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术前化疗诱导胃癌细胞早期凋亡的研究

曾冬竹;余佩武;石彦;王自强;雷晓;张坤;吴淼;饶云

关键词:奥沙利铂, 胃癌, 凋亡, 流式细胞术
摘要: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诱导胃癌细胞早期凋亡的效果.胃癌患者17例,术前1周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治疗组),术中取胃癌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术(AV与PI双参数法)检测其凋亡;并与18例术前未化疗(对照组)的胃癌患者进行比较.术前化疗组胃癌细胞凋亡比例为28.53%明显高于术前未化疗组的13.59%P<0.05.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可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胃癌作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比亚芬治疗鼻咽癌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咽癌是我国及东南亚各国高发肿瘤之一,鼻咽癌的治疗以放射治疗为首选.鼻咽癌患者颈部皮肤放疗后会因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斑,近而出现色素沉着,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缺氧及继发细胞损伤、死亡,出现脱皮、脱发、溃疡、出血、坏死,或因液体潴留而出现水肿.颈部皮肤受照5 Gy就可能形成红斑,20~40 Gy就可形成脱皮及溃疡,严重者甚至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常因此而中断放疗,影响疗效.以往出现颈部3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后多采用停止放疗,抗炎及清创换药治疗,但效果不佳,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可长达2~3周[1,2].我们采用比亚芬(三乙醇胺)治疗鼻咽癌放疗中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列;朱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胃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B 基因多态性及序列测定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查国人胃癌中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31 C/T多态性,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收集的50例胃癌癌旁正常组织和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然后用Alu I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消化,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对IL-1B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C/C和T/T进行序列测定.结果:IL-1B基因-31C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和胃癌患者中分别为75%和53%,-31T等位基因频率则分别为25%和47%.正常人和胃癌患者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C/-31C:56%(28/50)和30%(15/50);-31C/-31T:38%(19/50)和46%(23/50);-31T/-31T:6%(3/50)和24%(12/50).携带-31T等位基因增加罹患胃癌的危险性,-31C/-31T杂合子和-31T/-31T纯合子分别增加2.3和7.5倍.并经DNA序列测定证实在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有一TATA框多态,即-31碱基发生C→T转换.结论: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31C/T多态性与国人胃癌易患性相关.

    作者:何向民;赵金满;姜莉;傅宝玉;张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纤支镜针吸与毛刷涂片在中心型肺癌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纤支镜针吸(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及毛刷涂片在中心型肺癌细胞学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分别应用纤支镜针吸技术及毛刷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 56例患者,49例(87.5%)获得了阳性细胞学诊断结果,其中TBNA检查阳性率为73.2%,毛刷涂片检查阳性率为62.5%.35例患者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学组织类型相符,TBNA检查符合率为85.3%(35/41),毛刷涂片检查符合率为48.6%(17/35).结论:TBNA比毛刷涂片在中心型肺癌细胞学诊断中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林殿杰;陈玉娟;杨兆辉;陈峰;苏莉莉;朱玲;黄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ⅡB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ⅡB、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113例ⅡB、ⅢA、ⅢB期NSCLC的病历资料,生存曲线用Kaplan-Meier法绘制,预后价值判断用Logrank检验;所有变量均进入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模型.统计软件为SPSS 10.0,取α=0.05标准筛选变量.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差异、年龄>60岁、有无临床症状、有无吸烟史、腺癌或鳞癌等不同的组织类型、病灶直径>3 cm、受累的淋巴结直径>2 cm等对ⅡB、ⅢA、ⅢB期NSCLC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KPS、有无体质量减轻、临床分期、病灶数目、受累淋巴结分期、组织分化、治疗手段等7个因子对ⅡB、ⅢA、ⅢB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经Log test检验,P<0.05.COX模型分析:唯独KPS、临床分期2个因子P<0.01.结论:生活质量(KPS)、有无体质量减轻、临床分期、病灶数目、受累淋巴结分期、组织分化、治疗手段等7个因子对ⅡB、ⅢA、ⅢB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但唯独KPS、临床分期2个因子具有独立预后价值作用.

    作者:余宗阳;欧阳学农;陈樟树;杜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术前化疗诱导胃癌细胞早期凋亡的研究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诱导胃癌细胞早期凋亡的效果.胃癌患者17例,术前1周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治疗组),术中取胃癌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术(AV与PI双参数法)检测其凋亡;并与18例术前未化疗(对照组)的胃癌患者进行比较.术前化疗组胃癌细胞凋亡比例为28.53%明显高于术前未化疗组的13.59%P<0.05.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可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胃癌作用.

    作者:曾冬竹;余佩武;石彦;王自强;雷晓;张坤;吴淼;饶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浆膜腔积液中CEA-mRNA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浆膜腔积液中CEA-mRNA的拷贝数,探讨其对恶性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经临床证实的31例恶性浆膜腔积液和28例良性浆膜腔积液样本中CEA-mRNA拷贝数;所有病例均行脱落细胞涂片检测.结果:31例恶性积液样本中CEA-mRNA阳性率为74.2%(23/31),CEA-mRNA拷贝数在1.2-26937.5 /mL中位数为76拷贝/mL,脱落细胞检测阳性率为38.7% (12/31);良性浆膜腔积液样本中CEA-mRNA阳性率为14.3%(4/28) ,拷贝数在1.1~5.7/mL, 中位数为2.3拷贝/mL.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积液中CEA-mRNA的拷贝数对恶性积液有较高的敏感性,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吕蕾;蔡菊芬;冯建国;顾怡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131I标记抗人成骨肉瘤单抗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

    目的:研究131I标记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在荷人成骨肉瘤裸鼠体内分布和放射免疫定位显像.方法:采用Iodogen固相法标记制备131I-HOS McAb.25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腹腔注射131I-HOS McAb后,于6、12、24、48和72 h 5个时间段进行裸鼠的体内分布研究;对5只荷瘤裸鼠分别腹腔注射131I-HOS McAb后,于6、12、24、48和72 h 5个时间段进行荷瘤裸鼠的放射免疫定位显像研究.结果:在荷人成骨肉瘤裸鼠腹腔注射131I-HOS McAb后,12 h肿瘤与血的T/NT比值为1.37,24 h为3.75,48 h达到高为5.24.腹腔注射131I-HOS McAb后,12 h肿瘤部位即可见明显放射性浓聚,48 h本底明显降低,肿瘤呈放射性热区.结论:131I-HOS McAb对成骨肉瘤定向性较好,对放射免疫定位显像有利,为进一步放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劲松;吴靖川;王红;傅宏亮;吴真;杜学亮;张文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力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抗EB(Epstain-Barr)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人脐血B淋巴细胞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抗EB病毒口服液对脐带血B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克隆形成法测定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用0.625、1.25、2.50、5.00和10.00 mg/mL的生药提取物浓度分别预处理EB病毒1 h,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率分别为29.3%、49.9%、65.3%、68.2%和81.2%.药物在上述5种浓度下与EB病毒和B淋巴细胞共同作用,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力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7.4%、36.9%、46.5%、56.6%和69.9%.结论: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能力有抑制作用.

    作者:刘宗潮;简少文;李华忠;欧景才;李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斯普林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斯普林是从健康动物脾脏中提取的小分子多肽,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新一代抗肿瘤治疗的生物调节剂.我们通过对46例恶性肿瘤患者配合斯普林化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活性,研究斯普林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雷;张吉凤;张淑彦;夏大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上海市徐汇区居民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分析

    目的:估计徐汇区居民疾病负担.方法:根据徐汇区居民的死亡登记资料,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以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mortality,YLL)为指标估计和分析居民的疾病负担.结果:1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每千人YLL负担比较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徐汇区居民YLL负担的主要原因;YLL死因顺位第1位是恶性肿瘤,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等.结论:只是从死亡影响健康的角度来评价徐汇区疾病负担,要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健康水平,需要用(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指标进一步分析.

    作者:谭晶;刘锋;黄萍萍;王克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柞蚕雄蛾浓缩液影响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柞蚕雄蛾浓缩液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小鼠单核吞噬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每项实验均40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的柞蚕雄蛾浓缩液给药组, 经口灌胃给药连续15 d.分别测定计算代表细胞免疫的足垫肿胀反应值FSR(mm),代表体液免疫反应的半数溶血值(HC50)值,反映小鼠单核吞噬系统对异物胶体炭粒清除功能的吞噬指数K及校正吞噬指数α.结果:24 h及48 h足垫肿胀反应值在给药各组均较对照组增高,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 P<0.01,48 h P<0.001); HC50值, 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高剂量组分别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噬指数K及校正吞噬指数α虽有一定增高趋势,但经方差分析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柞蚕雄蛾浓缩液可显著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对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有一定增强作用,对小鼠单核吞噬系统功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张维东;董强;贾青;宋守芹;王朝霞;于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E-cad和β-cat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E-cad和β-cat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和β-cat在32例结肠黏膜、30例结肠腺瘤、96例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cad和β-cat在结肠腺癌病例中的异常表达显著高于结肠黏膜和结肠腺瘤,P<0.01.E-cad、β-cat在低分化腺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结肠癌浸润肠壁全层病例的E-cad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肌层者,P<0.05.结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E-cad、β-cat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E-cad和β-cat异常表达率与结肠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P<0.05.结肠癌E-cad、β-cat正常表达病例的5年生存率远高于E-cad、β-cat异常表达者,P<0.01.结论:同时检测E-cad和β-cat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沈金辉;吴璇;曾绍文;王少洪;周厚强;方可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型细胞保护剂--氨磷汀

    氨磷汀是第1个被认可的广谱细胞保护药,就氨磷汀的药动学、作用机制,及在肿瘤放、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予以概述.

    作者:东星月;李晓冰;杜红光;汪运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核酶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对人端粒酶RNA模板区的核酶对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将已构建好的带有端粒酶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BBS212Rz及空载质粒pBBS212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采用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和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BBS212Rz转染的食管癌EC9706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凋亡加速.结论:端粒酶核酶对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刘先军;吴清明;刘重贞;于皆平;王强;谢国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灶的检测与意义

    骨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大约30%左右的可手术乳腺癌存在骨髓微小转移灶.主要阐述了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灶的检测方法及其预后意义,同时对乳腺癌微小转移灶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辅助治疗的反应加以综述.

    作者:高彦;仲伟霞;左文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异种间移植后玻璃体内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异种间移植后排斥反应所致玻璃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的活性变化.方法:将人眼的RPE细胞移植于不同组兔眼的视网膜下腔,行异种眼RPE细胞移植手术,术后3周内定期检测各组玻璃体内TNF的活性变化,并观察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CsA)对其的影响.结果:异种间移植组家兔玻璃体中TN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注入CsA组家兔玻璃体中TNF活性变化不大.结论:RPE细胞移植后的玻璃体中TNF活性变化与排斥反应有关.

    作者:赫甡;刘哲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感染和HLA-DQ抗原与p53蛋白表达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EB病毒感染与HLA-DQ抗原表达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NHL石蜡包埋组织的LMP-1阳性率和HLA-DQ抗原表达与p53蛋白表达率.结果: B细胞NHL(B-NHL)、T细胞NHL(T-NHL)的EB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8.9%(39/135)和16.0%(4/25).HLA-DQ抗原表达的阳性率,B-NHL和T-NHL分别为25.2%(4/135)和28.0%(7/25).EB病毒感染程度与HLA-DQ抗原表达阳性程度呈正相关.p53蛋白表达阳性率,B-NHL和T-NHL分别为48.9%(66/135)和32.0%(8/25).结论:EB病毒潜伏感染在NHL发病中起一定作用.EB病毒、HLA-DQ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并相互影响,HLA-DQ抗原的表达可能会增强EB病毒进入机体的易感性.而NHL中p53表达与EBV感染无关.

    作者:钱碧云;高松源;陈可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不同部位胃组织Fas/FasL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Fas/FasL在同一胃癌患者不同部位胃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同一患者胃癌组织、癌旁交界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处、正常组织的Fas/FasL表达进行检测,检验上述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差异.结果: 比较肿瘤组织、癌旁交界组织与正常组织Fas的阳性表达率(100%)和FasL的阳性表达率(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肿瘤边缘5 cm处(96%)与正常组织(100%)的Fas阳性表达率和FasL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化的肿瘤组织中Fas/FasL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中存在Fas表达的下调和FasL表达的上调,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避机制.

    作者:王凤安;闫庆辉;任鹏涛;张玉印;宋伟庆;贺占青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大量恶性心包积液临床研究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36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时建华;李祥明;刘圣桂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C臂X线造影定位靶体腺叶切除诊断及治疗乳头溢液

    非妊娠哺乳期乳腺溢液多属于乳腺导管病理改变症状,此症状虽然常见于良性病变,但较为常见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已被认为系癌前病变.乳头溢液病例中,乳腺癌发生率平均为14.3%,乳腺癌患者中乳头溢液发生率平均为4.0%[1].手术是乳头溢液的主要治疗方法,要求精确定位切除涵盖病变导管的病变腺体和肿块,经过病理发现诊断早期乳腺癌,而精确定位是关键,尤其病变位于乳晕外区,病变隐蔽,临床诊断、定位手术困难[2].2001年9月1日~2003年8月31日,我们应用C臂X-线造影立体定位小叶切除乳腺溢液18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靳迎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