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CG对JEG-3细胞系IGF-Ⅱ表达的影响

庞战军;邢福祺;周君桂

关键词:滋养层/细胞学, 细胞, 培养的, 促性腺素类, 绒毛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代谢,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揭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否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生成而改变滋养层细胞或滋养层细胞来源的绒癌细胞的侵袭性.方法:以JEG-3绒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了hCG对JEG-3细胞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影响.结果:分别用0、50、500、5 000、25 000 mIU/mL hCG处理48 h后,JEG-3细胞中IGF-Ⅱ mRNA的含量逐渐降低,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效应--随hCG作用浓度增高而显著;另外,观察受25 000 mIU/mL hCG处理0、6、12、24、30、36、48 h后JEG-3细胞中IGF-Ⅱ表达的变化情况,发现IGF-Ⅱ的表达并非一直受到抑制,而是在经过短暂的诱导后再降低.结论:hCG可能通过调节IGF-Ⅱ在滋养层细胞或滋养层细胞来源的绒癌细胞中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侵入或浸润转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健择与诺维本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健择、诺维本、顺铂三药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Ⅲ期及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健择、诺维本及顺铂方案化疗后观察其疗效、副作用及生存期.结果:30例患者化疗3~6个周期后,Ⅲ期及Ⅳ期的有效率分别为65%和30%,总有效率为53.3%.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Ⅲ期及Ⅳ期的1年生存率为65%和20%,总的1年生存率为50%.副作用主要为Ⅱ~Ⅳ度的骨髓抑制及Ⅰ~Ⅱ度的消化道反应.结论:健择、诺维本、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可有效地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茹;于涛;孙彦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妇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超声诊断--附28例报告

    我院于2000年12月~2001年月日2月对妇癌根治术后行盆腔超声检查,诊断出盆腔淋巴囊肿28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焦方莲;王福德;李嫚;李小芳;孔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6例食管癌术后放疗分析

    对1993年6月~1996年6月共收治93例术后病理为Ⅰ~Ⅱ期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单纯手术组与手术加放疗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单纯手术患者57例,术后放疗36例,放疗剂量为45~55 Gy.术后随访≥5年,40例复发.单纯手术组1、3、5年生存率为87.7%、70.1%、42.1%;术后放疗组1、3、5年生存率为88.9%、82.3%、75.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Ⅰ~Ⅱ期食管癌术后复发与TNM分期有关,区域淋巴结和食管瘤床失败与食管原发部位有显著关系,辅助放疗者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

    作者:李大宏;张清法;刘民杰;吴希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睾丸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B超对睾丸恶性淋巴瘤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Aloka-ssd-2000型B超仪,探头频率7.5 MHz.结果:8例被怀疑睾丸肿瘤的患者,根据B超影像特征,结合年龄、病史均于手术前报告中给予有意义的提示,其中5例报告提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结论:由于B超可重复性及其特殊的声像图谱,可对睾丸恶性淋巴瘤进行早期有意义的提示,给合CT成MRI亦可为睾丸恶性淋巴瘤临床判断类型与分期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玄绪军;滕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分析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6~2000年收治的6例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有临床非特异性症状者4例,2例为查体胸片发现纵隔阴影.4例肿瘤位于前纵隔,中、后纵隔各1例.2例术前明确诊断.5例囊性淋巴管瘤完整切除,1例囊壁少量残留.术后长期随诊无复发.结论: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术前确诊困难,外科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愈后好.

    作者:薛奇;汪良骏;张德超;赵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在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因病情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易并发DIC,引起严重的出血,导致早期死亡而被认为是凶险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全反式维甲酸的问世,使M3的完全缓解率比以前提高了26%,它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避免骨髓抑制[1],使DIC的发生率降低,早期病死率下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周慧;程冠玲;王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FP增高与乙肝各种血清学指标模式的关系及癌变风险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各血清学模式中发生癌变的风险.方法:应用ELISA法对436例AFP介于20~400 ng/mL的乙型肝炎患者及64例有乙肝感染史的肝细胞癌患者(AFP:431~897 ng/mL)进行了乙肝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测定.结果:乙肝血清学指标各模式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436例乙肝患者中HBsAg(+)、HBeAg(+)、HBcAg(+)模式占27.3%,HBsAg(+)、HBeAb(+)、HBcAb(+)模式占48.1%,HBsAb(+)、HBeAb(+)、HBcAb(+)模式占6%,HBeAb(+)、HBcAb(+)模式占18.6%;64例肝细胞癌患者中HBsAg(+)、HBeAg(+)、HBcAb(+)模式占25.0%,HBsAg(+)、HBeAb(+)、HBcAb(+)模式占45.3%,HBsAb(+)、HBeAb(+)、HBcAb(+)模式占10.9%,HBeAb(+)、HBcAb(+)模式占18.8%.结论:乙肝各种模式AFP的增高有高度相关性.

    作者:王翠红;山海鹰;谭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肠道肿瘤腹腔内化疗疗效观察

    胃肠道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是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腹腔化疗是胃肠道癌治疗的重要途径.灌注化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即可增加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又可减少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是增强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莱芜市人民医院1995年1月~1999年1月共对185例胃肠道癌术后患者应用细针穿刺行腹腔化疗,近期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志强;左文述;徐海燕;张启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超声介入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中药口服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114例,分两组治疗:序贯治疗组76例;单纯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38例为对照组.结果:0.5年、1年、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7.3%、82.8%、71.10%及19.3个月;对照组0.5年、1年、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1.5%、68.4%、52.6%及10.8个月.两组间0.5年、1年、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瘤体变化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两组比效序贯治疗优于单纯插管化疗栓塞(P<0.001).

    作者:李善义;申方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宫颈癌化疗前后多药耐药基因产物表达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前后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JI)及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6例宫颈癌.结果: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GST-JI、P-gp的表达率分别由化疗前的57.14%升高到92.86%,28.57%升高到82.14%,而TopoⅡ在化疗后表达强度降低.化疗前GST-JI的阳性率与化疗后癌组织的化疗反应呈负相关(P<0.01).结论:GST-JI、P-gp及TopoⅡ的表达与宫颈癌多药耐药性相关,GST-JI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耐药中起主导作用,检测宫颈癌组织中GST-JI、P-gp及TopoⅡ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化疗效果及指导化疗用药.

    作者:阮永华;魏万里;粱正南;杨西敏;刘宝源;陈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头溢液与乳腺疾病的发生关系

    乳头溢液的临床发生率约占乳腺疾病的8%左右,是多种乳腺疾病的共有症状.总结近几年有关乳头溢液临床报道和中西病因病理学说,分析了溢液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多种乳腺疾病的关系.

    作者:李静蔚;刘晓菲;宋爱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放射治疗方法的研究

    目的:确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是否需合并全脑照射.方法:41例肺癌单发脑转移的患者前瞻性的分为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全脑照射结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者,先行全脑放疗,全脑放疗结束后休息7~14 d,再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总生存时间、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KPS的改善及死亡原因等.结果: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3个月和10.6个月,中位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6.9个月和8.6个月,中位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时间分别为6.7个月和8.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0%和88.9%,KPS的改善率分别为82.6%和88.9%,死于脑转移瘤复发或新转移灶者分别占50.0%和28.3%.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间,除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然而,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出现颅脑新病灶的6例患者,予以挽救性治疗,均得到较好地控制.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合并全脑照射的效果相似.

    作者:李宝生;于金明;王立英;翟利民;周涛;尹勇;王亚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P及GST-π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胰腺癌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2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胰腺癌中上述2种蛋白的表达.结果: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和59%,并且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同时有2种蛋白阳性者的生存期短于相应阴性者.结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胰腺癌的多药耐药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常新忠;丁印鲁;王占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病因的诊断价值

    1995年3月~1999年10月我们对40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组织检查,取得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刚;邸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灌注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8例

    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占综合性医院胸腔积液病例的25%~50%,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期仅为6个月.近几年我们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灌注博莱霉素(BLM)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ialial cadherin,E-cadherin)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表达水平,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1例中E-cadherin高表达者21例,占41.2%;低表达者30例,占58.8%.E-cadherin表达水平与肿块大小、腋淋巴结状态、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复发和转移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E-cadherin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E-cadherin表达水平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促进肿瘤恶性进展,可作为乳腺癌失分化和强侵袭性行为的指标.E-cadherin表达水平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宋聚民;朱瑞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测定的意义

    为了了解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RP、Tf、P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30例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动态检测血清CRP、Tf、PA的含量,以研究其对患者恢复情况及预后的价值.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殷淑兰;刘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TGF-βRⅡ型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中TGF-β 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 RⅡ型受体表达阳性率为14.5%(9/62),与R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P<0.05).生存期超过5年的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期低于5年者(P<0.05).结论:TGF-RⅡ参与胃癌的进展,可能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玉芳;万美珍;朱友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GF-β1升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差异,探讨血清TGF-β1含量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入与肺癌患者的血清,血清TGF-β1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结果:68例肺癌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为(37±13)ng/mL,16例正常人血清TGF-β1的含量为(30±13)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TGF-β1的含量与肺癌TNM分期有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Ⅰ期、Ⅱ期和Ⅲ期肺癌患者的血清TGF-β1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肺癌TNM分期的升高,血清TGF-β1的含量逐渐升高.结论:肺癌患者血清TGF-β1含量可能与肺癌的病情进展有关,由于TGF-β1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因此,TGF-β1的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肺癌晚期患者较早期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更为明显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玉梅;李卫东;靳全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维生素C作用的防癌与致癌双重性

    本文对维生素C(VitC)在癌症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的新进展作了简要综述,认为VitC可能具有双重作用,应用VitC预防癌症应持慎重态度.

    作者:魏秀春;柳月安;房居高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