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义;肖强;陆云飞;廖清华;黄源;林坚
目的观察比较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单用化疗和中药联合化疗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30例单用化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中药联合化疗(试验组),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化疗时间为一周期,化疗过程中和化疗间歇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对照组30例进行自身对照试验,化疗第一周期单用化疗,第二周期中药联合化疗,两周期化疗过程中和化疗间歇期比较自身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在化疗过程中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比对照组强,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自身对照,第二周期较第一周期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提高,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结论中药能提高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和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祖贻;刘超;罗洁;徐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剖腹探查术是诊断疑难腹部疾病后应用的方法,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于1997年8月至2003年8月对32例疑难腹部疾病行剖腹探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菊兰;朱戎;李娅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脑转移癌临床上较常见,以肺癌脑转移为主,乳腺癌次之.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脑转移癌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脑转移癌临床症状多以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偏瘫及昏迷,经CT扫描及增强检查证实为脑转移癌.
作者:马敏;隗希花;李明英;王鲁军;栾祖鹏;张化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成视网膜细胞瘤均表现为玻璃体密度增高,密度不均匀,常见钙化灶,呈密集点状或斑块状.眼球增大 5例.视神经受侵4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肿大.1例双眼患者伴鞍上区孤立肿块,左眼病灶占据整个玻璃体,内见点状、斑块状钙化,右眼环局限梭形增厚伴钙化.结论钙化是成视网膜细胞瘤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恒;聂鹏;苏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KAI1、FA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KAI1和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AI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FA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二者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种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及组织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肺癌组织中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KAI1和FAK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婷;王新允;郑海燕;朱丛中;李艳;孙翠云;王爱香;吴兴业;赵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E2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9例人原发性胃癌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中E2F-1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情况以及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2F-1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39/49)和26.5%(13/49),差异有显著性(P<0.001).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中E2F-1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中E2F-1超表达和反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夏可义;肖强;陆云飞;廖清华;黄源;林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术前希罗达化疗对大肠癌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前应用希罗达化疗的大肠癌和30例术前未化疗的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P/PD-EC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术前化疗组TP/PD-ECGF表达阳性率为35.0%,对照组为63.0%;化疗组和对照组MVD值分别为37.4±18.0和65.8±12.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前化疗能使TP/PD-ECGF活性降低,从而抑制大肠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肖毅军;陈小兵;罗素霞;马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以17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VEGF-C在甲状腺癌中有高水平表达(81.8%),其中乳头状癌阳性表达(88.9%)高于其他类型,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9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4%,P<0.05).9例死亡病例中7例为阳性表达.结论 VEGF-C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预后可能有一定关系,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陈天星;杨慧;麻新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在临床上较常见,过去视为手术禁忌证.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对这类患者主张选择性地施行扩大切除.1998~2003年我们对12例侵犯上腔静脉的肺癌行扩大切除,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锴;何宝亮;姬忠义;杨鲁民;陈岩;王伦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初步评价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推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患者,应用Stryker公司生产的MLC及治疗计划系统在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加速器上实施适形调强放射治疗.6 MV X射线总剂量DT 20~30 Gy,分次量2~3 Gy,时间2~3周,参考剂量曲线90%~100% (PTV).结果肿瘤完全消失占80.0%(20/25),部分消失占16.0%(4/25),不能评价占4.0%(1/25).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射用于鼻咽癌残存病变的推量放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慧;邱荣良;李定杰;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5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4+/CD8+和NK细胞均降低,而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CD4+、CD4+/CD8+和NK细胞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CD8+显著性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CD4+、CD4+/CD8+和NK细胞则无显著性增高(P>0.05),CD8+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康培良;黄文;王继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4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化疗,采用每4周休2周方案,紫杉醇80 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 ml中,第1,8,29,36天给药;顺铂20 mg/m2,第2~6和30~35天;常规放疗2 Gy/次,1次/d,5 d/周,肿瘤灶总剂量66 Gy/7周.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30.0%,部分缓解(PR)率为57.5%,总有效率87.5%.主要毒副反应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2.5%,放射性肺炎为37.5%,但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顺铂加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和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新华;钟兰俊;李延持;沙江;袁双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46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静滴,第1天;注射用卡铂300 mg/m2,静滴,第2天;21 d为1周期,治疗3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CR 3例,PR 21例,总有效率52.2%.Ⅲ期有效率73.9%;Ⅳ期有效率37.0%,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治有效率63.6%,复治有效率48.6%,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3.9%)、脱发(76.1%)和胃肠道反应(32.6%).结论紫杉醇联合注射用卡铂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性低.
作者:王锡林;生梦飞;曲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更好的综合治疗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988年3月~2003年7月我院收治的8例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典型类癌7例,非典型类癌1例,均未发现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与肺癌比较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检查中心型5例,周围型3例;病灶位于主支气管者均引起狭窄,位于段支气管以下者表现为分叶状球形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患者均行完全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除术,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结论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恶性程度较低,非典型类癌恶性程度介于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之间.典型类癌的治疗方式应采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即完全切除加淋巴结清除再加辅助化/放疗.
作者:宋煜宏;李强;韩泳涛;何金涛;肖文光;彭林;朱江;方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乳腺癌以往的外科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这给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问世使外科医师有了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判定标准,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在工作实践中,常因前哨淋巴结转移灶微小,常规HE染色检测难以发现,而出现假阴性,使本应进行腋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失去及时的手术治疗机会.
作者:胡晓宁;李玉兰;张殿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48岁.主因发现右腋下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乳大小、形态及乳头未见异常,各象限未扪及肿块,心肺腹无异常.右腋前壁见局部隆起m隆起皮肤中央有一直径0.5 cm的色素沉着m无明显乳头;皮下可触及一直径约4.5 cm的质硬肿块,表面不光滑,边界不太清,可推动,无压痛.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作者:梁增敏;刘占杰;黄红梅;王立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加化疗和单纯放疗的疗效.方法 14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76例,单放组72例.化疗方案:CF 100~200 mg,d1~5;5-Fu每日500 mg/m2,d1~5;CDDP每日25mg/m2,d1~3.化疗结束后3~7 d开始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采用8 MV X线照射,先设前后野DT 40~44 Gy/4.0~4.4周后,即重复上述化疗方案,化疗完成后再缩野避开脊髓等中心放疗DT 24~26 Gy/2.4~2.6周.结果化放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7%、31.5%和15.8%,单放组分别为61.1%、16.7%和5.5%.两组间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放组毒副反应较重.两组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局部复发,其次为远处转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5-Fu+CDDP+CF 联合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虽毒副反应略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毛文奎;翟西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由于具有特异性的特点已成为当前具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热休克蛋白gp96(glycoprotein of 96 kD)在抗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2].
作者:赵永亮;余佩武;蔡志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全脑照射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46例经化疗加胸部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被随机分为脑照射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全脑照射在完全缓解后第10~62天进行,采用双侧野对穿照射,常规分割照射,5次/周,2 Gy/次,中平面剂量为30 Gy.结果脑照射组脑转移率为13.0%,低于对照组的47.8%(χ2=5.03,P=0.025).脑照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7.8%和39.1%,对照组分别为73.9%、30.4%和1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7,P=0.044).PCI开始时间对生存率无影响,但对脑转移的发生有影响.生存期超过5年以上的脑照射组患者无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结论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预防性全脑照射能减少脑转移发生率,提高生存率.PCI开始越早越好.
作者:蒋月;葛红;袁翎;单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尿道肿瘤在临床上很少见.据国外文献统计仅占全身肿瘤的1%以下,在泌尿生殖系肿瘤亦不占重要地位[1].其中尿道透明细胞癌(CCA)更为罕见.我院于2004年2月收治一例,现结合文献就其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王斌;崔嵛;刘建武;米振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