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化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吴福林;孙清;陈暑波;王琦

关键词:肺肿瘤/放射疗法, 肺肿瘤/化学疗法
摘要: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化、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105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3例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化、放疗(同步化放组),先使用NP方案化疗2疗程,长春瑞滨(NVB)25 mg/m2,静脉注射,第1、8天;顺铂(DDP)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化疗结束后2周开始用NP方案同步化、放疗,放疗为常规分割,每日1次,每次1.8 Gy,每周5次.原发灶及淋巴结受累区59.4~64.8 Gy/33~36f/45~49 d,淋巴引流区50.4 Gy/28 f/38 d.放疗结束再用NP方案化疗1~3疗程,共化疗4~6疗程.52例放疗后辅助化疗(序贯放化组),放疗、化疗方案与同步化放组相同,化疗4~6疗程.结果 同步化放组、序贯放化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4.5%(13/53)、15.4%(8/52)和71.7%(38/53)、71.1%(37/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个月(95%CI 19.2~28.8)和21个月(95%CI 17.5~24.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9%(45/53)和71.2%(37/52)、49.1%(26/53)和30.8%(16/52)、20.8%(11/53)和9.6%(5/52),1,2,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化放组和序贯放化组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P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化、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2,3年生存率优于序贯放化组,毒性可耐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带囊施源器中子源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带囊施源器是在中子源治疗管的外周加一个扩充囊,该囊可注入显影剂,在治疗时把该施源器插入所需要治疗的食管病变处,通过影像设备显示出显影液充盈情况,使高剂量点位于治疗管或囊腔内.以前使用的施源器不带囊,无法控制治疗管在食管中的位置,导致剂量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们拟观察使用带囊施源器后施以中子源治疗后剂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变化及与不带囊的区别.

    作者:陈川;刘慧颖;卢伟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转移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存活12年一例

    患者男,35岁.因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33年,右肺转移化、放疗后12年,胸痛、咳嗽伴憋气2周于2006年1月4日入院.1973年患者3岁时前发现左眼视力下降、左侧瞳孔散大,于北京某医院诊为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行左眼球摘除术,术后病理示视网膜母细胞瘤.右眼未见异常.术后定期复查,1994年即12年前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肿块阴影在北京另一家医院就诊,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示视网膜母细胞瘤肺转移.遂行化疗:环磷酰胺1600 mg,阿霉素60 mg,长春新碱2 mg,Q3W,3周期,局部放疗右肺肿块8 MV X线DT 6000 cGy/30 f/40 d,上半纵隔8 MVX线DT 4000 cGy/40 f/26 d,治疗后肺内肿块明显缩小.后门诊随诊,病灶稳定.1年前因咳嗽、憋气复查胸部CT示:右肺肿块有所增大,服中药治疗,无效.入我院治疗前2周咳嗽、憋气加重伴右侧胸痛.

    作者:金璿;林蓉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适形放疗后肝损伤的CT和MRI表现

    目的 对原发性肝癌适形放疗后的患者进行CT、MR平扫或增强扫描,以发现其特征,为与适形放疗后病灶未控或复发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33例单发肝癌患者采用适形放疗,36~48 Gy/8~12次,隔日1次.1~3个月后开始CT、MRI复查.对TDF值≥90及<90时与CT影像学异常,关系进行四格表精确检验法统计学处理.结果 15例次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6例次;动脉期为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强化状态,2例次;早期至延迟期均强化,2例次.5例次MRI平扫T1加权呈低或等信号,4例次T2加权呈等信号,1例呈略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出现进行性强化.TDF值≥90与<90的放射剂量导致的CT影像学异常,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结论 照射后,高剂量照射区的肝脏CT可表现为低密度,MRI T1加权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可以出现强化,特征为进行性或持续性强化.当TDF值≥90时,容易出现CT影像学异常.

    作者:姜鹏;王义善;于洪升;生梦飞;唐小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因化疗的不良反应而影响生活质量或中断治疗.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化疗同时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乳腺癌手术后患者42例,并与单用化疗的40例(单纯化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兆元;黄秋华;王越华;阮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RANTES的浓度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43例恶性卵巢癌(按FIGO分期,Ⅰ期17例,Ⅱ期6例,Ⅲ期14例,Ⅳ期6例)、10例良性卵巢囊肿和15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采集手术前患者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RANTES浓度.结果 恶性卵巢癌妇女血清中RANTES浓度水平中位数为55 ng/ml,显著高于良性卵巢囊肿的37 ng/ml和正常健康妇女组的35 ng/ml(P<0.01).23例Ⅰ期和Ⅱ期患者血清RANTES浓度水平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患者(P<0.05),RANTES浓度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而且存在肿瘤残余的患者RANTES高于无肿瘤残余者(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血清RANTES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鉴别恶性卵巢癌与良性囊肿的有用的指标.

    作者:祁建青;蔡惠萍;杜鸿;尤莉芳;沈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草酸铂诱发癫痫一例

    草酸铂常见的急性毒性反应为外周神经毒性,而草酸铂诱发癫痫及致中枢神经毒性少见报道.我们在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过程中观察到草酸铂诱发癫痫,增加卡马西平剂量可预防草酸铂诱发癫痫的发作,共完成4个周期的化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光;姜洪心;余蓉;王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恶性肿瘤骨转移伴中重度疼痛患者38例,随机双盲分为A组(治疗组)20例:唑来膦酸4 mg溶于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15 min);安慰剂+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4 h);B组(对照组)18例:安慰剂+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15 min);帕米膦酸二钠60 m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4 h).结果 A组显效率85.0%,B组为83.4%,差异无显著性(P>0.05).起效时间分别为5.2 d与5.5 d.结论 唑来膦酸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有效,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帕米膦酸二钠相似.

    作者:李园;崔慧娟;武晓勤;程志强;谭煌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肠道癌术后置泵腹腔热化疗的疗效评价

    胃肠道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而全身静脉化疗疗效又不太理想.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肿瘤热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肿瘤腹腔播散和预防腹部肿瘤术后复发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术后腹腔置管早期热灌注化疗替代全身化疗对中晚期胃肠道癌的疗效,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间我们对86例Ⅱ~Ⅲ期胃肠道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随诊至2004年1月,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兴伟;乐永宏;湛本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薰洗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化疗后硬结型静脉炎49例

    静脉化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由于化疗药物的强刺激性作用,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随着疗程的增加而增多,如不及时治疗,将转变为硬结型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严重者触之有条索感,静脉闭塞,输液不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我科采用中药薰洗配合微波热疗治疗49例硬结型静脉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永利;杨蕾;杨萍;吴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基泰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多中心研究

    目的 观察国产胸腺肽α1(基泰)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泰+化疗(A)组,日达仙+化疗(B)组和单用化疗(C)组,在相同化疗条件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基泰在提高CD4+/CD8+和NK细胞比值,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情等方面疗效都优于单用化疗对照(C)组(P<0.05).但基泰组与日达仙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基泰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芳;钱浩;史美琪;张盛;丁乾;周晓波;邱少敏;张全安;汪红;张建峰;郑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脾脏血管肉瘤并肝脏转移一例

    患者女,4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不适,无恶心、呕吐,外院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此后患者3次复查B超并行CT检查,亦显示为脾肿大.半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上腹不适症状,较前加重伴胀满感,遂于我院再次行B超检查,发现脾肿大,肝脾内多发实性占位.CT平扫显示脾肿大,外形轮廓不规则,肝、脾内均可见大小不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腹膜后主动脉旁多个结节状强化影.遂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脾较正常增大,质地硬,呈灰褐色;肝多发性红褐色结节;肠系膜根部及主动脉旁可及多个增大的淋巴结.行脾切除术,并切取部分病变肝组织做病理检查.

    作者:李彦敏;姜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侵袭性骨母细胞瘤2例报告暨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对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复习2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采用6 MV X射线放疗.其中1例为原发肿瘤,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予以DT 50 Gy/25 f/32 d;另1例为术后放疗后不同部位出现同一性质的病变,亦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予以DT40 Gy/20 f/28 d.放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疗效.结果 2例患者的视神经压迫症状、眼球突出以及出血等症状显著缓解.结论 放射治疗对侵袭性骨母细胞瘤效果显著.

    作者:张建中;刘叶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局部应用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56例头颈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使用rhGM-CSF漱口液含漱(rhGM-CSF 100 μg冻干粉末用1 ml蒸馏水溶解后加入200 ml生理盐水中),5次/d;对照组24例,常规处理.根据RTOG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治疗组Ⅲ、Ⅳ度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18.8%(6/32),明显低于对照组(75.0%,18/24;P=0.0001).rhGM-CSF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87.5%对45.8%,P=0.0019),口腔黏膜溃疡平均愈合时间5 d.结论 rhGM-CSF局部应用,对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刺激表皮生长因子活性,促进溃疡早日愈合.

    作者:房彤;高宏;陈力;孙保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浸润性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受体水平的关系

    目的 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术前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术后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ER、PR和HER2表达情况.将钼靶X线表现中的肿瘤毛刺征、恶性钙化及肿瘤大小等与ER、PR和HER2表达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70例中,ER表达阳性者39例(55.7%),PR表达阳性者37例(52.9%),HER2过表达者18例(25.7%).毛刺组HER2过表达率低于无毛刺组(15.9%对42.3%),差异有显著性(P=0.015).钙化组和无钙化组间ER、PR阳性率和HER2过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40~49岁组P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34).而ER、PR和HER2表达状况与肿瘤大小及患者月经状况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我国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R、PR和HER2的表达状况.

    作者:陆虹;宋三泰;李功杰;乔鹏岗;邢旭东;郑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癌术后急性肺栓塞六例临床分析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为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1].其起病凶险,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现将我科经历的6例肺癌术后由于体位变换诱发急性肺栓塞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郭旭峰;胡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OLF和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OLF和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OLF组和LFP组进行化疗.其中OLF组(草酸铂、亚叶酸钙、5-Fu)26例,LFP组(顺铂、亚叶酸钙、5-Fu)22例,对比观察两种方案的疗效和毒性.结果 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为53.8%,LFP方案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LF组中位生存期9.5个月,LFP组6.5个月.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OLF和LFP两种方案均是治疗晚期胃癌较为有效的化疗方案,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OLF方案患者耐受性好,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立艳;王立波;赵丽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OX-2和NSAIDs与胰腺癌的关系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键酶.早有关COX-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是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开始的.1988年发现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以降低人群中结肠癌的发病率.由于COX-2表达异常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密切相关,以及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成功应用于结直肠癌化学干预的研究,促使各国学者开始广泛、深入地研究COX-2在胰腺癌及其他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许东奎;赵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盖诺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盖诺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盖诺25 mg/m2,d1、8,静注;卡培他滨2000 mg/m2,分两次口服,d1~14,21 d为1周期.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连用2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进行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结果 34例均可以进行疗效评价, CR 4例,PR 16例,SD 12例,PD 2例,总有效率58.8%.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盖诺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好,毒性低,使用方便、经济,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林秋菊;罗健;张敏;孙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钬激光加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钬激光(Ho:YAG)加术后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采用经尿道腔内钬激光切除浅表性膀胱肿瘤加术后吡柔比星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8次.治疗浅表性膀胱癌53例,其中单发肿瘤42例,多发肿瘤11例.病理分级:移行细胞癌G1~G2,分期T1~T2.结果 手术一次性成功,时间10~35 min.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大出血.术后灌注吡柔比星后无不良反应,2例分别于6和10个月后复发,复发率3.8%,再次予钬激光处理治愈.结论 钬激光加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佳庚;刘军;贾瑞鹏;苏江浩;沈明顺;曹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患者诊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80岁以上的比例明显增加,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这部分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和顺应性.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由于合并内科疾病而对化疗或放射治疗耐受性大大下降.我们对近年来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以明确哪些老年患者可以接受辅助化疗并从中受益.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