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疗效观察

白秋菊;姜海艳;张扬

关键词:官颈肿瘤, 以人为本, 心理状况
摘要: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并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经干预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存质量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性生活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官颈癌患者经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性生活恢复较快,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机体及心理恢复健康.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官颈癌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切除术,术后治疗组患者给予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日常护理,护理周期为1个月.结果 护理期间治疗组患者的行为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和与医师交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生理、社会及家庭、情感和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对于健康宣教、心理沟通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随访至2015年4月1日,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地提高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张艳;郝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肺癌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54例肿瘤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患者,给予定向的护理干预举措,包括强化基础护理和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的标变化情况.结果 54例患者经临床治疗与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且体温、呼吸等指标水平趋于正常,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肿瘤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给予科学的定向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遏制放疗并发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朱迪非;徐文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比卡鲁胺联合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比卡鲁胺联合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CRPC患者,采用比卡鲁胺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与多西紫杉醇、泼尼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3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CRPC患者经过比卡鲁胺联合化疗治疗方案治疗后,28例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反应,软组织及骨转移病灶缩小,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生存时间为(32.5±3.5)个月.2例治疗无效,8个月后死亡.另外,27例(90.0%)出现一定程度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降低,但经过升血象治疗后正常.无心脏毒性或肾功能损伤病例.结论 比卡鲁胺联合多西紫杉醇、泼尼松化疗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克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序贯化疗配合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序贯化疗配合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匹配分组的原则将79例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手术序贯化疗配合放疗,对照组同期仅采用一线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癌胚抗原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研究组患者部分缓解(PR) 13例,稳定(SD)29例,疾病进展(PD)3例;对照组患者CP9例,SD20例,PD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6、12个月时复发、死亡和脑转移分别为4例(10.0%)和11例(27.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例(23.1%)和30例(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6、12个月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分别为(85.5±8.1)分和(84.3±7.1)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9.1±8.1)分和(71.4±10.2)分,均P<0.05)].结论 手术序贯化疗配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效果显著,短、长期效果均优于单纯化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鹏;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诊治的1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9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心电图异常、肺功能减退、颈部+弓上吻合术容易造成术后心律失常(均P <0.05).结论 针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佳颖;定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并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经干预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存质量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性生活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官颈癌患者经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性生活恢复较快,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机体及心理恢复健康.

    作者:白秋菊;姜海艳;张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显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18 F-FDG PET-CT显像的胰腺肿物患者96例,结合手术病理及其他临床结果,评估18F-FDGPET-CT对胰腺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9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恶性肿瘤63例,良性病变33例.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90.8%和87.1%,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04和0.1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郝珊瑚;刘雨宁;郭佳;陆国秀;陈兰兰;张文文;冯秋伟;张国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肝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n=82)和对照组(n=78).联合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生活质量、肝功能状况、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97.6%(80/82)和89.0%(73/82),优于对照组的59.0% (46/78)和53.9% (42/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而治疗前后白蛋白(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7).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疗效优于单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游志坚;郑锐年;胡夏荣;林顺欢;叶振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Ⅲ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口服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Ⅲ期T1~3N2~3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EGFR突变型Ⅲ期T1~3N2~3肺腺癌患者中,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对EGFR突变型Ⅲ期T 1~3N2~3肺腺癌患者予以口服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应放疗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红松;戴圣斌;许万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关节肿瘤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骨关节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60例骨关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发病年龄、肿瘤类型、病灶部位等,并分析骨关节肿瘤发生的相关致病因素.结果 160例骨关节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2例(76.3%),多数为青年人;恶性肿瘤29例(18.1%),多数为未成年人;瘤样病变9例(5.6%),多数为中年人.根据肿瘤病灶部位划分,发生于股骨72例(45.0%),胫骨43例(26.9%),手骨17例(10.6%),肱骨8例(5.0%),腓骨4例(2.5%),骶骨16例(10.0%).结论 掌握骨关节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因素,提高骨关节肿瘤的临床诊断率.

    作者:董斌;庞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的组织病理学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组织病理学相关指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原发性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2例,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混悬液(PBMC),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PBMC标记的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并作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标记物进行CK19阳性细胞检测;免疫荧光显微镜对CD44+/CD24-/low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两组受试者CK19阳性细胞.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分析亚组患者的CK19阳性细胞检测情况;对CTC阳性率肿瘤干细胞(TSC)阳性率以及其与临床分期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CK19阳性率为76.2%,健康对照组无阳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0的患者CK19阳性率(59.1%)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1 ~3的患者(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期患者CK19的阳性率53.8%,明显低于Ⅱ期(84.2%)和Ⅲ期(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0的患者CD44 +/CD24-/low阳性率(46.2%)低于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1 ~3的患者(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Ⅰ期CK19阳性率(42.9%)低于Ⅱ期(62.5%)和Ⅲ期(6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乳腺癌外周血中可检测到CTC和TSC,CTC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相关性,TSC阳性率也随着临床分期进展阳性率提高.

    作者:马德亮;李京烨;张佃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去甲氧柔红霉素与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方案双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和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阿糖胞苷(Ara-C)]方案双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海南农垦总医院收治的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IDA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IDA与HA方案双诱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位总生存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中位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出血及肝肾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A与HA方案双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可有效降低心血管毒性的风险,提高治疗耐受性,且疗效与IDA方案相当.

    作者:张英辉;张诚胜;孙川;孟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四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83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结果.结果 83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病灶89个,病灶直径0.8~2.9 cm,单个癌结节77例,2个癌结节6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2.0% (73/89)、80.9% (72/89)和86.5%(7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期综合检查率高,为97.8% (87/89),与3期检出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肯定,延迟期检出率相对较高,综合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可显著提高诊断能力.

    作者:付满军;苏学会;王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脾胃肾病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饮食、精神状态、睡眠质量、疼痛感知、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秦小玲;雷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27例胃癌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引流腹腔积液后,腹腔注射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60 mg和多西紫杉醇40 mg,/m2,第1、8天,3~4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1次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4例、进展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7.8%(21/2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4.2个月,中位生存期(0S)为7.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乏力.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作者:陈磊;丁德权;何昌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62例纯磨玻璃结节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分析及预后观察

    目的 观察纯磨玻璃结节(pGGO)恶性比例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行手术切除的62例pGGO患者,同时符合三个条件:(1)影像学表现为pGGO;(2)随访时间超过2年;(3)排除多发pGGO.分析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并观察预后.结果 62例pGGO中,恶性肿瘤48例(77.4%),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8例(12.9%),良性疾病6例(9.7%).44例pGGO在术前的随诊观察中持续稳定,此亚组pGGO的术后病理:恶性肿瘤33例(75.0%),其中原位腺癌(AIS)31例,微浸润腺癌(MIA)1例,腺癌1例;AAH(15.9%)7例,良性病变4例(9.1%).10例pGGO在术前观察期间病变增大或密度增加,在此亚组中术后病理为恶性肿瘤的有9例,恶性率90.0%.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30.7个月.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于不同肺叶出现新发病灶,仍表现为pGGO,目前仍在随诊观察中,病变稳定,暂未手术治疗.其余所有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亦无死亡患者.结论 对随诊观察没有变化的pGGO应相对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观察过程中增大尤其是密度增加的pGGO,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任志鹏;侯晓彬;张连斌;刘毅;温佳新;初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34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医护一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2.4%,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为(40.14±7.55)分,高于护理前的(28.05±7.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及各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26.08±2.69)分和(27.69±2.68)分,低于对照组的(42.31±4.57)分和(46.36±4.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2±0.004)分,高于对照组的(82.71±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33±0.05)分,高于对照组的(3.21±0.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兰梅;王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初治期(180例)、缓解期(123例)、复发期(38例)患者进行动态监测D-二聚体,并对比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其他类型白血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治期、复发期急性白血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缓解期相比,初治期、复发期急性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期与复发期急性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相比,ANLL患者初治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缓解期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可反映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变化,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病情观察及疗效评估.

    作者:李夏平;张克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34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PN组(n=79)和PN组(n=55),EN-PN组患者采用EN和PN联合应用,PN组患者采用单纯PN.观察两组患者的耐受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淋巴细胞数(TLC)和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结果 EN-PN组患者耐受性较好,与PN组相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显著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PN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清TP、ALB、PA、TF、TLC和OPNI较PN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患者的TF、TLC和OPNI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EN-PN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巩方明;李冰;严永峰;王白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采用坚强概念行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采用坚强概念行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在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访视+坚强概念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前访视后,研究组患者的希望指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访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访视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常规术前访视方法,在术前访视中应用坚强概念可以更好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并且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作者:刘珍芹;蔡翠翠;卢振玲;曲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