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耀;陈创奇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主要转移途径包括血运转移、淋巴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有肝、肺、淋巴结、腹膜,少见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肾上腺和肾脏[2]. 临床上以肾脏转移癌的症状作为胃癌首要症状的病例实属罕见. 现在报道一例以间隙性肉眼血尿并呕血为首要症状的胃癌并左肾转移的病例, 旨在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
作者:曾韬;戴伟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淋巴转移是多种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1].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癌症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且不同部位、 不同数目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同的影响[2].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许多癌症在早期被发现[3],其中淋巴结活检阴性病例的比例也相应地升高[4],因此如何提高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率和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成为病理诊断的两大难题.
作者:吴菁;张常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信随访在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手术的患者,按照随访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随访方法,试验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微信随访.使用微型营养评定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评估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组中患者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微型营养评定法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增高的均值、升高患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随访方式可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熊伟昕;胡丽君;伍淑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三维重建技术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行上腹部256排螺旋CT扫描,并收集CT原始数据,导入到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重建患者腹腔三维模型.根据三维重建模型,制定患者的手术方案,并行手术预切除,计算胰腺、残余胰腺、切除胰腺体积.术中根据术前设计的手术方案进行手术.结果 本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重建的三维模型真实的显示了患者腹腔结构,显示了胰腺、肿瘤与周围血管、周围脏器的位置关系,为手术制定方案提供指导.胰腺预切除和体积计算可制定佳手术方案,实现精准切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基于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三维重建技术有助指导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手术方案的制定.
作者:刘盖;李晓锋;曾宪成;郑权;余智涛;温建燔;高鹏;张刚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核心是减少围术期创伤应激,促进各脏器功能快速恢复.围术期创伤应激反应对胃肠功能影响早,但持续时间长.围术期各项处理措施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当将导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直接影响到ERAS的实施.本文针对ERAS的各项措施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进行论述.
作者:陈松耀;陈创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诊治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37例原发性小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25例(67.6%),女性12例(32.4%),年龄介于45~67岁,中位年龄53.8岁.肿瘤位于空肠26例(70.3%),回肠11例(29.7%).大体病理中隆起型5例(13.5%),缩窄型23例(62.2%),溃疡型2例(5.4%),浸润型7例(18.9%).组织学中高分化腺癌17例(45.9%),中分化腺癌11例(29.7%),低分化腺癌6例(16.2%),未分化癌3例(8.1%).术后病理TNM分期包括Ⅲ期27例(73.0%),Ⅳ期10例(27.0%).术后1、2、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4%、37.8%、5.4%、5.4%.结论 原发性小肠腺癌早期发现困难,容易出现淋巴转移,治疗效果差.
作者:李亮;隋梁;刘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肿瘤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仍以产生较少 ATP 的糖酵解为主要代谢方式, 这一重要特征被称为 Warburg 效应.Warburg 效应可以为肿瘤细胞快速供能, 同时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可用以合成蛋白质、 核酸及脂类等生物大分子,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在肿瘤细胞抗凋亡、增殖和肿瘤微环境形成和维持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Warburg 效应关键酶在胃癌中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少华;蔡寨;厉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前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SPN)作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无法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时的补充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SPN的临床疗效被肯定,且被国内外指南或共识推荐,但SPN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应用时机仍存在争议.为了减少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导致的并发症,SPN的使用时机、剂量和方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使患者获得营养支持治疗的大效益.
作者:姜海平;李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的4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BMI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89±1.15)mmol/L和(5.40±0.62)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餐后2 h血糖分别为(9.82±1.12)mmol/L和(9.22±1.01)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HbA1C分别为(7.26±0.46)%及(6.8±0.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BMI较术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安全可行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
作者:钟漓;朱小宝;赵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DGF-BB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直肠组织中PDGF-BB和D2-40的表达;分析PDGF-BB在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淋巴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PDGF-BB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肠组织(55.0%vs.6.7%,P<0.001);淋巴结阳性组的PDGF-BB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77.3%vs.42.1%,P<0.05);PDGF-BB阳性表达组的L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2.19±2.22)vs.(7.33±3.02),P<0.05];PDGF-BB的表达与LMVD、淋巴结转移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s=0.712,P<0.05;rs=0.501,P<0.05).淋巴结阳性组的LMVD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13.11±2.01)vs.(8.13±2.99),P<0.05];LMVD与淋巴结转移亦呈显著性相关(rs=0.699,P<0.05).结论 PDGF-BB在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促进其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转移.
作者:林凯煌;陈维荣;蔡高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 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 1998 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本刊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清楚一下事项:①品种、品系以及亚系的确切名称;②遗传背景或其来源;③微生物检测状况;④性别、年龄体重;⑤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⑥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⑦健康状况;⑧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腹腔镜手术以其良好的远期疗效和微创优势已成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KLASS-01是韩国一项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和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ODG)对临床Ⅰ期胃癌患者的长、短期影响. 该研究共纳入1416 例Ⅰ期胃癌患者,其中LADG 组705 例,ODG组711例.主要研究终点是5年总体生存(OS).次要研究终点是通过比较术后30天并发症率和手术死亡率来评价LADG的安全性.结果示LADG组的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ODG组,其中LADG组的切口并发症明显低于ODG组.手术安全性评估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故此研究认为LADG对于临床I期胃癌是安全的治疗选择,且较传统ODG切口并发症率低. KLASS-01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在早期胃癌中腹腔镜手术的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蔡世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使用NRS2002和MUST量表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探讨两种筛查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SGA量表作为对照,使用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对98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两种筛查工具的检测效力、两种量表与传统营养风险筛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8例胃癌患者均完成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的营养风险筛查.以SGA为对照,NRS2002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72.4%,阳性预测值为83.1%,阴性预测值为71.5%;而MUST的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70.4%,阳性预测值为71.6%,阴性预测值为69.3%.MUST与SGA评分比较,K=0.542,NRS2002与SGA评分的结果比较K=0.613,NRS2002和SG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BMI、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与两种筛查工具营养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低(∣r∣=0.11~0.45),上述指标的异常对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无可靠的提示作用.结论 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NRS2002与MUST量表相比,更适合用于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筛查.
作者:丁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的恶性肿瘤中占第 3 位,且有上升趋势,发病率高达 37/10 万人,其中约 6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1]. 目前临床上结直肠癌的诊疗难点包括:难以早发现;肿瘤标志物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组织活检不易操作;诊疗效果难以及时监测;肿瘤的异质性导致个体化用药指导和耐药性监测手段有限. 血浆游离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2]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浆中的单链或者双链 DNA 片段, 携带有与原发肿瘤组织相一致的分子遗传学信息. 它是来自肿瘤细胞的体细胞突变,与遗传突变不同,遗传突变存在于体内每个细胞,而ctDNA 可在外周循环中直接检测. ctDNA 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实体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图谱与频率,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效果评估及治疗后临床随访的重要监测指标, 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检查无特异性和诊断困难的肿瘤可避免复杂的、具有创伤性的活检. 因此,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tDNA 将在肿瘤的诊断、 治疗及预后检测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循环肿瘤 DNA 在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诊治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凯斌;程方胜;孙逍;夏利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短期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46例,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式组(全胃切除组)26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式组(近端胃切除组)20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肠梗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胃切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全胃切除组高(P<0.05);全胃切除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呃逆等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近端胃切除组(均P<0.05).结论对比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治疗贲门癌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近期生活质量.
作者:黄燕鹏;陈君填;陈迪群;CHEN Di-qun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的手术时间略有延长(P<0.001).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均少于开腹组(均P<0.001).腹腔镜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01);尤其在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良好的优势(P=0.031).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少,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仁辉;温宜清;邓浩财;闵英运;吕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肠系膜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通过报告在本院诊治的1例乙状结肠系膜多形性脂肪肉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分析连同本例共12例结肠系膜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结肠系膜脂肪肉瘤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9岁;其中男性7例(58.3%),女性5例(41.7%);肿瘤直径介于2~50 cm;6例(50.0%)肿瘤位于乙状结肠或乙-直交界系膜,3例(25.0%)位于右半结肠系膜,横结肠系膜2例(16.7%),降结肠系膜1例(8.3%).高分化脂肪肉瘤4例(33.3%),粘液性脂肪肉瘤3例(25.0%),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8.3%),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8.3%),1例多原发脂肪肉瘤具有两种不同病理类型,未描述病理类型的2例.术后9例患者有随访资料,中位随访17.5月,3例复发(33.3%),其中2例为黏液性脂肪肉瘤.结论乙状结肠系膜多形性脂肪肉瘤罕见,预后不良.外科完整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肿瘤体积和是否达到安全切缘的完整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缪锦超;刘赞伟;林晓锋;黄家荣;施珊格;黄素梅;蔡世春;吴晖;张信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1. 统计学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 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等). 主要做法应围绕4 个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进行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