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左侧头颞部皮疹伴痒痛1 月余.1个月前,患儿母亲发现其左侧头、颞部红色斑块,斑块面积逐渐扩大并且表面岀现细碎鳞屑,其上毛发松动易脱落,同时出现明显瘙痒和触痛当地医院以“皮肤感染”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静脉治疗3d后症状加重,红斑表面岀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伴疼痛加剧.无明显全身症状.自行外用“维肤克星”后无缓解.为明确诊断并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患儿足月顺产,母乳喂养:体重38kg,身高正常;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系统性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自诉与症状类似患儿有密切接触.
作者:宋秋荷;周会祥;帅丽华;余泽莹;邢晓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人选标准:符合软纤维瘤的诊断标准.排除对酰胺类局麻药过敏者、伴有先天性或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者.共入选84例,均为2010年3月- 2011年3月本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20 ~70岁;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25~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泰娟;吉冯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躯干及四肢灰褐色斑片2年余.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胸部出现数个蚕豆大小紫红色斑片,伴轻微瘙痒,逐渐增多并扩大,累及背部、四肢近端,以四肢屈侧明显.发病前无用药史及化学品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病例.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近端屈侧密集分布粟粒至蚕豆大的圆形、椭圆形暗灰褐色斑点及斑片,胸背部皮疹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边界较清,皮疹表面光滑,双上臂近端皮损上覆少许鳞屑,Darierps征阴性(图1).
作者:何丽莎;路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分为寻常性、脓疱型、关节型和红皮病型等四型,其中寻常性占95%以上[1],斑块状银屑病是寻常性银屑病常见的类型.在临床上,斑块状银屑病和钱币状湿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但是斑块状银屑病和钱币状湿疹(尤其发生于胫前部)常由于皮疹不典型或是患者经过长期反复治疗以后使两者皮疹形态相似(图1),难以鉴别,尤其是缺少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容易误诊.此时可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鉴别诊断,但部分患者对活检取材的依从性差.
作者:陈向明;陈艳华;张海清;胡阳;俞爱华;李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全身出现红斑,伴瘙痒半月,眼结膜溢血1d.半月前患者腹部、双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小红点,瘙痒,有时出现直径>5 0cm的大片红斑、风团.口服“依巴斯汀、曲克芦丁、消风止痒颗粒”,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炉甘石洗剂”,红斑、风团可消退,红点及瘙痒无明显减轻.白发病以来,曾2次出现眼结膜溢血,伴眼部轻微疼痛,且每次出现该症状时患者的皮疹处于红斑、丘疹和风团泛发期.自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后可好转,1d前患者再次出现眼结膜溢血,同时全身泛发红斑,瘙痒.
作者:雷明君;高顺强;王根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面部皮肤增厚伴下肢关节肿胀8年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皮肤增厚,以前额为甚,有明显褶皱.同时伴有双下肢关节肿胀,至当地医院就诊,双下肢X线片示有关节积液,肾功能示尿酸增高(具体数值不详),诊断为痛风,仅进行关节抽液治疗,自服降尿酸保健品(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8年中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逐渐增大,间断有轻度关节疼痛,双手指、双足趾增粗,无手足多汗.患者既往体检,无心、肺、肝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均无类似症状.
作者:张云凤;王秀丽;王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全身弥漫性丘疹伴瘙痒2年余.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手背出现皮色平顶苔藓样丘疹,表面蜡样光泽,自觉瘙痒,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多,累及面部、躯干、四肢,尤以双耳廓、面颈部、上胸背部、四肢伸侧为著,双手背、上肢伸侧丘疹下的皮肤浸润性增厚,触之发硬,双手关节活动受限,眉间、鼻根部、双侧口角皮肤肥厚突出,鼻翼两旁、口周皮肤呈瘢痕样改变,张口受限.
作者:陈文慧;刘乐;王俊民;李伯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双面颊发生淡褐色痂皮1年.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双面颊出现黄褐色痂皮,并逐渐增多.痂皮逐渐增厚,皮损面积逐渐扩大.皮损可抠下,但易于1个月左右复发.近2个月来明显加重.曾在多家医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效,皮损继续扩展.患者近1年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差,感心慌3~4个月,在外院诊断为“焦虑状态”.1年前曾患面部过敏性皮炎.
作者:张韡;陶玥;吴侃;刘排;孙建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学生.5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面部红斑,伴脱屑和瘙痒,当地医院以“湿疹”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3周前,每晚突发双下肢肌肉痉挛,1~2min后即缓解,2~3次/晚;1周前,行走时感左下肢无力,不能抬腿,下蹲后不能站起,后逐渐发展为四肢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上楼梯及穿衣困难,不能行走,进食固体食物困难及饮水呛咳,伴发热、咽痛和咳嗽咯痰,T 38 ~ 38.5℃,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关节痛等.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史.
作者:李蓉;董晓蕾;蔡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发现出汗后衣物红染1周.患者就诊前1周发现出汗后擦汗毛巾染成红色,所接触的内衣等物品也被染成红色,所染毛巾及衣物清洗后可退色.皮肤、泪液、尿液未见红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史,否认用药史,否认染料、重金属等物质接触史.自述近半年饮用自产蜂蜜,但家中同饮此蜂蜜者无上述症状.就诊时,患者白衬衣衣领被染成淡红色.
作者:解方;李恒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龟头红斑6年.患者6年前无诱因龟头处出现浸润性红斑,以后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治,以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予联苯苄唑乳膏外用,皮损不退.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否认出皮疹前有服用药物史,否认冶游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全身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可见约1.5cm×2.0cm的浸润性红斑,边界较清楚,表面发亮,质软,无触痛(图1).
作者:张英;张道军;黄显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儿女,72d.躯干、四肢反复红斑、水疱伴色素沉着72d.皮肤科情况:躯干及四肢泼墨状和漩涡状褐色色素沉着斑,右手环指远节指骨和中指近节指骨及左手环指掌指关节伸侧、左足拇趾及中趾伸侧边界清楚深黄色疣状、突起较硬斑块.左手中指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层局限性假上皮瘤样团块状增生,可见大量角化不良细胞;右小腿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灶性基底层液化变性,色素失禁.诊断:色素失禁症.
作者:郭生红;李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27岁.右侧背部群集性丘疹及水疱10年余.MRI检查示:右侧背部软组织区见散在小点状、条状信号影,层次清楚,局部未见明确成形肿块影.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淋巴管增生及扩张,管壁为内皮细胞,管腔有凝固淋巴液,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浅表性淋巴管畸形.
作者:陈诗平;张玲;刘超;刘品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57岁,全身起疹4个月,因皮疹不典型曾被误诊,后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环状肉芽肿,随后经检测血糖确诊为糖尿病.笔者结合本例特点探讨环状肉芽肿与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夏凡;朱林学;段逸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儿男,10个月,头部丘疹、斑块7个月,泛发全身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层见大量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CD68(+),LCA(+),S-100(-),CD34(-),CD12表皮内散在阳性.符合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多症诊断.
作者:王晓川;曹萍;吴一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儿女,3岁6个月.右臀部皮疹3年,局部曾有蚊虫叮咬史.皮损特征为边界清楚的紫红色溃疡性斑块.病理显示为结核样肉芽肿改变,抗酸染色阳性.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予口服利福平联合克拉霉素治疗3个月,皮损愈合.
作者:肖媛媛;伏利兵;邢嬛;马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诱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门诊的287例白癜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史、发病部位、家族史、伴发疾病及诱因,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143例,女144例,平均发病年龄(18.9±14.4)岁,4~8岁为高峰发病期(14.29%).寻常型白癜风有272例(94.77%).患者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病,但曝光部位(头、面、颈及手足)发病率较高,占67.25%.33例有阳性家族史,68例有诱发因素,其中有外伤史者27例,精神心理因素者28例.结论 本地区白癜风男女发病比例相近,以青少年居多,寻常型常见,好发于面颈部,外伤及精神心理因素为常见诱因,且有家族史患者病情较重.
作者:程亚南;苗青;张江安;贾名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头癣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方法 收集本院真菌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头癣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并收集病发进行真菌培养和病原菌鉴定,包括菌种.结果 共收集117例头癣患者,主要由未成年人组成(≤18岁者103例).临床类型以黑点癣为主,81例,其次为:脓癣28例,白癣5例,黄癣3例.病原菌构成:紫色毛癣菌68株,须癣毛癣菌17株,断发毛癣菌17株,红色毛癣菌9株,许兰毛癣菌3株,石膏样小孢子菌1株,羊毛状小孢子菌1株,光滑念珠菌1株.结论 南昌地区头癣以儿童多见,临床多表现为黑点癣,致病优势菌为毛癣菌属,存在地区差异.
作者:李智华;金云;占萍;江情;罗云鹏;陶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57岁.口腔溃烂、手足及躯干起疹1月余.背部皮损组织病理可见胶样小体,诊断:泛发性扁平苔藓.予NB-UVB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及羟氯喹治疗,8周后皮疹消退.
作者:邱百怡;周飞红;喻雅也;李惠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光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的30例光敏性皮肤病患者均口服昆明山海棠片,皮损一侧外涂他克莫司软膏(试验侧),另一侧外涂复方氧化锌软膏治疗(对照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和4周时各随访1次,评价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试验侧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侧(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试验侧皮肤的水分和油脂改善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弹性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侧不良反应(瘙痒、灼痛等)有9例,对照侧不良反应(红斑、瘙痒等)有1例.结论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光敏性皮肤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付兰;纪超;李贤光;涂颖;起珏;何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以紫癜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1月- 20H年6月收治的6例以紫癜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系统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6例均被误诊,首诊病程均未见记录眼睛干涩及口干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见结缔组织病样特征,予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10d ~4周后患者皮疹均消退,血IgG治疗前为(2 366.67±754.63) mg/dL,治疗后下降至(1 936.67±322.22) mg/dL,总体疾病活动指数也下降,仅1例在药物减量后皮疹复发.结论 pSS患者出现紫癜样皮疹易被误诊,全面了解本病特征,结合典型结缔组织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确诊本病.本病可能系高球蛋白所致,抗过敏治疗效果欠佳,个体化规律免疫抑制效果佳.
作者:余瑾;鲁盈;李亚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种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 sIgE)和IgE,并对朝鲜族和汉族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组59例(朝鲜族26例,汉族33例)和小儿组55例(朝鲜族28例,汉族27例)血清总IgE升高,婴幼儿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53例(朝鲜族24例,汉族29例),小儿组有58例(朝鲜族30例,汉族28例),两年龄组间及两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牛奶、牛肉和羊肉.结论 延边地区婴幼儿组和小儿组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且朝鲜族和汉族患儿也无差异,特异性过敏原主要为牛奶、牛肉和羊肉.
作者:徐香淑;金哲虎;金春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Hailey-Hailey disease,HHD)患者ATP2C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外周血DNA抽提、PCR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对中国非同族的2个HHD家系和2例散发患者的ATP2C1基因的27个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并利用Pubmed和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近12年来国内外有关HHD患者ATP2C1基因突变分析的文献,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入组者发现1例剪切突变118-2A→G,1例错义突变K866T,1例无义突变S212X和1例缺失移码突变356fs2X.综述文献发现ATP2C1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3个功能区,此外还发现22外显子是亚洲人种HHD的高风险位点.结论 这4例的突变方式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可影响转录和翻译的结果,是造成相应家系和散发患者临床病变的特异突变.
作者:李晓莉;张鼎伟;肖生祥;彭振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自介素-10(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7月-11月本科门诊诊治的58例寻常期白癜风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本院行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L-10和TNF-d的含量.比较分析两组以及研究组中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IL-10和TNF-α含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稳定期患者的IL-10含量高于进展期患者,而TNF-α含量低于进展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当病情达到进展期时,呈现低值;同时TNF-o含量呈上升趋势,当病情达到进展期时,呈现高值.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0与TNF-α为研究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邓茂;曾凡才;廖勇梅;钟桂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腐植酸钠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皮肤切创模型,以不同浓度的腐植酸钠(0.5%,1%,2%)作用于伤口,分别于术后3,6,9,14,21d时间点观测创面愈合率和平均愈合时间,HE常规染色观察新生肉芽组织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腐植酸钠各剂量组的创伤平均愈合时间为(13.7±0.65)d,明显快于空白组的(15.95±1.13)d和阴性组的(15.72±1.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9,14d腐植酸钠各剂量组的伤口皮肤平均愈合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E染色表明,与空白组和阴性组相比,术后3,6,9d的腐殖酸钠各剂量组的炎症细胞明显减少,新生肉芽组织较厚、新生毛细血管密集、表皮愈合速度较快.结论 不同剂量腐植酸钠均能促进实验性皮肤创伤的修复.
作者:张爱军;闫志勇;车晓侠;罗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和Foxp3在玫瑰糠疹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0例玫瑰糠疹患者和22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GATA-3及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玫瑰糠疹患者T-bet mRNA RQ值为(0.83±0.57),其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52±0.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玫瑰糠疹患者GATA-3及Foxp3 mRNA RQ值分别为(0.68±0.29),(0.92±0.61),其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22±1.02),(1.48±0.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玫瑰糠疹患者存在T-bet/GATA-3升高,Foxp3降低,Th1细胞亚群优势表达可能性很大,细胞免疫异常可能在玫瑰糠疹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光;李玉平;王凌;王爱学;王大虎;刘爽;马喜兴;马耀辉;李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在黑素瘤组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SP免疫组化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在40例原发性皮肤黑素瘤中的水平,以20例色素痣作为对照.结果 突变型P53蛋白在皮肤黑素瘤和色素痣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和20.00%,其在黑素瘤中的水平明显高于色素痣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P53蛋白分布与黑素瘤病理学类型、病理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结论 突变型P53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的较高水平,对皮肤黑素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斌;彭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IL-6水平;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和RORγt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迹法测定STAT3和RORγ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TAT3 mRNA和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和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银屑病患者皮损STAT3和RORγt阳性率及蛋白含量和STAT3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Rγt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在患者血清与相关转导因子在皮损中表达上调,STAT3和RORγt可能参与诱导Th17细胞的产生,这可能是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参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范斌;徐蓉;李欣;李峰;施若非;迮侃;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亚硝酸钠联合不同浓度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实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颁布的M38-A2方案和相关文献对临床分离的30株红色毛癣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其中亚硝酸钠的MIC值定义为与生长对照相比,肉眼观察出现80%生长抑制的低药物浓度.采用分数抑菌浓度( FIC)评定两药联合效果.FIC≤0.5,两药为协同作用;0.5< FIC≤4,两药为无关作用;FIC >4,两药为拮抗作用.结果 亚硝酸钠和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以及伏立康唑不同浓度联合,0.5< FIC≤4所占比例较高,主要为无关作用.亚硝酸钠和低浓度氟康唑、卡泊芬净联合,FIC>4所占比例较高,主要为拮抗作用.亚硝酸钠与高浓度氟康唑、卡泊芬净联合,FIC≤0.5所占比例较高,高可达100%,协同作用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硝酸钠与高浓度氟康唑、卡泊芬净联合,体外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作者:佟盼琢;冯琴;王冰心;谢红霞;杨晓亮;杨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例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斑块型)患者的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健康人的皮肤组织中Ki-67,CK10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银屑病皮损的表皮Ki-67的水平明显升高,CK10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作者:郝勇;石继海;韩慧;吉木斯;张晓燕;杨月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氮卓斯汀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9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7例.治疗组口服氮卓斯汀2mg,2次/d,同时口服孟鲁斯特钠0.1g,3次/d;对照组仅口服氮卓斯汀2mg,2次/d;两组连续服药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周及停药2个月后评定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1.72±1.47)明显低于治疗前(13.07±3.07);治疗组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停药2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16.13%)明显低于对照组(70.0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7%)和对照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氮卓斯汀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用氮卓斯汀,不良反应轻微,并能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
作者:吴潞明;张超;邹勇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一清胶囊联合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08例病程6 ~ 14d的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口服一清胶囊2粒,3次/d,同时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10mg,1次/晚.对照组仅予氯雷他定分散片10mg,1次/晚.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0d,外用维生素E霜,2次/d,治疗结束后1周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72%和54.9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一清胶囊联合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玫瑰糠疹能增加疗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霞;马嘉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服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疲乏症发生的频率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某课题河南分中心的科研病例的基本临床特征,计算HIV相关疲乏及常见症状发生率;同时使用SPSS19.0软件从疲乏组患者中随机抽取约20%样本组成疲乏组与非疲乏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收集研究病例483例,剔除病例145例,疲乏发生率90.24%(305/338).疲乏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疲乏组者的症状有面色异常、气短、胸闷、头晕、食欲不振、腹胀及腰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疲乏组与非疲乏组WB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RBC,Hb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面色异常(OR=6.650)、食欲不振(OR =6.094)、气短(OR=16.392)、WBC计数(OR =0.227)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OR=0.194)与HIV相关疲乏有关.结论 ARV药物不良反应患者HIV相关疲乏症是常见症状.面色异常、食欲不振、气短是影响疲乏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异常WBC计数和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HIV相关疲乏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刘志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趋化因子SR-PSOX/CXCL16在HIV感染者中的表达特点,探讨趋化因子SR-PSOX/CXCL16与HIV感染者的肿瘤与心血管疾病高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设立HIV感染者组及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SR-PSOX/CXCL16.同时HIV感染者组的血标本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部分病人检测病毒载量.分别比较HIV感染者组及健康组、HIV感染者组中的治疗者与非治疗者、不同传染途径、不同性别的SR-PSOX/CXCL16差异;比较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HIV感染者年龄与SRPSOX/CXCL16的相关性.结果 HIV感染者组SR-PSOX/CXCL1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HIV感染者组中治疗者与非治疗者、不同传染途径、不同性别的SRPSOX/CXCL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细胞计数(r=0.199),病毒载量(r=0.017),HIV感染者年龄(r=0.031)分别与SR-PSOX/CXCL16进行相关分析,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HIV感染者的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可能与SR-PSOX/CXCL16在HIV感染者中的高表达有关,与治疗与否、传染途径、性别、年龄及疾病进展均无相关.
作者:王立鹏;吴忠兰;关光玉;喻楠;张晓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有关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CA疗效的公开发表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RCT,纳入患者1 167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11例,CO2单纯治疗组556例.Meta分析显示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CA较CO2单纯治疗能明显降低CA的复发率,在1,2,3和6个月内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0.20,0.22,0.25和0.20,P<0.000 1,而且联合治疗组具有更好的耐受性.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CA的方法较单纯CO2激光治疗,可有效防止CA的复发,为治疗CA的新选择.
作者:江阳;史丙俊;刘娟娟;薛梅;刁庆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河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 血样品,进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 147例HIV-1感染者中累计梅毒感染率为26.53% (39/147),其中既往梅毒感染率11.56% (17/147),现症梅毒感染率14.97% (22/147).HIV合并梅毒感染,在性别之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在婚姻状态方面累计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离异组较高.结论 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
作者:赵翠英;李巧敏;路新利;白广义;赵宏儒;李岩;王莹莹;王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白癜风白斑面积测量在白癜风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已有的测量方法包括目测估算法、点估算法以及应用各种软件测算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目前认为image-pro-plus软件能较方便计算白斑面积和灰度值,较适合白癜风白斑面积与色泽的测量,数码成像结合image-pro-plus分析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就目前测量评价白癜风疗效的常用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数码成像结合image-pro-plus分析的方法进行展望.
作者:何紫薇;王蕾;刘林燕;赖梅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结节性痒疹是以瘙痒性结节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病由于症状明显、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使临床医师感到困惑.目前已有较多报道显示小剂量沙利度胺(≤100mg/d)对顽固性结节性痒疹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外周神经炎,一旦发生需立即停用.
作者:张瑛;郑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一套具有良好疗效的慢性荨麻疹治疗方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者148例,其中治疗组9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根据辨证结果予相应的中药汤剂200mL口服,2次/d;风团较多,瘙痒剧烈者,同时服用依巴斯汀片10mg,每夜服用1次,并随着皮损减轻而逐渐减量至停用.对照组只予同治疗组剂量的依巴斯汀递减疗法口服.1个月为1疗程,6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并对治愈的患者于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三个时间点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60例,有效率84.69%,对照组分别为15例和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观察,治疗组治愈的60例全部达到远期缓解,未见复发,对照组治愈的15例远期缓解率53.33%,中期缓解率26.67%,短期缓解率6.67%,复发率13.33%.结论 中医辨证配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显著优于单纯依巴斯汀对照组.
作者:刘爱民;王坤;李雪莉;张步鑫;屠远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接种疫苗后婴儿湿疹(IE)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婴儿预防接种人群中IE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皮肤的糠秕马拉色菌和细菌定植进行检测.结果 IE组和对照组各纳入30例.接触多尘或花粉,I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喂养方式,IE组母乳喂养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接种疫苗后出现皮疹,IE组高于对照组(P =0.028);糠秕马拉色菌镜检,IE组面部及背部糠秕马拉色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20);IE组皮损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2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种疫苗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有皮疹出现),经常接触粉尘或花粉等吸入性变应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的皮肤定植等因素可能与婴儿湿疹有关.
作者:何大保;周国茂;李真;吴育庆;郭宁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体系.方法 ①以逆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从表皮组织提取总RNA中扩增编码人BP180NC16A的cDNA,与包含编码人免疫球蛋白IgG1Fc段恒定区基因的质粒pFUSE-hIgG1 e4-Fc2融合,形成重组pFUSE-hIgG1e4-Fc2-BP180NC16A质粒.②重组质粒转染真核HEK293T细胞,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③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鉴定转染细胞上清中分泌的BP180NC16A-IgG1 Fc融合蛋白.结果 构建了pFUSE-hIgG1 e4-Fc2-BP180NC16A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T细胞成功表达BP180NC16A-IgG1 Fc融合蛋白.结论 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能够成功真核表达.
作者:王佩茹;王明悦;朱学骏;陈喜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凡士林纱布辅助治疗重症天疱疮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凡士林纱布包敷,隔日1次.护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消毒清洗;②局部清理;③凡士林纱布包敷;④包敷后换药等.结果 21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11例,未愈1例.结论 重症天疱疮患者大面积皮损为护理的难点与重点之一,凡士林纱布包敷有利于促进皮损愈合,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许爱萍;陈荣华;袁红;唐晓芸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