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莉;孙秀珍;张洁;杨德昌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对HO981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并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的调节作用.方法:采集脐血及成人周围血,将分离所得的单个核细胞按是否添加处理因素分组进行培养,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对HO9810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静止脐血单个核细胞对HO9810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弱,经rhIFNα-2b激活后显著增强,P<0.05,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能被rhIFNα-2b激活为杀伤细胞,激活后对HO9810细胞株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姜玉棋;郑东星;刘敏;左连华;周鹏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细胞学实验方法观察加温联合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得出不同温度(37.0℃,41.0℃,42.0℃,43.0℃)下的药物生物活性曲线,并对各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同一温度下,HCPT浓度越高,则细胞存活率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一HCPT浓度下,当药物浓度<60 μg/mL时,随着温度的增高,细胞存活率降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药物生物活性曲线特征参数IC50值与温度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同一温度下,羟基喜树碱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而在一定浓度羟基喜树碱作用下,加温治疗与化疗联合作用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温度依赖性,并且证明羟基喜树碱为无阈值药物,加温与HCPT 有协同作用.
作者:孙蕊;李万湖;尤庆山;孙红;刘同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放射治疗,但鼻咽癌放疗后有较高的远处转移率,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运用化疗联合放疗,旨在放疗控制局部,化疗控制远处,从而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1993年3月,我们将对初次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阮林;刘敬聘;邓少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构建TNF-α基因转染的CTL,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将TNF-α基因导入CTL,构建转基因CTL.检测其增殖能力,TNF-α分泌量、细胞表型,观察其对BEL7404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转基因CTL的形态、增殖活性及细胞表型与CTL相似.但具有高效表达TNF-α的能力,72 h表达量为410 pg/mL.转基因CTL对BEL7404具有较高的体外杀伤作用,其杀伤活性与作用时间及效靶细胞比正向相关.转基因CTL对荷瘤裸鼠过继免疫后,移植瘤的生成延迟、生长减慢,成瘤率降低.结论:转基因CTL的构建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新型的效应细胞,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罗意革;陆云飞;邱庆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评价诺维本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我科1998年10月-2000年12月采用诺维本联合顺铂(NP)与CAF方案分别治疗30例晚期乳腺癌,并进行疗效及毒性分析.NP方案为:诺维本30 mg/m2静脉推注,15 min,d1、8;顺铂80 mg/m2 静脉滴入,d1.应用时给予水化.CAF方案为:环磷酰胺600 mg/m2静脉推注,d1;多柔比星40 mg/m2静脉推注,d1;5-FU 500 mg/m2,静脉滴入,d1~d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NP方案有效率为53.3%,CAF方案有效率为43.3%,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诺维本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易出现骨髓抑制和静脉炎.
作者:侯恩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对4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先给予动脉灌注健择1 800 mg、5-FU 1 000 mg,1周后给予三维适形放疗DT 30~50 Gy/10~25 F.结果:全组患者有效率(CR+PR)为48%,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2%,中位生存期10.2个月.结论:动脉灌注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军;陆海军;姚如永;丁晓;张永春;赵建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年来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使患者临床受益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2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谢可;张明;陈霞;陈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皮肤血管瘤放射治疗的疗效及远期后遗症,以评价儿童皮肤血管瘤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15 岁以下儿童皮肤血管瘤 1 135 例共 1 223 个瘤灶,采用 X 线治疗机体外照射,70~120 kV,15 mA,4 Al 或 0.25 Cu 滤过板,半价层 1.0 mm Cu,源皮距 30~40 cm,每次1~1.50 Gy,每周 3 次,5~7.50 Gy 为 1 个疗程.1 个月后复查,据病变消退情况决定是否再行放疗.结果:总治愈率 60.7%,好转率 29.4%,无效率 10.0%,远期后遗症总发生率 11.0% .结论:儿童皮肤血管瘤放射治疗具有较高治愈率,其后遗症主要是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改变.
作者:王明臣;马瑞忠;桑茂忠;刘杰;姜迎霄;刘洪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200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腹痛,经外院对症治疗 1周后症状好转.此后每月不定期有数小时牙痛,继则出现发热、腹痛、疲乏等症状,反复查外周血白细胞>12×109 L-1.2次骨穿均显示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占骨髓有核细胞的74.8%,并有NAP增高,经抗生素治疗、抗痨治疗无明显效果.2002年8月13日因高热、腹痛入住我科.
作者:贾玫;李冬云;李忠;陈信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98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采用勺型硬膜外穿刺针对卵巢癌术后患者进行单次穿刺腹腔化疗,取得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疗效,特报道如下.
作者:赵桂红;樊兆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山东省乳山市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进行观察.方法:利用不同时期全死因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动态分析比较.结果:1970-1999年乳山市总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上升,其中胃癌在20世纪80年代末呈上升趋势,而后又下降到原先的水平,肝癌、肺癌和肠癌明显上升.结论:肿瘤死因及构成比的变化主要与环境和饮食等因素有关.
作者:宋修强;唐巧红;李大庆;李颢;李在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2001年7月住院的15例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李桂宾;郑建礼;周登光;高绪胜;高兴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回顾分析28例穿孔性胃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其中D2根治12例),5例穿孔修补,3例胃造瘘,单纯腹腔引流2例.手术早期死亡5例.随访16例,1年内死亡8例,2年内死亡4例,6例存活3年以上.
作者:吕德泉;石学涛;王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33例NHL和25例良性淋巴组织病变(BLPC)进行p53、bcl-6及HCV TORDJI-22蛋白的检测,对其中58例NHL和全部BLPC进行HCV RNA的原位RT-PCR检测.结果:NHL中HCV感染阳性率12.8%(17/133),BLPC中HCV感染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HL中p53阳性71例(53.4%),bcl-6阳性52例(39.1%);BLPC中p53为阴性,bcl-6阳性10例(40.0%).17例HCV阳性NHL中p53阳性13例,P<0.05,bcl-6阳性8例.结论:1)HCV感染与NHL之间有关;2)HCV可能通过调控p53的表达而与NHL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3)NHL中HCV的感染和bcl-6的表达可能是两个独立的事件.
作者:揭伟;申志华;唐文台;梁群英;肖庆邦;郭瑞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均来源于人骨髓髓系和淋巴系造血干细胞.综述了脐血、成人外周血、类风湿关节炎(RA)来源的DCS迁移机制,以及树突状细胞的分化途径、功能状态、增殖能力及体外培养方法.
作者:陈静琦;曾波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采用阿糖胞苷(Ara-c)50 mg/d,静脉滴入,d1~d7;三尖彬酯碱(H)1~2 mg/d,静脉滴入,d1~d7;依托泊甙(Vp-16)50 mg/d,静脉滴入,d1~d5;7 d为1个疗程,21~42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连续用2个周期以上.20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9例,4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CR+PR)为65%,无效(NR)6例,死亡1例.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70%和6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AVH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满意,毒副反应较低,安全可靠.
作者:赵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建设,在新世纪医院建设中已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全面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所谓信息化医院是以网络化管理为基本模式,以信息为医院发展的基本动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增强医院的技术实力,以信息文化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的新兴群体形态,以信息化建设为医院发展的新的增长点[1].
作者:张林;徐建军;徐宜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寻找方便、快捷、有效、患者容易接受、而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肿瘤标志物.方法:检测一组胃癌和服癌患者血中表皮生长因子、转移生长因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和CD44的浓度,并比较这四种因子在肿瘤诊断、预后判断和是否发生转移等方面的意义.结果:表皮生长因子、转移生长因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在胃癌和肠癌患者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是三种因子的诊断价值有一定差异.CD44则差异不明显.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转移生长因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将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胃癌和肠癌诊断标志物,三者同时检查更有意义.
作者:李海珠;郭亮;贾瑞海;牟莹心;肖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胃进展期癌在胃壁内生长方式对转移方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Ming氏分型将180例胃癌分为膨胀型癌及浸润型癌;分析不同浸润深度的膨胀型癌及浸润型癌的转移方式(血行、淋巴行及种植),比较其5年生存率及预后.结果:1)浸润至肌层及以内47例:膨胀型癌血行转移率明显比浸润型癌高,P<0.01;5年生存率比浸润型癌低,P<0.05;2)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133例:浸润型癌淋巴结转移率比膨胀型癌高,P<0.05;腹膜种植也明显比膨胀型癌高,P<0.01;5年生存率明显比膨胀型癌低,P<0.01.结论:膨胀型癌易于血行转移;而浸润型癌容易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引起预后不良.胃癌5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浸润至肌层及以内的浸润型癌,膨胀型癌;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的膨胀型癌,浸润型癌.
作者:汪美华;黄早胜;袁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对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72例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含量与肿瘤大小、分期、组织分级、术前化疗的关系,及其对理想减瘤术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血清CA125水平为706 μ/mL.有162例(94%)CA125值高于正常,以阈值CA125 500 μ/mL为标准,预测理想与非理想手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4%.CA125<500 μ/mL者73%达到理想减瘤术,CA125≥500 μ/mL时达到理想手术者仅为26%,P<0.01.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术前化疗能提高理想减瘤术的成功率.结论:术前血清CA125对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有预测价值.术前血清CA125≥500 μ/mL者,宜新辅助化疗1~3个周期后再行减瘤术.
作者:应晔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