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菲
2015年1~3月,WTO共通报各成员SPS措施341项,国家卫生计生委WTO项目办公室收到国家咨询点转来SPS通报188项,对其中57项与食品安全相关的SPS重点措施信息进行了整理.57项食品安全相关SPS通报措施中,加拿大、沙特阿拉伯、中国台湾各通报7项,印度、土耳其各通报4项,埃及、韩国、欧盟、日本各通报3项,菲律宾、美国、印度尼西亚各通报2项,阿曼、阿尔巴尼亚、巴林、多哥、卡塔尔、墨西哥、萨尔瓦多、泰国、新西兰、中国香港各通报1项.
作者:吕涵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国市售干辣椒及辣椒粉中罗丹明B的含量状况,分析违法添加罗丹明B的可能性和含量,为提出罗丹明B经济获利水平下添加行为的评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使用随机抽样原则,在餐饮店、食品商店超市和农贸市场,随机采集干辣椒及辣椒粉,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 在2 107份样品中,检出罗丹明B72份(干辣椒21份,辣椒粉51份),检测值在0.2×10-3~ 11.9 mg/kg之间,干辣椒检测值均<0.1 mg/kg;辣椒粉中,23份样品检测值<0.1 mg/kg,12份样品检测值在0.1~0.5 mg/kg之间,13份样品检测值在0.5~5.0 mg/kg之间,仅3份样品检测值> 5.0 mg/kg,且农贸市场和散装样品罗丹明B的检出率高.结论 市售干辣椒及辣椒粉中存在违法添加罗丹明B的情况,辣椒粉问题为更严重.
作者:荫硕焱;贺巍巍;蒋定国;杨大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现状,发现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环节采集与嘉兴市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8类即食食品,开展常见致病微生物监测.结果 采集的640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56株,检出率为8.75% (56/640),检出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总检出数的69.64% (39/56);金黄色葡萄球菌居次位,占14.2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创伤弧菌占比依次为8.93%、5.36%和1.79%.三季度致病微生物检出率(16.92%)高,农贸市场、散装食品、水产品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60%、13.30%和25.00%.结论 嘉兴市即食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风险,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操作和提高人群健康教育水平.
作者:林云;王恒辉;谢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烟台市市售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污染水平,为强化监督和监管提供依据,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方法 按照《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中的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检测的操作程序,并根据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中规定的16种酸酯类化舍物测定方法进行检测,本课题组对烟台市市售的35份白酒样品进行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等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结果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检测限为0.10 mg/kg,其余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均为0.05 mg/kg,65.71%的样品中检出DIBP和DBP,其中DBP大值为2.14 mg/kg,DMP、DEHP、DEP、DPP的检出率分别为25%、20%、8.5%、2.85%.DIBP、DBP、DEHP、DEP、DMP、DPP检出均值分别为0.404、0.396、0.216、0.206、0.104、0.0546 mg/kg,其余10种均未检出.结论 白酒中普遍存在增塑剂的污染,可能是由包装材料迁移到产品中,需要加大监测和监管力度,降低消费者的健康风险.
作者:王朝霞;姜梅;宫春波;董峰光;董桂贤;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本次事件的调查,及时查明中毒原因,以总结经验,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国家《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开展现场调查,对可疑植物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9人中有8人发病,罹患率88.89%,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头晕、腹痛为主.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发,5月16日早餐为可疑餐次,山野菜为可疑食物.结论 本次中毒事件为一起因误食野生有毒植物——藜芦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作者:张世超;胡兵;袁伟;谢姝;杨鸿梅;李永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在小麦面筋蛋白中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探讨两种限制氨基酸在小麦面筋蛋白中降低大鼠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影响.方法 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大豆分离蛋白组(25S)、酪蛋白组(25C)、小麦面筋蛋白组(29G)、赖氨酸+苏氨酸添加组(29GLT).各组大鼠分别给予不同饲料喂养14 d后处死,采集血液、肝脏等样品,用于测定生化、酶学指标.结果 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可有效改善大鼠因摄入小麦面筋蛋白导致的体重、血浆中Hcy的降低,可抑制血浆S-腺苷蛋氨酸(SAM)和肝脏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活性的升高,但对胱硫醚β-合成酶(CBS)活性无影响.蛋氨酸含量较低的大豆分离蛋白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并未降低.结论 小麦面筋蛋白对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影响可能与其氨基酸的组成特点有关.小麦面筋蛋白的高半胱氨酸和低赖氨酸及低苏氨酸的氨基酸组成是小麦面筋蛋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可能因素.
作者:向雪松;冯甘雨;邢青斌;刘轶群;崔璐;王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QuEChERS方法结合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系统用于人尿中34种中高毒农药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 研究QuEChERS各因素如萃取剂、萃取剂用量、萃取次数和净化吸附剂种类对尿样提取净化效果的影响.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外标法测定人尿中34种农药含量.结果 34种农药在人尿中的检出限为0.05~3.2μg/kg,在0.05 μg/g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1.1% ~ 10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 ~10.4%.结论 本法具有操作便捷、通用性强等特点,适用于人尿中34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与检测.
作者:荣维广;阮华;吴建;马永建;吉文亮;刘华良;宋宁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第36届国际食品法典分析和采样方法委员会(Codex Committee on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Sampling,CCMAS,以下简称“CCMAS”)会议于2015年2月23 ~ 27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来自53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欧盟)及13个国际组织的100余名代表和观察员出席了本届会议.会议由匈牙利的食品安全办公室(National Food Chain Safety Office)的(A)rpád Ambrus教授担任主席,同样来自匈牙利食品安全办公室的Andrea Zentai女士担任副主席.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派出了2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王紫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鲜草莓中GⅡ型诺如病毒(NoV GⅡ)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评价磁珠富集法和PEG(聚乙二醇)沉淀法对检测草莓中NoV GⅡ的适用性,对北京地区采集的18份草莓样品进行检测.方法 参照ISO/TS 15216-1《实对荧光RT-PCR方法测定食品中甲型肝炎病毒和诺如病毒水平方法》合成检测NoV GⅡ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分别采用磁珠富集法和PEG沉淀法富集病毒,然后提取RNA,建立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磁珠富集法的高回收率为1.730%(PBS缓冲液),PEG沉淀法的高回收率为1.682%(TGBE缓冲液),18份草莓样品均未捡出NoV GⅡ.结论 通过磁珠富集法和PEG沉淀法建立的病毒检测的富集方法均适用于鲜草莓中NoV GⅡ的检测.
作者:李楠;王佳慧;李凤琴;徐进;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膳食蛋白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酪蛋白组、乳清蛋白组、卵白蛋白组、大豆分离蛋白组、小麦蛋白组、玉米蛋白组.分别给予含有不同膳食蛋白的饲料喂养10 d后处死动物,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半胱氨酸(Cys)、谷胱甘肽(GSH)及半胱氨酰甘氨酸(Cys-Gly)等指标的浓度.结果 小麦蛋白组的体质量增长低于蛋白含量相同的酪蛋白组、乳清蛋白组、卵白蛋白组及大豆分离蛋白组,玉米蛋白组的体质量呈现负增长,且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麦蛋白组和玉米蛋白组血浆Hcy浓度低于其他蛋白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酪蛋白组比较,乳清蛋白组的血浆Hcy浓度也有所降低.结论 膳食蛋白的种类能够影响大鼠血浆中的Hcy水平,可能与蛋白中氨基酸组成有关.高Cys含量的膳食蛋白能提高促进Hcy代谢的酶活性,增加Hcy的代谢消耗,从而降低血浆中的Hcy水平.
作者:刘轶群;韩枫;孙丽翠;卢佳希;黄振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哺乳期暴露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研究DEHP对子代SD雄性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成熟SD大鼠妊娠后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橄榄油)、DEHP低剂量组(5 mg/kg BW)、中剂量组(50 mg/kg BW)和高剂量组(500mg/kg BW).分娩后第1天至断乳,母鼠经口连续灌胃染毒21 d.待子代大鼠出生后第65~ 70天,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Real-Time PCR法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500 mg/kg BW剂量组潜伏期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试验中,500 mg/kgBW剂量组在目标象限路程百分比、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暴露于50、500 mg/kg BW组雄性子代大鼠海马内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基因PSD95、CREB、PKA、CAMKII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500 mg/kg BW剂量组海马内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基因BDNF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一定剂量DEHP哺乳期暴露,可影响子代大鼠的神经系统发育,对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造成损害.海马内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基因PSD95、CREB、PKA、CAMKII、BDNF mRNA表达受到抑制,可能是其发生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永俊;李永宁;马宁;贾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第42届食品标签法典委员会于2014年10月21~24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本届会议由加拿大食品监管局政策项目分局副主任Paul Mayers先生主持,来自74个成员国及2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20号上午召开了关于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日期标注部分的实体工作组会议.中国派出了由食药总局、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成的8名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大会议题详见附件1.
作者:张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甲醛提取技术和甲醛含量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技术.方法 研究灭酶处理、浸泡时间和温度对食用菌样品中甲醛提取的影响,并用凯氏定氮仪蒸馏单元对处理后的食用菌样品进行水蒸汽蒸馏,替代了直接蒸馏法.结果 食用菌鲜样和干样粉碎后直接用水蒸汽蒸馏提取,能快速提取样品中的甲醛,并能反映样品真实的甲醛含量;甲醛在1 μg/ml浓度内呈线性相关,相对标准偏差(RSD)<10%(n=5),回收率为82.10% ~ 97.98%.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性好,适用于多种食用菌中甲醛含量的分析.
作者:邵毅;周昌艳;白冰;邢增涛;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评估龙舌兰酒中甲醇的急性和慢性暴露健康风险.方法 通过毒性资料检索与分析,确定甲醇的人体经口暴露急性和慢性限量值,参照我国居民酒精类饮料的消费模式,以我国饮酒者的白酒高端消费量代替龙舌兰酒高端消费量,基于专家咨询结果,选择龙舌兰酒中甲醇限量值3.0 g/L为龙舌兰酒中甲醇含量大值(以100%酒精计),计算我国成人饮酒者经龙舌兰酒一次摄入甲醇的量;以我国饮酒者的白酒平均消费量代替龙舌兰酒平均消费量,结合已发表文献的龙舌兰酒中甲醇含量的平均值1.8 g/L(以100%酒精计),计算我国成人饮酒者经龙舌兰酒慢性撮入甲醇的量.结果 我国居民通过饮用龙舌兰酒一次性摄入的甲醇为11.25 mg/kg BW,低于一次经口暴露限量(20 mg/kgBW);慢性摄入的甲醇为1.69 mg/kg BW,低于推荐的甲醇每日参考剂量(2.0 mg/kg BW).结论 我国成人饮酒者通过龙舌兰酒摄入甲醇的急性暴露和慢性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
作者:周萍萍;刘飒娜;刘兆平;张磊;刘爱东;李宁;严卫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开展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风险分级研究,筛选高危食品和微生物危害进行重点监管是国际上控制食品微生物危害的通行策略,但是目前尚无国际通用的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模型.本研究对国际上已经开展的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研究进行回顾,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风险监测的定量风险分级模型的构想.
作者:朱江辉;宋筱瑜;王晔茹;徐海滨;宫丹阳;贺复生;梁亮;王金龙;闫连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对中国东南地区5省市居民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5省市18岁及以上人群黄酒消费量数据,以及2010、2011年在5省市采集黄酒样品的检测结果,采用简单分布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对人群经黄酒摄入氨基甲酸乙酯进行估计,并对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5省市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含量为0.103 mg/kg,大值为0.498 mg/kg.18岁以上人群黄酒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量为13.4 ng/kg BW,暴露限值为22 388.黄酒饮酒者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量为427.8 ng/kg BW,暴露限值为701.结论 18岁及以上全部人群黄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在黄酒饮酒者中存在较高健康风险.
作者:刘爱东;蒋定国;周萍萍;高秀芬;李建文;张磊;刘兆平;杨大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第24届油脂食品法典委员会于2015年2月9 ~13日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召开.会议由马来西亚卫生部食品质量与安全高级主管Noraini Mohd.Othman女士主持.来自40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此届会议.中国派出了由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3名代表组成的代表团,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任团长.
作者:张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3年广州市监测的1 602份水产品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 602份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总体检出率为21.16%(339/1 602),副溶血性孤菌检出率高达19.54% (313/1 602),创伤弧菌检出率为8.63%(43/498),沙门菌检出率为1.08% (14/1 301),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59%(6/1 021),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14%(1/701).结论 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存在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副溶血性弧菌依然是主要的致病菌,但是沙门菌、创伤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也不可忽视.
作者:李迎月;何洁仪;张维蔚;邓志爱;余超;林晓华;梁伯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我国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监管决策的科学性.评估方法、统计学参数、模型构建和健康指导值是影响评估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而对这些因素的选择和使用往往存在模糊认识和误区.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中化学物的风险评估,对上述几个参数的选择和使用进行探讨.
作者:张磊;刘兆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在风险分析原则基础上,由国际组织倡导并在许多国家取得成功的一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我国自2010年以来开始建立并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目前在建立制度、部门参与、计划和方案制定以及结果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欠缺和不足.本文借鉴了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的经验,从风险监测的目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提出了建立风险监测工作规划,进一步改进参与机制和信息沟通利用机制,并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作者:付文丽;陶婉亭;李宁;郭云昌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