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道透明细胞癌一例

王斌;崔嵛;刘建武;米振国

关键词:尿道肿瘤, 全身肿瘤, 透明细胞癌, 泌尿生殖系, 文献统计, 处理方法, 诊断, 特征, 临床, 地位, 报告
摘要:尿道肿瘤在临床上很少见.据国外文献统计仅占全身肿瘤的1%以下,在泌尿生殖系肿瘤亦不占重要地位[1].其中尿道透明细胞癌(CCA)更为罕见.我院于2004年2月收治一例,现结合文献就其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癌淋巴管生成因子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以17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VEGF-C在甲状腺癌中有高水平表达(81.8%),其中乳头状癌阳性表达(88.9%)高于其他类型,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9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4%,P<0.05).9例死亡病例中7例为阳性表达.结论 VEGF-C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预后可能有一定关系,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陈天星;杨慧;麻新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在临床上较常见,过去视为手术禁忌证.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对这类患者主张选择性地施行扩大切除.1998~2003年我们对12例侵犯上腔静脉的肺癌行扩大切除,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锴;何宝亮;姬忠义;杨鲁民;陈岩;王伦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CHOP-A与CHOP-B方案交替应用,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4个疗程以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与59.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HOP-A与CHOP-B交替使用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

    作者:卞锦国;董戴玉;陈洁;刘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5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4+/CD8+和NK细胞均降低,而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CD4+、CD4+/CD8+和NK细胞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CD8+显著性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CD4+、CD4+/CD8+和NK细胞则无显著性增高(P>0.05),CD8+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康培良;黄文;王继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治疗恶性胸水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对恶性胸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恶性胸水患者用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进行治疗,男26例,女14例.年龄28~87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有细胞学诊断,其中肺癌24例,食管癌10例,乳腺癌4例,胃癌2例.结果 4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全部达到CR.结论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是治疗恶性胸水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勇;周蔚翔;张沐香;张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的多药耐药

    目前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近30 年尽管肺癌的治疗技术有很大进步,但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仍仅为10%~15%[1],其主要原因是化疗对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不佳,其中多药耐药(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作者:顾岩;王立红;李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转移癌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脑转移癌临床上较常见,以肺癌脑转移为主,乳腺癌次之.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脑转移癌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脑转移癌临床症状多以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偏瘫及昏迷,经CT扫描及增强检查证实为脑转移癌.

    作者:马敏;隗希花;李明英;王鲁军;栾祖鹏;张化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成视网膜细胞瘤均表现为玻璃体密度增高,密度不均匀,常见钙化灶,呈密集点状或斑块状.眼球增大 5例.视神经受侵4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肿大.1例双眼患者伴鞍上区孤立肿块,左眼病灶占据整个玻璃体,内见点状、斑块状钙化,右眼环局限梭形增厚伴钙化.结论钙化是成视网膜细胞瘤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恒;聂鹏;苏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预防性全脑照射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46例经化疗加胸部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被随机分为脑照射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全脑照射在完全缓解后第10~62天进行,采用双侧野对穿照射,常规分割照射,5次/周,2 Gy/次,中平面剂量为30 Gy.结果脑照射组脑转移率为13.0%,低于对照组的47.8%(χ2=5.03,P=0.025).脑照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7.8%和39.1%,对照组分别为73.9%、30.4%和1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7,P=0.044).PCI开始时间对生存率无影响,但对脑转移的发生有影响.生存期超过5年以上的脑照射组患者无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结论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预防性全脑照射能减少脑转移发生率,提高生存率.PCI开始越早越好.

    作者:蒋月;葛红;袁翎;单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贲门癌患者术前术后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前术后化疗的疗效.方法贲门癌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术前术后化疗(A)组,单一手术(B)组.A组患者术前1周连续化疗两次,术后第1、2、8、9天各化疗1次,患者出院后口服替加氟3个月,B组单纯手术治疗.结果 A、B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4.4%和90.6%,3年生存率分别为61.1%和39.1%,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21.9%,10年生存率分别为13.0%和7.8%,A、B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1,5,10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术前术后化疗能显著提高贲门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5,10年生存率也有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手术组.

    作者:郝安林;师晓天;智会先;梅平;王俊生;侯建彬;王虎;许冰;王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副乳腺癌一例

    患者女,48岁.主因发现右腋下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乳大小、形态及乳头未见异常,各象限未扪及肿块,心肺腹无异常.右腋前壁见局部隆起m隆起皮肤中央有一直径0.5 cm的色素沉着m无明显乳头;皮下可触及一直径约4.5 cm的质硬肿块,表面不光滑,边界不太清,可推动,无压痛.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作者:梁增敏;刘占杰;黄红梅;王立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化放疗序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加化疗和单纯放疗的疗效.方法 14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76例,单放组72例.化疗方案:CF 100~200 mg,d1~5;5-Fu每日500 mg/m2,d1~5;CDDP每日25mg/m2,d1~3.化疗结束后3~7 d开始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采用8 MV X线照射,先设前后野DT 40~44 Gy/4.0~4.4周后,即重复上述化疗方案,化疗完成后再缩野避开脊髓等中心放疗DT 24~26 Gy/2.4~2.6周.结果化放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7%、31.5%和15.8%,单放组分别为61.1%、16.7%和5.5%.两组间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放组毒副反应较重.两组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局部复发,其次为远处转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5-Fu+CDDP+CF 联合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虽毒副反应略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毛文奎;翟西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41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早期乳腺癌209例,其中41例采用保留乳房、乳腺癌整块切除加根治性放疗的办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万新;李煜;刘志生;张光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紫杉醇和卡铂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46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静滴,第1天;注射用卡铂300 mg/m2,静滴,第2天;21 d为1周期,治疗3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CR 3例,PR 21例,总有效率52.2%.Ⅲ期有效率73.9%;Ⅳ期有效率37.0%,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治有效率63.6%,复治有效率48.6%,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3.9%)、脱发(76.1%)和胃肠道反应(32.6%).结论紫杉醇联合注射用卡铂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性低.

    作者:王锡林;生梦飞;曲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囊癌组织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胆囊癌细胞凋亡/PCNA比值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胆囊癌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细胞凋亡率高,PCNA阳性率低;分化程度低,细胞凋亡率低,PCNA阳性率高.结论细胞凋亡率与PCNA阳性率二者的比值可作为评估胆囊癌分化程度、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胡旻昱;胡沛臻;杨守京;张传山;马福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单用化疗和中药联合化疗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30例单用化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中药联合化疗(试验组),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化疗时间为一周期,化疗过程中和化疗间歇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对照组30例进行自身对照试验,化疗第一周期单用化疗,第二周期中药联合化疗,两周期化疗过程中和化疗间歇期比较自身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在化疗过程中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比对照组强,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自身对照,第二周期较第一周期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提高,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结论中药能提高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祖贻;刘超;罗洁;徐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坏死临床分析

    放射性脑坏死(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其邻近部位肿瘤或其他疾病放射治疗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困难,常以肿瘤术后复发而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均经手术或立体定向活检后病理证实,其中手术发现11例,立体定向活检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平;王飞;郭春燕;卜博;许百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残存病变25例疗效分析

    目的初步评价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推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患者,应用Stryker公司生产的MLC及治疗计划系统在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加速器上实施适形调强放射治疗.6 MV X射线总剂量DT 20~30 Gy,分次量2~3 Gy,时间2~3周,参考剂量曲线90%~100% (PTV).结果肿瘤完全消失占80.0%(20/25),部分消失占16.0%(4/25),不能评价占4.0%(1/25).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射用于鼻咽癌残存病变的推量放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慧;邱荣良;李定杰;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剖腹探查术对32例疑难腹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剖腹探查术是诊断疑难腹部疾病后应用的方法,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于1997年8月至2003年8月对32例疑难腹部疾病行剖腹探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菊兰;朱戎;李娅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氟尿嘧啶脱氧核苷联合顺铂及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逯华;陈日新;黄平;韦智法;罗展雄;李旌;刘支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