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网膜母细胞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顾立怡;卞建忠;郭淑英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预后
摘要:1966年1月~2001年12月确诊为RB(retinoblastoma)的病例共36例,其中15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NSE、S-100、GFAP及PCNA等.光镜下36例RB中未分化为主型21例;高分化为主型14例,自发消退型1例.NSE、S-100、GFAP、PCNA在RB中的阳性表达依次为9例(60%);4例(26.7%),3例(20%),15例(100%).RB光镜下高分化型为主型,未分化型为主型,自发消退型中的菊形团,坏死和钙化等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免疫组化中NSE有助于鉴别诊断.RB肿瘤细胞有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中的细胞,细胞增殖活性越高,其分化程度越低,预后越差.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大量恶性心包积液临床研究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36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时建华;李祥明;刘圣桂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表达和MVD测定的临床病理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9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正常子宫颈鳞状细胞有2/10表达VEGF,9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率为71.7%(66/92),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VEGF表达分别为6/10、65.0%(13/20)、75.0(15/20)、80.0%(34/42).且VEGF表达在正常子宫颈鳞状细胞和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7.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MVD值分别为22.4±7.9,27.9±9.1,30.7±11.8,34.6±14.3,VEGF表达和MVD皆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VEGF的表达对宫颈早期鳞状细胞癌的判断可能是有用的指标,且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龙汉安;肖秀丽;刘俊;马跃荣;唐学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1966年1月~2001年12月确诊为RB(retinoblastoma)的病例共36例,其中15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NSE、S-100、GFAP及PCNA等.光镜下36例RB中未分化为主型21例;高分化为主型14例,自发消退型1例.NSE、S-100、GFAP、PCNA在RB中的阳性表达依次为9例(60%);4例(26.7%),3例(20%),15例(100%).RB光镜下高分化型为主型,未分化型为主型,自发消退型中的菊形团,坏死和钙化等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免疫组化中NSE有助于鉴别诊断.RB肿瘤细胞有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中的细胞,细胞增殖活性越高,其分化程度越低,预后越差.

    作者:顾立怡;卞建忠;郭淑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上海市徐汇区居民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分析

    目的:估计徐汇区居民疾病负担.方法:根据徐汇区居民的死亡登记资料,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以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mortality,YLL)为指标估计和分析居民的疾病负担.结果:1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每千人YLL负担比较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徐汇区居民YLL负担的主要原因;YLL死因顺位第1位是恶性肿瘤,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等.结论:只是从死亡影响健康的角度来评价徐汇区疾病负担,要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健康水平,需要用(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指标进一步分析.

    作者:谭晶;刘锋;黄萍萍;王克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感染和HLA-DQ抗原与p53蛋白表达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EB病毒感染与HLA-DQ抗原表达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NHL石蜡包埋组织的LMP-1阳性率和HLA-DQ抗原表达与p53蛋白表达率.结果: B细胞NHL(B-NHL)、T细胞NHL(T-NHL)的EB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8.9%(39/135)和16.0%(4/25).HLA-DQ抗原表达的阳性率,B-NHL和T-NHL分别为25.2%(4/135)和28.0%(7/25).EB病毒感染程度与HLA-DQ抗原表达阳性程度呈正相关.p53蛋白表达阳性率,B-NHL和T-NHL分别为48.9%(66/135)和32.0%(8/25).结论:EB病毒潜伏感染在NHL发病中起一定作用.EB病毒、HLA-DQ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并相互影响,HLA-DQ抗原的表达可能会增强EB病毒进入机体的易感性.而NHL中p53表达与EBV感染无关.

    作者:钱碧云;高松源;陈可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异种间移植后玻璃体内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异种间移植后排斥反应所致玻璃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的活性变化.方法:将人眼的RPE细胞移植于不同组兔眼的视网膜下腔,行异种眼RPE细胞移植手术,术后3周内定期检测各组玻璃体内TNF的活性变化,并观察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CsA)对其的影响.结果:异种间移植组家兔玻璃体中TN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注入CsA组家兔玻璃体中TNF活性变化不大.结论:RPE细胞移植后的玻璃体中TNF活性变化与排斥反应有关.

    作者:赫甡;刘哲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4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分别注入355~700 μm PVA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成功率为100%,临床症状逐渐改善、消失.3个月复查肌瘤平均缩小38.48%,6个月平均缩小57.40%,1年后复查无再增大者.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葛洪芳;梁善言;王媛;王浩洲;张峰;王树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绒毛膜癌伴甲亢二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disease,GD)的病因复杂,绒毛膜癌伴发GD,临床较为少见,当绒毛膜癌症状不典型时,极易误诊,报道2例如下.

    作者:曹化明;崔广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型细胞保护剂--氨磷汀

    氨磷汀是第1个被认可的广谱细胞保护药,就氨磷汀的药动学、作用机制,及在肿瘤放、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予以概述.

    作者:东星月;李晓冰;杜红光;汪运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VEGF与MMP-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18例正常大肠黏膜、18例大肠腺瘤样息肉和51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MMP-2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瘤样息肉、大肠癌中VEGF、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VEGF、MMP-2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VEGF、MM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VEGF、MMP-2可能成为反映大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及其治疗的理想靶点.

    作者:刘伟;僧靖静;贾宝辉;杨振;僧国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组织芯片应用于原发性鼻咽癌中p53表达的高通量分析

    目的:通过对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NPC)中p53蛋白表达的进一步研究,探讨高通量组织微阵列技术(high-throughput tissue microarray)应用于大规模临床标本高效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用组织阵列仪(tissue arrayer)制备连续系列分区排列的组织芯片,然后用p53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一张组织芯片上320例各类型的鼻咽活检组织标本中p53蛋白表达,并分析p53表达在不同鼻咽组织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鼻咽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53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0(0/29)、16.7%(4/24)及61.4%(164/267),NPC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鼻咽非癌组织,P<0.001,其中癌旁4例全为弱阳性,癌组织中164例中弱阳性为112例,占41.9%(112/267),而强阳性为52例,占19.5%(52/267);p53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78,而p53过表达(强阳性)却与鼻咽癌的临床中晚期密切相关,P=0.007 1.结论: 鼻咽癌中p53蛋白的高频核积累提示p53蛋白功能的抑制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应用组织芯片(tissue chip)大规模高效筛查临床组织标本是可行性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的特点.

    作者:金川;陈盛强;林鸣;彭美芳;周秀坚;张永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7例治疗分析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胃动力障碍引起的胃暂时性不能排空,或排空延迟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认识不足,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从而加重病情.因此,正确的诊断,对避免盲目治疗有重要意义.我院1997年~2003年共实行胃大部切除术409例,其中发生胃瘫17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高黎明;吴希诗;朱司国;亓敏;李娜;王文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131I标记抗人成骨肉瘤单抗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

    目的:研究131I标记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在荷人成骨肉瘤裸鼠体内分布和放射免疫定位显像.方法:采用Iodogen固相法标记制备131I-HOS McAb.25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腹腔注射131I-HOS McAb后,于6、12、24、48和72 h 5个时间段进行裸鼠的体内分布研究;对5只荷瘤裸鼠分别腹腔注射131I-HOS McAb后,于6、12、24、48和72 h 5个时间段进行荷瘤裸鼠的放射免疫定位显像研究.结果:在荷人成骨肉瘤裸鼠腹腔注射131I-HOS McAb后,12 h肿瘤与血的T/NT比值为1.37,24 h为3.75,48 h达到高为5.24.腹腔注射131I-HOS McAb后,12 h肿瘤部位即可见明显放射性浓聚,48 h本底明显降低,肿瘤呈放射性热区.结论:131I-HOS McAb对成骨肉瘤定向性较好,对放射免疫定位显像有利,为进一步放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劲松;吴靖川;王红;傅宏亮;吴真;杜学亮;张文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术前化疗诱导胃癌细胞早期凋亡的研究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诱导胃癌细胞早期凋亡的效果.胃癌患者17例,术前1周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治疗组),术中取胃癌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术(AV与PI双参数法)检测其凋亡;并与18例术前未化疗(对照组)的胃癌患者进行比较.术前化疗组胃癌细胞凋亡比例为28.53%明显高于术前未化疗组的13.59%P<0.05.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可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胃癌作用.

    作者:曾冬竹;余佩武;石彦;王自强;雷晓;张坤;吴淼;饶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比亚芬治疗鼻咽癌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咽癌是我国及东南亚各国高发肿瘤之一,鼻咽癌的治疗以放射治疗为首选.鼻咽癌患者颈部皮肤放疗后会因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斑,近而出现色素沉着,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缺氧及继发细胞损伤、死亡,出现脱皮、脱发、溃疡、出血、坏死,或因液体潴留而出现水肿.颈部皮肤受照5 Gy就可能形成红斑,20~40 Gy就可形成脱皮及溃疡,严重者甚至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常因此而中断放疗,影响疗效.以往出现颈部3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后多采用停止放疗,抗炎及清创换药治疗,但效果不佳,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可长达2~3周[1,2].我们采用比亚芬(三乙醇胺)治疗鼻咽癌放疗中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列;朱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浆膜腔积液中CEA-mRNA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浆膜腔积液中CEA-mRNA的拷贝数,探讨其对恶性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经临床证实的31例恶性浆膜腔积液和28例良性浆膜腔积液样本中CEA-mRNA拷贝数;所有病例均行脱落细胞涂片检测.结果:31例恶性积液样本中CEA-mRNA阳性率为74.2%(23/31),CEA-mRNA拷贝数在1.2-26937.5 /mL中位数为76拷贝/mL,脱落细胞检测阳性率为38.7% (12/31);良性浆膜腔积液样本中CEA-mRNA阳性率为14.3%(4/28) ,拷贝数在1.1~5.7/mL, 中位数为2.3拷贝/mL.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积液中CEA-mRNA的拷贝数对恶性积液有较高的敏感性,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吕蕾;蔡菊芬;冯建国;顾怡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69例石蜡包埋的乳腺癌原发灶标本,切片后行iNOS染色.结果:iNOS显色位于胞质.乳癌细胞内iNOS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组织学分级、脉管侵袭、ER、PR无关.肿瘤大小<5 cm iNOS阳性率58.7%(27/46),≥5 cm iNOS阳性率69.6%(16/23),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乳癌细胞内iNOS的表达与c-erbB-2蛋白、TNM分期相关,且与乳腺癌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有关.iNOS阳性患者5年内生存率(51.22%)较阴性者(65.38%)低.结论:iNOS与某些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并在乳腺癌转移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孟文;侯刚;贾玉生;刘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乳管内良恶性肿瘤的乳管内视镜下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或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管内视镜(fiberoptic ductoscope, FDS)下表现进行观察及分型,探讨FDS下乳管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1998年10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手术病理确诊的22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和50例导管癌患者的FDS图象特征和诊断资料.结果:将其镜下表现分为单乳头型(Ⅰ型)、多乳头型(Ⅱ型)、表面型(Ⅲ型)和混合型(Ⅳ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多见于Ⅰ型和Ⅱ型,导管内癌或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多见于Ⅲ型和Ⅳ型.两者在Ⅰ、Ⅲ、Ⅳ型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Ⅱ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S对两者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9.6%(228/229)和96.0%(48/5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8%(224/229)和82.0%(41/50).结论:FDS能早期发现乳管内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高,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许娟;王颀;张安秦;李文萍;施军涛;陈中杨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卵巢外腹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九例临床分析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例卵巢外腹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诊断均经病理学证实.所有病例均无特异性症状,术前无1例确诊(误诊率100%).9例患者均为腹盆腔广泛种植的乳头状浆液性腺癌,3例病变累及卵巢表面.2例仅行肿瘤活检术,术后放弃化疗,分别存活3个月和7个月;7例行肿瘤减灭术后均接受6~8个疗程的CP/CAP方案化疗(C:环磷酰胺、A:多柔比星/表阿霉素、P:顺铂),生存9~47个月.9例患者平均生存24个月.

    作者:张平;于爱军;袁淑慧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力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抗EB(Epstain-Barr)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人脐血B淋巴细胞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抗EB病毒口服液对脐带血B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克隆形成法测定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用0.625、1.25、2.50、5.00和10.00 mg/mL的生药提取物浓度分别预处理EB病毒1 h,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率分别为29.3%、49.9%、65.3%、68.2%和81.2%.药物在上述5种浓度下与EB病毒和B淋巴细胞共同作用,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力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7.4%、36.9%、46.5%、56.6%和69.9%.结论: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能力有抑制作用.

    作者:刘宗潮;简少文;李华忠;欧景才;李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