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岳然;王耀邦;吴超权;李先明;钟鹤立;刘雅洁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由于具有特异性的特点已成为当前具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热休克蛋白gp96(glycoprotein of 96 kD)在抗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2].
作者:赵永亮;余佩武;蔡志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早期乳腺癌209例,其中41例采用保留乳房、乳腺癌整块切除加根治性放疗的办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万新;李煜;刘志生;张光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10年来,腹腔化疗作为一种抗肿瘤治疗方法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其目的是增加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和药物总量,即提高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同时减少到达血浆中的药物量,减少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有效杀灭腹腔内播散的肿瘤病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应用浙江海正药业生产的氟脲苷腹腔灌注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付芝;马廷行;王贞喜;邵丽梅;李文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5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4+/CD8+和NK细胞均降低,而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CD4+、CD4+/CD8+和NK细胞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CD8+显著性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CD4+、CD4+/CD8+和NK细胞则无显著性增高(P>0.05),CD8+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康培良;黄文;王继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以17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VEGF-C在甲状腺癌中有高水平表达(81.8%),其中乳头状癌阳性表达(88.9%)高于其他类型,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9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4%,P<0.05).9例死亡病例中7例为阳性表达.结论 VEGF-C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预后可能有一定关系,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陈天星;杨慧;麻新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定量参数评价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强弱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32例,计算MRI定量指标:T1WI、T2WI上的相对信号强度(RSI0)、增强后相对信号强度(RSIGd)及信号强度增加百分率(EP).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VEGF,对照MRI定量参数与VEGF标记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恶性组与偏良性组之间,上述MRI定量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增强后相对信号强度(RSIGd)及信号强度增加百分率(EP)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增强后相对信号强度(RSIGd)及信号强度增加百分率(EP)可以较好地反映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强弱和病理分级.
作者:文利;张冬;张哉根;孙清荣;王文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E2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9例人原发性胃癌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中E2F-1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情况以及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2F-1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39/49)和26.5%(13/49),差异有显著性(P<0.001).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中E2F-1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中E2F-1超表达和反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夏可义;肖强;陆云飞;廖清华;黄源;林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胆囊癌细胞凋亡/PCNA比值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胆囊癌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细胞凋亡率高,PCNA阳性率低;分化程度低,细胞凋亡率低,PCNA阳性率高.结论细胞凋亡率与PCNA阳性率二者的比值可作为评估胆囊癌分化程度、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胡旻昱;胡沛臻;杨守京;张传山;马福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脑转移癌临床上较常见,以肺癌脑转移为主,乳腺癌次之.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脑转移癌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脑转移癌临床症状多以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偏瘫及昏迷,经CT扫描及增强检查证实为脑转移癌.
作者:马敏;隗希花;李明英;王鲁军;栾祖鹏;张化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前术后化疗的疗效.方法贲门癌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术前术后化疗(A)组,单一手术(B)组.A组患者术前1周连续化疗两次,术后第1、2、8、9天各化疗1次,患者出院后口服替加氟3个月,B组单纯手术治疗.结果 A、B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4.4%和90.6%,3年生存率分别为61.1%和39.1%,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21.9%,10年生存率分别为13.0%和7.8%,A、B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1,5,10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术前术后化疗能显著提高贲门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5,10年生存率也有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手术组.
作者:郝安林;师晓天;智会先;梅平;王俊生;侯建彬;王虎;许冰;王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估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CHOP-A与CHOP-B方案交替应用,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4个疗程以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与59.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HOP-A与CHOP-B交替使用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
作者:卞锦国;董戴玉;陈洁;刘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P(博来霉素+顺铂)方案、TP(泰素+卡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B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50例)、B组(PT方案同步放化疗组,50例)和C组(单纯放疗组,50例).将三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A、B组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检测HPV(HC-2).结果 A、B、C组CR率各为82.0%、88.0%、62.0%,A、B组与C组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96,P<0.05;χ2=7.01,P<0.01).A组、B组、C组骨髓Ⅲ~Ⅳ度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0%、8.0%和0,仅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17,P<0.05),三组胃肠道反应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中CR、PR患者 HPV转阴率分别为86.0%和6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76,P<0.05).结论 BP和TP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安全的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后HPV转阴率与患者的疗效有关.
作者:曾四元;李隆玉;李汉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初步评价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推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患者,应用Stryker公司生产的MLC及治疗计划系统在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加速器上实施适形调强放射治疗.6 MV X射线总剂量DT 20~30 Gy,分次量2~3 Gy,时间2~3周,参考剂量曲线90%~100% (PTV).结果肿瘤完全消失占80.0%(20/25),部分消失占16.0%(4/25),不能评价占4.0%(1/25).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射用于鼻咽癌残存病变的推量放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慧;邱荣良;李定杰;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乳腺癌以往的外科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这给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问世使外科医师有了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判定标准,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在工作实践中,常因前哨淋巴结转移灶微小,常规HE染色检测难以发现,而出现假阴性,使本应进行腋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失去及时的手术治疗机会.
作者:胡晓宁;李玉兰;张殿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51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51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0.9%,并发症发生率11.2%,手术死亡率1.5%.T分期高是影响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术前放疗可减低T分期;术前CT、MRI、纤支镜检查可降低手术探查率,选择正确的手术径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结论手术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冰;王文光;秦子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逯华;陈日新;黄平;韦智法;罗展雄;李旌;刘支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尿道肿瘤在临床上很少见.据国外文献统计仅占全身肿瘤的1%以下,在泌尿生殖系肿瘤亦不占重要地位[1].其中尿道透明细胞癌(CCA)更为罕见.我院于2004年2月收治一例,现结合文献就其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王斌;崔嵛;刘建武;米振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成视网膜细胞瘤均表现为玻璃体密度增高,密度不均匀,常见钙化灶,呈密集点状或斑块状.眼球增大 5例.视神经受侵4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肿大.1例双眼患者伴鞍上区孤立肿块,左眼病灶占据整个玻璃体,内见点状、斑块状钙化,右眼环局限梭形增厚伴钙化.结论钙化是成视网膜细胞瘤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恒;聂鹏;苏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术前希罗达化疗对大肠癌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前应用希罗达化疗的大肠癌和30例术前未化疗的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P/PD-EC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术前化疗组TP/PD-ECGF表达阳性率为35.0%,对照组为63.0%;化疗组和对照组MVD值分别为37.4±18.0和65.8±12.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前化疗能使TP/PD-ECGF活性降低,从而抑制大肠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肖毅军;陈小兵;罗素霞;马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KAI1、FA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KAI1和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AI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FA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二者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种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及组织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肺癌组织中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KAI1和FAK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婷;王新允;郑海燕;朱丛中;李艳;孙翠云;王爱香;吴兴业;赵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