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隽;孙云鹏;王婧
对 108 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 3组,进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免疫增强剂或中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61.1%、83.1%和80.6%,3 年生存率分别为 28.6%、37.5%和40.0%.治疗后免疫功能检查单纯者免疫功能低下,而用免疫增强剂或中药治疗免疫能力增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患者生存时间与机体免疫功能强弱有关,免疫功能强,则生存时间相对延长.
作者:李翠静;许祖闪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4s、CD44V5 和 CD44V6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62 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4s、CD44V5 和 CD44V6 的表达率进行检测,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的 CD44V5+ 细胞和 CD44V6+ 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转移者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而 CD44s+ 细胞检出率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伴转移者显著低于未转移者,P<0.01;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4V5+ 和 CD44V6+ 细胞表达率与 CD44s+ 细胞检出率呈显著的负相关,r1=0.84,P1<0.05和r2=-0.87,P2<0.01.结论:CD44V5 及 CD44V6 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 CD44s、CD44V 及 CD44V6 的表达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王书奎;王自正;周振英;翁慎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瘤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总结了33例肾脏偶发瘤的影像诊断结果.结果:肾癌18例,B超诊断出13例,诊断率72.2%;CT诊断出16例,诊断率88.9%.肾错构瘤12例,肾囊肿3例.结论:肾脏偶发瘤的诊断是关键,特别要防止恶性肿瘤的漏诊.B超和CT检查相结合诊断意义大,术中可疑病例应行冰冻病理检查.
作者:孙长成;孔垂泽;庞国有;李泽良;李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的生存率及局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1993年2月-1998年1月选择收治食管癌患者(Ⅰ~Ⅲ期,T1-4N0-1M0)239例,于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Hb)浓度分3组(贫血组、正常组和高血红蛋白组).根据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分为2组(Hb升高组及Hb降低组).全部病例均予以根治性放射治疗,常规分割,对其生存率及局控率予以观察分析.结果: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影响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放射治疗前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控率;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量的升高及降低对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结论: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作者:王卫东;孙苏平;王向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MRI是乳腺癌的一种新的、重要的检查方法.增强 MRI 对侵袭性乳腺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MRI 对乳腺癌手术方案的制订、鉴别复发起到重要作用.就MRI和其他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比较予以综述.
作者:李万湖;陈兆秋;申洪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声门上型13例,声门型27例)PCNA和 Ki67抗原表达,同时检测12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PCNA和Ki67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高、中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无复发生存组与复发、死亡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早期组(Ⅰ、Ⅱ)与晚期组(Ⅲ、Ⅳ)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CNA和Ki67抗原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两参数高表达是喉癌重要生物学特征.
作者:王惠忠;栾信庸;刘克杰;李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前已确定肝癌的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丙型肝炎病毒、遗传病因及饮水污染问题也得到重视;激素、糖尿病等因素备受关注.围绕主要病因开展人群干预已取得较大进展,化学预防研究中采用补硒、吡噻硫酮和叶绿酸等业已证明有良好的效果,癌前期患者的诊治对肝癌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SKI-2053R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SKI-2053R对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改变.结果:SKI-2053R可明显抑制SGC-7901的增殖活性,改变SGC-7901的细胞周期分布,降低PCNA的表达.结论:SKI-2053R对SGC-7901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薛兴奎;陈晓萍;左文述;宋恕平;宋现让;王兴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7年8月-2002年4月,我们对上腔静脉综合征并下肢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用了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报道如下.
作者:任爱香;郭成业;侯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As2O3)和四硫化四砷(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的疗效;有机砷美拉砷醇也试用于治疗难治或耐药的白血病患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As2O3、美拉砷醇、二硫化二砷(As2S2)和As4S4等砷化物对各种血液肿瘤细胞和许多实体瘤细胞均有诱导凋亡和/或抑制其生长作用.As2O3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等某些实体瘤Ⅱ期临床研究均获得一定疗效.
作者:张鹏;刘海江;刘艳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p27 蛋白及细胞周期素 E(cyclin E)与胆囊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ABC 法检测 54 例胆囊癌、48 例胆囊腺瘤及 50 例胆囊正常黏膜中 p27 及 cyclin E 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4 例胆囊癌中,8 例(15%)p27 高表达,44 例(81.48%)cyclin E 表达;48 例胆囊腺瘤中,29 例(60%)p27 高表达,27 例(56.25%)cyclin E 表达;50 例胆囊正常黏膜中,35 例(70%)p27 高表达,26 例(52%)cyclin E 表达.p27 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5.另外,p27 在胆囊癌中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低分化癌 p27 表达较低,高分化与低分化的 p27 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27 低表达的患者 1 年生存率显著降低.cyclin E 在胆囊癌中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病理分期有关.p27 和 cyclin E 在胆囊癌中表达存在着相反的联系.结论:p27 是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和潜在的肿瘤抑制因素.p27 蛋白的降低和 cyclin E 的过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27 是胆囊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王新美;孙克坚;牛光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DDP+CF+5-FU及HCPT+CF+5-FU两种方案分别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方法:DDP组27例患者,DDP 40 mg,静脉滴入,d1~d3;CF 300 mg,静脉滴入,d1~d5;5-FU 0.5,静脉滴入,d1~d5.HCPT组30例患者,HCPT 10 mg,静脉推注,d1~d10;CF及5-FU方法同DDP组.两种方案均21 d为1个周期,连续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DDP组有效率37%,HCPT组有效率40%.毒副反应为DDP组恶心、呕吐及肾功能损害较HCPT组的严重,其余毒副反应两组相近.DDP组与HCPT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DDP组与HCPT组临床疗效相当,但HCPT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好,更适用于一些体质较差、术后恢复及年老的患者.
作者:卢介珍;叶勇智;詹颖;卢启应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尿端粒酶和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瘤标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价值.方法:45例BTCC患者,分别以TRAP法检测尿端粒酶,以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尿VEGF,并按前期研究结果取105 ng/g Cr为截断点,使诊断特异度为95%.联合检测时二者之一为阳性即判阳性.结果: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3%,高于任一单项瘤标的灵敏度(端粒酶为77.8%,VEGF为84.4%),与尿细胞学检查(44.4%)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2.863,P<0.005.结论:把对浅表性、低病理分级BTCC敏感的尿瘤标端粒酶与反映肿瘤浸润和预后的尿瘤标VEGF联合,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防止漏诊.
作者:周春文;徐祗顺;傅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康莱特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及血液毒性的改变情况.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治疗组(58例)为康莱特联合化疗;对照组(60例)为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PR+CR)为37.9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化疗可提高化疗疗效,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良好配伍药物.
作者:马涛;吴建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9年6月-2001年8月,我们采用不同剂量卡铂组成的LFP方案对58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热化疗诱导荷瘤鼠肿瘤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纯系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于右后足底部皮下注入S180腹水型瘤细胞每只2×108 mL-1.48 h后,分别给予不治疗、平阳霉素治疗、高温治疗及高温联合平阳霉素治疗2次.切取肿瘤标本,TUNEL染色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热化疗组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凋亡率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热化疗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何永文;王升志;边莉;梁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7例卵巢原发性淋巴瘤,均行手术切除和CHOP化疗,2例配合盆腔外照射治疗.结果:中位年龄30岁,首发症状为盆腹腔肿块,1例合并不典型B类症状,病理类型全部为NHL,来源于B细胞,中度恶性,中位生存期37个月.结论:已婚育的年轻妇女为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高发年龄.治疗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卵巢以外的NHL.
作者:廖革望;江啸音;史彩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珍珠梅对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脏癌前病变灶及抗氧化活力的抑制作用.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5只.按略改良的Solt-Farber氏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用珍珠梅提取物饲养大鼠6周后处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前病变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和p53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比色分析法检测血清、肝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B和C组GST-P的表达率为86.7%和28.6%,p53的表达率为56%和36%,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B组血清TNF-α的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血清、肝线粒体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珍珠梅提取物对DEN所致大鼠癌前病变灶有抑制作用,可诱发TNF-α的生成,并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张学武;张学斌;全吉淑;沈明花;金海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为了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化疗的耐受性,我科将醋酸甲地孕酮结合化疗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忠;荐鲁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糖蛋白(P-g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和P-gp的表达情况.结果:ER、PR阳性率分别为45.2%和40.4%;腺癌中均为64.7%,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类型,P<0.01.P-gp在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0.4%.ER、PR和P-gp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细胞分化水平和TNM临床分期无关,P>0.05.P-gp阴性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期明显高于P-gp阳性患者,P<0.01.肺癌组织中P-gp与ER和PR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r=0.323,P<0.05和r=0.308,P<0.05.结论:ER和PR不能作为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P-gp可作为临床判断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及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ER和P-gp均阳性的肺癌患者,辅于性激素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李青山;吕喜英;赵晓明;金小平;胡建功;刘承一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