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癣117例临床分析

李智华;金云;占萍;江情;罗云鹏;陶丽

关键词:头癣, 病原菌
摘要: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头癣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方法 收集本院真菌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头癣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并收集病发进行真菌培养和病原菌鉴定,包括菌种.结果 共收集117例头癣患者,主要由未成年人组成(≤18岁者103例).临床类型以黑点癣为主,81例,其次为:脓癣28例,白癣5例,黄癣3例.病原菌构成:紫色毛癣菌68株,须癣毛癣菌17株,断发毛癣菌17株,红色毛癣菌9株,许兰毛癣菌3株,石膏样小孢子菌1株,羊毛状小孢子菌1株,光滑念珠菌1株.结论 南昌地区头癣以儿童多见,临床多表现为黑点癣,致病优势菌为毛癣菌属,存在地区差异.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配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一套具有良好疗效的慢性荨麻疹治疗方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者148例,其中治疗组9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根据辨证结果予相应的中药汤剂200mL口服,2次/d;风团较多,瘙痒剧烈者,同时服用依巴斯汀片10mg,每夜服用1次,并随着皮损减轻而逐渐减量至停用.对照组只予同治疗组剂量的依巴斯汀递减疗法口服.1个月为1疗程,6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并对治愈的患者于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三个时间点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60例,有效率84.69%,对照组分别为15例和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观察,治疗组治愈的60例全部达到远期缓解,未见复发,对照组治愈的15例远期缓解率53.33%,中期缓解率26.67%,短期缓解率6.67%,复发率13.33%.结论 中医辨证配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显著优于单纯依巴斯汀对照组.

    作者:刘爱民;王坤;李雪莉;张步鑫;屠远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浆细胞性龟头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龟头红斑6年.患者6年前无诱因龟头处出现浸润性红斑,以后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治,以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予联苯苄唑乳膏外用,皮损不退.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否认出皮疹前有服用药物史,否认冶游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全身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可见约1.5cm×2.0cm的浸润性红斑,边界较清楚,表面发亮,质软,无触痛(图1).

    作者:张英;张道军;黄显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头癣1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头癣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方法 收集本院真菌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头癣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并收集病发进行真菌培养和病原菌鉴定,包括菌种.结果 共收集117例头癣患者,主要由未成年人组成(≤18岁者103例).临床类型以黑点癣为主,81例,其次为:脓癣28例,白癣5例,黄癣3例.病原菌构成:紫色毛癣菌68株,须癣毛癣菌17株,断发毛癣菌17株,红色毛癣菌9株,许兰毛癣菌3株,石膏样小孢子菌1株,羊毛状小孢子菌1株,光滑念珠菌1株.结论 南昌地区头癣以儿童多见,临床多表现为黑点癣,致病优势菌为毛癣菌属,存在地区差异.

    作者:李智华;金云;占萍;江情;罗云鹏;陶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缓解高频电刀治疗软纤维瘤术中疼痛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人选标准:符合软纤维瘤的诊断标准.排除对酰胺类局麻药过敏者、伴有先天性或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者.共入选84例,均为2010年3月- 2011年3月本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20 ~70岁;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25~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泰娟;吉冯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疲乏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服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疲乏症发生的频率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某课题河南分中心的科研病例的基本临床特征,计算HIV相关疲乏及常见症状发生率;同时使用SPSS19.0软件从疲乏组患者中随机抽取约20%样本组成疲乏组与非疲乏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收集研究病例483例,剔除病例145例,疲乏发生率90.24%(305/338).疲乏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疲乏组者的症状有面色异常、气短、胸闷、头晕、食欲不振、腹胀及腰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疲乏组与非疲乏组WB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RBC,Hb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面色异常(OR=6.650)、食欲不振(OR =6.094)、气短(OR=16.392)、WBC计数(OR =0.227)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OR=0.194)与HIV相关疲乏有关.结论 ARV药物不良反应患者HIV相关疲乏症是常见症状.面色异常、食欲不振、气短是影响疲乏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异常WBC计数和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HIV相关疲乏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刘志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白癜风患者血清IL-1O与TNF-α的检测

    目的 探讨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自介素-10(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7月-11月本科门诊诊治的58例寻常期白癜风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本院行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L-10和TNF-d的含量.比较分析两组以及研究组中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IL-10和TNF-α含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稳定期患者的IL-10含量高于进展期患者,而TNF-α含量低于进展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当病情达到进展期时,呈现低值;同时TNF-o含量呈上升趋势,当病情达到进展期时,呈现高值.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0与TNF-α为研究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邓茂;曾凡才;廖勇梅;钟桂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检测及分析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种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 sIgE)和IgE,并对朝鲜族和汉族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组59例(朝鲜族26例,汉族33例)和小儿组55例(朝鲜族28例,汉族27例)血清总IgE升高,婴幼儿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53例(朝鲜族24例,汉族29例),小儿组有58例(朝鲜族30例,汉族28例),两年龄组间及两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牛奶、牛肉和羊肉.结论 延边地区婴幼儿组和小儿组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且朝鲜族和汉族患儿也无差异,特异性过敏原主要为牛奶、牛肉和羊肉.

    作者:徐香淑;金哲虎;金春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儿童头部脓癣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左侧头颞部皮疹伴痒痛1 月余.1个月前,患儿母亲发现其左侧头、颞部红色斑块,斑块面积逐渐扩大并且表面岀现细碎鳞屑,其上毛发松动易脱落,同时出现明显瘙痒和触痛当地医院以“皮肤感染”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静脉治疗3d后症状加重,红斑表面岀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伴疼痛加剧.无明显全身症状.自行外用“维肤克星”后无缓解.为明确诊断并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患儿足月顺产,母乳喂养:体重38kg,身高正常;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系统性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自诉与症状类似患儿有密切接触.

    作者:宋秋荷;周会祥;帅丽华;余泽莹;邢晓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患儿男,10个月,头部丘疹、斑块7个月,泛发全身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层见大量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CD68(+),LCA(+),S-100(-),CD34(-),CD12表皮内散在阳性.符合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多症诊断.

    作者:王晓川;曹萍;吴一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色素失禁症1例

    患儿女,72d.躯干、四肢反复红斑、水疱伴色素沉着72d.皮肤科情况:躯干及四肢泼墨状和漩涡状褐色色素沉着斑,右手环指远节指骨和中指近节指骨及左手环指掌指关节伸侧、左足拇趾及中趾伸侧边界清楚深黄色疣状、突起较硬斑块.左手中指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层局限性假上皮瘤样团块状增生,可见大量角化不良细胞;右小腿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灶性基底层液化变性,色素失禁.诊断:色素失禁症.

    作者:郭生红;李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白癜风白斑面积测量方法现状与展望

    白癜风白斑面积测量在白癜风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已有的测量方法包括目测估算法、点估算法以及应用各种软件测算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目前认为image-pro-plus软件能较方便计算白斑面积和灰度值,较适合白癜风白斑面积与色泽的测量,数码成像结合image-pro-plus分析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就目前测量评价白癜风疗效的常用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数码成像结合image-pro-plus分析的方法进行展望.

    作者:何紫薇;王蕾;刘林燕;赖梅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ATP2C1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探讨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Hailey-Hailey disease,HHD)患者ATP2C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外周血DNA抽提、PCR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对中国非同族的2个HHD家系和2例散发患者的ATP2C1基因的27个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并利用Pubmed和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近12年来国内外有关HHD患者ATP2C1基因突变分析的文献,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入组者发现1例剪切突变118-2A→G,1例错义突变K866T,1例无义突变S212X和1例缺失移码突变356fs2X.综述文献发现ATP2C1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3个功能区,此外还发现22外显子是亚洲人种HHD的高风险位点.结论 这4例的突变方式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可影响转录和翻译的结果,是造成相应家系和散发患者临床病变的特异突变.

    作者:李晓莉;张鼎伟;肖生祥;彭振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例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斑块型)患者的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健康人的皮肤组织中Ki-67,CK10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银屑病皮损的表皮Ki-67的水平明显升高,CK10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作者:郝勇;石继海;韩慧;吉木斯;张晓燕;杨月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

    结节性痒疹是以瘙痒性结节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病由于症状明显、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使临床医师感到困惑.目前已有较多报道显示小剂量沙利度胺(≤100mg/d)对顽固性结节性痒疹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外周神经炎,一旦发生需立即停用.

    作者:张瑛;郑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伴反复球结膜溢血的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全身出现红斑,伴瘙痒半月,眼结膜溢血1d.半月前患者腹部、双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小红点,瘙痒,有时出现直径>5 0cm的大片红斑、风团.口服“依巴斯汀、曲克芦丁、消风止痒颗粒”,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炉甘石洗剂”,红斑、风团可消退,红点及瘙痒无明显减轻.白发病以来,曾2次出现眼结膜溢血,伴眼部轻微疼痛,且每次出现该症状时患者的皮疹处于红斑、丘疹和风团泛发期.自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后可好转,1d前患者再次出现眼结膜溢血,同时全身泛发红斑,瘙痒.

    作者:雷明君;高顺强;王根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硬化性黏液水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全身弥漫性丘疹伴瘙痒2年余.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手背出现皮色平顶苔藓样丘疹,表面蜡样光泽,自觉瘙痒,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多,累及面部、躯干、四肢,尤以双耳廓、面颈部、上胸背部、四肢伸侧为著,双手背、上肢伸侧丘疹下的皮肤浸润性增厚,触之发硬,双手关节活动受限,眉间、鼻根部、双侧口角皮肤肥厚突出,鼻翼两旁、口周皮肤呈瘢痕样改变,张口受限.

    作者:陈文慧;刘乐;王俊民;李伯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典型播散性环状肉芽肿合并糖尿病1例

    患者男,57岁,全身起疹4个月,因皮疹不典型曾被误诊,后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环状肉芽肿,随后经检测血糖确诊为糖尿病.笔者结合本例特点探讨环状肉芽肿与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夏凡;朱林学;段逸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凡士林纱布在重症天疱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凡士林纱布辅助治疗重症天疱疮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凡士林纱布包敷,隔日1次.护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消毒清洗;②局部清理;③凡士林纱布包敷;④包敷后换药等.结果 21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11例,未愈1例.结论 重症天疱疮患者大面积皮损为护理的难点与重点之一,凡士林纱布包敷有利于促进皮损愈合,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许爱萍;陈荣华;袁红;唐晓芸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重症幼年型皮肌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学生.5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面部红斑,伴脱屑和瘙痒,当地医院以“湿疹”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3周前,每晚突发双下肢肌肉痉挛,1~2min后即缓解,2~3次/晚;1周前,行走时感左下肢无力,不能抬腿,下蹲后不能站起,后逐渐发展为四肢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上楼梯及穿衣困难,不能行走,进食固体食物困难及饮水呛咳,伴发热、咽痛和咳嗽咯痰,T 38 ~ 38.5℃,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关节痛等.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史.

    作者:李蓉;董晓蕾;蔡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的表达

    目的 探讨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IL-6水平;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和RORγt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迹法测定STAT3和RORγ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TAT3 mRNA和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和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银屑病患者皮损STAT3和RORγt阳性率及蛋白含量和STAT3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Rγt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在患者血清与相关转导因子在皮损中表达上调,STAT3和RORγt可能参与诱导Th17细胞的产生,这可能是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参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范斌;徐蓉;李欣;李峰;施若非;迮侃;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