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成;孔垂泽;庞国有;李泽良;李刚
对 108 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 3组,进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免疫增强剂或中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61.1%、83.1%和80.6%,3 年生存率分别为 28.6%、37.5%和40.0%.治疗后免疫功能检查单纯者免疫功能低下,而用免疫增强剂或中药治疗免疫能力增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患者生存时间与机体免疫功能强弱有关,免疫功能强,则生存时间相对延长.
作者:李翠静;许祖闪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哺乳动物在胚胎期由肝及卵黄囊合成的血清蛋白,是胎儿血清蛋白的重要成分.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特征是血清中AFP升高,且多数伴有肝转移,预后差.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9例AFPGC,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亚娟;徐世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联合化疗是晚期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奥沙利铂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作用颇受重视.2000年9月-2002年10月,我们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CF)和氟尿嘧啶(5-FU)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32例,收到良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梅家转;冷传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瘤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总结了33例肾脏偶发瘤的影像诊断结果.结果:肾癌18例,B超诊断出13例,诊断率72.2%;CT诊断出16例,诊断率88.9%.肾错构瘤12例,肾囊肿3例.结论:肾脏偶发瘤的诊断是关键,特别要防止恶性肿瘤的漏诊.B超和CT检查相结合诊断意义大,术中可疑病例应行冰冻病理检查.
作者:孙长成;孔垂泽;庞国有;李泽良;李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就DNA芯片的概念、特点、原理、制备、分类和用途予以综述.重点讲述了DNA芯片和小分子金属在医疗诊断领域应用中新的发展动态.
作者:王一平;徐刚;李(韦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1)探讨NE方案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比较NE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术后化疗)对乳腺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对原发肿块>3 cm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采用单盲及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新辅助化疗组术前予以3个周期NE方案化疗,然后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再用NE方案化疗3个周期.辅助化疗组先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用NE方案化疗6个周期.结果:新辅助化疗组CR 5/16例(31.25%),PR 7/16例(43.75%),总有效率75%.新辅助化疗组和辅助化疗组的主要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83.33%、88.24%)、血小板减少(22.22%、23.53%)、血红蛋白降低(16.67%、17.65%)、谷丙转氨酶升高和/或谷草转氨酶升高(11.11%、11.76%)、恶心呕吐(27.78%、23.53%)、腹痛和/或腹泻(5.56%、0%)及脱发(27.78%、35.29%);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NE作为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刘健;陈强;陈新华;洪熠;林榕波;陈奕贵;王晓杰;何牧群;林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为了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化疗的耐受性,我科将醋酸甲地孕酮结合化疗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忠;荐鲁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顺铂对 HeLa 细胞端粒酶活性、凋亡及其 p53、bcl-2 表达的影响,以揭示顺铂抗宫颈癌的机理.方法: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不同浓度的顺铂作用于培养的 HeLa 细胞 72 h,通过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 p53、bcl-2 的表达.结果:顺铂能以浓度依赖方式下调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使其 bcl-2 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而 p53 基因的表达则增强.端粒酶活性下调与细胞凋亡及其 p53、bcl-2 基因表达紧密相关,P<0.01.结论:顺铂能下调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使 bcl-2 表达降低和 p53 表达增强,这可能是顺铂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庞荣清;段晓琼;潘兴华;陈志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增强阿昔洛韦(ACV)介导的转HyTK基因治疗诱导脑胶质瘤细胞的死亡方式及旁观者效应机制.方法:构建含Hy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NSHyTK,并转染人脑胶质瘤BT325和SCW细胞.单用ACV和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体外试验观察对BT325/tk和SCW/tk的杀伤效果.同时应用转基因前和转基因后瘤细胞共培养观察其旁观者效应.结果:低浓度尼莫地平联合ACV作用下转tk基因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ACV,并明显提高旁观者效应.结论:尼莫地平能增强HyTK/ACV自杀基因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钙拮抗剂应用于转tk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徐如祥;涂艳阳;邹春芽;杨志林;陈一招;蔡颖谦;杜谋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有结肠壁增厚(≥10 mm)的30例肝硬化患者的CT图象,其中27例患者合并肝细胞肝癌.评价患者肠壁增厚的类型和门静脉高压的程度以及自CT发现结肠壁增厚后的患者的生存期,发现肝硬化患者的结肠壁增厚可以作为预后差的一个指征.
作者:吴玉芬;史秀珍;刘桂英;杨金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器官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tion,UW)和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1年成活率逐渐增高.我们于2002年8月成功为一巨大肝癌患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目前患者状况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徐立友;刘钊;宋钊;杨林;战志勇;宋国栋;姜勇;郭农健;贾堂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声门上型13例,声门型27例)PCNA和 Ki67抗原表达,同时检测12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PCNA和Ki67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高、中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无复发生存组与复发、死亡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早期组(Ⅰ、Ⅱ)与晚期组(Ⅲ、Ⅳ)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CNA和Ki67抗原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两参数高表达是喉癌重要生物学特征.
作者:王惠忠;栾信庸;刘克杰;李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As2O3)和四硫化四砷(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的疗效;有机砷美拉砷醇也试用于治疗难治或耐药的白血病患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As2O3、美拉砷醇、二硫化二砷(As2S2)和As4S4等砷化物对各种血液肿瘤细胞和许多实体瘤细胞均有诱导凋亡和/或抑制其生长作用.As2O3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等某些实体瘤Ⅱ期临床研究均获得一定疗效.
作者:张鹏;刘海江;刘艳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BRCA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50 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 BRCA1 基因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BRCA1 mRNA 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癌组织、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分别为 24%、81.8%和100%,癌组织中 BRCA1 基因的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P<0.01.随着卵巢癌分化程度的降低,BRCA1 基因表达缺失增多,P<0.05;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BRCA1 表达减少.结论:BRCA1 基因 mRNA表达的减少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 BRCA1 mRNA 表达减少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俞鸣;郝继辉;焦振山;史玉荣;郝希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SKI-2053R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SKI-2053R对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改变.结果:SKI-2053R可明显抑制SGC-7901的增殖活性,改变SGC-7901的细胞周期分布,降低PCNA的表达.结论:SKI-2053R对SGC-7901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薛兴奎;陈晓萍;左文述;宋恕平;宋现让;王兴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aspase活化的癌细胞凋亡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老年NSCLC组织标本50例(鳞癌24例,腺癌26例),采用Caspase特异的单克隆抗体-M30 CytoDEATH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显示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28.0%(14/50)的肺癌组织标本中可见不同程度的M30表达.其中肺鳞癌组织的M30阳性表达率(41.7%)明显高于肺腺癌(15.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肺鳞癌组织的AI亦高于腺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低分化NSCLC组织的AI高于中、高分化的NSCLC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低分化鳞癌组织的AI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的鳞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30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Caspase活化的自发性癌细胞凋亡机制,且Caspase的表达与组织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郑世营;赵军;葛锦峰;仲宁;王志刚;王慧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康莱特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及血液毒性的改变情况.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治疗组(58例)为康莱特联合化疗;对照组(60例)为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PR+CR)为37.9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化疗可提高化疗疗效,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良好配伍药物.
作者:马涛;吴建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7-2002年对18例早期原发乳腺癌(Tis-T2A)进行保留乳房+外侧组织瓣乳房成形术.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切口Ⅰ期愈合,乳头无坏死.1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应用外侧软组织皮瓣(lateral tissue flap,LTF)乳房成型,有良好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
作者:孙秋茹;刘继国;于永林;张小平;袁巍;刘维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初步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原代培养的电离辐射效应.方法:HUVEC 经体外原代培养并用电镜及免疫组化法鉴定;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单次 6 MV-X射线照射 0~10 Gy后 24 和 48 h 细胞周期和凋亡;放免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内皮素 (ET-1)及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 NO-2 的含量.结果:按本法原代培养的 HUVEC 生长良好,并证明是血管内皮细胞;FCM 经 5 和 10 Gy 照射后 24 及 48 h 出现明显 G0/G1 期细胞比例减少,G2/M 期增加及分泌 ET-1 减少,但无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和 NO 分泌的变化.结论:本方法原代培养的 HUVEC 经鉴定确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汇合后有一定的辐射抗拒性.
作者:王玉祥;田野;阎保强;李清林;李江西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DDP+CF+5-FU及HCPT+CF+5-FU两种方案分别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方法:DDP组27例患者,DDP 40 mg,静脉滴入,d1~d3;CF 300 mg,静脉滴入,d1~d5;5-FU 0.5,静脉滴入,d1~d5.HCPT组30例患者,HCPT 10 mg,静脉推注,d1~d10;CF及5-FU方法同DDP组.两种方案均21 d为1个周期,连续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DDP组有效率37%,HCPT组有效率40%.毒副反应为DDP组恶心、呕吐及肾功能损害较HCPT组的严重,其余毒副反应两组相近.DDP组与HCPT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DDP组与HCPT组临床疗效相当,但HCPT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好,更适用于一些体质较差、术后恢复及年老的患者.
作者:卢介珍;叶勇智;詹颖;卢启应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