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二例

卢雯平;林洪生;佟玲

关键词:中药治疗, 阑尾, 活动度, 疼痛, 蠕动, 患者, 腹胀, 腹部, 成人, 查体, 包块
摘要:例1 患者女,53岁,于2006年5月无明显诱因感腹部不适、疼痛,伴腹胀,呈进行性加重,大小便未见异常.查体:腹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及,左下腹有成人拳头大包块,质软,活动度差.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St)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完成的经尿道PKRBt手术者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36~93岁,平均65岁.左侧壁11例,右侧壁13例,三角区及其他部位6例.肿瘤大小0.5~3.1 cm.手术在硬膜外或腰麻下进行,分三段切除肿瘤送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肿瘤均顺利切除,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0 min.无输血病例.2例手术在切除小块组织时出现膀胱穿孔,留置尿管治愈;3例侧壁肿瘤手术时有轻微闭孔内肌反射.2例术前外院病理诊断腺性膀胱炎,术后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随访3~26个月,6例复发,5例再次行PKRBt术,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切除侧壁肿瘤及小块组织时仍要特别小心.

    作者:许清泉;黄晓波;赫从军;马凯;于澄钒;于路平;张在先;朱积川;王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

    目的 研究同时侵犯颅内和眶部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02例经临床分析与影像学检查而获诊断的病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采取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中对需要保留视力的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监测.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前颅凹-眼眶67例,中颅凹-眼眶26例,前颅凹-中颅凹-眼眶9例.其中91例(89.2%)出现突眼、视力下降、眼肌麻痹等视器症状.62例(60.8%)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结果 本组81例(79.4%)肿瘤获手术全切除,21例(20.6%)为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对93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至14年(平均5.6年),70例(75.3%)恢复满意,7例(7.5%)复发,余16例(17.2%)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 颅眶沟通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及眼眶,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人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指导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该类肿瘤,预后良好,术中采取F-VEP监测,可以减少手术对视神经的损伤.

    作者:李宏;李景荣;宋国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ER-2和Topo-Ⅱ蛋白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HER-2、Topo-Ⅱ蛋白表达对紫杉联合葸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乳腺癌术前肿瘤穿刺组织HER-2和Tope-Ⅱ蛋白表达,了解其与临床及病理疗效的关系.结果 本组临床有效率为84.9%,临床完全缓解占36.0%(31/86),部分缓解占48.8%(42/86);病理完全缓解15例(17.4%).HER-2与Topo-II阳性率分别为31.1%和51.4%.HER-2过表达与临床及病理疗效明显相关(P<0.05),Tope2 Ⅱ过表达与化疗疗效无关(P>0.05).HER-2与Tope-Ⅱ共表达者疗效更好(P<0.05).结论 HER-2过表达者对紫杉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更敏感,HER-2有可能成为该方案的疗效预测指标.

    作者:周波;杨德启;谢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35岁以下乳腺癌C-erbB-2和p53癌基因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35岁以下乳腺癌C-erbB-2、p53 癌基因与雌激素(ER)、孕激素(PR)受体表达之间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对100例35岁以下乳腺癌的C-erbB-2、p53、ER、PR表达进行检测研究.结果 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67.6%、54.0%和54.0%;C-erbB2、p53阳性表达与l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ER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35岁以下乳腺癌C-erbB-2、p53癌基因具有高表达,增加了转移潜能及侵袭性可能.

    作者:刘新杰;罗民;周冬仙;周文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亚砷酸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腔内注射亚砷酸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将入组的32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亚砷酸单药组,亚砷酸联合化疗药DDP组和化疗药DDP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引流,尽量将胸水排净后,腔内依不同分组注入药物,4周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副作用.亚砷酸联合DDP组有效率为91.6%,显著高于亚砷酸组的有效率44.4%(P=0.046),也显著高于单药DDP组的有效率45.5%(P=0.027);而亚砷酸组和DDP组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1.000).亚砷酸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7.8%,高于单药DDP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18.2%,差异有显著性(P=0.022);亚砷酸联合DDP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41.7%,和单药DDP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371);而亚砷酸组和亚砷酸联合DDP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P=0.184).亚砷酸治疗组出现的主要副作用为Ⅰ-Ⅱ度的头痛(4/9)、胸痛(5/9)和心悸(3/9),DDP组和亚砷酸联合DDP组均出现DDP相关副作用.结论 腔内注射亚砷酸治疗恶性胸水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易于耐受.对于一般状态较好,能够耐受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以腔内给予亚砷酸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于一般状态较差,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则可以考虑腔内注入单药亚砷酸治疗.

    作者:韩宇;白玉贤;隋红;苑珩珩;魏孝礼;吕德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60%~70%NSCLC就诊时已处于ⅢB期或Ⅳ期,失去根治机会,只能采用化疗来延长生存、缓解症状,但目前的化疗有效率较低,毒副反应大.

    作者:邹燕梅;于世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雄激素大阻断联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

    目的 观察雄激素大阻断联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中晚期前列腺患者22例,观察雄激素大阻断+伽玛刀治疗后PsA、尿流率和放射治疗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2周内,PSA降至基础值25%左右,1个月内降至4 ng/ml之下,治疗后6个月大尿流率增加,前列腺体积减小.无严重的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 雄激素大阻断联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明显减缓病情进展,改善排尿症状,减小前列腺体积,并且没有明显的放射并发症.

    作者:关维民;徐衍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 44例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采用皮下埋植式动脉介入化疗系统,用阿霉素和顺铂联合咖啡因、去甲斑蝥素治疗,治疗后随访32个月.结果 本组病变影像改变PR 18例(56.3%).化疗后手术病理中重度以上化疗反应30例(71.4%).平均随访32个月,术后无肿瘤局部复发.肺转移3例,2例死亡.结论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治疗可以选择动脉灌注化疗,以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病理改变作为重要的预后评价标准.

    作者:张平;李鼎锋;刘蜀彬;张斌;范海涛;王磊;崔秋;周举;刘铖;曹云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促红素与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促红素与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化疗同时给rHuEPO 10 000 U皮下注射,每周3次,连续4周.对照组单纯化疗,不用rHuEPO.结果 治疗组血红蛋白(胁)升高20g/L者占44.4%(20/45),而对照组仅为4.7%(2/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098).治疗组Kamofsky评分升高20分以上者占40.0%(18/45),对照组占18.6%(8/43,P=0.0279).生活质量SF-36表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前后PF、RP、VT、MH、BP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治疗组分为Hb升高20 g/L以上及不足20 g/L组,发现}西升高加g/L以上组PF、VT、RP、MH方面分数明显提高,且差异更显著.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8.5%(16/33)及46.7%(14/3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HuEPO可以改善中国癌症患者的贫血及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改善可通过改善贫血实现.

    作者:李彬;周立中;温福刚;王庆;孙勇;刘茹;刘君;罗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术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方法 1998年3月至2005年9月,对26例早期乳腺癌在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以国产硅凝胶假体植入胸大肌后Ⅰ期进行乳房再造,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26例手术均获成功,但5例乳头乳晕部分皮肤发生缺血坏死,通过换药愈合,1例出现皮下积液,通畅引流后消除.随访1~90个月,无一例复发和远处转移.乳房美容效果良好占69.2%,一般占19.2%,较差占11.5%.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术,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是适合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姚成才;姜杰;叶彼德;郭耐强;廖洪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方式.方法 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98例(年龄≥60岁)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单药化疗组、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和非铂类的联合化疗三组,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单药化疗组21例,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64例,非铂类的联合化疗组13例.单药化疗组心、肝、肾等基础疾病合并率(100.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铂类联合化疗组有效率(39.1%)与非铂类联合化疗组(38.5%)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高于单药化疗组(23.8%);但铂类联合化疗组CR-(12.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4).铂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MST)11个月,疾病进展时间(TTP)7个月,1年生存率37.5%,2年生存率18.8%,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铂类联合化疗组Ⅲ~Ⅳ度副反应发生率及平均每次住院天数(40d)与非铂类联合化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高于单药化疗组(P<0.05).结论 高龄并非化疗禁忌,一般情况良好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应行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一般情况较差者,可行单药化疗.

    作者:赫丽杰;李莉;闫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分化抑制蛋白Id1和PCNA及Ki67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中Id1表达与PCNA、Ki-67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本科存档标本肝癌20例、肝硬化20例和正常肝20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d1、PCNA和Ki-67供研究.结果 Id1:肝细胞癌,1分2例(10.0%),2分7例(35.0%),3分11例(55.0%);肝硬化,1分14例(70.0%),2分6例(30.0%);正常肝,1分17例(85.0%),2分3例(15.0%,P<0.01).PNCA:肝细胞癌1分1例(5.0%),2分2例(10.0%),3分17例(85.0%);正常肝1分6例(30.0%),2分2例(10.0%),3分12例(60.0%,P>0.05).Ki-67:肝细胞癌1分11例(55.0%),2分7例(35.0%)和3分2例(10%);肝硬化,0分6例(30.0%),1分14例(70.0%),2分0例,3分0例;正常肝,1分18例(90.0%),2分2例(10.0%),3分0例(P<0.01).结论 肝癌Id1表达增强与Ki-67表达有相关性(P<0.01),PNCA与Id1表达不一致,Id1可作为肝细胞增殖标志物.

    作者:杨映红;林明稀;郑宇辉;黄建平;杨发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的疗效.方法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8例,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12.4岁.经皮下埋植式给药装置行阿霉素、顺铂联合咖啡因导向性灌注3~4次,化疗后进行手术或放射综合治疗.结果 化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肿瘤病灶CR 3例,PR 5例,有效率100%.平均生存28.4个月,生存率37.5%.结论 pPNET是一种极度恶性的小圆细胞肿瘤,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是一种有效的化疗方法,但还要辅以手术和放射治疗.

    作者:范海涛;李鼎锋;刘蜀彬;王磊;崔秋;张平;周举;刘铖;姜维浩;曹云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及放化综合治疗的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胶质细胞瘤(Ⅲ~Ⅳ级)术后单纯放射治疗及放射治疗加化疗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32例)和放射治疗加化疗(放化)组(30例).两组患者手术均为大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均为Ⅲ~Ⅳ级,4周开始常规放射治疗,采用6MV x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两组相同,均为全脑照射35~40 Gy缩为局部野追加15 Gy.放化组采用大剂量、短期突击疗法,在全脑照射20 Gy时加用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2μg,博来霉素30 nag,第一天,静脉滴注,4周重复一次;甲基氯乙环己亚硝脲150 nag,第一天,口服,6周重复一次,共4~6个周期.结果 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恶性胶质细胞瘤(Ⅲ~Ⅳ级)术后采用放射治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王晓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7例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有别于腹膜后器官发生的肿瘤,是独立发生的,绝大部分为恶性.肿瘤早期可无症状,不易发现,当有症状时肿瘤已达到较大体积,血供较丰富,且大部分已侵犯周围器官,切除较困难,术中出血多,不易完整切除,术后易复发,故预后较差.

    作者:王哲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ox-2抑制剂Celecoxib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Cox-2抑制剂Celecoxib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和副作用.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选择头颈肿瘤病例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Celecoxib组,常规组行单纯根治性放疗,Celecoxib组根治性放疗的同时用Celecoxib增敏.放疗方法:先制作面模固定.CT定位,做TPS计划,肿瘤临床病灶剂量为65-70 Gy/6.5~7周,亚临床病灶剂量为45~50 Gy.用药方法:Celecoxib每次200 mg,每日2次口服,放疗开始和放疗结束.结果 Celecoxib组和常规组原发灶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1.3%,而颈部淋巴结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0.0%,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0%和17.4%.结论 Cdecoxib具有放射治疗增敏作用,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副作用少.但其长期疗效和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张福正;邹勤舟;赵涤非;赵于天;贺蓓娃;周乐源;楚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进展

    肺癌仍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仍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但只有1/3患者具有潜在切除可能.由于预后与病理分期相关,因此术中分期为关键.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二例

    例1 患者女,53岁,于2006年5月无明显诱因感腹部不适、疼痛,伴腹胀,呈进行性加重,大小便未见异常.查体:腹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及,左下腹有成人拳头大包块,质软,活动度差.

    作者:卢雯平;林洪生;佟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吡柔比星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吡柔比星40 mg/m2,静脉注射,d1;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85~100 ms/m2,静脉滴注2~4 h,d1;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氟脲嘧啶5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d1,2;每3周为一周期,至少完成3周有效.结果 47例患者中,CR4例,PR 16例,总有效率42.6%.初治患者21例中CR 3例,PR 7例,有效率47.6%;复治患者26例中CR 1例,PR 9例,有效率38.4%.临床受益反应(CBP)改善者28例(59.4%).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4.3%)和血小板减少3例(6.4%);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包括恶心呕吐4例(8.5%),口腔黏膜炎2例(4.3%),脱发1例(2.1%).结论 吡柔比星(THP)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罗宏;方向阳;黄开荣;刘叶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贲门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探讨

    目的 分析贲门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后的疗效,并探讨本术式行断流的彻底性.方法 48例贲门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食管、上半胃(或)全胃切除、脾切除,特别强调行贲门癌根术基础上结扎、切断异常侧支循环.结果 随访6个月至20年,2例生存超过15年以上,6例超过10年,10例超过5年,15例超过2年,6例因肿瘤复发而死亡,术后未发现再出血,3例有轻、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结论 贲门癌根治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断流术,在加强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选择贲门癌根治术能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作者:江吕泉;郑建;陈建;陈在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