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兴奎;陈晓萍;左文述;宋恕平;宋现让;王兴武
就DNA芯片的概念、特点、原理、制备、分类和用途予以综述.重点讲述了DNA芯片和小分子金属在医疗诊断领域应用中新的发展动态.
作者:王一平;徐刚;李(韦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回顾分析1993年8月-2000年8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 78 例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1 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3 例,慢支、肺气肿 20 例,陈旧肺结核 2 例,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的8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 27 例(34.6%),死亡 2 例,其中 1 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作者:王修智;张晓兰;王成功;庞大斌;马君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恶性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化疗后可影响骨髓的造血机能,使白细胞下降.临床上应用的注射制剂(如集落刺激因子)价格昂贵,不利于广泛应用.近3年来,我们应用自拟方剂生白汤,配合西药利血生和鲨肝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5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何伏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1)探讨NE方案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比较NE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术后化疗)对乳腺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对原发肿块>3 cm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采用单盲及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新辅助化疗组术前予以3个周期NE方案化疗,然后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再用NE方案化疗3个周期.辅助化疗组先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用NE方案化疗6个周期.结果:新辅助化疗组CR 5/16例(31.25%),PR 7/16例(43.75%),总有效率75%.新辅助化疗组和辅助化疗组的主要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83.33%、88.24%)、血小板减少(22.22%、23.53%)、血红蛋白降低(16.67%、17.65%)、谷丙转氨酶升高和/或谷草转氨酶升高(11.11%、11.76%)、恶心呕吐(27.78%、23.53%)、腹痛和/或腹泻(5.56%、0%)及脱发(27.78%、35.29%);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NE作为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刘健;陈强;陈新华;洪熠;林榕波;陈奕贵;王晓杰;何牧群;林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为评价希罗达单药治疗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希罗达单药治疗患者32例.结果无CR, PR 10例(31.2%),SD 15例(46.9%),PD 7例(21.9%).临床获益患者(CR+PR+SD)25例(78.1%).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脱发等.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希罗达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尤其是对蒽环及紫杉类耐药的患者仍有一定疗效,且用药方便,耐受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刘华敏;梁军;宋玉华;王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9-2001年,我院28例患者在手术切除贲门食管癌中采取食管胃(底)黏膜活瓣分层吻合术,术后临床观察,随访食道吞钡、胃镜,作pH值返流实验.未发现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胃底黏膜活瓣分层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且能避免吻合口并发症的方法.
作者:王朋;杜成华;张文相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肿瘤伴发贫血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简表)对26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评定,并分析这些患者的贫血情况与其他一些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在263例患者中总贫血发生率为48.3%,其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率高,为70.6%;血液系统肿瘤发生3、4级贫血的比例高,为29.2%.不同病种发生贫血的比例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2)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贫血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进展期肿瘤更易发生贫血.3)不同性别、年龄和病程发生贫血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4)贫血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贫血对体能状态、精神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随贫血的加重生活质量下降.5)对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贫血对于体能状态、精神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均存影响.结论:轻、中、重度贫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体能状态和精神状态均有影响,且随着贫血的加重而加重,必须充分重视纠正贫血的重要性.
作者:宋国红;刘淑俊;聂鋆;邸立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BRCA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50 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 BRCA1 基因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BRCA1 mRNA 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癌组织、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分别为 24%、81.8%和100%,癌组织中 BRCA1 基因的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P<0.01.随着卵巢癌分化程度的降低,BRCA1 基因表达缺失增多,P<0.05;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BRCA1 表达减少.结论:BRCA1 基因 mRNA表达的减少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 BRCA1 mRNA 表达减少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俞鸣;郝继辉;焦振山;史玉荣;郝希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核基质蛋白(nuclear matrix proteins,NMPs)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根据Wen等的方法改良制备膀胱移行细胞癌NMPs;NMPs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利用免疫吸附法及硫酸铵沉淀法纯化抗血清;Western blot及confocal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NMPs与其他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膀胱癌NMPs具有(20~40)×103及(60~90)×103两富集蛋白条带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NMPs主要表达于细胞核、核膜及部分胞质,而对照组织无明显特异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存在肿瘤相关的特异性NMPs,为开发基于尿液或血液的免疫检测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熊术道;李景荣;温博贵;李冠武;李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1992年6月-2002年10月56例我院经B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GI)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隽;孙云鹏;王婧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联合化疗是晚期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奥沙利铂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作用颇受重视.2000年9月-2002年10月,我们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CF)和氟尿嘧啶(5-FU)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32例,收到良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梅家转;冷传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9年6月-2001年8月,我们采用不同剂量卡铂组成的LFP方案对58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增强阿昔洛韦(ACV)介导的转HyTK基因治疗诱导脑胶质瘤细胞的死亡方式及旁观者效应机制.方法:构建含Hy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NSHyTK,并转染人脑胶质瘤BT325和SCW细胞.单用ACV和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体外试验观察对BT325/tk和SCW/tk的杀伤效果.同时应用转基因前和转基因后瘤细胞共培养观察其旁观者效应.结果:低浓度尼莫地平联合ACV作用下转tk基因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ACV,并明显提高旁观者效应.结论:尼莫地平能增强HyTK/ACV自杀基因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钙拮抗剂应用于转tk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徐如祥;涂艳阳;邹春芽;杨志林;陈一招;蔡颖谦;杜谋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哺乳动物在胚胎期由肝及卵黄囊合成的血清蛋白,是胎儿血清蛋白的重要成分.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特征是血清中AFP升高,且多数伴有肝转移,预后差.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9例AFPGC,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亚娟;徐世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SKI-2053R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SKI-2053R对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改变.结果:SKI-2053R可明显抑制SGC-7901的增殖活性,改变SGC-7901的细胞周期分布,降低PCNA的表达.结论:SKI-2053R对SGC-7901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薛兴奎;陈晓萍;左文述;宋恕平;宋现让;王兴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4s、CD44V5 和 CD44V6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62 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4s、CD44V5 和 CD44V6 的表达率进行检测,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的 CD44V5+ 细胞和 CD44V6+ 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转移者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而 CD44s+ 细胞检出率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伴转移者显著低于未转移者,P<0.01;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4V5+ 和 CD44V6+ 细胞表达率与 CD44s+ 细胞检出率呈显著的负相关,r1=0.84,P1<0.05和r2=-0.87,P2<0.01.结论:CD44V5 及 CD44V6 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 CD44s、CD44V 及 CD44V6 的表达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王书奎;王自正;周振英;翁慎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3月误诊的10例因异位抗利尿激素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IADH))而延误肺癌诊断病例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瑞;路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初步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原代培养的电离辐射效应.方法:HUVEC 经体外原代培养并用电镜及免疫组化法鉴定;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单次 6 MV-X射线照射 0~10 Gy后 24 和 48 h 细胞周期和凋亡;放免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内皮素 (ET-1)及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 NO-2 的含量.结果:按本法原代培养的 HUVEC 生长良好,并证明是血管内皮细胞;FCM 经 5 和 10 Gy 照射后 24 及 48 h 出现明显 G0/G1 期细胞比例减少,G2/M 期增加及分泌 ET-1 减少,但无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和 NO 分泌的变化.结论:本方法原代培养的 HUVEC 经鉴定确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汇合后有一定的辐射抗拒性.
作者:王玉祥;田野;阎保强;李清林;李江西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珍珠梅对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脏癌前病变灶及抗氧化活力的抑制作用.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5只.按略改良的Solt-Farber氏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用珍珠梅提取物饲养大鼠6周后处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前病变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和p53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比色分析法检测血清、肝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B和C组GST-P的表达率为86.7%和28.6%,p53的表达率为56%和36%,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B组血清TNF-α的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血清、肝线粒体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珍珠梅提取物对DEN所致大鼠癌前病变灶有抑制作用,可诱发TNF-α的生成,并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张学武;张学斌;全吉淑;沈明花;金海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6例乳腺癌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VEGF表达,并对血管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数微血管密度.对10例乳腺癌进行VEGF 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而且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癌组织VEGF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艳梅;杜金荣;姜影;付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