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254
  • 国内刊号:44-1627/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0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4年5期文献
  • 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方法用盐酸布比卡因局部注射制作肌肉损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腓肠肌行冰冻切片,HE染色显示损伤肌肉的病理变化,用SABC法检测MyoD与myogenin的表达.结果 MyoD在肌肉损伤后18 h开始表达,48 h达高峰;myogenin在肌肉损伤后24 h开始表达,72 h达高峰.结论 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起作用,可作为鉴定肌肉前体细胞和反映肌肉再生的指标.

    作者:曾缨;张成;刘克玄;李才明;冯善伟;李群;柳太云;黄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DKO鼠后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DKO小鼠经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后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方法用体外培养纯化的第五代SD大鼠MSC经尾静脉移植治疗DKO鼠,在移植后15 w取鼠后肢腓肠肌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传5代后的MSC均一性好,免疫源性低;移植治疗后DKO鼠的运动功能有所改善,生存时间也有延长.肌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肌细胞膜断裂、膜下组织分离水肿、核中移、局部肌原纤维松散、炎症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等病变情况较对照鼠有改善,并出现肌膜下多个幼稚核融合现象.结论 MSC具有强大的可塑性,通过血循环可趋向病变肌组织并参与鼠肌萎缩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作者:李中;张成;陈国俊;刘晓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海马注射淀粉样蛋白β大鼠与正常大鼠脑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目的比较海马注射淀粉样蛋白β(Aβ)大鼠与正常大鼠脑蛋白质组双向电泳(2-DE)图谱差异,从蛋白质水平初步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方法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1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2向进行2-DE.以图像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Elite分析电泳图谱.结果海马注射Aβ大鼠与正常大鼠脑组织2-DE图谱分别检出496和491个蛋白点.对2张电泳图进行匹配后,发现有11个蛋白点仅在海马注射Aβ大鼠脑蛋白2-DE图谱中表达,而有6个蛋白点只在正常对照大鼠检测到.部分蛋白在2组大鼠脑组织中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AD动物模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差异点的发现为深入理解AD发病机制及研发新药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作者:杨国锋;王鲁宁;赵馨;聂永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RHD基因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RHD基因外显子多态性,探讨中国人RhD阴性个体遗传学机制.方法用PCR-SSP法检测40例RhD(+)、120例RhD(-)和2例弱D型样本的10个外显子.结果 40例RhD阳性和2例弱D型样本均检出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120例RhD阴性样本中28例样本的10个外显子全存在(占23.33%),19例样本10个外显子部分存在(占15.83%),大部分为中间缺失型,73例样本10个外显子全缺失(占60.835%).从120例RhD阴性样本中检出的19例Del型样本均能检出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结论 RhD表型阴性个体的RHD基因外显子结构具有多态性,主要表现为RHD基因全缺失、RHD基因部分缺失、RHD基因不缺失3种.

    作者:周华友;兰炯采;王晓珠;王毅;樊红;孟庆宝;龚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目的构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乳腺定位表达载体,使其在牛乳汁中高效表达,从而建立牛乳腺生物反应器.方法 RT-TD-PCR法克隆目的基因,通过酶切、连接、分离、纯化等方法构建含t-PA-cDAN的乳腺定位表达载体;采用显微注射法和乳腺注射法将融合基因转入小鼠的受精卵和小鼠及牛的乳腺组织中.结果显微注射法和乳腺注射法转基因后,t-PA可在小鼠和牛的乳汁中表达.结论所构建的乳腺定位表达载体可有效地使t-PA基因在小鼠和牛乳汁中表达,t-PA基因的表达不受转基因方法的影响,但t-PA在牛乳汁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小鼠的表达量,提示不同动物的乳蛋白调控系统有一定的差异,可能受着不同的因素或调控系统的影响.

    作者:安靓;李振林;黄伟民;黄吴键;李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衰养真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衰养真胶囊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脂代谢紊乱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50只SD雄性大鼠采用5/6肾切除法制作CR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模型对照组、吉非罗齐治疗组及肾衰养真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喂药4周后,观察各组脂谱及脂蛋白谱,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脂蛋白脂酶信使RNA(LPLmRNA)的表达.结果两药均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LPLmRNA表达上调,肾衰养真胶囊各治疗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通过促进LPLmRNA转录而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脂蛋白谱,这可能是肾衰养真胶囊改善CRF大鼠脂代谢紊乱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玉明;魏连波;袁钢;马志刚;黄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种异系(Wistar大鼠)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于术后第1日起分别滴用50μg/ml的IL-lra滴眼液(Ⅰ组)和1%的CsA滴眼液(Ⅱ组),每日3次.受试动物术后均每日滴用典必殊滴眼液及托品卡胺滴眼液3次,连续14 d.术后比较各组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对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进行评分,观察其效果.结果两实验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00±1.50)d和(10.44±1.13)d,明显高于对照组(8.00±1.25)d,差异有显著性(P<0 01);两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 01).结论 IL-lra可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作者:周瑾;陆晓和;党森涛;白浪;张永强;徐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因工程抗体anti-HBsAg Fab原核表达体系大规模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含anti-HBsAg Fab/pBAD表达载体的工程化大肠杆菌的大规模培养条件.方法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探讨工程菌的生长和表达规律,摸索佳的培养模式及诱导表达条件.后根据摇瓶发酵结果于发酵罐中行补料高密度发酵试验,确定佳补料模式.结果由摇瓶发酵获得的数据表明,以培养体系处于对数生长中期为诱导表达的起点、在25℃条件下以0.2%阿拉伯糖诱导12 h,Fab的得率佳,采用溶氧控制补料模式可使培养体系的大D600达到55.2,相当于湿菌含量110g/L水平;同时,经证实Fab的抗原结合活性良好.结论初步确定了周期短、产率高且稳定可靠的发酵工艺路线,为应用原核表达体系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大勇;罗荣城;蔡红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CaSKi细胞侵袭表型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特异性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CaSKi细胞侵袭表型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抗HPV16E6核酶、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分别为CaSKi-R和CaSKi-P.测定CaSKi,CaSKi-R和CaSKi-P3种细胞的生长曲线、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和裸鼠体内成瘤性,RT-PCR检测3种细胞中VEGF的表达.结果 CaSKi、CaSKi-P细胞生长速率和软琼脂克隆形成率相近,CaSKi-R细胞的生长速度和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CaSKi、CaSKi-P致瘤性无显著差异,而CaSKi-R致瘤性显著低于CaSKi(P<0.05).RT-PCR检测CaSKi-R细胞的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aSKi、CaSKi-P细胞的表达,而后者的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相近.结论特异性抗HPV16E6核酶的导入降低了宫颈癌CaSKi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表型,可能与宫颈癌CaSKi细胞内VEGF的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刘柯;王丽莉;郑燕芳;张积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尾加压素Ⅱ对培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体外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Ⅰ型胶原(CoL-Ⅰ)基因表达的直接影响,以探讨UⅡ在心力衰竭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以胰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SD乳鼠的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测定CoL-ⅠmRNA表达水平.结果 UⅡ对CFs增殖呈浓度依赖性,随着UⅡ作用浓度的增加,MTT光吸收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10-8mol/L和1×10-9mol/L的UⅡ作用显著(P<0.05);1×10-7mol/L、1×10-8mol/L和1×10-9mol/L浓度的UⅡ能促进CFs的CoL-ⅠmRNA表达(P<0.01).结论 UⅡ可直接促进CFs的增殖及CoL-Ⅰ mRNA表达,作用大小与UⅡ浓度有关,提示UⅡ在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何艳华;洪介民;郭衡山;韦建瑞;陈辉;左辉华;李志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D86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作者:白浪;陆晓和;周瑾;党森涛;张进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声联合微泡对兔股动脉血栓的促溶作用

    目的探讨无溶栓药物条件下超声+微泡对血栓溶解的作用.方法建立12只兔双侧股动脉急性血栓模型,对其中6只经静脉注射白蛋白微泡,一侧动脉接受经皮超声(超声+微泡组)而另一侧接受无超声治疗(微泡组).另外6只兔一侧动脉只接受超声治疗(超声组)而另一侧不接受任何处理(对照组).结果单独超声治疗的6条动脉只有2条再通,接受超声+微泡治疗的6条动脉全部实现再通(P=0.014),微泡组和对照组动脉无再通.超声+微泡组动脉再通时间和残余血栓面积比值显著小于超声组(P=0.004,P=0.003).结论超声作用下经静脉注射微泡能有效促进在体动脉血栓溶解.这对临床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作者:区文超;修建成;谢晋国;查道刚;刘俭;郝睿;宾建平;刘伊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克隆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1名哮喘发作病人嗜酸细胞总RNA为实验子,治疗后作为对照的嗜酸细胞的RNA为驱动子.检测子、驱动子的总RNA由SMART cDNA合成方法合成双链cDNA,进而由抑制消减杂交方法获得消减杂交产物.消减杂交产物克隆到T载体建立消减文库,对部分克隆进行杂交筛选及序列比对.结果消减杂交文库挑取400个克隆进行PCR扩增,阳性率约为80%.部分阳性克隆经2轮杂交筛选及序列对比后获得6个差异片段,涉及与编码炎症介质、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结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有效地克隆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嗜酸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为阐明嗜酸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临床防治支气管哮喘、寻找新的药物和方法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劲松;蔡绍曦;邹飞;佟万成;赵海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低温缺氧条件下脂质体介导的寡核苷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04的转染

    目的研究在Euro-Collins溶液(ECs)中,低温(4℃)缺氧条件下体内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剂(In vivo liposome)介导NF-κB诱捕物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中的转染效率.方法 (1)将ECV-304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以37℃、5%CO2的条件培养,待生长至单层融合后,进行试验.(2)使用前配制脂质体-ODN复合物,脂质体与ODN的+/-电荷比率为2.(3)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在ECs中、4℃条件下,ODN浓度分别为0.50、0.75、1.00、1.25μmo1/L时,缺氧保存2、4、6、8 h后ECV-304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和ODN的胞内分布;同时设立裸ODN转染为对照组,观察对ECV-304的转染效率.结果在ECs中、4℃缺氧保存条件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和脂质体-ODN浓度的升高,ECV-304的MFI增强,保存6 h后MFI基本达到了大强度,并且大部分ODN均位于细胞核内;而ODN的细胞摄取率无差异.但与裸转染相比,MFI和细胞摄取率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在ECs中和低温缺氧条件下,脂质体可以高效地将NF-κB decoyODN转染到ECV-304细胞核,为供体器官在基因调控水平的保护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丰贵文;于立新;张宏涛;赵显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犬海水中火器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观察海水中火器伤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早期救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6只普通级毕格犬分为海水中致伤组(n=14)和地面致伤组(n=2);海水组于海水中枪伤后救出,连续监测早期(53.62±12.19)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地面组作为观察对照.结果海水中火器伤后死亡率随头颅、胸、腹、肢体受伤部位不同而呈递减趋势;海水组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明显比地面组严重,时间提前15 min.结论海水中火器伤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机体的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导致实验犬早期死亡率较高;依据火器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临床救治有助于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

    作者:孟辉;申洪;刘高望;朱天岭;张鋆歆;吴正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反义hTERT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研究反义hTERT基因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通过SuperFect将已构建好的正、反义hTERT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再经过G418及PCR筛选鉴定分别转入了正、反义hTERT载体的抗性克隆细胞HL60-s和HL60-as.随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及TRAP-银染法对各组细胞内源性hTERTmRNA的表达情况及端粒酶的活性进行检测.同时还采用MTT法、双层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观察和分析反义hTERT对白血病细胞体外生长增殖活力的影响及是否能诱导瘤细胞的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正义hTERT组相比,反义hTERT能显著地降低HL60细胞内源性hTERT mRNA的表达(P<0.01)和下词端粒酶活性.当各组细胞传至第25代后,与HL60、HL60-s比较,HL60-as细胞的生长速度和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地减慢和降低,同时伴有凋亡率的显著增加.结论反义hTERT在体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其潜在、广谱的抗肿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首先通过抑制和下调hTERT表达(端粒酶活性)而终引发瘤细胞衰亡的途径来实现的.

    作者:孙来保;李成荣;文剑明;王国兵;张萌;杨军;李若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碱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微生物受体竞争结合分析

    目的建立不同基质中大环内酯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血清、尿液和组织样品经MSU缓冲液稀释萃取.谷物和预混饲料经甲醇-磷酸盐溶液提取后进行微生物受体竞争性结合反应分析,缓冲液M8可消除甲醇对结合反应的干扰.结果该法族特异性强,灵敏度和精密度高,血清、尿液、组织和谷物预混饲料的限量筛选浓度为200、200、100和1200ng/g(ng/ml),相对标准偏差<8%,可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总量测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能实现不同基质样品的高效定性和半定量筛选.

    作者:秦燕;张美金;林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DNA芯片技术筛选K562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

    目的应用DNA芯片技术筛选人白血病K562细胞中的肿瘤特异性基因.方法提取正常人白细胞和K562细胞基因组DNA,并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其中K562细胞基因组酶切产物经DNA聚合酶Ⅰ补平加A后克隆到T-载体,挑选阳性克隆,用PCR扩增,以纯化的PCR产物做探针,制备K562细胞基因组DNA芯片.正常人白细胞基因组酶切产物加上人工通用接头,用限制性标记技术标记上荧光标记物Cy3,与制备的K562细胞基因组DNA芯片杂交.结果芯片杂交结果经扫描分析,发现42个K562细胞肿瘤特异性基因,进一步用序列分析证实,其中有1个为BCR(breakpoint cluster gene)基因.结论我们自制的K562细胞基因组DNA芯片可以成功地用于筛选肿瘤特异性基因,为更好地从基因组水平研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作者:彭桂福;马文丽;宋艳斌;彭翼飞;石嵘;毛向明;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T图像特征的自动获取与检索新方法

    目的自动获取CT图像特征,提出实现基于内容的CT图像数据库检索新方法.方法本研究针对CT医学图像,提出应用大期望分割算法来获取其区域特征,并组合感兴趣区域的累积直方图特征、纹理和形状信息构成检索的特征向量,从而把图像表征为特征空间中的一个向量集合.结果当向数据库提交查询图像时,经过特征匹配,终按相似度由大到小的顺序返回目标图像.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内容的CT图像检索方案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查询精度和效率.

    作者:周杰;冯前进;林亚忠;陈武凡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在烧伤大鼠血清引起的内皮细胞骨架改变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引起的纤维状肌动蛋白在细胞内分布变化的时间效应以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烧伤大鼠血清分别孵育细胞30min、1 h、2h、4h和6h.或在烧伤血清作用30 min之前或之后使用5μmol/L的ML-7作用30 min.使用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探针特异性结合并显示细胞内的纤维状肌动蛋白,并在NikonTE-30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正常情况下,纤维状肌动蛋白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内的外周膜部位.使用烧伤大鼠血清进行30min~12 h的刺激后,内皮细胞内可观察到明显的应力纤维形成,并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可以通过使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特异性抑制剂ML-7预处理细胞30min来抑制这种效应.此外,ML-7还能够改善烧伤大鼠血清引起的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重排.结论本研究表明,大鼠烧伤血清能够通过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引起明显的细胞内肌动蛋白排列的改变.在烧伤血清刺激细胞后,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可以改善烧伤大鼠血清引起的内皮细胞骨架重排.

    作者:陈波;郭晓华;王述昀;黄绪亮;黄巧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含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微卡联合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方法将97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两组分别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率、病变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以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菌阴转率(84%vs 42%)、病灶显效率(83%vs 33%)、空洞闭合率(66%vs 26%).另外,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4/CD8比值升高.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30%vs 38%).结论应用三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DR-TB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作者:郑献民;李松梅;邢宝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尾加压素Ⅱ(UⅡ)在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冠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UⅡ的水平.结果 (1)健康对照组静脉血浆UⅡ含量为3.70±1.30pg/ml,冠心病患者的血浆UⅡ含量为1.61±1.02 pg/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冠心病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者血浆UⅡ含量为2.62±1.20pg/ml,不稳定心绞痛者UⅡ含量为1.39±0.80 pg/ml,急性心肌梗死者UⅡ含量为1.04±0.45 pg/ml,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4).(2)冠心病患者中冠脉血管有闭塞组静脉血浆UⅡ含量为1.29±1.02 pg/ml,单纯狭窄组UⅡ含量为1.76±1.00pg/ml,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131).(3)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出现再狭窄患者组血浆UⅡ含量为2.28±0.94pg/ml,而其他病人的血浆UⅡ含量为1.40±0.96pg/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8).(4)PTCA治疗前后,股动脉血浆UⅡ的含量分别为1.18±1.14、2.22±1.77 pg/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UⅡ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在PTCA治疗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中可能起作用.

    作者:方石虎;李志樑;吴宏超;唐朝枢;陆青;刘海潮;严全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研究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潜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相关;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果糖含量增高,而甘露醇含量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

    作者:姚玉川;陈村龙;王继德;张亚历;姜泊;熊德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底神经节区脑损害与汉语失写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损害所致汉语失写症的特点.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及汉语失写检查法(CAB)测试基底神经节损害患者的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结果 38例患者中,左侧基底神经节损害21例,其中失语18例,失写18例;右侧损害14例,其中失语1例,失写4例,左右两侧失语失写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侧损害3例,均伴失语,失写2例.汉语书写障碍类型主要为构字障碍、字词错写和语句篇章层级书写障碍.结论基底神经节损害可导致汉语失写症,其失写语言机制可能有低灌注机制、整合中枢、环路受损、字形在脑内结构的记忆提取受损等.

    作者:金梅;刘晓加;陆兵勋;尹文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泰索帝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对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泰索帝(taxotere)联合阿霉素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对心电图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被确诊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250例患者,经静脉滴注泰索帝75 mg/m2和阿霉素5 mg/m2,每3周1次,每个疗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各观测心电图1次,共动态观察10个疗程.结果 10个疗程结束后,250例患者中心率加快8例(3.2%),肢体导联QRS波低电压12例(4.8%),Q-T时间延长28例(18%),ST段压低18例(7.2%),T波低平29例(11.6%),T波倒置12例(4.8%),未发生变化143例(57.2%).结论化疗药物泰索帝和阿霉素对心脏有毒性,能够引起心包积液和心肌不同程度损伤,造成慢性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电图QRS波群及ST-T的异常改变.

    作者:黄邹琴;李活霞;王嘉丽;万颂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心脏病患者血清柯萨奇病毒B特异性抗体和核酸的检测

    目的了解柯萨奇B组病毒(CVB)在老年人中的感染状况,探讨CVB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和反转录PCR方法对230例老年人进行了CVBIgG抗体和核酸检测.结果心脏病组CVBIgG抗体阳性率为43.61%(75/172),对照组抗体阳性率为15.52%(9/5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VBRNA检测结果显示,心脏病组阳性率为20.93%(36/172),对照组为3.45%(25/5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老年心脏病患者中CVB感染较为普遍,应引起重视.

    作者:孙芸芸;蒋文玲;罗宪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外周血CD68+单核细胞体外的分选及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

    目的建立高纯度人活性破骨细胞方法,用于对破骨细胞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在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选出CD68+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分选效能,体外在10-8mol/L地塞米松及25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培养条件下用16μg/L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诱导(s-RANKL)分化,用降钙素受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及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骨片贴壁细胞及骨吸收陷窝.结果分选获得CD68+单核细胞纯度为(93.06±0.61)%(n=4),经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诱导后降钙素受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有骨吸收陷窝形成.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68+细胞是破骨前体细胞,在RANKL在诱导下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

    作者:曾润铭;金大地;张忠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hs-CRP与TC/HDL-C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40例CHD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hs-CRP和TC、HDL-C测定、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清hs-CRP浓度和TC/HDL-C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应用hs-CRP和TC/HDL-C比值2种指标判别,对CHD患者的诊断阳性率(95.0%)高于分别应用hs-CRP(85.0%)、TC/HDL-C(76.7%)单一指标.结论应用hs-CRP和TC/HDL-C比值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姜朝新;李志樑;严全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胎肺发育不同阶段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人胎肺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胎肺上皮干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孕妇自愿捐献的胎龄为10~34周的引产胎儿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的表达.结果胎龄10周的肺组织即检测到hTERT的表达,主要表达于正在分支的支气管原始上皮细胞浆内.随着胎肺发育,阳性表达的细胞逐渐向远端呼吸道迁移.到发育晚期,呼吸道上皮hTERT表达较前逐渐减弱,强阳性表达的细胞仅集中在细支气管的基底膜和少数新生肺泡内,在形态上类似基底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结论在人胎肺发育中hTERT的表达可能是肺上皮干细胞或祖细胞维系其未分化状态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保证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持续正常分化和再生,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孔祥永;安靓;陶少华;陈玥;杜江;封志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胸脐皮瓣的应用(附33例报告)

    1996年8月~2000年6月,我们采用胸脐皮瓣修复各种软组织缺损共33例,主要适应征是四肢复杂创伤或软组织肿瘤切除后所遗较大缺损,急诊或二期手术均可.胸脐皮瓣的血供主要源于腹壁下动脉的脐旁大皮穿支--胸脐支,后者于脐旁2cm穿出斜向肩胛下角方向与后肋间动脉吻合.皮瓣切取时先于腹直肌外下缘解剖腹壁下动脉,向下追至髂外动脉、向上于腹直肌内锐性分离腹壁下动脉,直至脐旁支处.受区感染创面或需肌肉填塞空腔,可携带部分腹直肌.待受区血管解剖完毕再断蒂,血管蒂尽可能长.本组切取皮瓣长度10~40 cm,宽度8~25 cm.33例均成活,成活率100%.供区皮瓣宽度10~12 cm以内者可直接缝合,瘢痕不易觉察.皮瓣宽度超过10~12 cm者,需植皮.术后随访2年,皮瓣无异常,供区创伤亦较小.胸脐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且血管蒂较长、血管口径较粗、供皮范围较大,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作者:张杏泉;王少东;范清宇;马保安;李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损伤漏诊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漏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本院1992~2002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漏诊的9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漏诊病例占同期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总病例的60%(9/15).漏诊原因为:(1)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掩盖伤情;(2)伤情轻,被忽视;(3)年轻医生经验不足.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易合并其他腹腔脏器损伤,漏诊率高,术前重视受伤特点和伤后临床表现可避免漏诊.

    作者:邓伟雄;葛轶群;张年伟;温东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声监测在急性暴发型心肌炎PCPS治疗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暴发型心肌炎的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在经皮心肺支持系统(PCPS)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动态观察1例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患者在PCPS治疗术前后房室腔大小、室壁厚度、搏动幅度以及心功能指标,床旁实时监测术中导管位置.结果超声心动图监测表现为PCPS术前后室壁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心脏射血分数与室壁短轴缩短率改善.结论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患者超声表现为室壁运动明显减弱,心脏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左室腔内径增大,少量心包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心脏急症的救治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鹏;谢志斌;武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碘-131治疗重度甲状腺肿大伴机能亢进征38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碘-131对重度甲状腺肿大伴机能亢进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确诊重度甲状腺肿大伴甲亢后,根据现有公式和触诊经验确定甲状腺质量,按每克甲状腺组织实际投入3.7~5.55MBq计算治疗剂量,1次口服确定剂量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部分病例进行了第2次甚至第3次碘-131治疗.结果 38例患者经过1~3次碘-131治疗后全部获得治愈,其中第1次治愈23例(60.5%),第2次治愈13例(34.2%),第3次治愈2例(5.3%),4例发生甲低(10.5%),无1例患者发生甲亢危象和呼吸困难.结论碘-131治疗重度甲状腺肿大伴甲亢安全又有效,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赵永胜;赵丛雯;黄铁军;何蓓;易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应用根管钉-复合树脂桩核制作烤瓷长桥修复牙列缺损

    目的探讨保留更多残根、扩大桩核范围修复牙列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多个预成根管钉-复合树脂桩核,制作烤瓷长桥,对40例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缺损修复.结果经随访2~4年,有37例修复效果良好,修复成功率达92.5%.结论保留多个残根,应用多个根管钉-复合树脂桩核,联合制作烤瓷长桥,是修复牙列缺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心肌梗死并重症泵功能衰竭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重症泵功能衰竭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00年5月~2002年1月在珠江医院成功接受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73例心肌梗死合并重症泵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是否有伴发症、血管病变程度及手术的复杂程度分组,比较术前和术后7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管病变的程度和手术的复杂程度与是否有伴发症无相关(P>0.05).除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余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心功能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和不同手术复杂程度的患者心功能术前和术后7 d的提高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PTCA及支架植入术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合并重症泵功能衰竭患者近期的心功能.

    作者:万颂国;严全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

    目的总结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0~2003年收治的18例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治愈15例,死亡3例,治愈率83.3%.结论综合运用各项治疗措施,如早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积极气道灌洗、湿化及应用沐舒坦治疗,早期行肺保护性通气、应用生长激素等,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邱学文;王甲汉;李志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腔镜检查对围绝经和绝经后妇女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腹腔镜检查对围绝经和绝经后妇女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83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117例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患盆腔肿块患者的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盆腔肿块经腹腔镜检查,诊断出卵巢恶性肿瘤17例,输卵管癌2例;其余为良性肿瘤,并在腹腔镜下做了相应处理.结论对围绝经和绝经后妇女,腹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诊断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可及早明确肿块存在及其性质,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苟学萍;徐惠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少酸链球菌性大量腹腔积液1例

    妇科腹腔大量积液多见于结核性和卵巢恶性肿瘤,致病菌为少酸链球菌者实属罕见.2003年3月10日,我科收治腹腔大量积液1例,术后积液经细菌学检查,培养结果为少酸链球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广亮;钱沁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上颌骨骨折合并鼻泪管损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因高空坠地,右侧颌面部损伤半小时后急诊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较差,神志朦胧.右眼眉弓及右下唇可见多处软组织撕裂伤口,右侧上颌骨LefortⅢ型骨折,右侧下颌骨颏部骨折,咬合关系错乱.CT检查:右侧上颌窦前壁骨折,窦腔积血,右侧下颌骨颏部骨折.

    作者:李毅;李少萍;薛宏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胎之一胎儿无脑畸形1例报告

    目前国内文献尚无双羊膜囊单卵双胎之一发生无脑畸形的报告.本例病案报告为此类疾病提供产科诊断及处理经验.

    作者:苏桂栋;宋天蓉;万淑梅;龚时鹏;沈立勇;余艳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于WBEM框架的通用医院网络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系统WBEM是当前的研究方向.本文详细介绍了WBEM的相关标准规范、具体框架实现的技术原理以及已实现的管理模块.

    作者:满强;张海;郭文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