14.8%(4/27)和37.0%(10/27),MDS1-Evi1基因总表达率分别占25.9%(7/27)和37.0%(10/27);MDS患者WT1表达阳性率为55.6%(15/27),低危组RA/RAS和高危组RAEB/RAEB-T/CMML的WT1基因总表达率分别占14.8%(4/27)和40.7%(11/27);MDS患者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6例RA患者中发生Mfd27位点LOHO例,MI 1例,9p21位点发生LOH 1例,MI 0例.5例RAS中发生Mfd27位点LOH 2例,MI 0例,9p21位点发生LOH 0例,MI O例,低危组RA/RAS患者发生LOH或MI的共4例.7例RAEB中发生Mfd27位点LOH 2例,MI O例,9p21位点发生LOH 0例,MI 1例,7例RAEB-T中发生Mfd27位点LOH 1例,MI 3例,9p21位点发生LOH 0例,MI 1例,2例CMML中1例Mfd27位点发生LOH.高危组RAEB/RAEBT/CMML患者发生LOH或MI的共9例.结论:WT1、Evil和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与MDS发生和演变有关.

    作者:毕可红;任海全;张玉昆;唐天华;马庆恒;郭桂月;王俊伟;姜国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死因分析

    为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早期并发症,并对发生原因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行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410例,均行食管与胃机械吻合.结果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1.2%),其中3例死亡,2例保守治愈;术后乳糜胸3例(0.7%),其中1例行开胸探查结扎胸导管治愈,另2例保守治愈;胸腔内出血3例(0.7%),均经积极地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治愈;肺部感染26例(6.3%),其中1例感染严重死亡,另25例治疗后痊愈;吻合口狭窄1例(0.2%),经胃镜下食管扩张治愈.

    作者:毛中鹏;侯东祥;李建辉;张恩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初治的Ⅲ~Ⅳ期老年NSCLC 22例,以21 d为1个周期,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入,d1、d8;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入,d1.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全组22例均可评价,有效率为40.9%(9/22),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外周神经感觉异常.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有一定的疗效,毒性较小可以耐受.

    作者:陆林;胡宗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2例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方法:72例中、晚期NSCLC患者采用分组治疗.A组采用常规放疗加化疗,共30例;B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加化疗,共30例;C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加化疗,共12例.三组均采用铂类联合盖诺方案化疗1个周期后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3~5个周期.结果:A组有效率(CR+PR)43.3%,B组有效率70%.0,C组有效率83.3%,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A组40.0%(8/20),B组为66.7%(12/18),C组为100.0%(4/4).B、C组合并后的1年生存率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三组的骨髓抑制等基本相同;放射性食管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急性放射性肺炎:A组56.7%,B组33.3%;C组16.7%.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在中、晚期NSCLC的治疗中,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相比,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轻、患者容易耐受等特点;适形调强放疗在不增加放疗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提高1年生存率和靶区的照射剂量.

    作者:冯国生;陈甲信;韦波;陆合明;林辉;吴丹玲;卢志平;袁贤彬;张军;李善观;谢嫣嫣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合并糖尿病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体会

    糖尿病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大大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大,禁食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处理相当棘手.我科共手术治疗该类患者27例,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泉河;尹慧;陈明会;齐滨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精氨酸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应用含有精氨酸的胃肠外营养支持的胃肠道肿瘤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不含有精氨酸的胃肠外营养支持的胃肠道肿瘤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测定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结果:术前:研究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6.23%、15.35%和32.14%,对照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6.45%、14.96%和31.1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研究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5.34%、15.65%和30.56%,对照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5.10%、16.31%和30.78%,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8.65%、13.31%和35.21%,对照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5.10%、15.36%和30.78%,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CR:t=2.42,P=0.012;RCR:t=9.20,P=0.001:TRR:t=5.59,P=0.001 4).结论:精氨酸可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德余;刘防震;薛雅静;王文娟;高增书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5-FU加CF双周疗法联合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 FU)+醛氢叶酸(CF)双周疗法联合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3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两组.观察组54例:CF 200mg/m2,静脉滴入,后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 h持续灌注高浓度5-FU 3g/m2,腹腔化疗DDP 80 mg/m2、Vp-16 200 mg/m2,每2周重复.对照组49例:CF 200mg/d、5-FU 500mg/(m2·d),静脉滴入,d1~d5,DDP20 mg/(m2·d)、Vp-1 6 70 mg/(m2·d),静脉滴入,d1~d4,每3周重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4.8%和44.9%,KPS评分增高率分别为74.1%和53.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和8.5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8.1%、38.8%,有效率及KPS评分增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相似,P>0.05,观察组静脉炎、口腔黏膜炎明显减轻.结论:5-FU+CF双周疗法联合腹腔化疗对晚期胃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轻,生存质量提高.

    作者:苏炳光;凌华晃;蔡茂德;黄锡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健择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健择联合顺铂治疗老年(≥60岁)晚期(Ⅲ期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探索适于老年人NSCLC的治疗方案.将48例患者分为治疗与观察两组,治疗组23例,d1、d8.健择1 200 mg/m2,静脉滴入,d1、d8;给予顺铂100 mg/m2,静脉滴入,d1、d8.28 d为1个周期.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8例,进展(PD)4例,有效率47.8%;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有效率8.0%,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有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减少.初步研究的结果提示,健择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较高,毒性可耐受.

    作者:杜伟亚;孙培吾;李智勇;陈卫民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