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实;韩金祥
目的:探讨肝癌强化表现与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放射治疗肝癌患者35例,对治疗前CT强化表现和临床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2.86%(29/35),均匀强化、结节强化和周边强化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87.5%和20.0%(χ2=14.05,P<0.01).结论:肿瘤强化反映肿瘤供血,肝癌的CT强化表现可初步预测放射治疗效果.
作者:张映辉;张静婕;马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误诊率高,死亡率高.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10例TTP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钱红兰;俞康;江松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综述了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筛查方法,强调保守性治疗,反复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是安全可靠的,追加醋酸白试验可增加过度诊断,但敏感性可大大提高.如果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浸润癌,妇产科医生可将治疗时间推迟至产后,母婴危险性将降低.LEEP(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治疗及宫颈锥切只应有于病理或阴道镜检查高度可疑癌或已证实为癌症的孕妇.妊娠期CIN转归率较高,但必须严密随访.
作者:邹雪梅;王秋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肝各血清学模式中发生癌变的风险.方法:应用ELISA法对436例AFP介于20~400 ng/mL的乙型肝炎患者及64例有乙肝感染史的肝细胞癌患者(AFP:431~897 ng/mL)进行了乙肝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测定.结果:乙肝血清学指标各模式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436例乙肝患者中HBsAg(+)、HBeAg(+)、HBcAg(+)模式占27.3%,HBsAg(+)、HBeAb(+)、HBcAb(+)模式占48.1%,HBsAb(+)、HBeAb(+)、HBcAb(+)模式占6%,HBeAb(+)、HBcAb(+)模式占18.6%;64例肝细胞癌患者中HBsAg(+)、HBeAg(+)、HBcAb(+)模式占25.0%,HBsAg(+)、HBeAb(+)、HBcAb(+)模式占45.3%,HBsAb(+)、HBeAb(+)、HBcAb(+)模式占10.9%,HBeAb(+)、HBcAb(+)模式占18.8%.结论:乙肝各种模式AFP的增高有高度相关性.
作者:王翠红;山海鹰;谭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妇女病普查使妇女的两癌(宫颈癌、乳腺癌)、两病(妇科疾病、乳腺疾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亦是妇女保健的主要工作之一.方法:对1998~1999年第十二届武钢妇女病普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届普查34 302例中,查出各种妇科疾病17种,患病人共5 766例,查出子宫内膜癌1例.其中以宫颈疾病和阴道疾病多见分别占患病构成比的43.94%和29.12%,查出乳腺疾病6 885例,其中5例乳腺癌,患病率为14.58/10万.结论:宫颈糜烂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乳腺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妇女病普查是保障妇女健康的有效手段.
作者:朱青;朱锡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8例正常宫颈组织、28例CIN及58例浸润性宫颈癌进行TopoⅡ和P-gp的检测.结果:TopoⅡ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均有表达,但在CINⅢ和宫颈癌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和CIN I组.P-gp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CIN Ⅰ、CINⅡ、CINⅢ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性宫颈癌组.TopoⅡ的表达与浸润性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无关,而P-gp在低分化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癌.结论:TopoⅡ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一种免疫标记物,其在宫颈癌中明显高表达,选择TopoⅡ抑制剂进行化疗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P-gp在宫颈癌的耐药机制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石王伟;邹倩;黄利鸣;石新兰;黎家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6~2000年收治的6例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有临床非特异性症状者4例,2例为查体胸片发现纵隔阴影.4例肿瘤位于前纵隔,中、后纵隔各1例.2例术前明确诊断.5例囊性淋巴管瘤完整切除,1例囊壁少量残留.术后长期随诊无复发.结论: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术前确诊困难,外科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愈后好.
作者:薛奇;汪良骏;张德超;赵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Fasl是TNF家族成员,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结合,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许多研究表明Fas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Fas系统与肿瘤免疫的关系.
作者:邓清;袁宏银;熊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对近两年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共20例给予Vp16及顺铂联合化疗,探讨PE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行性.
作者:田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显示野中心坐标与定位光标结合定位法并与扫描技术、呼吸配合技术相结合.结果:采用该方法穿刺者126例,其中肺部103例,纵隔20例,腹部3例,穿刺确诊率为98.41%(124/126),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显示野中心坐标与光标结合定位法的CT导引细针活检细胞学检查技术,是一种简便、准确、快速、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武;谢海柱;吴玉芬;刘裕;郭守芳;付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肺癌若已侵犯到心包或心包外肺动静脉,按一般手术方法已不能切除,从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能提高中晚期肺癌的切除率.手术治疗345例中晚期肺癌中,有158例常规手术不能切除,通过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既切除了肿瘤又能在直视下清除纵隔淋巴结,提高了切除率和生存率.通过回顾性分析的结果提示,对中晚期肺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癌切除是育效的方法.
作者:杨宝岭;金峰;王明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5年3月~1999年10月我们对40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组织检查,取得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刚;邸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探讨单纯放疗或放化疗对肺癌的疗教,对我院1983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980例肺癌进行分析、照射剂量60~70 Gy/6~7周,其中放疗777例,放疗加化疗128例,介入化疗加放疗50例,肺上沟癌25例放疗或放化疗.化疗主要方案为CAP、CAF或加VDS、DDP(CBP)+Vp-16等.结果:777例放疗患者3年生存率为14.28%,5年为7.2%,10年生存率为3.7%;临床分期Ⅱ期5年生存率11.88%,Ⅲ期为7.3%,Ⅳ期为0;病理分型:鳞癌5年生存率8.56%,腺癌3.76%,小细胞肺癌4%.男性5年生存率为6.7%,女性11.94%;放化疗128例3年生存率为14.84%,5年生存率6.25%;介入化疗加放疗5年生存率为6.0%;肺上沟癌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0,单纯放疗为13%,放疗加化疗为30%.初步结果认为,正确的TNM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应综合治疗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郑晓;陈秀勇;许亚萍;裘国勤;王跃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超声介入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中药口服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114例,分两组治疗:序贯治疗组76例;单纯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38例为对照组.结果:0.5年、1年、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7.3%、82.8%、71.10%及19.3个月;对照组0.5年、1年、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1.5%、68.4%、52.6%及10.8个月.两组间0.5年、1年、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瘤体变化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两组比效序贯治疗优于单纯插管化疗栓塞(P<0.001).
作者:李善义;申方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α-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大肠癌标本中α-catenin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强烈表达α-catenin,而原发灶中α-catenin表达明显减少,其表达减少与大肠癌的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等明显相关.结论:α-catenin的表达减少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张明金;王元和;王强;许洪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相关机理,为寻找其新的药物用途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3H-TdR同位素示踪测定细胞DNA合成.结果:ASA对SGC-7901细胞株的细胞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ASA对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并可使SGC-7901细胞周期中S期及G2/M期比例升高,G1期比例下降,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未见典型的阶梯状凋亡条带.结论: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株存在着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抑制DNA的合成、阻止细胞周期有关系.
作者:刘兴;高青;王丕龙;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组118例施行剖胸手术患者应用美施康定口服或直肠给药控制术后切口疼痛,口服给药有效率98.39%,直肠给药有效率98.2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少数患者有较轻的恶心、呕吐、头痛、便秘等副作用,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作者:曹雪萍;王国范;潘丽坤;田明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揭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否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生成而改变滋养层细胞或滋养层细胞来源的绒癌细胞的侵袭性.方法:以JEG-3绒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了hCG对JEG-3细胞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影响.结果:分别用0、50、500、5 000、25 000 mIU/mL hCG处理48 h后,JEG-3细胞中IGF-Ⅱ mRNA的含量逐渐降低,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效应--随hCG作用浓度增高而显著;另外,观察受25 000 mIU/mL hCG处理0、6、12、24、30、36、48 h后JEG-3细胞中IGF-Ⅱ表达的变化情况,发现IGF-Ⅱ的表达并非一直受到抑制,而是在经过短暂的诱导后再降低.结论:hCG可能通过调节IGF-Ⅱ在滋养层细胞或滋养层细胞来源的绒癌细胞中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侵入或浸润转移.
作者:庞战军;邢福祺;周君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在多发性转移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多发性转移性肺癌运用镂空式挡块放疗.每野每次Dm 3 Gy,每天1次,每周5次,每野总DT 50~65 Gy.以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评价放疗效果,以肺功能评价副作用.结果:多发性转移性肺癌运用镂空式挡块放疗后,CR 13%(3/23)、PR 65%(15/23)、NR+PD 22%(5/23)、未作放疗组CR 5%(1/21)、PR 21%(24/21)、NR+PD 71%(15/21)、放疗组CR+PR显著优于未作放疗组(P<0.01).远期疗效: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未放疗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生存率放疗组67%(16/24),未放疗组38%(8/21).18个月生存率放疗组16%(6/24),未放疗组4%(1/21).放疗后1年生存率放疗组显著优于未放疗组(P<0.01).放射治疗前后,肺功能未发现明显改变.结论:镂空式铅模治疗多发性肺转移有效,副作用轻,在改善生存质量同时,部分提高了生存时间.
作者:涂文勇;胡春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组330例,男75例,女255例;年龄11~78岁,20~40岁占78%.肿瘤直径2~6 cm,大部分病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瘤,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检查诊断甲状腺体积增大缺损块为冷结节、凉结节、温结节.半数病例针吸穿刺病理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癌6例,镜下见有异形细胞9例.本组病例中包括手术后复发86例.
作者:卜子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