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马大烈;郑建明;陆翠
目的探讨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化疗方案.方法采用IMVp-16方案联合顺铂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9例.其中B细胞型22例,T细胞型7例,中度恶性14例,高度恶性15例.分期Ⅱ~Ⅳ期.结果29例中CR11例,占37.9%.PR 10例,占34.5%.有效率72.4%.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100%,Ⅲ、Ⅳ度占48.3%.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1.4%.结论IMVp-16方案联合顺铂对难治性NHL疗效确切,毒性可以耐受,可作为复发、难治的NHL的补救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孙艳丽;陈武;王立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几年来,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已普遍地采用了介入放射疗法,其中包括单纯动脉内药物灌注(TAI)及灌注+栓塞(TAE)等.
作者:隋建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9年10月始我们用自制细胸腔引流管接一次性尿袋作密闭胸腔引流装置,在引流干净胸水后给予胸腔注入顺铂(DDP)治疗恶性胸水23例.
作者:王小智;石慧芳;许少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53、Bcl-2和nm23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NSCLC组织中p53、Bc1-2和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53、Bcl-2和nm23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1.8%、32.1%、53.6%;在肺鳞癌、腺癌中p53阳性表达随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加(P<005),而Bcl-2阳性表达则随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P<0.05);NSCLC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m23阳性率显著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结论p53、Bcl-2和nm23基因蛋白的检测对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霞;秦芳;贾小刚;曹永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估检测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CEA和CA19-9指标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恶性胸水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恶性胸水组58例、良性胸水组58例,采集胸水为检测标本,应用磁酶免技术(MAIA)检测CEA和CA19-9、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PCR)技术检测CEA-mRNA.结果恶性胸水组,CEA-mRNA、CEA和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79.3%(46/58)、51.7%(30/58)和55.2%(32/58);良性胸水组,CEA-mRNA、CEA和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8.6%(5/58)、5.2%(3/58)和3.4%(2/58).检测胸水标本CEA-mRNA、CEA和CA19-9指标诊断恶性胸水的特异性分别为91.4%、94.8%和96.6%,敏感性分别为79.3%、51.7%和55.2%.三个指标联检的敏感性为87.9%(51/58).结论在诊断恶性胸水方面,CEA-mRNA、CEA和CA19-9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但CEA-mRNA指标的敏感性显著性高于CEA和CA19-9指标(P<0.01),三者联检可以进一步提高敏感性.
作者:薛承岩;杜新生;卢云涛;路宝会;杨林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后,血道、腹腔复发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第1天静脉表阿霉素(吡柔比星)60~90mg,第1、5天腹腔5-Fu1g,CF 200mg,CDDP50mg投药2次,第2~3天CF/5-Fu通过电子泵连续72小时静脉化疗,并对化疗后1~3年生存率进行随访总结.结果42例病人实施腹腔、静脉双轨化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3%,52.3%,且并发症与副反应较轻.结论静脉、腹腔双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作者:杨志鹏;张为群;那曼;郭桂莲;姚丽;史新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并注去甲肾上腺素及顺铂治疗肺癌血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41例患者,分为A,B两组,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管置入胸腔,引流后A组注入去甲肾上腺素及顺铂,B组仅注入顺铂.结果A组23例中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21例,有效率91.30%.置管前平均引流量3260ml,引流时间47小时.B组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15例,有效率83.22%,置管前平均引流量及时间分别是4530ml及73小时,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无种植转移及窦道形成.结论经皮穿刺胸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注入顺铂安全,有效.同时注入去甲肾上腺素可减少血性胸腔积液形成的速度和量,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张涛;杜敏;钟兴莉;魏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VP3对人成骨肉瘤细胞OS-732多药耐药株R-CS-732治疗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与途径.方法VP3基因经酶切后克隆入质粒pIRES1,获得重组质粒pIRVP3.脂质体法pIRVP3转染R-OS-732细胞,RT-PCR检测VP3在细胞中的表达.提取瘤细胞基因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p53、bc1-2蛋白表达.结果VP3基因已在转录水平表达.电泳见转染组DNA呈梯状条带,对照组为单一条带.转染组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转染组与对照组p53及bcl-2蛋白显色带灰度无明显差异.结论VP3可有效诱导R-OS-732细胞凋亡,其分子作用机制与途径可能不依赖p53及bcl-2作用.
作者:孙大辉;谷贵山;金宁一;龚伟;张新;段德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医治癌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与癌魔作斗争而形成的独特的治疗手段.
作者:尤建良;赵景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例女,45岁,维吾尔族,农民,以右乳房肿块一年余,右锁骨上肿块三月于1996年8月入院.
作者:仵红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近年来大肠癌治疗的变迁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01年3月共10年91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第一个5年和第二个5年的治疗方法的变迁.结果近5年结直肠癌的1、3、5年生存率较前5年明显提高.而术后的复发率明显减低.近5年来,在手术治疗上,结肠癌伴梗阻急诊手术一期根治切除吻合开展得较为普遍;中低位直肠癌直肠下端肠管切除的长度及保肛手术时肿瘤距肛缘的距离缩短;术后复发或孤立转移,只要条件允许应进行再手术切除.辅助治疗,无论是适应证或方法,均发生了明显的变迁,由过去的较简单的治疗方法转变为放射治疗、化疗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联合的综合治疗.结论大肠癌的治疗无论在手术治疗上还是辅助治疗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更趋有效、合理.
作者:涂小煌;陆志范;饶本强;胡还章;戴西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我院治疗脂肪肉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疗效.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54例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结果本组行肿瘤广泛切除并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37例患者,5年、10年生存率为88%和76%;行肿瘤广泛切除未接受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12例患者,5年、10年生存率为80%和69%;无法手术而采用化疗、放疗的5例患者,无1例能生存5年.结论脂肪肉瘤术后易复发,对复发病例主张行再手术治疗.本病的治疗效果与其病理类型、发生部位、浸润程度及大小有关.手术切除是治疗脂肪肉瘤的基本方法,并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刘钦志;苏国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恶性神经鞘瘤,亦称恶性雪旺氏瘤,其原发于胸腔内者多见于后纵隔,原发于肺者罕有报导.笔者临床收治一例.
作者:任辉;李萱;王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1985年1月~2001年1月收治消化道恶性肿瘤再手术5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自1995年10月至2001年5月采用肝动脉结扎加肝动脉、门静脉置泵化疗栓塞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42例,经随访观察,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吴勇;何天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术后残胃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90年以来10年中残胃病人的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在240例残胃病人胃镜检查中,其中男性19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为50 5岁,以Billroth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并发炎症比例较高,占71.67%.术后残胃复发腺癌及鳞癌比例,分别占24.2%(58/240)和1 67%(4/240).结论从本组资料说明腺癌复发率较高,鳞癌较低.胃切除术后病人应定期胃镜检查,残胃的病变应在直视下多点取活检,以提高诊断率.
作者:何刚;胡建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采用手术及放疗、化疗的比例增大,导致患者出现各种感染的机率越来越大.
作者:吴渝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诱导化疗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诱导组)和同时期化疗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期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毒副反应、有效率及生存率.方法32例中晚期鼻咽癌应用羟基喜树碱(HCTP)诱导化疗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48例类似病人应用DDP加5-Fu化疗同期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结果诱导组总有效率100%,其中CR87.5%(28/32),同期组总有效率100%,其中CR85.42%(41/48),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79);但经CT检查证实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同期组达75.76%,而诱导组仅42.1%,同期组比诱导组高(P=0.03);1年生存率:诱导组为93.8%(30/32),同期组为91.7%(44/48),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93).但诱导组的毒副反应比同期组轻(P<0.05).结论HCTP诱导化疗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与DDP加5-Fu化疗同期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无差异,但前者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朱小东;李龄;王安宇;梁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科自1999年1月~2001年1月采用小剂量DF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15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蒋荣;陈宗万;郑连喜;陈艳才;古至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原发性胃淋巴瘤很少见,占胃恶性肿瘤的2%~5%,是仅次于胃癌的第二位高发胃肿瘤.
作者:孟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