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月;葛红;袁翎;单娟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更好的综合治疗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988年3月~2003年7月我院收治的8例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典型类癌7例,非典型类癌1例,均未发现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与肺癌比较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检查中心型5例,周围型3例;病灶位于主支气管者均引起狭窄,位于段支气管以下者表现为分叶状球形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患者均行完全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除术,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结论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恶性程度较低,非典型类癌恶性程度介于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之间.典型类癌的治疗方式应采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即完全切除加淋巴结清除再加辅助化/放疗.
作者:宋煜宏;李强;韩泳涛;何金涛;肖文光;彭林;朱江;方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4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化疗,采用每4周休2周方案,紫杉醇80 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 ml中,第1,8,29,36天给药;顺铂20 mg/m2,第2~6和30~35天;常规放疗2 Gy/次,1次/d,5 d/周,肿瘤灶总剂量66 Gy/7周.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30.0%,部分缓解(PR)率为57.5%,总有效率87.5%.主要毒副反应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2.5%,放射性肺炎为37.5%,但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顺铂加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和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新华;钟兰俊;李延持;沙江;袁双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成视网膜细胞瘤均表现为玻璃体密度增高,密度不均匀,常见钙化灶,呈密集点状或斑块状.眼球增大 5例.视神经受侵4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肿大.1例双眼患者伴鞍上区孤立肿块,左眼病灶占据整个玻璃体,内见点状、斑块状钙化,右眼环局限梭形增厚伴钙化.结论钙化是成视网膜细胞瘤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恒;聂鹏;苏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由于具有特异性的特点已成为当前具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热休克蛋白gp96(glycoprotein of 96 kD)在抗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2].
作者:赵永亮;余佩武;蔡志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逯华;陈日新;黄平;韦智法;罗展雄;李旌;刘支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单用化疗和中药联合化疗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30例单用化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中药联合化疗(试验组),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化疗时间为一周期,化疗过程中和化疗间歇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对照组30例进行自身对照试验,化疗第一周期单用化疗,第二周期中药联合化疗,两周期化疗过程中和化疗间歇期比较自身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在化疗过程中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比对照组强,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自身对照,第二周期较第一周期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提高,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结论中药能提高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祖贻;刘超;罗洁;徐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46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静滴,第1天;注射用卡铂300 mg/m2,静滴,第2天;21 d为1周期,治疗3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CR 3例,PR 21例,总有效率52.2%.Ⅲ期有效率73.9%;Ⅳ期有效率37.0%,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治有效率63.6%,复治有效率48.6%,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3.9%)、脱发(76.1%)和胃肠道反应(32.6%).结论紫杉醇联合注射用卡铂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性低.
作者:王锡林;生梦飞;曲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晚期癌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应用三阶梯镇痛疗法有10%~15%患者仍得不到满意的镇痛治疗,且长期大剂量服用药物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增加医疗费用.近年来,文献报道对疗效不佳的患者采用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PCIA)[1,2],收到了良好效果,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药,治疗效果渐差,加大剂量后副作用增多.我们观察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平瑞;黄政通;曹小龙;江伟航;董静毅;王春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KAI1、FA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KAI1和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AI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FA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二者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种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及组织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肺癌组织中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KAI1和FAK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婷;王新允;郑海燕;朱丛中;李艳;孙翠云;王爱香;吴兴业;赵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用于肿瘤治疗已有几百年历史.从18世纪到20世纪,亚砷酸钾(Flower′s solution)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主要药物,直到被其他化疗药物和放疗取代.
作者:王明华;骆云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5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4+/CD8+和NK细胞均降低,而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CD4+、CD4+/CD8+和NK细胞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CD8+显著性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CD4+、CD4+/CD8+和NK细胞则无显著性增高(P>0.05),CD8+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康培良;黄文;王继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底癌根治术后口底缺损修复的一种术式.方法分析5例口底癌患者,接受联合根治术后应用双侧带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进行口底及舌的一期修复.结果术后皮瓣一期成活,面型满意.结论应用双侧带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进行口底癌根治术后口底缺损的修复,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远坚;胡顺广;林楚红;廖贵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既能控制胸水而又可以减少治疗次数的药物的疗效.方法常用胸穿套管针建立闭式引流,在胸水基本流净、肺复张基础上予以博莱霉素(BLM)30~50 mg;IL-2 40万U做胸腔内一次性灌注.结果总有效率86.7%.毒副作用:发热、寒战者占28.3%(38℃以下者),轻度胸痛占33.3%,皮肤色素沉着者占40.0%,脱发占30.0%,食欲不振占28.9%.结论 BLM治疗癌性胸水疗效好,毒副作用轻,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晓凤;巴彩霞;黄革红;于焕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加化疗和单纯放疗的疗效.方法 14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76例,单放组72例.化疗方案:CF 100~200 mg,d1~5;5-Fu每日500 mg/m2,d1~5;CDDP每日25mg/m2,d1~3.化疗结束后3~7 d开始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采用8 MV X线照射,先设前后野DT 40~44 Gy/4.0~4.4周后,即重复上述化疗方案,化疗完成后再缩野避开脊髓等中心放疗DT 24~26 Gy/2.4~2.6周.结果化放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7%、31.5%和15.8%,单放组分别为61.1%、16.7%和5.5%.两组间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放组毒副反应较重.两组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局部复发,其次为远处转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5-Fu+CDDP+CF 联合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虽毒副反应略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毛文奎;翟西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对恶性胸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恶性胸水患者用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进行治疗,男26例,女14例.年龄28~87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有细胞学诊断,其中肺癌24例,食管癌10例,乳腺癌4例,胃癌2例.结果 4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全部达到CR.结论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是治疗恶性胸水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勇;周蔚翔;张沐香;张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51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51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0.9%,并发症发生率11.2%,手术死亡率1.5%.T分期高是影响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术前放疗可减低T分期;术前CT、MRI、纤支镜检查可降低手术探查率,选择正确的手术径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结论手术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冰;王文光;秦子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术前希罗达化疗对大肠癌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前应用希罗达化疗的大肠癌和30例术前未化疗的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P/PD-EC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术前化疗组TP/PD-ECGF表达阳性率为35.0%,对照组为63.0%;化疗组和对照组MVD值分别为37.4±18.0和65.8±12.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前化疗能使TP/PD-ECGF活性降低,从而抑制大肠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肖毅军;陈小兵;罗素霞;马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全脑照射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46例经化疗加胸部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被随机分为脑照射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全脑照射在完全缓解后第10~62天进行,采用双侧野对穿照射,常规分割照射,5次/周,2 Gy/次,中平面剂量为30 Gy.结果脑照射组脑转移率为13.0%,低于对照组的47.8%(χ2=5.03,P=0.025).脑照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7.8%和39.1%,对照组分别为73.9%、30.4%和1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7,P=0.044).PCI开始时间对生存率无影响,但对脑转移的发生有影响.生存期超过5年以上的脑照射组患者无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结论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预防性全脑照射能减少脑转移发生率,提高生存率.PCI开始越早越好.
作者:蒋月;葛红;袁翎;单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近30 年尽管肺癌的治疗技术有很大进步,但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仍仅为10%~15%[1],其主要原因是化疗对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不佳,其中多药耐药(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作者:顾岩;王立红;李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胆囊癌细胞凋亡/PCNA比值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胆囊癌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细胞凋亡率高,PCNA阳性率低;分化程度低,细胞凋亡率低,PCNA阳性率高.结论细胞凋亡率与PCNA阳性率二者的比值可作为评估胆囊癌分化程度、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胡旻昱;胡沛臻;杨守京;张传山;马福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