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潮;简少文;李华忠;欧景才;李端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4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分别注入355~700 μm PVA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成功率为100%,临床症状逐渐改善、消失.3个月复查肌瘤平均缩小38.48%,6个月平均缩小57.40%,1年后复查无再增大者.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葛洪芳;梁善言;王媛;王浩洲;张峰;王树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估计徐汇区居民疾病负担.方法:根据徐汇区居民的死亡登记资料,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以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mortality,YLL)为指标估计和分析居民的疾病负担.结果:1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每千人YLL负担比较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徐汇区居民YLL负担的主要原因;YLL死因顺位第1位是恶性肿瘤,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等.结论:只是从死亡影响健康的角度来评价徐汇区疾病负担,要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健康水平,需要用(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指标进一步分析.
作者:谭晶;刘锋;黄萍萍;王克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骨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大约30%左右的可手术乳腺癌存在骨髓微小转移灶.主要阐述了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灶的检测方法及其预后意义,同时对乳腺癌微小转移灶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辅助治疗的反应加以综述.
作者:高彦;仲伟霞;左文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蛋白表达、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氮唑蓝(MTT)法检测As2O3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BI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不同浓度As2O3作用72 h后细胞中与凋亡有关蛋白Fas、bcl-2及MDR1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变化.结果:As2O3可有效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增殖,与浓度、时间相关,P<0.05;Fas、bcl-2的表达分别与浓度增高呈正、负相关,P<0.05,且二者随浓度增高呈负相关,P<0.05;MDR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As2O3 1 μmol/L作用后升高,P<0.05,2、5 μmol/L作用后降低,P<0.05;随As2O3浓度升高,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As2O3可有效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兴武;左文述;魏玲;宋现让;边家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18例正常大肠黏膜、18例大肠腺瘤样息肉和51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MMP-2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瘤样息肉、大肠癌中VEGF、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VEGF、MMP-2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VEGF、MM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VEGF、MMP-2可能成为反映大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及其治疗的理想靶点.
作者:刘伟;僧靖静;贾宝辉;杨振;僧国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966年1月~2001年12月确诊为RB(retinoblastoma)的病例共36例,其中15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NSE、S-100、GFAP及PCNA等.光镜下36例RB中未分化为主型21例;高分化为主型14例,自发消退型1例.NSE、S-100、GFAP、PCNA在RB中的阳性表达依次为9例(60%);4例(26.7%),3例(20%),15例(100%).RB光镜下高分化型为主型,未分化型为主型,自发消退型中的菊形团,坏死和钙化等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免疫组化中NSE有助于鉴别诊断.RB肿瘤细胞有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中的细胞,细胞增殖活性越高,其分化程度越低,预后越差.
作者:顾立怡;卞建忠;郭淑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症状性子宫肌瘤,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治疗.随访资料完整,并对造影所见、治疗后反应、症状变化和肌瘤大小改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造影表现为子宫动脉增粗、扭曲及肿瘤染色;治疗后(6.5±3.0)个月肌瘤由术前(8.7±1.2)cm缩小至(2.1±0.8)cm;贫血病例,血红蛋白由术前(79±13)g/L升至(137±19)g/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控制症状、缩小肌瘤体积有显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方法.
作者:庞风国;朱学云;韩庆森;孙立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柞蚕雄蛾浓缩液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小鼠单核吞噬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每项实验均40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的柞蚕雄蛾浓缩液给药组, 经口灌胃给药连续15 d.分别测定计算代表细胞免疫的足垫肿胀反应值FSR(mm),代表体液免疫反应的半数溶血值(HC50)值,反映小鼠单核吞噬系统对异物胶体炭粒清除功能的吞噬指数K及校正吞噬指数α.结果:24 h及48 h足垫肿胀反应值在给药各组均较对照组增高,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 P<0.01,48 h P<0.001); HC50值, 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高剂量组分别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噬指数K及校正吞噬指数α虽有一定增高趋势,但经方差分析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柞蚕雄蛾浓缩液可显著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对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有一定增强作用,对小鼠单核吞噬系统功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张维东;董强;贾青;宋守芹;王朝霞;于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NPC)中p53蛋白表达的进一步研究,探讨高通量组织微阵列技术(high-throughput tissue microarray)应用于大规模临床标本高效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用组织阵列仪(tissue arrayer)制备连续系列分区排列的组织芯片,然后用p53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一张组织芯片上320例各类型的鼻咽活检组织标本中p53蛋白表达,并分析p53表达在不同鼻咽组织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鼻咽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53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0(0/29)、16.7%(4/24)及61.4%(164/267),NPC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鼻咽非癌组织,P<0.001,其中癌旁4例全为弱阳性,癌组织中164例中弱阳性为112例,占41.9%(112/267),而强阳性为52例,占19.5%(52/267);p53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78,而p53过表达(强阳性)却与鼻咽癌的临床中晚期密切相关,P=0.007 1.结论: 鼻咽癌中p53蛋白的高频核积累提示p53蛋白功能的抑制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应用组织芯片(tissue chip)大规模高效筛查临床组织标本是可行性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的特点.
作者:金川;陈盛强;林鸣;彭美芳;周秀坚;张永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检查国人胃癌中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31 C/T多态性,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收集的50例胃癌癌旁正常组织和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然后用Alu I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消化,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对IL-1B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C/C和T/T进行序列测定.结果:IL-1B基因-31C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和胃癌患者中分别为75%和53%,-31T等位基因频率则分别为25%和47%.正常人和胃癌患者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C/-31C:56%(28/50)和30%(15/50);-31C/-31T:38%(19/50)和46%(23/50);-31T/-31T:6%(3/50)和24%(12/50).携带-31T等位基因增加罹患胃癌的危险性,-31C/-31T杂合子和-31T/-31T纯合子分别增加2.3和7.5倍.并经DNA序列测定证实在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有一TATA框多态,即-31碱基发生C→T转换.结论: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31C/T多态性与国人胃癌易患性相关.
作者:何向民;赵金满;姜莉;傅宝玉;张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EB病毒感染与HLA-DQ抗原表达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NHL石蜡包埋组织的LMP-1阳性率和HLA-DQ抗原表达与p53蛋白表达率.结果: B细胞NHL(B-NHL)、T细胞NHL(T-NHL)的EB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8.9%(39/135)和16.0%(4/25).HLA-DQ抗原表达的阳性率,B-NHL和T-NHL分别为25.2%(4/135)和28.0%(7/25).EB病毒感染程度与HLA-DQ抗原表达阳性程度呈正相关.p53蛋白表达阳性率,B-NHL和T-NHL分别为48.9%(66/135)和32.0%(8/25).结论:EB病毒潜伏感染在NHL发病中起一定作用.EB病毒、HLA-DQ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并相互影响,HLA-DQ抗原的表达可能会增强EB病毒进入机体的易感性.而NHL中p53表达与EBV感染无关.
作者:钱碧云;高松源;陈可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PTEN是1997年发现的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的变异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本研究就PTEN的研究进展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纪术峰;吴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影响ⅡB、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113例ⅡB、ⅢA、ⅢB期NSCLC的病历资料,生存曲线用Kaplan-Meier法绘制,预后价值判断用Logrank检验;所有变量均进入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模型.统计软件为SPSS 10.0,取α=0.05标准筛选变量.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差异、年龄>60岁、有无临床症状、有无吸烟史、腺癌或鳞癌等不同的组织类型、病灶直径>3 cm、受累的淋巴结直径>2 cm等对ⅡB、ⅢA、ⅢB期NSCLC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KPS、有无体质量减轻、临床分期、病灶数目、受累淋巴结分期、组织分化、治疗手段等7个因子对ⅡB、ⅢA、ⅢB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经Log test检验,P<0.05.COX模型分析:唯独KPS、临床分期2个因子P<0.01.结论:生活质量(KPS)、有无体质量减轻、临床分期、病灶数目、受累淋巴结分期、组织分化、治疗手段等7个因子对ⅡB、ⅢA、ⅢB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但唯独KPS、临床分期2个因子具有独立预后价值作用.
作者:余宗阳;欧阳学农;陈樟树;杜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例卵巢外腹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诊断均经病理学证实.所有病例均无特异性症状,术前无1例确诊(误诊率100%).9例患者均为腹盆腔广泛种植的乳头状浆液性腺癌,3例病变累及卵巢表面.2例仅行肿瘤活检术,术后放弃化疗,分别存活3个月和7个月;7例行肿瘤减灭术后均接受6~8个疗程的CP/CAP方案化疗(C:环磷酰胺、A:多柔比星/表阿霉素、P:顺铂),生存9~47个月.9例患者平均生存24个月.
作者:张平;于爱军;袁淑慧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或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管内视镜(fiberoptic ductoscope, FDS)下表现进行观察及分型,探讨FDS下乳管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1998年10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手术病理确诊的22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和50例导管癌患者的FDS图象特征和诊断资料.结果:将其镜下表现分为单乳头型(Ⅰ型)、多乳头型(Ⅱ型)、表面型(Ⅲ型)和混合型(Ⅳ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多见于Ⅰ型和Ⅱ型,导管内癌或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多见于Ⅲ型和Ⅳ型.两者在Ⅰ、Ⅲ、Ⅳ型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Ⅱ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S对两者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9.6%(228/229)和96.0%(48/5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8%(224/229)和82.0%(41/50).结论:FDS能早期发现乳管内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高,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许娟;王颀;张安秦;李文萍;施军涛;陈中杨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探讨手术全切或大部切除肿瘤后,球囊置入32P内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对218例脑胶质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或大部切除后,瘤腔内置硅胶球囊外接注药泵埋入皮下.手术后即将32P9mci注入硅胶球囊,以后每2个月更换一次(通过穿刺注药泵更换).随访观察存活1年以上者166例,占76.1%(166/218),2年以上者109例,占50.0%(109/218),3年以上者89例,占40.8%(89/218);5年以上者61例,占27.9%(61/218).其中生存5年以上者,有34例取硅胶球时,球囊周围多点取病理,未见肿瘤细胞.手术加球囊置入32P内放疗生存时间长,并发症少,是治疗脑胶质瘤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德科;武善霞;崔明芹;李宪锋;辛军;姜廷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组织芯片是新的高通量分析技术,具有样本量大、高效、快速等特点.本研究建立组织芯片技术及其相关的免疫组化实验方法,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组织芯片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同时对各种实验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以优化的实验方法检测各种肿瘤标志物的并与传统病理切片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 制做的组织芯片排列整齐,组织点大小一致,HE染色均匀.用煮沸、酶消化、微波和高压法进行抗原修复其残点缺点率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3.81%(15/63)、68.25%(43/63),20.63%(13/63)、77.78%(49/63),11.11%(7/63)、87.30%(55/63),11.11%(7/63)、92.06%(58/63).高压修复法对细胞核抗原的检测阳性率高于微波修复法,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芯片上的细胞核或浆抗原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用组织芯片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其表达阳性率与大病理切片的检测结果基本相同,P>0.05.不同或同一种分子标志物在各种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结论: 用组织芯片检测不同的抗原时应选择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芯片上的细胞核或质抗原时好选择高压修复法.组织芯片上的组织点基本可以代表传统病理切片上的组织病理特征.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肿瘤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可明显缩短研究进程、节约经费、提高效率.
作者:李军;张美萍;卫军霞;刘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纤支镜针吸(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及毛刷涂片在中心型肺癌细胞学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分别应用纤支镜针吸技术及毛刷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 56例患者,49例(87.5%)获得了阳性细胞学诊断结果,其中TBNA检查阳性率为73.2%,毛刷涂片检查阳性率为62.5%.35例患者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学组织类型相符,TBNA检查符合率为85.3%(35/41),毛刷涂片检查符合率为48.6%(17/35).结论:TBNA比毛刷涂片在中心型肺癌细胞学诊断中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林殿杰;陈玉娟;杨兆辉;陈峰;苏莉莉;朱玲;黄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36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时建华;李祥明;刘圣桂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浆膜腔积液中CEA-mRNA的拷贝数,探讨其对恶性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经临床证实的31例恶性浆膜腔积液和28例良性浆膜腔积液样本中CEA-mRNA拷贝数;所有病例均行脱落细胞涂片检测.结果:31例恶性积液样本中CEA-mRNA阳性率为74.2%(23/31),CEA-mRNA拷贝数在1.2-26937.5 /mL中位数为76拷贝/mL,脱落细胞检测阳性率为38.7% (12/31);良性浆膜腔积液样本中CEA-mRNA阳性率为14.3%(4/28) ,拷贝数在1.1~5.7/mL, 中位数为2.3拷贝/mL.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积液中CEA-mRNA的拷贝数对恶性积液有较高的敏感性,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吕蕾;蔡菊芬;冯建国;顾怡生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