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李志明;韩义强;王力学;朱明珠;常磊

关键词:肋骨转移瘤,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容积重建, 表面遮盖显示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后容积重建(VR)技术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11价值.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四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5例肋骨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采集CT图像后分别采用VR及SSD技术进行图像处理,观察两种处理技术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75例肋骨转移瘤患者确诊发生成骨转移病灶148个、溶骨性转移病灶35个、混合型骨折病灶110个、病理骨折病灶27个、膨胀性生长病灶60个,V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9.3%、97.1%、98.2%、70.4%和98.3%,SSD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7.8%、74.3%、74.5%、96.3%和95.0%,两种技术对成骨转移病灶、溶骨性转移病灶、混合型骨折病灶、病理骨折病灶诊断的准确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后VR技术在发现成骨转移病灶、溶骨性转移病灶、混合型骨折病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作为首选的后处理技术,而SSD技术在诊断病理骨折病灶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应用.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骨关节肿瘤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骨关节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60例骨关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发病年龄、肿瘤类型、病灶部位等,并分析骨关节肿瘤发生的相关致病因素.结果 160例骨关节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2例(76.3%),多数为青年人;恶性肿瘤29例(18.1%),多数为未成年人;瘤样病变9例(5.6%),多数为中年人.根据肿瘤病灶部位划分,发生于股骨72例(45.0%),胫骨43例(26.9%),手骨17例(10.6%),肱骨8例(5.0%),腓骨4例(2.5%),骶骨16例(10.0%).结论 掌握骨关节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因素,提高骨关节肿瘤的临床诊断率.

    作者:董斌;庞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四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83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结果.结果 83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病灶89个,病灶直径0.8~2.9 cm,单个癌结节77例,2个癌结节6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2.0% (73/89)、80.9% (72/89)和86.5%(7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期综合检查率高,为97.8% (87/89),与3期检出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肯定,延迟期检出率相对较高,综合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可显著提高诊断能力.

    作者:付满军;苏学会;王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并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经干预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存质量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性生活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官颈癌患者经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性生活恢复较快,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机体及心理恢复健康.

    作者:白秋菊;姜海艳;张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传统手术与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传统手术与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临床疗效.方法 开展鼻内镜手术前收治的ONB患者20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为传统手术组;开展鼻内镜手术后收治的24例ONB患者给予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为鼻内镜辅助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3内局部复发率和术后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内镜辅助手术组患者的复发时间显著长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ONB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缩短患者复发时间,配合术后放射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亮;古丽波斯坦·买买提艾力;尤乐都斯·克尤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36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经护理干预后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失禁持续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及绝望感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失禁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樊荣;高慧敏;李英鸽;杨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采用医院到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出院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74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但可显著改善卵巢癌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态,也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徐嘉新;仇玉兰;赵立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情绪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情绪、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行胃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5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胃肠功能障碍、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调节胃癌根治术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娟;张莉;巨亚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去甲氧柔红霉素与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方案双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和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阿糖胞苷(Ara-C)]方案双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海南农垦总医院收治的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IDA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IDA与HA方案双诱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位总生存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中位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出血及肝肾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A与HA方案双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可有效降低心血管毒性的风险,提高治疗耐受性,且疗效与IDA方案相当.

    作者:张英辉;张诚胜;孙川;孟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62例纯磨玻璃结节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分析及预后观察

    目的 观察纯磨玻璃结节(pGGO)恶性比例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行手术切除的62例pGGO患者,同时符合三个条件:(1)影像学表现为pGGO;(2)随访时间超过2年;(3)排除多发pGGO.分析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并观察预后.结果 62例pGGO中,恶性肿瘤48例(77.4%),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8例(12.9%),良性疾病6例(9.7%).44例pGGO在术前的随诊观察中持续稳定,此亚组pGGO的术后病理:恶性肿瘤33例(75.0%),其中原位腺癌(AIS)31例,微浸润腺癌(MIA)1例,腺癌1例;AAH(15.9%)7例,良性病变4例(9.1%).10例pGGO在术前观察期间病变增大或密度增加,在此亚组中术后病理为恶性肿瘤的有9例,恶性率90.0%.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30.7个月.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于不同肺叶出现新发病灶,仍表现为pGGO,目前仍在随诊观察中,病变稳定,暂未手术治疗.其余所有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亦无死亡患者.结论 对随诊观察没有变化的pGGO应相对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观察过程中增大尤其是密度增加的pGGO,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任志鹏;侯晓彬;张连斌;刘毅;温佳新;初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Ⅲ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口服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Ⅲ期T1~3N2~3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EGFR突变型Ⅲ期T1~3N2~3肺腺癌患者中,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对EGFR突变型Ⅲ期T 1~3N2~3肺腺癌患者予以口服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应放疗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红松;戴圣斌;许万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单发脑转移瘤瘤内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单发性脑转移瘤瘤内出血的影响学诊断特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肥城矿业中心医院收治的单发脑转移瘤瘤内出血患者4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图像特征,分析单发脑转移瘤瘤内出血的影响特点;并将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手术治疗+放疗,22例)和对照组(手术治疗,20例).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增强CT和MRI均表现为不规则的环形或结节状强化,脑转移瘤周围多呈明显的水肿.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早、中期生存时间(分别为14.3和11.2个月)均长于对照组(分别为9.6和6.7个月)长,且观察组患者的6、12和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5%、54.5%和18.2%,均高于对照组的80.0%、40.0%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和MRI表现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瘤内出血的影像学特点显著;且患者行手术治疗联合放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防;张彬;尹海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比卡鲁胺联合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比卡鲁胺联合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CRPC患者,采用比卡鲁胺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与多西紫杉醇、泼尼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3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CRPC患者经过比卡鲁胺联合化疗治疗方案治疗后,28例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反应,软组织及骨转移病灶缩小,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生存时间为(32.5±3.5)个月.2例治疗无效,8个月后死亡.另外,27例(90.0%)出现一定程度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降低,但经过升血象治疗后正常.无心脏毒性或肾功能损伤病例.结论 比卡鲁胺联合多西紫杉醇、泼尼松化疗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克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接受治疗的7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小细胞肺癌32例,腺癌24例,鳞癌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如减轻颅内水肿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脑放疗治疗以及厄洛替尼辅助治疗,分析2个月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者部分缓解52例,疾病稳定20例,临床获益率为100.0%,临床有效率为72.2%.其中,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率为68.8%,腺癌临床有效率为75.0%,鳞癌临床有效率为75.0%.36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皮疹30例(41.7%),腹泻30例(41.7%),乏力64例(88.9%),脱发16例(22.2%),粒细胞降低6例(8.3%).结论 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杨金山;魏传芳;吴晓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间陕西省榆林市二院收治的99例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根据病历记录及术后5年随访结果分为术后生存0~3年组(A组,68例)和术后生存3年以上组(B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史、肿瘤直径等临床特征,比较患者的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Bismuth-Corlitte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门静脉浸润及尾状叶浸润情况;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显著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Bismuth-Corlitte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患者以术前CA19-9指标>150 U/ml、肿瘤中低分化、淋巴结出现转移、门静脉及尾状叶浸润者居多,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生存期长短与肿瘤直径及术前CA19-9指标呈负相关(均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浸润及尾状叶浸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浸润、尾状叶浸润、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A19-9等均为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峰;张雄;高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肝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n=82)和对照组(n=78).联合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生活质量、肝功能状况、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97.6%(80/82)和89.0%(73/82),优于对照组的59.0% (46/78)和53.9% (42/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而治疗前后白蛋白(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7).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疗效优于单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游志坚;郑锐年;胡夏荣;林顺欢;叶振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肺癌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54例肿瘤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患者,给予定向的护理干预举措,包括强化基础护理和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的标变化情况.结果 54例患者经临床治疗与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且体温、呼吸等指标水平趋于正常,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肿瘤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给予科学的定向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遏制放疗并发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朱迪非;徐文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9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hs-CRP和IL-8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hs-CRP和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TNF-α、hs-CRP和IL-8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TNF-α、hs-CRP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应用于术后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田红梅;李倩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的组织病理学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组织病理学相关指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原发性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2例,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混悬液(PBMC),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PBMC标记的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并作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标记物进行CK19阳性细胞检测;免疫荧光显微镜对CD44+/CD24-/low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两组受试者CK19阳性细胞.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分析亚组患者的CK19阳性细胞检测情况;对CTC阳性率肿瘤干细胞(TSC)阳性率以及其与临床分期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CK19阳性率为76.2%,健康对照组无阳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0的患者CK19阳性率(59.1%)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1 ~3的患者(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期患者CK19的阳性率53.8%,明显低于Ⅱ期(84.2%)和Ⅲ期(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0的患者CD44 +/CD24-/low阳性率(46.2%)低于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1 ~3的患者(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Ⅰ期CK19阳性率(42.9%)低于Ⅱ期(62.5%)和Ⅲ期(6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乳腺癌外周血中可检测到CTC和TSC,CTC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相关性,TSC阳性率也随着临床分期进展阳性率提高.

    作者:马德亮;李京烨;张佃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27例胃癌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引流腹腔积液后,腹腔注射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60 mg和多西紫杉醇40 mg,/m2,第1、8天,3~4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1次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4例、进展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7.8%(21/2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4.2个月,中位生存期(0S)为7.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乏力.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作者:陈磊;丁德权;何昌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保留自主神经功能的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对宫颈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留自主神经功能的子宫广泛切除(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对宫颈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吉林省肿瘤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行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50例,为NSRH组;行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50例,为RH组.使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性功能状况.分析患者行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对性功能的影响.结果 NSRH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性冲动、性交感官敏锐度、性交顺畅度、性交满意度和性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H组术前与术后性冲动、性交感官敏锐度、性交顺畅度、性交满意度和性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NSRH组与RH组患者性冲动和性交满意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NSRH组患者性交感官敏锐度、性交顺畅度和性功能评分均高于RH组(均P<0.05).结论 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女性性功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郭芳芳;袁勇;曹慧芳;孙巍;郭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