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东;孙苏平;王向东
目的:探讨肿瘤伴发贫血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简表)对26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评定,并分析这些患者的贫血情况与其他一些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在263例患者中总贫血发生率为48.3%,其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率高,为70.6%;血液系统肿瘤发生3、4级贫血的比例高,为29.2%.不同病种发生贫血的比例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2)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贫血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进展期肿瘤更易发生贫血.3)不同性别、年龄和病程发生贫血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4)贫血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贫血对体能状态、精神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随贫血的加重生活质量下降.5)对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贫血对于体能状态、精神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均存影响.结论:轻、中、重度贫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体能状态和精神状态均有影响,且随着贫血的加重而加重,必须充分重视纠正贫血的重要性.
作者:宋国红;刘淑俊;聂鋆;邸立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康莱特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及血液毒性的改变情况.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治疗组(58例)为康莱特联合化疗;对照组(60例)为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PR+CR)为37.9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化疗可提高化疗疗效,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良好配伍药物.
作者:马涛;吴建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9-2001年,我院28例患者在手术切除贲门食管癌中采取食管胃(底)黏膜活瓣分层吻合术,术后临床观察,随访食道吞钡、胃镜,作pH值返流实验.未发现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胃底黏膜活瓣分层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且能避免吻合口并发症的方法.
作者:王朋;杜成华;张文相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的生存率及局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1993年2月-1998年1月选择收治食管癌患者(Ⅰ~Ⅲ期,T1-4N0-1M0)239例,于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Hb)浓度分3组(贫血组、正常组和高血红蛋白组).根据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分为2组(Hb升高组及Hb降低组).全部病例均予以根治性放射治疗,常规分割,对其生存率及局控率予以观察分析.结果: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影响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放射治疗前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控率;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量的升高及降低对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结论: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作者:王卫东;孙苏平;王向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4s、CD44V5 和 CD44V6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62 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4s、CD44V5 和 CD44V6 的表达率进行检测,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的 CD44V5+ 细胞和 CD44V6+ 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转移者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而 CD44s+ 细胞检出率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伴转移者显著低于未转移者,P<0.01;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4V5+ 和 CD44V6+ 细胞表达率与 CD44s+ 细胞检出率呈显著的负相关,r1=0.84,P1<0.05和r2=-0.87,P2<0.01.结论:CD44V5 及 CD44V6 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 CD44s、CD44V 及 CD44V6 的表达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王书奎;王自正;周振英;翁慎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回顾分析了 10 例妇科多发性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多发性原发癌与复发转移癌两者截然不同的治疗原则是影响预后重要因素,重复癌治疗与第一原发癌相同,多采取积极地根治,可望获得长期生存,而转移癌则往往是姑息疗法,预后较差.
作者:秦素霞;申桂华;王爱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前已确定肝癌的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丙型肝炎病毒、遗传病因及饮水污染问题也得到重视;激素、糖尿病等因素备受关注.围绕主要病因开展人群干预已取得较大进展,化学预防研究中采用补硒、吡噻硫酮和叶绿酸等业已证明有良好的效果,癌前期患者的诊治对肝癌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器官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tion,UW)和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1年成活率逐渐增高.我们于2002年8月成功为一巨大肝癌患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目前患者状况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徐立友;刘钊;宋钊;杨林;战志勇;宋国栋;姜勇;郭农健;贾堂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p16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和cyclin D1蛋白在8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6 蛋白的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中阳性率为100%,膀胱癌为40.2%,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膀胱癌组织cyclin D1蛋白阳性率(67.1%)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20.0%),P<0.005.随着膀胱癌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p16表达显著减少,而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增高.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未复发组低于复发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25.结论: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均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yclin D1的过表达还与膀胱癌术后复发有关.
作者:施红旗;楼善贤;刘庆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p27 蛋白及细胞周期素 E(cyclin E)与胆囊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ABC 法检测 54 例胆囊癌、48 例胆囊腺瘤及 50 例胆囊正常黏膜中 p27 及 cyclin E 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4 例胆囊癌中,8 例(15%)p27 高表达,44 例(81.48%)cyclin E 表达;48 例胆囊腺瘤中,29 例(60%)p27 高表达,27 例(56.25%)cyclin E 表达;50 例胆囊正常黏膜中,35 例(70%)p27 高表达,26 例(52%)cyclin E 表达.p27 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5.另外,p27 在胆囊癌中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低分化癌 p27 表达较低,高分化与低分化的 p27 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27 低表达的患者 1 年生存率显著降低.cyclin E 在胆囊癌中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病理分期有关.p27 和 cyclin E 在胆囊癌中表达存在着相反的联系.结论:p27 是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和潜在的肿瘤抑制因素.p27 蛋白的降低和 cyclin E 的过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27 是胆囊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王新美;孙克坚;牛光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 108 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 3组,进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免疫增强剂或中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61.1%、83.1%和80.6%,3 年生存率分别为 28.6%、37.5%和40.0%.治疗后免疫功能检查单纯者免疫功能低下,而用免疫增强剂或中药治疗免疫能力增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患者生存时间与机体免疫功能强弱有关,免疫功能强,则生存时间相对延长.
作者:李翠静;许祖闪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SKI-2053R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SKI-2053R对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改变.结果:SKI-2053R可明显抑制SGC-7901的增殖活性,改变SGC-7901的细胞周期分布,降低PCNA的表达.结论:SKI-2053R对SGC-7901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薛兴奎;陈晓萍;左文述;宋恕平;宋现让;王兴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顺铂对 HeLa 细胞端粒酶活性、凋亡及其 p53、bcl-2 表达的影响,以揭示顺铂抗宫颈癌的机理.方法: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不同浓度的顺铂作用于培养的 HeLa 细胞 72 h,通过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 p53、bcl-2 的表达.结果:顺铂能以浓度依赖方式下调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使其 bcl-2 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而 p53 基因的表达则增强.端粒酶活性下调与细胞凋亡及其 p53、bcl-2 基因表达紧密相关,P<0.01.结论:顺铂能下调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使 bcl-2 表达降低和 p53 表达增强,这可能是顺铂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庞荣清;段晓琼;潘兴华;陈志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增强阿昔洛韦(ACV)介导的转HyTK基因治疗诱导脑胶质瘤细胞的死亡方式及旁观者效应机制.方法:构建含Hy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NSHyTK,并转染人脑胶质瘤BT325和SCW细胞.单用ACV和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体外试验观察对BT325/tk和SCW/tk的杀伤效果.同时应用转基因前和转基因后瘤细胞共培养观察其旁观者效应.结果:低浓度尼莫地平联合ACV作用下转tk基因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ACV,并明显提高旁观者效应.结论:尼莫地平能增强HyTK/ACV自杀基因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钙拮抗剂应用于转tk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徐如祥;涂艳阳;邹春芽;杨志林;陈一招;蔡颖谦;杜谋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口腔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口腔炎的出现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口腔炎的预防与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李国英;宋广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7年8月-2002年4月,我们对上腔静脉综合征并下肢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用了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报道如下.
作者:任爱香;郭成业;侯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恶性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化疗后可影响骨髓的造血机能,使白细胞下降.临床上应用的注射制剂(如集落刺激因子)价格昂贵,不利于广泛应用.近3年来,我们应用自拟方剂生白汤,配合西药利血生和鲨肝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5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何伏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核基质蛋白(nuclear matrix proteins,NMPs)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根据Wen等的方法改良制备膀胱移行细胞癌NMPs;NMPs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利用免疫吸附法及硫酸铵沉淀法纯化抗血清;Western blot及confocal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NMPs与其他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膀胱癌NMPs具有(20~40)×103及(60~90)×103两富集蛋白条带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NMPs主要表达于细胞核、核膜及部分胞质,而对照组织无明显特异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存在肿瘤相关的特异性NMPs,为开发基于尿液或血液的免疫检测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熊术道;李景荣;温博贵;李冠武;李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热化疗诱导荷瘤鼠肿瘤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纯系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于右后足底部皮下注入S180腹水型瘤细胞每只2×108 mL-1.48 h后,分别给予不治疗、平阳霉素治疗、高温治疗及高温联合平阳霉素治疗2次.切取肿瘤标本,TUNEL染色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热化疗组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凋亡率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热化疗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何永文;王升志;边莉;梁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瘤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总结了33例肾脏偶发瘤的影像诊断结果.结果:肾癌18例,B超诊断出13例,诊断率72.2%;CT诊断出16例,诊断率88.9%.肾错构瘤12例,肾囊肿3例.结论:肾脏偶发瘤的诊断是关键,特别要防止恶性肿瘤的漏诊.B超和CT检查相结合诊断意义大,术中可疑病例应行冰冻病理检查.
作者:孙长成;孔垂泽;庞国有;李泽良;李刚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