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切除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中血小板(PLT )计数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具备完整临床病历资料的直肠癌患者302例,检测PL T计数及FI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直肠癌患者中术前PL T计数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民族、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均无密切关系(P>0.05);(2)术前FIB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民族、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类型、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密切关系(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分化程度、大体类型、PLT 计数及 FIB水平均为肿瘤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直肠癌转移组中PLT计数及FIB水平具有相关性(r=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癌患者PL T计数及FIB水平均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对直肠癌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慧敏;李秀娟;张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YMS)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2~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NSCLC患者97例,肿瘤组织标本由术中切取或穿刺获得。使用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E18、E19、E20、E21)基因突变,使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ER-CC1、TYMS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 ERCC1、TYMS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97例检测样本中, EGFR基因突变29例,突变率为30%(29/97),女性、无吸烟史、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P<0.05)。EGFR突变与ERCC1 mRNA表达有相关性(χ2=4.088,P< 0.05),与 TYMS mRNA 表达无相关性(χ2= 0.265,P> 0.05)。结论 NSCLC EGFR基因突变与ERCC1 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与TYMS mRNA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张全;谭群友;王如文;陶绍霖;康珀铭;邓波;周景海;李坤;钱凯;蒋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清铁蛋白(SF)与ACS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11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0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4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检测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比较组间SF的差异并分析SF与hs-CRP及各血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A组、NSTEMI组、STEMI组与对照组比较S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NSTEMI组、STEMI组明显高于 UA组。相关性分析显示,SF与hs-CRP、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 SF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hs-CRP、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SF检测有助于ACS患者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
作者:潘锋;邓少丽;张志成;马海航;陈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辅助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5例Ag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采取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加局部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用药;对照组22例,为单纯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另有45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组,对Ag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和IL-17水平进行实验室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组比较。结果正常组血清CRP、TNF-α和IL-17水平均较AgP患者治疗前、后低(P<0.05)。治疗3个月后AgP患者血清CRP、TNF-α和IL-17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辅助米诺环素软膏治疗AgP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血清CRP、TNF-α和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肖艳;谭小兵;徐静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高血压患者393例,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A组单纯性高血压(89例)、B组高血压肾病Ⅰ~Ⅱ期(194例)、C组高血压肾病Ⅲ~Ⅴ期(11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213例),检测血清CysC、Hcy、肌酐(Cr)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CysC、Hcy和Cr含量随着高血压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A组CysC、Cr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 Hcy含量和B、C组CysC、Cr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组CysC、Hcy、Cr的 AUC分别为0.897、0.934、0.983,C组分别为0.995、0.992、1.000。B组的CysC、Hcy、Cr阳性率分别为69.59%、64.43%、4.12%,血清Cr+ Hcy、Cr+CysC、Hcy+CysC、Cr+ Hcy+CysC联合检出率分别为65.46%、69.59%、89.18%、90.21%;C组CysC、Hcy、Cr的阳性率分别为98.18%、95.45%、95.45%,血清Cr+ Hcy、Cr+CysC、Hcy+CysC、Cr+ Hcy+CysC联合检出率分别为100.00%、98.18%、100.00%、100.00%。结论 CysC、Hcy、Cr均可作为诊断高血压肾病的生物标志物;CysC和 Hcy联合检测高血压肾病Ⅰ~Ⅱ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诊断早期高血压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琰;刘如石;李原;邱义兰;邱果;李桑;谌芳;吴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弥散成像(DW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60例患者影像资料,共182处病灶,术前均行超声UE及DWI ,UE采用5分法诊断,DWI依据所测病灶ADC值诊断,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U E诊断恶性肿瘤89处,其中,正确诊断恶性肿瘤78处,漏诊7处,良性误诊为恶性11处;诊断良性肿瘤93处,正确诊断86处,漏诊11处,恶性误诊为良性7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2.5%,准确性为93.9%。UE联合DWI诊断恶性肿瘤86处,其中,正确诊断恶性肿瘤81处,漏诊4处,良性误诊为恶性5处;诊断良性肿瘤96处,正确诊断92处,漏诊5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95.8%,准确性为97.2%。结论 U E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联合DWI检查能明显提高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作者:王俊;卢环;叶军;刘少强;许红雨;苏子慧;吴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出现睡眠障碍与脑损伤部位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IEGEL量表对200例轻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睡眠质量测评,随访3个月,结合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检查结果分析发生睡眠障碍与脑外伤部位的关系。结果200例TBI患者发生睡眠障碍105例,有71例出现在患者清醒后1周内。其中,脑干、额叶、基底节受伤的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相关性高于其他部位受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障碍是轻度TBI的常见临床症状,与脑干、额叶、基底节等部位损伤关系密切。
作者:张正保;覃川;晏怡;李柏成;张彪;胡建刚;杨秀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部冠心病患者136例(A M I组46例,S A P组38例,U A P组52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血清Lp-PLA2,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和D-二聚体,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其中UAP组患者均明显高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其中心功能Ⅲ级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比较发现,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中、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且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上述指标亦明显低于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42,0.651,0.608,P<0.05)。结论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在评估冠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脑梗死诊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7.59±4.46)分,ADL评分为(63.44±9.35)分;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4.34±6.17)分,ADL评分为(54.46±9.06)分。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2个月后,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为44.64%,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基本痊愈率为23.21%,总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可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
作者:赵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和转录因子FOXO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胃癌石蜡包埋标本110份,和距癌灶边缘5 cm以上且经病理检查确定为正常胃黏膜的癌旁组织标本46份,进行 HIF-1α、M ACC1和FOXO4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统计标本来源患者的信息进行 HIF-1α、M ACC1和FOXO4蛋白与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相关性分析。用Kaplan-M eier法分析术后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用Cox法进行生存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HIF-1α(P<0.001)和MACC1(P<0.001)蛋白在癌灶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FOXO4蛋白在癌灶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1)。统计分析发现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浸润程度越大、伴随着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越高,HIF-1α和MACC1的阳性表达也越高,而FOXO4因子的表达降低。胃癌组织中3种因子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 HIF-1α、MACC1和FOXO43种因子的表达明显影响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而且是决定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HIF-1α、M ACC1和FOXO4在胃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付彪;李永翔;赵志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对血小板抗体筛选与配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摸索一种血小板相容性输注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氨基耦联法在SPR芯片表面固定相应的通用型血小板抗原,并优化芯片分析条件,再用该芯片检测对照血清,分析该技术的特性;MAIPA法对比研究临床样本,同时运用SPR技术对10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前进行血小板配合试验,选用配合型血小板输注,临床跟踪评价输注效果。结果 SPR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的稳定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好;SPR技术与MAIPA法对106例多次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样本检测显示,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05),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97.9%,总一致性为97.2%;利用SPR技术配型输注的10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8例1 h血小板增加值CCI>7.5,24 h CCI>4.5,临床跟踪评价良好。结论 SPR技术筛检血小板抗体与M AIPA法性能基本相当,但SPR技术操作更简便快速、可靠直观,而且非标记,可满足临床血小板输注前抗体的快速检测和配型的初步要求。
作者:伍昌林;周雪敏;何建安;顾大勇;朱奕;邵超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降低宫颈病变漏诊率的意义。方法对443例经高危型 HPV检测、阴道镜下活检及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不足者111例,占25.06%。高危型HPV阳性患者302例,其中,诊断不足者96例,占31.79%;HPV阴性141例,诊断不足者15例,占1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年龄分段,阳性组中诊断不足率呈现2个低谷的“N”型分布,≤30岁段与41~45岁年龄段较低,31~35年龄段与大于或等于51岁段者较高;阴性组中诊断不足率呈现2个高峰,≤30岁段较高,41~45岁呈一小高峰,其他年龄段较低;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30岁年龄段阳性组低于阴性组,41~45岁年龄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阳性组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以不同的HPV载量进行分组,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大,诊断不足率逐渐增加,1≤ HPV≤10组与10< HPV≤10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 HPV检测可降低宫颈病变漏诊率;并且与年龄和病毒载量有关。
作者:马静;袁世发;关丽云;黄丽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因眼外肌瘫痪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肌病患者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为眼外肌麻痹的鉴别诊断开阔思路。方法总结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11例肌病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眼睑下垂及复视,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1例患者均存在眼外肌麻痹表现,其中,眼咽型肌营养不良3例,眼咽型远端型肌病2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6例。曾在外院诊断重症肌无力,给予溴吡斯的明和(或)强的松治疗无效。肌肉活检可见特征性病理改变。统计学分析发现眼咽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发病年龄较大(P<0.05),肌酸激酶在眼咽型远端型肌病患者中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外肌麻痹貌似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需要鉴别某些特殊类型肌病,肌肉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马晓娟;肖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无空例正交设计下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神经定位仪下,对膝关节的外周神经支实施选择性射频消融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方法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发病部位、病程、术前VAS评分,将36例患者先分为9组每组4例,再次随机分配到4组每组9例,设计膝关节周围神经在神经定位仪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分为4因素3水平无空例正交设计,每次9例,为减少抽样误差重复4次。取其术后1周与术前VAS差值。结果射频消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佳组合是A3B3C(1-3)D(1-3),每个神经定位仪下膝关节外周神经支选择性射频消融术的靶点射频温度90℃时间120 s ,利多卡因浓度(0.5%~2%)及利多卡因计量(0.5~1.5 mL )。结论神经定位仪下对膝关节外周神经支进行选择性射频消融术在A3B3C (1-3)D(1-3)组合下治疗效果定位精确、安全、简便且效率高。
作者:肖林;王娴默;熊昌源;李彦林;徐澄;张忠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以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微炎症的标记物,通过67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血液透析治疗患者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照血清CRP水平分为两组: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两组患者在有无高血压、发现高血压时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升高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红蛋白低于CRP正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CRP正常组(P<0.05);67例患者CRP水平与血清清蛋白(r=-0.46,P<0.05)、前清蛋白(r=-0.37,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9,P<0.05)均呈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0.55,P<0.05)呈正相关。结论微炎症状态是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荆;沈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庆市璧山区孕妇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状况。方法采集孕妇外周静脉血作血红蛋白成分分析,进行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对怀疑地中海贫血的孕妇及其丈夫进行基因诊断检查。结果对2100名孕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筛查阳性94例,筛查阳性率4.48%。其中,进行基因诊断而确诊地中海贫血者68例,阳性率为72.34%,占总筛查孕妇比例为3.24%。对94例孕妇的配偶均建议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其中基因异常者8例,阳性率为8.51%。结论强化孕妇地中海贫血筛查,可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活产。
作者:文传芳;戴卓娅;陶才莉;王大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资料,探讨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分子分型及预后(生存曲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2例IMPC患者(IMPC组)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及分子分型特点,抽取同期乳腺癌中的136例IDC患者(IDC组)作为对照。结果与IDC组比较,IMPC组在生育状态、乳腺良性病史、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软组织侵犯、乳头侵犯、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表达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民族、月经状况、肿瘤家族史、临床表现、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分子分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ER阴性和病理分期Ⅲ期的患者2年预后较差。结论既往有乳腺良性病史与未育女性中IMPC组发病危险性较高,其2年无瘤生存情况可能与淋巴结转移、ER和病理分期有关。
作者:玛依努尔?阿里甫;朱丽萍;吐鲁洪?沙列尔;王斌;杨亮;吴涛;赵倩;迪力夏提?金斯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谵妄对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的临床观察队列研究。261例行非心脏大手术、术后送入SICU且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围术期情况,采用CAM-ICU表对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谵妄评估。手术2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健康状况,并用SF-36等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受教育时间短、术前糖尿病病史、术前的ASA分级高和送入SICU时APACHEⅡ评分高等是术后早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1.4±5.3)个月。术后24个月时谵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为57.3%,而未谵妄患者为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恶性肿瘤分期大于或等于3期患者、术前ASA分级高是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谵妄患者术后远期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和社会功能以及认知能力明显低于非谵妄患者。结论危重患者非心脏手术后的早期谵妄对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有显著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和社会功能。
作者:刘丹;王东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二十二碳六烯(DHA)全身给药对顺铂所致豚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豚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DHA加顺铂组、顺铂组,DHA加顺铂组连续给予植物油稀释后的DHA灌胃,500 mg?kg -1? d-1,共30 d。在灌胃22 d时,开始生理盐水稀释后的0.25 mg/mL的顺铂溶液腹腔注射,连续9 d ,正常对照组和顺铂组只给予相同剂量植物油灌胃。结果顺铂造模后,顺铂组和DHA加顺铂组 ABR阈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HA加顺铂组明显低于顺铂组。DHA加顺铂组外毛细胞残存数明显高于顺铂组,组织形态优于顺铂组,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顺铂组差于DHA加顺铂组。结论 DHA 灌胃给药对临床顺铂化疗耳毒性并发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文杰;陈焱;王跃锜;蔡佩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明确两性多肽结构对鲍曼不动杆菌(AB)外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LysAB3基因及删除两性多肽结构的LysAB3-D基因,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LysAB3及LysAB3-D ,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将AB分别经LysAB3及LysAB3-D处理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中是否有绿色荧光的聚集。结果经LysAB3处理后的AB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菌体表面粗糙、皱缩,部分裂解为碎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菌体内有绿色荧光聚集。而删除两性多肽结构的LysAB3-D作用AB后,却没有上述现象的发生。结论两性多肽结构可增加AB外膜通透性,有助于裂解酶进入其中,达到抗菌目的。
作者:张劼;陈永;曾颖;李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脐带间质干细胞(UC-MSCs)治疗Graves病(GD)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0组)、GD对照组(G1组)和UC-MSCs治疗组(G2组)。留取小鼠血清,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浓度。取甲状腺,制备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取脾脏,部分制成单个核细胞悬液,行三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CD1dhiCD5+CD19+Bregs比例;部分脾脏提取总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regs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26周时G2组血清中 TSAb浓度与脾脏组织中CD19+B细胞较G1组明显降低(P<0.05),B细胞中CD1dhiCD5+CD19+ Bregs所占比例和脾组织IL-10 mR-NA、TGF-βmRNA表达量较G1组却明显上升(P<0.05),且在移植前、后血清TSAb浓度差与脾脏中CD1dhiCD5+ CD19+ Bregs所占比例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与IL-10、TGF-βmRNA的表达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UC-MSCs可能通过上调Bregs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李荣良;韩扣兰;戴小丽;黄诚;李卫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BRCA1基因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RCA1 mRNA和蛋白在6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PS)联合TA克隆测序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BRCA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结果BRCA1 mRNA和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率为51.7%(31/6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1.7%(43/60)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1.7%(19/60),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出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45,P=0.007)。结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导致BRCA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韦薇;李秋云;唐玮;蒋奕;姬逸男;杨华伟;刘剑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INK4、P57kip2和Ki67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正常肝组织标本21例,肝细胞肝癌标本48例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4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析P16INK4、P57kip2和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P16INK4及 P57kip2蛋白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比较显著降低,阳性率分别为49.3%和34.2%,K i67蛋白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阳性率为91.7%,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高、低分化组P57kip2、Ki67及P16INK4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INK4、P57kip2表达降低及Ki67的高表达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涵;周涛;张春晶;李淑艳;王丽萍;刘哲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低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1% Triton X-100对制备大鼠肝脏去细胞支架(DLBS)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且适宜的DLBS的制备方法。方法将低浓度SDS(0.25%、0.50%)和1% Triton X-100分别加入大鼠肝脏去细胞流程,通过免疫荧光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结构,并对支架内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再通过四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观察支架对C3A的细胞毒性。结果 0.25% SDS和0.50% SDS处理组的DNA定量均小于50 ng/mg干质量,并且糖胺聚糖在0.25%SDS和1% T riton X-100处理组的定量要高于0.50% SDS处理组。同时,M T T 实验表明3种方法处理后的去细胞支架对于C3A细胞的生长无毒性作用。结论应用0.25% SDS在5 mL/min灌注流速下去细胞能够制备更为理想且有效的DLBS ,从而为器官再生打下基础。
作者:王康华;程远;宫绪萌;康利民;洪合;高毅;潘明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不同的健康教育投入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南京市A社区医院与B社区医院内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依所在医院不同分为深度教育组与轻度教育组,每组90例。在1年时间内,对深度教育组内的糖尿病患者给予多样化系统的健康教育,对轻度健康教育组内的患者给予一般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水平、生活方式及疾病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深度教育组健康教育后的健康知识水平、生活方式及疾病控制效果均优于轻度教育组。结论增加健康教育投入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路云;章蓉;常峰;曹乾;陈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筛选该院心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配进入磷酸肌酸钠组(C组)、乌司他丁组(U组)、磷酸肌酸钠加乌司他丁复合组(C U组)和对照组(M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后并行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例数、IC U 时间、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死亡情况;同时检测不同时间血浆肌钙蛋白 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4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住院死亡、并发症的发生和ICU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U组、CU组术中体外循环后并行时间低于M组(P<0.05),并且CU组后并行时间低于C组和U组(P<0.05);与M组比较,术后血浆中CK-MB、cTnI浓度均比其他组低(P<0.05),但CU组降低更明显。结论 CP联合UTI的应用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减轻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的心肌损害,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于文波;黄明君;许华山;姚星星;文冰;付国伟;赵文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血糖浓度和心率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9月择期腹部手术行全身麻醉患者80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右美托咪定0.6μg/kg剂量组(D1组)、0.8μg/kg剂量组(D2组)和1μg/kg剂量组(D3组),每组各20例。检测患者插管后30 min、手术后1 h和手术后6 h的血糖浓度;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后、手术15、30、45、60、75、90、105、120 min和术后15 min的心率变化。结果手术后1 h ,D2组和D3组患者血糖浓度显著低于S组(P<0.05),插管后30 min和手术后6 h ,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患者同一时间的心率比较,D2组患者在插管后60、75、90 min心率显著降低(P<0.05),D3组在整个手术期间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缓解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血糖浓度和心率变化。
作者:袁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肾动脉起始部频谱分析在肾动脉及主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50例(58条肾动脉)肾动脉起始部频谱异常的病例,按病变部位分为4组,即降主动脉缩窄组、肾动脉起始部狭窄组、肾动脉中远段狭窄组、肾动脉全程狭窄组。并以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经腹前正中扫查左、右肾动脉起始部,测量其峰值流速(PSV)、加速时间(AT)及阻力指数(R I )等参数,发现肾动脉频谱异常时,再进一步观察主动脉、肾中远段肾动脉、肾段动脉及肾内血流分布情况。结果降主动脉缩窄表现为双侧肾动脉PSV、RI减低,AT延长;肾动脉起始部狭窄表现为起始部PSV增快,RI降低;肾动脉中远段狭窄/栓塞表现为肾动脉起始部PSV减低、RI增高;全程狭窄表现为肾动脉起始部PSV增快,RI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起始部频谱分析有助于鉴别判断肾动脉及主动脉狭窄的位置,在上述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玉玲;付世文;陈延涛;王春光;李惠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K i67指数在各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以区分不同的分子亚型。结果621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K i67指数为0%~95%,平均为40.83%。以14%为界,将乳腺癌患者的K i67指数分为两组,其中,K i67指数小于或等于14%乳腺癌患者109例(17.6%),K i67>14%乳腺癌患者512例(82.4%)。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病理分期与Ki67指数均无关(均 P>0.05)。患者组织学分级、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与Ki67指数均有关(均 P<0.01)。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患者的Ki67指数分别为10.00%、40.00%、40.00%、70.00%,其中,其他三型的Ki67指数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均 P<0.01),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三者之间的Ki67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K i67指数(70.00%)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0.00%)。结论 K i67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与ER、PR、HER-2同时检测可能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利利;朱相露;古丽扎热叶?艾库拉;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木妮热?木沙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黔南州稀有血型Rh阴性冰冻血库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板法初步筛检15546例无偿献血者Rh血型抗原,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确定试验进一步确定Rh阴性血液样本,初步筛检试验和确定试验均为Rh阴性的新鲜血液采用冰冻深低温保存技术制备 Rh阴性稀有血型冰冻血库,评价冰冻血库建立的意义。结果共获得 Rh阴性血清96份(0.62%),血型鉴定以ccee表现型为主,占60.42%,明显高于其他表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分布中发现:A血型占44.79%(43/96),AB血型占6.25%(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阴性稀有血型冷冻制备量、临床应用量和临床应用有效率逐年上升,其中,A、O血型冷冻制备量、临床应用量和临床应用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AB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h阴性稀有血型冰冻血库的建立对紧急输血治疗Rh阴性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同型输血率,提高紧急输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宋飞峰;李竹兰;段书刚;李涛涛;杨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遗传学的异常与其他预后指标相关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已经确诊的患者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应用着丝粒探针CSP12(+12)和序列特异性探针ATM(11q22.3)、RB1(13q14)、P53(17p13,1)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同时分析FISH检测出的遗传学异常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7例患者中有8例(17.02%)患者通过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CC)检测到细胞遗传学异常,10例未见中期分裂相,但应用FISH检测此类样本有6例发生染色体改变,余29例为正常核型。17p-有2例(4.25%),13q-有19例(40.42%),11q-有4例(8.5%),12-三体有6例(12.77%),复杂细胞学异常有5例(10.64%),13q-合并11q-有2例,13q-合并12-三体有2例,17p-合并13q-有1例。将正常核型和13q-分到低危组,12-三体分到中危组,11q-、17p-和复杂细胞学异常分到高危组,CD38在高危组的分布较低危组高,IgVH在低危组的分布较高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s.P=0.013)。年龄、β2微球蛋白、ZAP-70、Rai分期在预后不同的染色体中分布无差异。结论(1)FISH技术在检测CLL染色体异常方面检出率较CC高;(2)FISH检测出的染色体异常与CD38、IgVH的分布具有一致性。
作者:谭明芳;张正昊;刘洋;陈双;余静静;曲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拇指掌侧双V-Y推进皮瓣在拇指SⅠ、SⅡ度指端缺损修复创面、重建指腹的临床应用。方法因所有入选患者均拒绝行游离拇甲瓣移植,采用拇指掌侧双 V-Y 推进皮瓣修复创面重建指腹,瓣切取范围为(1 cm ×2 cm )~(1.5 cm×2.5 cm),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指端有保护性感觉,创面一期愈合。术后1例患者指间关节僵硬,经康复锻炼后恢复正常功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指腹逐渐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功能恢复满意。术后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价试用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17例,良1例。结论临床采用拇指掌侧双V-Y推进皮瓣在拇指SⅠ、SⅡ度指端缺损修复创面、重建指腹,大程度保留手指长度及功能,皮瓣修复效果好,操作简便,血供可靠。
作者:徐骁然;唐修俊;魏在荣;王波;祁建平;孙广峰;王达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该院接受治疗的2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LEDVT的210例患者发病因素,以期了解影响LEDVT下肢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1.23±21.38)岁,大于40岁患者的发病率占全组的92.86%。LEDVT发病部位依次是左下肢、右下肢和双下肢,并以混合型血栓为多见。LEDVT患者的发病诱因依次为外科手术、长期卧床及久坐和创伤等原因。结论导致LEDVT发生的高危因素较多,尤其是外科手术、长期卧床及久坐、创伤以及高龄等,发生LEDVT的风险显著增高,为今后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杜培泽;孙海波;孙聪毅;崔小杰;酒淑玲;丁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探讨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1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UAP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4例(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6例(STEMI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SAP组)及对照组30例(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STL1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NC组和SAP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各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各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明显均高于NC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越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3)冠心病各组LDL-C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 FSTL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FSTL1水平检测对于ACS的辅助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判等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孙黎明;陈斌;周哲;朱映红;董政;汪明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microRNA(miRNA)是一种进化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 ,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2],调控心肌细胞的增殖分化、心肌收缩及心电传导等。研究发现,miRNA通过影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及功能,参与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细胞跨膜离子通道功能紊乱是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miR-NA通过调控钠、钾、钙等离子通道基因表达或功能,干扰离子通道电流传导,影响心脏自律性、传导性及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特性,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各种右心房疾病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3],而在左心房疾病该差异则不显著[4-5]。此外,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房颤和窦性心律失常miRNA表达谱也不同[5-6]。因此,miRNA可能在调控心脏兴奋传导及诱导心律失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miRNA不仅直接影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和功能,还可作用于相关转录因子,间接调节离子通道基因,从而参与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miR-NA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郭鑫(综述);杨俊(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羊膜位于胎盘的内层,主要由来源于外胚层的上皮细胞和来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构成。其不含血管,细胞成分相对简单,在胎儿娩出后即成为“废弃物”。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MSCs)有着来源丰富、无需有创操作、取材几乎不受限制、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有向3个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免疫原性低等多种优点,可能成为一种更加理想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临床研究及应用的来源[1]。
作者:张递思(综述);史明霞;董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为神经外科的常见、多发病,是外伤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包括创伤部位的原发性脑损伤和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TBI发生后数天至数个月内,继发脑损伤仍在持续进行,并且细胞水平继发性的脑损伤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性损害。精细病理学研究证实,伤后脑毛细血管痉挛狭窄、管腔塌陷、血栓形成、血管断裂,24 h达损伤高峰,使血脑屏障破坏,出现明显的脑供血不足,导致继发性脑损害[2]。脑组织缺血、缺氧是继发性脑损伤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靳春杰(综述);张建宁(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肝纤维化(hapotic fibrosis)是与慢性肝脏损伤相关的肝脏瘢痕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中间过程,其机制是持续性的肝实质细胞的损伤和(或)炎症,其特征是富含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 ECM )合成与降解失衡[1]。持续性的肝实质细胞损伤和(或)炎症终导致部分患者肝硬化(hapotic cirrhosis)。在欧洲,酒精性肝硬化多见,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在中国约80%的肝硬化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2]。肝脏成肌纤维细胞(hepatic myofibroblasts)参与了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其主要来源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 )和门静脉成纤维细胞(portal fibroblasts)。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受复杂的信号分子网络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表观调控也参与了肝纤维化过程。通过清除肝成肌纤维细胞,终止纤维形成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可以控制慢性肝脏损伤,从而实现对肝纤维化的逆转。
作者:过忆(综述);薛博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Lycopene)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 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番茄红素预处理组(Lycopene组)、模型组(H2 O2组)和番茄红素预处理后建立模型组(Lycopene加H2 O2组)。除对照组及Lycopene组外,其余各组用过氧化氢(H2 O2)200μmol/L处理6 h ,建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Lycopene组建模前30 min加入5μmol/L的番茄红素。6 h后M T T观察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激光共聚焦联合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酶标仪检测细胞内AT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LDH、CK-BM、ROS、MDA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SOD、ATP及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H2O2组比较,Lycopene加 H2O2组LDH、CK-BM、ROS、MDA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SOD、ATP及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茄红素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清除细胞内氧化应激产物,增强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及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作者:钟源;孙善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病理学》(pathology )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gy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1]。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打开学习临床医学的“钥匙”。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 il-liam Osler(1849-1919)曾写道:“As is our pathology ,so is our medicine(病理为医学之本)”。它具有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日新月异,联系临床紧密的特点。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医学教育也逐渐转变为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模式。目前,《病理学》广泛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 )模式,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2]。它以教师讲授为主线,一本教材全面系统地讲授教学内容,书中大量知识信息用“填鸭式”输出给学生[3]。长期使用LBL教学已使临床医学系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创新思维和临床实践的能力等,这些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医学生临床课程学习和后续实践教育。
作者:封玉玲;陈杰;胡玲;赖国旗;李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灾害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难和人为事故中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1]。自2003年SARS之后,灾害医学在中国得到了空前重视和迅速发展。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初步建立了伤员集中、检伤分类、现场救治、后方转运的救治模式,形成了通讯保障、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军民协作等策略,这标志着中国灾害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初步建立;但也暴露出相关系统研究的具体成果较少、专业化培训规模小、紧急医学救援人才储备不足、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不完善、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不够等问题[2]。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的流动性将大大提高,传染病暴发、恐怖袭击、安全事故等风险也随之增加,中国的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形式和严峻挑战。
作者:阳昊;孙研;卢一郡;卢国浩;刘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医疗机构和患者是医疗服务市场的供方和需方,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医生具有行业的信息优势,由此带来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等市场失灵现象,需政府扮演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角色[1]。政府是公众利益的代表,是卫生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在医疗服务交易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直接决定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费用水平;患者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医疗服务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寄希望于政府与医疗服务机构进行“谈判”[2]。医疗机构、患者、政府是医疗服务市场中3个代表性的利益集团,因此,有必要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医疗机构、患者、政府3个利益集团的行为关系,探讨过度医疗产生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
作者:廖宇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1]。2010年6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成为卫生部卫Ⅺ项目农村医疗机构诊疗技术优化与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医院[2],目前,已对67个单病种按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进行医疗费用支付。为了解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是否按抗菌药物使用相关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本文随机抽取了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按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管理的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计划性剖宫产及小儿腹股沟斜疝3个临床路径单病种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了按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管理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作者:张艳芳;刘忠和;李飞;熊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人蛔虫是一种常见的人体消化道寄生虫,引起蛔虫病。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夺取营养,也可引起肠梗阻、肠扭结、肠穿孔、胆道感染和阻塞引起阑尾炎等急腹症,甚至还可以钻入肝、胆等引起严重的异位损害。因肠蛔虫病患病率的下降,即使感染蛔虫但肠道内蛔虫数量明显减少,女性患者腹痛一般不考虑肠蛔虫病,因此,该病常被忽视,而以妇科疾病来就诊。本院近年来在做阴道检查妇科病的同时均对下腹部的肠道进行观察,发现有部分妇女在肠道内发现了肠蛔虫,并且很多患者没有腹痛症状,现将3例典型的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席汉氏(Sheehan)综合征是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一种,临床较为罕见。2013年10月武威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1例伴发全血细胞减少的席汉氏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建霞;王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是一类病因未明的软组织病变,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 H O )将其归为软组织肿瘤,并重新命名为“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1]。炎性假瘤可累及全身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主要累及肺部和眼眶,原发于颅内的炎性假瘤罕见。自1980年West报道了首例脑内炎性假瘤以来,至今文献报道不足80例。因此,关于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作者所知甚少。现将本科诊治的1例颅内炎性假瘤报道如下,并结合已报道的文献从病因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柯颖;潘琦;马瑞斌;李飞;孔凡勇;乔楠;缑新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导致低钾血症的疾病之一,能够明确诊断的患者更少。本科近收治了1例此类患者,虽然来势汹汹,但是终转危为安,且患者得到根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阳;范彩逢;李松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绝经后妇女因家庭因素有生育要求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的罕见病例之一。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的降低及子宫内膜的萎缩,在行IVF-ET前,患者需性激素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促进卵巢排卵,但绝经后性激素的运用可能引起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现报道1例54岁绝经5年患者行IVF-ET 前、后治疗期间发生的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期对绝经后妇女行IVF-ET前性激素运用的利弊有所思考。
作者:钱燕萍;毛熙光;詹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对装甲兵军事绩效的影响,为改善官兵军事绩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部276名装甲兵为研究对象,进行军事绩效评定,包括军事训练项目考核(40%)、装甲车操作考核(40%)和领导评定(20%)3项,将考核成绩按百分比相加,以80分为界划定军事绩效良好和较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并评估军事绩效良好者和较差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受试装甲兵中军事绩效良好者占61.2%,较差者占38.8%。(2)军事绩效良好者SCL-90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军事绩效较差者(P<0.05)。(3)军事绩效良好者PSQI总分为(5.83±2.94)分,而较差者为(7.63±3.85)分;军事绩效良好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军事绩效较差者(P<0.05)。结论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是影响装甲兵军事绩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甘景梨;梁学军;高存友;程正祥;段惠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医患沟通技能的自我评价现状。方法利用国内外已发表的《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SAS)及《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自评)》对某综合性大学的12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7名学生完成CSAS后其积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为51.43分,消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为32.94分。调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而男女、不同学制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5.28%学生同意或完全同意“学习医患沟通技能与学习临床技能同样重要”。127名学生完成《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自评)》,总分150分,127名学生的平均自评得分为104.93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P=0.008)。五年制及八年制学生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学生对医患沟通学习持积极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医患沟通技能与学习临床技能同样重要”,且对沟通技能自评不高,医患沟通技能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邓凤;欧阳运薇;王忠;姚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光学扫描三维测量法评价基于3DP技术制作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树脂熔模的适合性。方法以标准牙列缺损模型为原始模型,应用3DP技术完成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树脂熔模的制作。将上述支架树脂熔模戴入原始模型,采用“复模法”得到复制有支架树脂熔模组织面的石膏模型。应用光学扫描三维测量法对基于3DP技术制作的RPD支架树脂熔模的适合性进行评价。结果支架树脂熔模组织面与原始模型组织面间的偏差情况如下:腭杆和支托部位偏差小于0.100mm;网状连接体部位即模型的缺牙区,偏差接近0.500mm;部分卡环部位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偏差大多数介于-0.100~-0.200mm,大偏差值为-0.390mm,平均偏差为-0.168mm,此外,其在X轴(近远中向)、Y轴(颊舌向)和Z轴(龈向)的平均绝对偏差值分别为0.058mm、0.125mm和0.030mm。结论基于3DP技术制作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树脂熔模在支托和连接体部位适合性良好,在卡环部位的制作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牛茂;许在俊;李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及一些危重新生儿住院、禁食时间长,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和全胃肠外营养(T PN ),输注高渗性或黏稠性液体,如脂肪乳、蛋白等,可供穿刺的血管少而细,血管通透性高,输液易外渗,反复穿刺后损伤血管大,容易造成感染,延缓了液体进入体内,影响患儿后续治疗,甚至导致救治失败。与此同时,深静脉穿刺系有创操作,由于早产儿皮肤娇嫩,穿刺及护理相对复杂,同时容易导致心肺损伤,限制了其进一步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输液技术,适用于5d及以上的中、长期治疗和输入高渗性、刺激性的药物治疗,用于早产儿,可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其操作简便、安全,穿刺点远离身体重要脏器,避免了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引起的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为长期静脉营养治疗保留血管通路。PICC一方面有力地避免了外周静脉输注时因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的风险[1]。另一方面,与深静脉置管比较,PICC 创面小,护理简单,感染发生率低。PICC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外周和深静脉穿刺的问题,是一种理想的静脉留置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 PICC由于为外周静脉置入,在一些情况下不易留置成功。PICC操作失败一方面给患儿造成痛苦和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新生儿救治带来了困难,是临床上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科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共有30例患儿操作失败,现将PICC留置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婷婷;王楠;李雪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aortic coarctation ,AC)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主动脉畸形。在降主动脉上段邻近动脉导管处出现先天性狭窄,并在狭窄的近侧与远侧端产生明显的压力阶差,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14%[1]。婴幼儿的AC部位多位于动脉导管的近侧端和左锁骨下动脉的远侧段,常伴有动脉导管未闭及缩窄远近段的侧支循环形成[2]。一般当上下肢血压的压力差大于或等于20 mm Hg时就需要积极治疗,且患有AC的婴儿约10%在生后1~6个月内即可发生顽固性心功能衰竭,所以,及时手术常能挽救患儿生命[3]。主动脉缩窄矫治术是治疗主动脉缩窄必需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杨;刘珂汐;王亚玲;刘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系统评价氨甲环酸(T A )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手术中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收集TA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个RCT ,共851例患者。TA可显著减少术后总出血量(24 h:SD=-208.41,95% CI:-311.48~-105.35,P<0.0001),降低围术期同种异体输血风险(RR=0.47,95% CI:0.33~0.66,P<0.0001),可显著降低输入袋装红细胞的人数(RR=0.60,95% CI:0.49~0.74,P<0.001)。该研究尚无足够证据证明 TA与血栓栓塞事件有关。结论 TA可减少OPCAB手术患者的出血量和输血风险。由于样本量小、剂量小、随访时间短的问题,其不良反应仍存争议,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确证。
作者:娄小飞;阚全程;杜书章;付俊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