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检测肿瘤药敏的价值

周载平;胡泽民;季明芳;余元龙;常晓健;陈宏

关键词:腺苷三磷酸, 荧光光度测定法, 抗药性, 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评估肿瘤药物敏感性和指导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以ATP-TCA法在体外分别检测了59例5种实体瘤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结果:5-FU、MMC、DDP等6种常用化疗药物的耐药率>75%.胃肠肿瘤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泰素、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对肝癌的敏感率分别为91.7%、60.0%、50.0%和42.8%;诺维本、博莱霉素对食管癌敏感率为85.7%、42.9%.结论:ATP-TCA法用于检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较为可靠,可作为指导实体瘤术后序贯性化疗的药物筛选手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5-FU 120小时输注并服CF加卡铂治疗晚期鼻咽癌

    目的:研究卡铂(CBP)加5-氟尿嘧啶(5-FU)/醛氢叶酸 (CF) 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合适剂量、给药方法及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5-FU 120 h持续输注,同时每4 h口服CF 30 mg联合CBP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41例,3~4周重复1次,至少用2个疗程.结果:41例患者共接受155个疗程的化疗,其中CR 4例,PR 29例,NC 7例,PD 1例,有效率80.5%;毒副反应主要为口腔炎、恶心和呕吐、骨髓抑制和脱发等,其余毒性均为Ⅰ~Ⅱ级,腹泻明显少且轻,骨髓耐受性好.结论:5-FU 120 h持续输注并服CF加CBP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特别是对复治病变广泛者,疗效和安全性高,毒副反应小,患者可耐受,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驯炎;黄河澄;张天惠;陈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广州地区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人群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98-2001年新诊断的原发性肺癌病例445例按性别、年龄1∶1配对选取445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32个暴露因素与肺癌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肺癌有9个主要危险因素和1个保护因素,他们是:1)吸烟OR及95%CI为3.19(2.18~4.67);2)被动吸烟来源于父亲OR为2.43(1.51~3.90);3)被动吸烟来源于配偶OR为2.33(1.26~4.30);4)肺结核病史OR为2.36(1.13~4.94);5)家庭用煤为燃料OR为3.44(1.38~8.57);6)常食用腌、酸菜OR为3.83(2.34~6.27);7)常食用咸鱼OR为4.49(2.86~7.06);8)经常下厨用猛火炒菜OR为4.45(3.03~6.56);9)职业接触金属类毒物OR为8.76(2.28~33.64).10)经常体育锻炼OR为0.59(0.33~1.06),可能是一个候选的保护因素.结论:肺癌的发生与多种暴露因素有关,从其病因学来看,肺癌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

    作者:吕嘉春;施侣元;吴中亮;王云南;曾婉明;陈永辉;廖永德;曾波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食管狭窄的支架治疗

    目的:介绍经内镜或开胸单纯探查术中放置自膨式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和食管狭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1998年3月-2002年8月对41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或开胸术中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术.结果:38例一次性置入成功,2例异位经调整后达到满意,1例异位拒绝再行调整1个月后死亡,恶性病变28例中21例完成了放、化疗疗程,1年生存率67.8%(19/28).结论:经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开胸单纯探查术中放置自膨式食管支架是有效的补救治疗手段.

    作者:宋长山;王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47例初探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对病灶实施分次聚集照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4月16日-2001年10月28日采用SRT系统,对47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近期效果较好,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房吉旺;龚立鹏;李建宁;徐长明;刘玉玲;侯勇;侯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宫颈癌组织TGF-β1、TGF-βR1和p27kipl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27 Kip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TGF-β1配体和TGF-β1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宫颈标本,包括28例良性宫颈内膜腺体,8例宫颈原位腺癌和27例宫颈腺癌,采用S-P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TGF-β1、 TGF-β1受体和单克隆抗体p27 Kip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的子宫颈内膜标本中,TGF-β1显示出弱的胞质染色,而p27 Kip显示胞核强阳性,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TGF-β1配体和TGF-β1受体胞质染色随之增强.在腺癌中TGF-β1的表达比原位宫颈癌中表达变弱,但比正常的子宫内膜仍有显著性增强,p27 Kip蛋白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下降,而正常的子宫内膜则显示出强的p27 Kip蛋白的表达.结论:子宫内膜的肿瘤转化可能与TGF-β1和p27 Kip的异常表达有关.

    作者:战雪梅;马敬涛;张凤珍;孙崇伟;刘丽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鼻咽癌活检组织SF2的检测方法初探

    目的:探讨用组织块培养图象分析技术测定鼻咽肿瘤活检组织2 Gy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survival fraction at 2 grey,SF2)的可行性.方法:取初发鼻咽肿瘤新鲜活检标本65例,用组织块培养图象分析技术测定SF2和3例肿瘤组织在不同照射剂量下的细胞存活分数,描述剂量-反应关系.结果:65例中60例成功测得SF2值,分布于0.12~0.99,标准差0.053~0.190,变异系数0.096~0.442.3例肿瘤组织的存活分数和照射剂量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用L-Q模型能良好拟合其结果.结论:该方法可以测定出不同患者鼻咽活检肿瘤组织间SF2值的差别,简便快捷、有效可行.

    作者:江浩;夏云飞;钱剑扬;崔念基;梁永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多西他赛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0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均为复治病例.化疗方案均选用多西他赛加DDP方案,合并脑转移患者再联用司莫司汀.每例化疗持续2个周期以上,共68个周期.结果:30例化疗患者CR 1例,PR 20例,SD 7例,PD 2例,总有效率(CR+PR)70%.主要剂量限制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3.3%.结论:多西他赛是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安全可靠的抗癌药物之一,毒副反应轻,患者易耐受,疗效满意,可以作为第二线治疗药物.

    作者:林峰;彭万仁;陈振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放射治疗同时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放疗同时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68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放疗+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放疗采用累及野照射,2.0 Gy/次,1次/d,5 d/周.总DT(66~68)Gy/(6.6~7.0)周.化疗方案为鳞癌采用EP方案,腺癌采用MVP方案.结果:总有效率化放组为76.5%,单放组为52.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121,P=0.044.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化放组为70.6%、50.1%、35.3%,单放组为52.9%、26.5%、14.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加放疗同时治疗晚期NSCLC可以增加局控率,减少远处转移率,从而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梁超前;冉飞武;田世禹;李建彬;陈延条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漏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减少乳腺癌的漏、误诊,提高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6例漏、误诊乳腺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对照分析.结果:假阴性率5.6%,穿刺技术因素占28%,细胞学诊断因素占60%.结论:提高细胞病理学诊断医师的诊断水平和针吸技术是降低漏误诊的主要措施.

    作者:陆作伟;王爱兰;王燕军;左文述;杨爱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淫羊藿苷对小鼠放射性损伤后造血调控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辐照小鼠造血调控的影响.方法:小鼠接受 60 Co照射后给予IC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骨髓和脾脏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GM)计数变化.结果:应用ICA可促进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明显促进骨髓和脾脏CFU-GM集落形成.结论:ICA具有明显的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葛林阜;董政军;黄宁;毕可红;马焕文;孔凡盛;姜国胜;唐天华;张玉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院内宣教工作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我院普外科1997年1月-2002年1月,采取对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肿瘤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爱菊;杜娟;马庆娥;梁华玲;王亚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TP与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

    TP组给紫杉醇 135 mg/m2,静脉滴入,3 h,d1;DDP 75 mg/m2,静脉滴入,d1 (水化、止吐).EP组给Vp-16 100 mg/m2,静脉滴入, d1~d5;DDP 75 mg/m2,静脉滴入,d1 (水化、止吐).两组均21 d为1个周期,完成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TP组CR 1例,PR 9例,CR+PR 55%,中位生存时间10.6个月,1年生存率39%;EP组PR 5例,CR+PR 33%,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1年生存率18%.两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及脱发,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可减轻骨髓毒性作用.TP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化疗方案.

    作者:宋高武;陈丽娜;张冬清;陶本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食管癌163例X线征象分析

    163例食管癌病例中老年多发,男性多于女性,病理类型主要为髓质型,其他依次为蕈伞型、溃疡型、浸润型,发病部位好发于胸中段,其他依次为胸下段、胸上段、颈段.

    作者:陈鸿;房俊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单用TAM及联合应用5-FU对结肠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及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单独或联合5-FU化疗对结肠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比较单纯应用TAM和TAM与5-FU联合对SW480、HT29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通过药物量-效关系曲线,观察TAM有无化疗增敏作用,同时检测PCNA和AI,探讨TAM联合5-FU对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单独应用TAM对SW480、HT29细胞株无生长抑制作用;TAM联合5-FU在一定浓度时可抑制SW480和HT29细胞的生长,提高对5-FU的敏感性,起到化疗增敏作用.通过对PCNA和AI 2个指标的检测,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TAM联合5-FU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细胞的凋亡均呈上升趋势.结论:一定浓度的TAM能增加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HT29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姚成才;林从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肝癌患者血清VEGF的检测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2例肝癌患者及11例经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血清中VEGF的含量测定,并与3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1例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1个月内血清中VEGF含量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动态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可作为肝癌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有用指标.

    作者:王连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羟基喜树碱、顺铂及氟尿嘧啶联合醛氢叶酸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用HCPT+DDP+CF/5-FU方案治疗22例晚期胃癌患者(不伴腹水),HCPT+CF/5-FU+DDP腹腔灌注治疗10例晚期胃癌患者(伴腹水).结果全组患者近期有效率56.25%,其中CR为93.7%,临床受益反应率为81.25%.本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临床受益反应好,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萍;路志丽;张恩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Ⅲ期以上肺癌外科治疗45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基层医院也大量开展了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分析我院45例Ⅲ期以上肺癌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就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作者:王军;徐靖;周键;王敬东;孔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规范与进展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在我国已有迅速普及推广的趋势,为了规范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指征及技术,介绍了此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自己的临床经验.

    作者:于金明;李建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Ki67与卵巢肿瘤的研究进展

    细胞的增殖与肿瘤的发生、浸润及转移过程密切相关,评价细胞的增殖状态对研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判断其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Ki67 是一种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是近年来研究多,具有前途的细胞增生标记.

    作者:李爱华;刘培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ADAC逆向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验证

    目的:验证ADAC逆向调强治疗计划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用胶片和电离室,检测IMRT 的MLC形状、空间点的绝对吸收剂量和等剂量曲线.结果:IMRT的 MLC形状符合度误差1 mm,空间点绝对吸收剂量与计划计算的误差3.6%,等剂量曲线分布的胶片测量结果与计划计算的很接近.结论:ADAC逆向治疗计划系统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尹勇;于金明;奚越;韩廷芒;卢洁;王亚彬;刘同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