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的影响

巩方明;李冰;严永峰;王白石

关键词:老年人, 结直肠肿瘤,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
摘要: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34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PN组(n=79)和PN组(n=55),EN-PN组患者采用EN和PN联合应用,PN组患者采用单纯PN.观察两组患者的耐受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淋巴细胞数(TLC)和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结果 EN-PN组患者耐受性较好,与PN组相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显著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PN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清TP、ALB、PA、TF、TLC和OPNI较PN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患者的TF、TLC和OPNI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EN-PN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并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经干预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存质量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性生活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官颈癌患者经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性生活恢复较快,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机体及心理恢复健康.

    作者:白秋菊;姜海艳;张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图像的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法检查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的特征.方法 对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间治疗的15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高频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图像特征亦不同,乳头状癌边界不清晰,内部呈点状钙化,乳头状癌部分呈蟹足样或毛刺状,内部呈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局部有明显的血流信号,有晕环(多数好像没有晕环).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供丰富的声像图像,同时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但是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超声图像特征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进行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刚;杨超;李大强;李燕;关云;陈文彭;潘海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信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81例结直肠癌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和微信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的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化疗依从性较对照组也明显改善,而化疗毒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微信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督促结直肠癌患者完成化疗,提高患者的化疗依从性,减少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徐莉;任秀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接受治疗的7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小细胞肺癌32例,腺癌24例,鳞癌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如减轻颅内水肿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脑放疗治疗以及厄洛替尼辅助治疗,分析2个月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者部分缓解52例,疾病稳定20例,临床获益率为100.0%,临床有效率为72.2%.其中,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率为68.8%,腺癌临床有效率为75.0%,鳞癌临床有效率为75.0%.36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皮疹30例(41.7%),腹泻30例(41.7%),乏力64例(88.9%),脱发16例(22.2%),粒细胞降低6例(8.3%).结论 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杨金山;魏传芳;吴晓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27例胃癌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引流腹腔积液后,腹腔注射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60 mg和多西紫杉醇40 mg,/m2,第1、8天,3~4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1次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4例、进展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7.8%(21/2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4.2个月,中位生存期(0S)为7.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乏力.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作者:陈磊;丁德权;何昌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后容积重建(VR)技术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11价值.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四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5例肋骨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采集CT图像后分别采用VR及SSD技术进行图像处理,观察两种处理技术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75例肋骨转移瘤患者确诊发生成骨转移病灶148个、溶骨性转移病灶35个、混合型骨折病灶110个、病理骨折病灶27个、膨胀性生长病灶60个,V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9.3%、97.1%、98.2%、70.4%和98.3%,SSD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7.8%、74.3%、74.5%、96.3%和95.0%,两种技术对成骨转移病灶、溶骨性转移病灶、混合型骨折病灶、病理骨折病灶诊断的准确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后VR技术在发现成骨转移病灶、溶骨性转移病灶、混合型骨折病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作为首选的后处理技术,而SSD技术在诊断病理骨折病灶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应用.

    作者:李志明;韩义强;王力学;朱明珠;常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脾胃肾病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饮食、精神状态、睡眠质量、疼痛感知、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秦小玲;雷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情志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行为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2个月的心理行为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阳性项目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归属感、自尊和自我接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志护理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心理行为,提高心理社会适应性,改善心理健康.

    作者:郑薇薇;单文杰;孙书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情绪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情绪、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行胃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5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胃肠功能障碍、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调节胃癌根治术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娟;张莉;巨亚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采用坚强概念行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采用坚强概念行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在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访视+坚强概念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前访视后,研究组患者的希望指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访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访视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常规术前访视方法,在术前访视中应用坚强概念可以更好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并且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作者:刘珍芹;蔡翠翠;卢振玲;曲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四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83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结果.结果 83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病灶89个,病灶直径0.8~2.9 cm,单个癌结节77例,2个癌结节6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2.0% (73/89)、80.9% (72/89)和86.5%(7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期综合检查率高,为97.8% (87/89),与3期检出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肯定,延迟期检出率相对较高,综合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可显著提高诊断能力.

    作者:付满军;苏学会;王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关节肿瘤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骨关节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60例骨关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发病年龄、肿瘤类型、病灶部位等,并分析骨关节肿瘤发生的相关致病因素.结果 160例骨关节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2例(76.3%),多数为青年人;恶性肿瘤29例(18.1%),多数为未成年人;瘤样病变9例(5.6%),多数为中年人.根据肿瘤病灶部位划分,发生于股骨72例(45.0%),胫骨43例(26.9%),手骨17例(10.6%),肱骨8例(5.0%),腓骨4例(2.5%),骶骨16例(10.0%).结论 掌握骨关节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因素,提高骨关节肿瘤的临床诊断率.

    作者:董斌;庞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现状

    复方苦参注射液主要由苦参、白土苓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研究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及其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1]、具有抗血管生成[2]、抑制物理和化学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3],并且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内NF-κB的活化等发挥抗炎作用[4].

    作者:刘杰;邹剑铭;赵志正;吕丽媛;林洪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显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18 F-FDG PET-CT显像的胰腺肿物患者96例,结合手术病理及其他临床结果,评估18F-FDGPET-CT对胰腺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9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恶性肿瘤63例,良性病变33例.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90.8%和87.1%,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04和0.1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郝珊瑚;刘雨宁;郭佳;陆国秀;陈兰兰;张文文;冯秋伟;张国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诊治的1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9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心电图异常、肺功能减退、颈部+弓上吻合术容易造成术后心律失常(均P <0.05).结论 针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佳颖;定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采用医院到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出院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74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但可显著改善卵巢癌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态,也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徐嘉新;仇玉兰;赵立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34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医护一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2.4%,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为(40.14±7.55)分,高于护理前的(28.05±7.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及各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26.08±2.69)分和(27.69±2.68)分,低于对照组的(42.31±4.57)分和(46.36±4.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2±0.004)分,高于对照组的(82.71±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33±0.05)分,高于对照组的(3.21±0.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兰梅;王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肝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n=82)和对照组(n=78).联合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生活质量、肝功能状况、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97.6%(80/82)和89.0%(73/82),优于对照组的59.0% (46/78)和53.9% (42/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而治疗前后白蛋白(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7).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疗效优于单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游志坚;郑锐年;胡夏荣;林顺欢;叶振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Ⅲ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口服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Ⅲ期T1~3N2~3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EGFR突变型Ⅲ期T1~3N2~3肺腺癌患者中,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对EGFR突变型Ⅲ期T 1~3N2~3肺腺癌患者予以口服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应放疗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红松;戴圣斌;许万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34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PN组(n=79)和PN组(n=55),EN-PN组患者采用EN和PN联合应用,PN组患者采用单纯PN.观察两组患者的耐受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淋巴细胞数(TLC)和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结果 EN-PN组患者耐受性较好,与PN组相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显著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PN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清TP、ALB、PA、TF、TLC和OPNI较PN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患者的TF、TLC和OPNI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EN-PN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巩方明;李冰;严永峰;王白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