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Ⅰ~Ⅳ期胃癌患者共64例、慢性胃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分析以上六者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Ⅰ~Ⅳ期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呈递增趋势,而IFN-γ呈递减趋势,均表现为Ⅲ与Ⅰ期之间、Ⅳ与Ⅲ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ICAM-1、TGF-β1及CEA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9+T细胞及IL-4两者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正相关性,而IFN-γ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29+T细胞及IL-4表达增加、IFN-γ表达减少是胃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在早晚期胃癌呈显著差异性表达,且三者与胃癌的血管表达相关因子密切相关.
作者:吴安任;梁忠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预防其损伤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近5年来336例在初次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205例和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31例.根据喉返神经损伤的判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显露喉返神经组205例中有2例(0.98%)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个月未经特殊处理后声音恢复,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31例中有6例(4.58%)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其中4例为暂时性损伤,2例为永久性损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规范化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
作者:陈明;吴志扬;卢德光;曾锦涛;陈向清;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53例行CEUS的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进行回顾分析,将超声造影结果与诊断金标准对比,评价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及病灶类型区分的诊断价值.结果 1753病例中,良性病灶1318个、CEUS正确诊断92.94% (1225/1318);恶性病灶435个,CEUS正确诊断88.74% (386/435);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74% (386/435),特异度为92.94%(1225/1318),准确率为91.90%(1611/1753),阳性预测值为80.58.7% (386/479),阴性预测值为96.15%(1225/1274).CEUS对不同病灶病理类型诊断的准确率:血管瘤97.41%(640/657)、局灶性脂肪变96.43%(216/224)、MLC 84.81%(268/316)、FNH85.55% (225/263)、炎性病变(包括肝脓肿)58.82%(40/68)、RN 57.14% (28/49)、DN 12.50%(2/16).结论 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对病种类型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
作者:严燕琼;谢晓燕;郑荣琴;李安华;罗葆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自然杀伤T细胞(NKT)评价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免疫调节效果.方法 收集35例前列腺癌患者,以35例名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T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前列腺癌患者接受ELRP术后2周再次检测上述指标观察其变化.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NKT百分含量、IFN-γ及IL-4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5.92±1.47、4.23±1.90及2.15±1.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3±4.16、8.94±2.76及5.86±1.97 (P<0.05);前列腺癌患者术后三者分别回升为9.13±2.69、6.19 ±2.03及3.37±1.28,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IFN-γ的平均荧光强度改变较IL-4明显.结论 NKT及其细胞因子数量下降是前列腺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ELRP术可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蔡海鹏;李清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万古霉素耐药性肠球菌感染(VRE)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从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因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出血性脑卒中,颅内肿瘤疾病收入NICU的患者.共有414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人口学特征及危险因素被采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414例患者中,52例患者感染了VRE,362例患者未感染VRE.三代头孢在VRE感染前的使用多,占40.4%,四代头孢在VRE感染前的使用少,为5.8%.VRE感染的单因素分析可见,女性,GCS评分<8,糖尿病伴随症,留置管>4,机械通气时间>2周,NSICU时间>2周,附近有VRE(+)患者均是VRE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VRE感染独立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GCS评分<8,伴随糖尿病,留置导尿>2周,NICU时间>2周,附近有VRE(+)患者与VRE感染独立相关(P<0.05).结论 对NSICU中VRE易感患者的处理需要极其小心,重要的预防方法是医务人员洗手,严格带手套及严格的隔离可以预防VRE的感染.
作者:于江龙;兰世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前磁共振(MRI)检查对肛瘘的定位、分型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50例肛瘘患者行MRI检查,根据MRI所见,定位瘘道位置,依据窦道与肛门内外括约肌关系进行分型,并与术中所见结果相对照.结果 手术证实50例患者中,30例为单纯性肛瘘,20例为复杂性肛瘘.括约肌间型20例,经括约肌型12例,括约肌上型6例,括约肌外型3例,表浅型9例.原发性瘘管72个,内口78个,外口77个,肛周脓肿17个.MRI诊断原发瘘管、内口、肛周脓肿的灵敏度分别为93.1%、96.2%、100%,特异度分别为91.5%、97.5%、91.3%.结论 MRI可准确地判断肛瘘的分型、瘘管数量、走行、支管、内口的位置及有无肛周脓肿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作者:余太慧;杨绮华;吕泽坚;陈晓东;程子亮;毛家骥;梁碧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MYL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前列腺癌及61例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中的MYL9的表达水平,并与前列腺癌(PCa)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较.结果 在良性和前列腺癌组织中,MYL9均主要在前列腺间质而不是在前列腺上皮细胞表达,前列腺癌样本中的MYL9表达水平相对于良性前列腺组织显著下调(PCa=3.21 ±1.46 vs.Benign=4.63±0.97,P<0.001)并伴有肿瘤间质容积的明显减少.MYL9的下调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P<0.001)明显相关.结论 表明MYL9表达下调越明显,则前列腺癌患者临床预后越差.该研究为MYL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下调表达可作为预测人类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临床预后的指标提供了证据.
作者:徐文锋;余定宇;张友強;陈雁如;黄亚强;陈佳鸿;何慧婵;钟惟德;江福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LRFA方法治疗各类肝癌26例,肿瘤位于肝脏Ⅲ、Ⅳ、Ⅴ、Ⅷ段或膈顶以及邻近胆囊胃肠等空腔脏器部位,直径2.2~11.0 cm,单病灶18例,多病灶8例,共39个病灶.肝功能Child A或B级.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LRFA治疗,消融时间12~112 min,平均48min;术后出现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无肝衰竭、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B超、CT扫描检查,17例肿瘤不同程度坏死,4例部分液化,5例发现多发病灶及门静脉癌栓消融无效.结论 LRFA易于操作,并发症少,对特殊部位的肝癌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留峥;彭联芳;向春明;徐雷升;王志萍;习源娇;俸家伟;于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腺横断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4例胰腺横断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患者14例,术后死亡3例,其余11例治愈出院.术后并发胰瘘及不同程度腹腔感染6例,腹腔出血2例,3例并发假性胰腺囊肿,其中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消失,1例6个月后行囊肿空肠内引流术治愈.结论 胰腺横断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探查仍是当前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胰腺的横断部位、损伤程度、有无合并伤而决定.有效、充分腹腔引流及综合处理合并伤可提高胰腺横断伤的治愈率、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官伟军;侯远发;宋耀明;王洪健;梁家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术钢板内固定与Zero-p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颈椎椎间盘切除的134例患者,根据已采取的不同术式分为2组,ACDF组(n=71):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与钢板内固定;Zero-P组(n=63):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内固定.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四肢疼痛麻木及无力感,其中68例有躯干束带感及双下肢踩棉花感,12例伴有轻度大小便功能障碍.分别评估单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影像学、VAS、JOA、D值及SWAL-QOL评分等.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月,平均13±2.5月.ACDF与Zero-p组平均每节段手术时间为65±11.3 min和47±7.6min,平均每节段出血量为68.5±21.1 mL和42.7±14.4 mL.上述两种比较,Zero-p组均较ACDF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植入物的沉降或塌陷,植入螺钉松动,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证据显示骨性融合.结论 Zero-P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理论上可有效降低钢板置人所导致的并发症,尤其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是前路颈椎钢板内固定的有效替代植入物.
作者:周文钰;顾洪生;王大平;尚鹏;白雪岭;颜滨;邱亦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对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根治性切除,用支撑吻合管完成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成功14例,吻合时间15~30 min,直肠系膜均完整切除,其中结肠与外科肛管吻合8例,结肠与解剖肛管吻合6例.术后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狭窄与吻合口瘘者.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5.71%(12/14).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57%(11/14)及7.14%(1/14).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月春;王东霞;卢焕全;叶镇彭;陈崇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云峰医院2009年~2012年诊治的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8例,病变部位包括T12-L1:3例,L1:2例,L2-3:4例,L3-4:4例,L3-5:2例,L5-S1:2例,L4-S1:1例.18例患者中,保守治疗5例,使用多西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联合用药;手术治疗13例,采取腰椎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髂骨取骨内固定.术后随访2年.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保守治疗5例中有2例在剧烈劳动后会出现轻微下腰痛;手术患者植骨均融合,其中前路手术组有1例患者偶有午后低热、乏力;后路手术组中有1例患者残留轻微下腰痛伴有不同程度下肢不适.结论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通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单纯药物和药物联合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云峰;秦石磊;王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4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45例,调查术后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5年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营养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和4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52.5%(21/40)和55.6%(25/45),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5年累计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全胃切除组,有统计学差异(142.2±10.6 vs.128.4±11.4; 41.3±5.8vs.35.9±3.8;271.5±39.7 vs.184.5±24.6; 220.2±59.7 vs.170.2±27.6;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和劳动情况均优于全胃切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胆囊结石发生率,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建强;李小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89例,对其手术前后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反症发生,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5±12.6 min;术中切除前列腺组织净重20~60 g,平均30.6±13.2 g;出血量50~300 mL,平均110±27 mL.平均随访3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1.6±3.9分降至11.8±5.1分,残余尿量由120.2±27.6 mL降至20.2±12.3 mL,大尿流率由7.1±4.4 mL/s升至14.6±5.2 mL/s,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颂;李正明;李刚;施国强;阮黎;罗彬;邓新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用胶在头面部裂伤中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550例新鲜头面部表浅创面,清洗伤口后,使用医用胶粘合创面.结果 545例新鲜创面一期愈合.5例伤口术后开裂后二期愈合.结论 医用胶粘合术在治疗头面部表浅创面时,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痛苦、愈合后疤痕小、护理方便等优点.
作者:于萌蕾;朱颉;曹亿;罗自通;彭吉才;黄都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报告输尿管软镜联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和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鹿角形肾结石患者26例,术前常规检查双肾多排CT平扫加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统计手术时间,结石残余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输尿管穿孔、气胸、肠道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KUB示一期手术结石取净率为81%(21/26),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95±13 min.7例结石残余,术后第5~7天行二期手术,结石取净率为92.3%(24/26),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45±11 min.2例结石残留患者行术后1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完全排出.术后住院5~12 d,平均6.5 d.结论 输尿管软镜联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陈南辉;陈智林;黄志成;彭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诱导下气管插管对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nSSEP)的影响,探讨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用于监测气管插管引起的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18~40岁病人20例(8男,12女),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达5 μg· mL-1并用司可林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插管前、中、后的MnSSEP、BIS、SBP、DBP、HR.结果 气管插管前后MnSSEP各波潜伏期、BIS和HR均无改变.插管即刻MnSSEP的P15N20、N20P25波幅增高,插管后N20P25恢复,P15N20仍增高,其余波幅无改变.插管即刻和插管后SBP、DBP较插管前增高.结论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N20P25波幅较BIS更适于反映气管插管引起的伤害性刺激.
作者:杨涛;陈瑞霞;杜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之间进行血管搭桥的可行性.方法 解剖观察10具尸头标本(20侧)的颞浅动脉、上颌动脉及颞深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分别测量其外径,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及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走行距离.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健康成人(20侧)的上颌动脉、颈总、颈外、颈内动脉及颞浅动脉主干、额支、顶支的内径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尸头解剖上颌动脉外径为(2.60±0.20) mm,大于颞浅动脉分叉部外径(1.70±0.30) 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为(61.70±1.50) mm,而颈外、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分别为(162.40±2.60) mm、(171.00±2.70) mm.超声多普勒检查上颌动脉第二段血流量为(62.70±13.30) mL/min,而颞浅动脉额支、顶支血流量仅(15.90±3.70) mL/min、(17.70±4.10) mL/min,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进行血管搭桥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血流量大、移植血管短、路径直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方法.
作者:马琳;张祥茂;黄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肺癌A549细胞裸鼠皮下注射成瘤模型,按照昼夜的不同时辰给予吉西他滨,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初步筛选出佳给药时间.方法 32只裸鼠饲养在SPF级实验动物房,统一光照条件,光照时间(7:30~19:30),黑暗时间(19:30~7:30),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收集对数生长期培养的A549细胞,浓缩成2× 107/mL的细胞悬液,在无菌条件下抽取约0.2 mL细胞悬液注射至裸鼠皮下.待肿瘤长到约1 cm×1 cm×1 cm大小,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前三组按照时辰2 am、8 am、14 pm给予吉西他滨(50 mg/Kg),隔两天给药一次,持续三周,第四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周测量肿瘤体积和裸鼠体重,绘制肿瘤的生长曲线和体重变化曲线.第30天处死裸鼠,抽血测肝肾功能,留取标本做HE染色观察镜下改变.结果 吉西他滨对A549肺癌裸鼠移植瘤有治疗效果,其中2 am组抑瘤效果明显,肿瘤生长慢,裸鼠体重增长快;8 am组抑瘤效果差,肿瘤生长快,裸鼠体重增长慢.光镜下可见吉西他滨治疗组肺肝肾损伤较对照组减轻,肝肾功能改善(P<0.05,8 am、14 pm组vs.对照组;P<0.01,2 am组vs.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当中,2 am组治疗效果好,8 am组治疗效果差(P<0.05,2 am vs.8 am组).结论 吉西他滨对A549肺癌移植瘤裸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而且疗效和副作用呈时辰节律变化,2 am组疗效佳,8 am组疗效差.
作者:王颖彦;常瑞明;常建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诊疗和手术证实为钝性胰腺损伤(13例)患者CT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胰腺挫伤4例,挫裂伤9例,其中胰腺横断伤1例;均伴有胰周被膜、肾前筋膜增厚,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积液;2例伴假囊肿形成.合并伤包括脾挫裂伤5例,肝挫裂伤6例,肾挫裂伤3例.12例痊愈,1例死亡,3例术后6月假性囊肿形成.结论 腹部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汪新;黄铁熬;孙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及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失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数、切口美观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数、切口美观等均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肠粘连等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练镇飑;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在婴儿呕吐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4例呕吐婴儿患者胃肠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外科疾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1例十二指肠梗阻(5例闭锁,3例狭窄,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幽门闭锁.术前超声诊断41例,诊断率为93.18%.其余50例属内科疾病,其中40例为胃食管反流、10例为幽门痉挛.内科疾病经治疗后均短期内复查超声明确诊断,并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相对照,超声诊断率98%.结论 超声检查无创、安全、简便、重复性好,对查找婴幼儿呕吐病因可作为常规首选筛查手段.
作者:孔晓玲;晏湘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全身静脉用药与局部静脉用药靶向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肢手术成人患者,臂丛麻醉,上止血带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上止血带后静脉远心端给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上止血带前外周静脉给氟比洛芬酯100 mg,C组对照组静脉给脂肪乳剂10 mL.每组病人都在臂丛麻醉并且效果好后,手术开始之前给药,观察术中,术后1h、4h、8h、12 h、24 h的VAS,止血带反应发生的例数,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各时间点VAS比较无显著差异,止血带反应发生的时间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A组,B组与C组比较VAS各时间点较低,止血带反应发生率低,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氟比洛芬酯无论全身静脉给药,还是局部静脉给药都有很好的靶向镇痛效果,且能延长止血带反应的时间,减少止血带反应的发生,无其他不良反应.
作者:张耀之;杨经文;何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胎儿期发生单侧输尿管梗阻后,梗阻侧肾脏的病理变化过程.方法 对孕75 ~85天的胎羊实行手术造成其单侧输尿管不完全性梗阻,在术后不同时期,取双侧肾脏(对侧肾脏作为对照),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和分子学(PAX2和VEGF的表达)的检测.结果 梗阻侧肾脏,表现为皮质变薄,皮质囊性改变、间质纤维化、肾小球数目减少;PAX2表达显著升高,而VEGF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在胎羊模型中,输尿管发生梗阻后,梗阻侧肾脏随之而来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
作者:汪凤华;刘威;梁建华;孙俊杰;莫家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枢椎齿状骨突新鲜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32例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患者采用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按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23例,其中ⅡA型15例,ⅡB型2例,ⅡC型6例,Ⅲ型9例.本组均采用枕颌牵引3周后改行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年,平均1年2月,影像学证实全部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1个月;所有患者的寰枢椎关节稳定,寰枢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Halo-Vest外固定架具有经济、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且有使颈椎过伸牵引复位等优点,是治疗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的理想方法,即使对于Ⅱ型骨折也仍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学年;朱文雄;江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0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1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使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进行治疗(A组),54例使用动力髋螺钉固定进行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手术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骨折愈合率为98.57%,略高于B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且骨折愈合率、手术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法.
作者:林镇荣;吴盛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单发6例,多发1例,共有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病灶8个,所有病灶均位于髓内.其中,延髓1个,颈段4个,胸段2个,腰段1个.肿瘤多呈点状、结节状、香肠状或不规则形状,肿瘤在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上下径<20 mm的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上下径>20 mm的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流空的血管影;7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脊髓空洞或水肿.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在MRI中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MRI对诊断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玉萍;刘庆余;赖炳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要点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28例乙状结肠代阴道的手术方法及结果,对腹腔镜辅助手术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 2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移植肠段顺行植入会阴有10例,倒转植入18例;移植肠段12~15 cm,平均13.2±1.5 cm.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随访1年,所有代阴道粘膜红润,20例有性生活者感觉满意.结论 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阴道闭锁的方法,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应为此类手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作者:吴伍林;吴德庆;李勇;林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医院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死亡疾病等因素的统计分析,掌握各年龄段的死因构成及各系统的疾病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医院病案资料中的死亡病例4068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ICD-10疾病分类原则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分类编码,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1年医院所有死亡病例4068人,死亡人数男女比例为1.67:1.50~岁组和60~岁组所占的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40~岁组所占的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是主要死因,呼吸系统疾病成为第三大死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导致的死亡明显下降.结论 肿瘤、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是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同时,需要重点关注40~岁组和男性人群的身心健康以减少死亡.
作者:杨雅平;熊莺;顾然;邓贺然;苏逢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有助于定位茎突的解剖标志.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本院符合茎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0例患者进行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结果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重要的解剖标志包括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所有患者均通过依次显露上述标志后成功定行茎突并截短,切口长度2.1±0.5 cm,手术时间54.5±11.7 min,截除茎突长度:左侧2.8±0.8 cm,右侧2.6±0.7cm.10例患者中7例术后主诉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缓解;随访12.1±4.5月症状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耳周麻木感,3个月后消失,无患者出现面瘫.结论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疗效肯定,微创美观.在手术过程中显露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等解剖标志,可有效地定位茎突,提高手术质量,适合广大基层医院.
作者:郑云开;赵仕懂;钟朝官;范敏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术前MSCT影像资料,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分析穿孔征象,定性及定位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5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穿孔18例,空、回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3例,阑尾穿孔2例.MSCT术前诊断穿孔的正确率为100% (25/25),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6% (24/25).CT诊断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征象为肠壁连续性中断12例(48%).间接征象包括腹腔内游离气体23例(92%),穿孔部位周围的炎症渗出改变25例(100%),腹腔积液12例(48%),局部胃肠道管壁增厚13例(52%),小网膜囊积液3例(12%),阑尾周围脓肿2例(8%),弥漫性腹膜炎2例(8%).结论 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定性和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胡辉军;陈娇霞;李国照;陈玥瑶;苏赟;沈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与舒芬太尼单独用于小儿腹部大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纳入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S组单纯使用静脉舒芬太尼0.03 μg· kg-1· h-1行术后镇痛;S+R组使用0.25%罗哌卡因1 mL·cm-1切口浸润+静脉舒芬太尼0.03 μμg· kg-1·h-1镇痛.比较术后1、2、4、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疼痛评估采用FLAAC量进行.结果 术后1、2、4、8小时,S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大于3分,明显高于S+R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24、48小时S+R组与S组的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能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雷东旭;潘永英;金宇林;江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雷奈酸锶在男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58例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26例雷奈酸锶组,32例为钙剂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L1 ~L4椎体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值,并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雷奈酸锶组患者治疗后6月及12月的VAS评分明显改善,低于钙剂组(P<0.001);雷奈酸锶组L1 ~L4椎体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值及T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显著,明显优于钙剂组(P<0.001).雷奈酸锶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及腹泻,钙剂组主要为便秘.结论 雷奈酸锶能有效地提高骨质量和缓解骨痛,副反应少,是治疗男性骨质疏松性骨痛的良好选择.
作者:严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紫杉醇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有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生理盐水+紫杉醇组)、B组(乌司他丁25 kU/kg+紫杉醇组),C组(乌司他丁50 kU/kg+紫杉醇组).各组大鼠分别连续7天(第1至7天)注射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动物于第1,3,5,7d完成生理盐水或者乌司他丁注射后30 min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即累计总剂量为8 mg/kg.分别于0,5,8,15,21,28天使用yon Frey测痛仪测定大鼠机械刺激撤足闽值.结果 C组大鼠机械撤足闽值较A组和B组升高(P<0.01);而B组大鼠机械撤足闽值较A组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剂量依赖性地缓解紫杉醇诱导的触诱发痛,在周围神经病变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Diwas Manandhar;杜素娟;杨涛;叶西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胸前及耳后颈部联合切口(改良双平行切口)无注气内镜辅助下行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清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5例经胸前内镜治疗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11例Ⅵ区淋巴结病理阳性者,行内镜辅助下经改良双平行小切口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内镜组).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Ⅱ~Ⅳ区淋巴数量以及阳性率、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同期11例传统颈清术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传统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为218.16±31.54 min,与传统组202.35±28.8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7,P=0.233);内镜组手术出血量(52.42±13.25 mL),与传统组(64.27±15.57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2,P=0.068);清扫Ⅱ~Ⅳ区淋巴数量,内镜组(15.37±4.61枚)与传统组(16.19±5.2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0,P=0.700);清扫Ⅱ~Ⅳ区淋巴结阳性数量,内镜组(2.82±0.34枚)与传统组(3.15±0.4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3,P=0.070).术后内镜组发生暂时性声嘶1例,暂时性手足麻木两组各1例,传统组出现淋巴漏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367).结论 采用该手术入路在内镜辅助下行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作者:洪云;黄晓明;冯鉴伦;曹海玲;曹余彦;黎颂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3升塑料袋腹腔扩容在腹腔高压症中的应用.方法 18例腹腔高压症的患者,包括急性重症胰腺炎、肠系膜血管栓塞、消化道穿孔、肠扭转及腹部外伤的危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性剖腹探查手术及采用3升塑料袋腹腔扩容、减压,4~8天患者平稳后二次手术.结果 18例患者中死亡3例,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全小肠扭转1例,消化道穿孔1例,另15例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腹腔脓肿、1例切口疝、1例出现营养吸收不良.结论 3升塑料袋腹腔扩容在腹腔高压症中的应用安全、经济、疗效满意.
作者:陈壮浩;李建明;陈海生;宋巍巍;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5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结石残留及恢复情况.结果 49例(96.1%)患者(96.1%)顺利完成手术并取出结石,2例患者因结石上移入肾改行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75分钟(55~12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30 mL(10~50 mL),输尿管结石清除率达100%.3例(5.9%)患者术后出现漏尿,2例(3.9%)患者随访期间出现输尿管狭窄,需行内切开术并内置双J管引流.结论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的特点,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或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建平;王永忠;梁胜军;高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与研究基层医院在胆道结石手术中运用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53例,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肾镜探查液电碎石仪治疗术式,通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胆道出血、术后胆道结石残余、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35例采用液电碎石,每例碎石次数约3~10次,每次持续放电约2~3秒,其中2例较大者反复击打约15次.术中胆道出血者3例,没有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以及胆管穿透或胆管壁撕裂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2.6天,无腹腔感染病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半年随访,2例发现术后结石残余,经消化内镜取石.未发现胆总管狭窄病例.结论 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结石,在基层医院中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作者:黄进团;林旭辉;曾玉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软骨损伤及滑膜组织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之一,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具有突出的增殖特性和强大的成软骨分化能力等优点,SMSCs被视为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颇有希望的种子细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MSCs的分离纯化、基本特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SMSCs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作者:黄生辉;黄建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两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 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惠娇;凌玲;吴祖光;李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手术室见习期护士锐器伤的原因及制定相应措施.方法 对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的20名见习期护士进行锐器伤的登记.结果 20名见习期护士发生锐器伤共10例,其中针刺伤7例,占70%,双手回套针帽2例,占20%,锐器箱处理1例,占10%.结论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遵守标准的操作规范,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可减少锐器伤对护士的伤害.
作者:胡开萍;李小娟;胡结敏;李光霞;罗祥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自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共收治外伤行脊髓损伤病人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21~64岁,平均40.2±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训练;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尿管及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经过3~10次生物反馈训练(平均5.9次),其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例数自主排尿、一周后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法能有效提高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以颈髓、腰髓、胸髓恢复较好,马尾及骶尾髓损伤效果差.
作者:于从;谢小华;阳世伟;郝淑芹;殷梅妹;陈雪萍;赵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对比处理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 调查阶段共进行骨科手术57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3例,感染率2.2%.干预阶段共进行骨科手术375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0.5%.结论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作者:梁敏;沙柳娟;沈玉崇;梁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