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万新;李煜;刘志生;张光午
目的观察既能控制胸水而又可以减少治疗次数的药物的疗效.方法常用胸穿套管针建立闭式引流,在胸水基本流净、肺复张基础上予以博莱霉素(BLM)30~50 mg;IL-2 40万U做胸腔内一次性灌注.结果总有效率86.7%.毒副作用:发热、寒战者占28.3%(38℃以下者),轻度胸痛占33.3%,皮肤色素沉着者占40.0%,脱发占30.0%,食欲不振占28.9%.结论 BLM治疗癌性胸水疗效好,毒副作用轻,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晓凤;巴彩霞;黄革红;于焕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48岁.主因发现右腋下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乳大小、形态及乳头未见异常,各象限未扪及肿块,心肺腹无异常.右腋前壁见局部隆起m隆起皮肤中央有一直径0.5 cm的色素沉着m无明显乳头;皮下可触及一直径约4.5 cm的质硬肿块,表面不光滑,边界不太清,可推动,无压痛.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作者:梁增敏;刘占杰;黄红梅;王立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近30 年尽管肺癌的治疗技术有很大进步,但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仍仅为10%~15%[1],其主要原因是化疗对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不佳,其中多药耐药(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作者:顾岩;王立红;李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由于具有特异性的特点已成为当前具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热休克蛋白gp96(glycoprotein of 96 kD)在抗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2].
作者:赵永亮;余佩武;蔡志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E2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9例人原发性胃癌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中E2F-1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情况以及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2F-1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39/49)和26.5%(13/49),差异有显著性(P<0.001).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中E2F-1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中E2F-1超表达和反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夏可义;肖强;陆云飞;廖清华;黄源;林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参芪放后方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反应及放射毒副反应方面的功效.方法将83例头颈部肿瘤(鼻咽癌、扁桃体癌、舌癌)随机分为中药加放疗组(观察组,42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在放疗期间结合服用参芪放后方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放射反应及放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放疗期间口咽黏膜反应、口干程度、颈部放射性皮炎程度均较轻,晚期放射后遗症如张口度较好,颈部肌肉硬化程度较轻,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芪放后方有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反应及放射毒副反应的功效.
作者:胡岳然;王耀邦;吴超权;李先明;钟鹤立;刘雅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铁蛋白(SF)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35例胃癌患者的TGF-β1和SF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期检测24例健康人的血清TGF-β1和SF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TGF-β1和S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分化较差组、浆膜浸润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均分别明显高于分化较好组、无浆膜浸润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0.05);胃癌组血清TGF-β1和SF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TGF-β1和SF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某种相似的作用.
作者:刘新君;许春进;刘全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KAI1、FA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KAI1和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AI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FA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二者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种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及组织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肺癌组织中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KAI1和FAK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婷;王新允;郑海燕;朱丛中;李艳;孙翠云;王爱香;吴兴业;赵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胆囊癌细胞凋亡/PCNA比值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胆囊癌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细胞凋亡率高,PCNA阳性率低;分化程度低,细胞凋亡率低,PCNA阳性率高.结论细胞凋亡率与PCNA阳性率二者的比值可作为评估胆囊癌分化程度、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胡旻昱;胡沛臻;杨守京;张传山;马福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4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化疗,采用每4周休2周方案,紫杉醇80 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 ml中,第1,8,29,36天给药;顺铂20 mg/m2,第2~6和30~35天;常规放疗2 Gy/次,1次/d,5 d/周,肿瘤灶总剂量66 Gy/7周.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30.0%,部分缓解(PR)率为57.5%,总有效率87.5%.主要毒副反应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2.5%,放射性肺炎为37.5%,但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顺铂加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和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新华;钟兰俊;李延持;沙江;袁双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全脑照射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46例经化疗加胸部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被随机分为脑照射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全脑照射在完全缓解后第10~62天进行,采用双侧野对穿照射,常规分割照射,5次/周,2 Gy/次,中平面剂量为30 Gy.结果脑照射组脑转移率为13.0%,低于对照组的47.8%(χ2=5.03,P=0.025).脑照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7.8%和39.1%,对照组分别为73.9%、30.4%和1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7,P=0.044).PCI开始时间对生存率无影响,但对脑转移的发生有影响.生存期超过5年以上的脑照射组患者无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结论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预防性全脑照射能减少脑转移发生率,提高生存率.PCI开始越早越好.
作者:蒋月;葛红;袁翎;单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剖腹探查术是诊断疑难腹部疾病后应用的方法,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于1997年8月至2003年8月对32例疑难腹部疾病行剖腹探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菊兰;朱戎;李娅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成视网膜细胞瘤均表现为玻璃体密度增高,密度不均匀,常见钙化灶,呈密集点状或斑块状.眼球增大 5例.视神经受侵4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肿大.1例双眼患者伴鞍上区孤立肿块,左眼病灶占据整个玻璃体,内见点状、斑块状钙化,右眼环局限梭形增厚伴钙化.结论钙化是成视网膜细胞瘤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恒;聂鹏;苏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逯华;陈日新;黄平;韦智法;罗展雄;李旌;刘支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以17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VEGF-C在甲状腺癌中有高水平表达(81.8%),其中乳头状癌阳性表达(88.9%)高于其他类型,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9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4%,P<0.05).9例死亡病例中7例为阳性表达.结论 VEGF-C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预后可能有一定关系,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陈天星;杨慧;麻新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估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CHOP-A与CHOP-B方案交替应用,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4个疗程以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与59.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HOP-A与CHOP-B交替使用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
作者:卞锦国;董戴玉;陈洁;刘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在临床上较常见,过去视为手术禁忌证.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对这类患者主张选择性地施行扩大切除.1998~2003年我们对12例侵犯上腔静脉的肺癌行扩大切除,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锴;何宝亮;姬忠义;杨鲁民;陈岩;王伦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单用化疗和中药联合化疗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30例单用化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中药联合化疗(试验组),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化疗时间为一周期,化疗过程中和化疗间歇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对照组30例进行自身对照试验,化疗第一周期单用化疗,第二周期中药联合化疗,两周期化疗过程中和化疗间歇期比较自身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在化疗过程中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比对照组强,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自身对照,第二周期较第一周期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提高,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结论中药能提高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祖贻;刘超;罗洁;徐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P(博来霉素+顺铂)方案、TP(泰素+卡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B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50例)、B组(PT方案同步放化疗组,50例)和C组(单纯放疗组,50例).将三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A、B组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检测HPV(HC-2).结果 A、B、C组CR率各为82.0%、88.0%、62.0%,A、B组与C组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96,P<0.05;χ2=7.01,P<0.01).A组、B组、C组骨髓Ⅲ~Ⅳ度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0%、8.0%和0,仅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17,P<0.05),三组胃肠道反应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中CR、PR患者 HPV转阴率分别为86.0%和6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76,P<0.05).结论 BP和TP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安全的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后HPV转阴率与患者的疗效有关.
作者:曾四元;李隆玉;李汉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用于肿瘤治疗已有几百年历史.从18世纪到20世纪,亚砷酸钾(Flower′s solution)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主要药物,直到被其他化疗药物和放疗取代.
作者:王明华;骆云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