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2002年我院和外院骨科门诊发现有详细资料的6例髌骨骨折被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王雪山;路浩;闫志刚;杨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开放复位肌蒂骨瓣移植内固定术,和双头加压螺钉对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45例新鲜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21例,开放复位缝匠肌、肌直肌骨瓣植骨内固定术15例,股方肌骨瓣植骨内固定术9例.所用内固定物,双头加压螺钉30例,折尾螺钉8例,三翼钉6例,松质骨螺钉1例.结果:随访36例,随访期1~5年,骨折全部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开放植骨术、三翼钉固定),可疑股骨头坏死1例(开放复位肌骨瓣植骨,加压钉固定).髋关节功能评价:开放手术20例,其中三翼钉1例,折尾螺钉2例,加压螺钉17例,髋关节功能达优4例占20%,良10例占50%,差6例占30%.闭合复位内固定术16例,其中三翼钉1例,普通松质骨螺钉1例,加压螺钉14例,髋关节功能达优11例占68%,良3例占10%,差2例占12%.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材料应首选双头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小切口双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关键步骤是准确复位并打入合适导针,与开放肌蒂骨瓣植骨内固定术相比,操作简单,疗效好,危险小,费用低,关节功能好.
作者:邵华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成年人,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由于肘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关节运动为非单一的轴向运动,因此复位、固定和恢复肘关节功能均较困难.近年来,虽然骨折治疗理论、技能、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如何使肱骨髁间粉碎骨折获得满意疗效仍是骨科医师需继续探讨的难题.
作者:杨文彬;廖海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腰椎间盘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为0.8%~3.2%,虽不多见,但临床表现特殊,诊断并不困难.自1990年4月~1998年4月本院共收治、治愈5例,其中3例系手术治愈.
作者:赵玉松;栾舰;郝云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目前已广泛开展.我院先后使用steffee,Dick,AF及DRFS系统,临床结果显示DRFS器械具有结构简单,手术操作较其它方法简便,内固定坚强可靠的优点,临床疗效优良,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展亮;林大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过去多采用髌骨切除或部靠分切除、张力带、克氏针内置等治疗,但均有优缺点.从1999年~2002年6月,我院采用骨胶加丝线缝合固定粉碎性髌骨骨折18例,收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培林;齐燕蓉;李承勤;舒懿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各型Pi1on骨折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1995年~2091年15例单侧Pilon骨折患者的观察,平均年龄39岁.骨折类型: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3例.保守治疗3例,1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优7例,良6例,差2例,感染1例,关节退变6例.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和受伤条件选择治疗方案,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单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chiari骨盆截骨术及股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6.5~13岁患儿12例.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2~5年,平均2.5年,优良率为83.3%.结论:该术式虽然不是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方式,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手掌或手背皮肤缺损,伴有多指骨与肌腱完全外露,需采用皮瓣修复创面,大限度的恢复手的功能.1997年以来,我们以带血管蒂的阔筋膜皮瓣与胸脐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6例,效果满意.
作者:孙冰;于胜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膝关节僵直是骨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总结了1997年6月~2002年6月收治的21例,采用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加持续被动活动(CPM),加病人自控镇痛(PCA),加院外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成;唐光社;张兴滨;杨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对使用Harrington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严重脊柱侧凸的体会,并评价其疗效.方法:自1995年~2001年治疗严重脊柱侧凸80例(男28例,女52例),Cobb角均大于90°以上,年龄8~20岁,其中特发性侧凸60例,先天性侧凸20例,术前患者均用颌枕带悬吊牵引3~4周,4例用头-骨盆环牵引4周.均采用后路Harrington常规手术方法,并在椎板下穿4~6根钢丝固定于Harrington棒,并确切植骨.结果:无死亡,术后双下肢无神经症状,纠正侧凸度数为21°~71°,平均48°,矫正率57.8%.术后患者身高平均增加4~11 cm.一年后随访50例,断棍8例,脱钩3例,余X线示内固定物牢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后路用Harrington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严重脊柱侧凸,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手术操作简单,价格经济,一般医院能开展.
作者: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有效、简便方法.方法:26例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中,6例应用穿刺法,20例采用置管引流法,并加压包扎治疗.结果:6例穿刺法中,4例一次治愈,2侧改用引流法治愈;20例置管引流法中,17例一次治愈,3例再行穿刺法治愈,均无皮肤坏死.结论: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应用穿刺法或置管引流法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所需时间短,不影响并发症的治疗等优点.较大面积伤及新鲜伤以置管引流法效果较好.
作者:张立岩;魏尧森;梁伟;刘斌;徐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8年3月~2000年1月应用改良张力带加自身骨屑植骨治疗锁骨骨折34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雄伟;刘国峰;王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创伤骨科特别是四肢骨折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以呼吸紊乱,意识障碍,低氧血症,皮下出血点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作者:范钦波;夏宏刚;于英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股骨髁部骨折占全身骨折脱位的0.4%,固定方法多,但疗效多不满意[1],我们自1997年3月~2002年2月,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3例,效果良好.
作者:李中才;李进;崔学森;冯涛;王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髋臼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创伤,既往大都是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随着近代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此类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疗效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作者:李忠华;王廷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对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采用钛质钢板内固定.结果:优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5例.良好: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步态较稳,跨步有力,能参加工作,5例.尚可:生活自理,运动功能部分受限,3例.差:神经功能检查无恢复,1例.优良率83.32%.结论:MRI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佳检查方法,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小易操作,是治疗颈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忠贵;陈忠宁;涂忠民;任军龙;徐永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以成年人或老年人多发.但不外乎内翻及外翻损伤两大类型.手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极高,且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加之有二次手术的经济损失和痛苦.传统的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失败的病例多见.为此作者自行设计了踩关节内外翻骨折牵引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宗勤;亓英国;李德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损伤,约占小儿全身骨折的26.7%,占儿童肘部损伤60%~70%,合理治疗可避免肘内翻畸形的发生,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以及保护神经、血管免受损伤.本院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肘外侧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江华;尹玉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1999年3月~2002年8月采用单侧成角度进针外固定器[1]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杰;张兴胜;刘瑞智;杨晋龙;王国金;王学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交锁钉在浮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9年1月~2001年6月.采用交锁钉治疗浮膝损伤25例,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练习.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25例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达92%.结论:对于浮膝损伤使用交锁钉治疗,一次性手术做到了骨折的合理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交锁钉是治疗浮膝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秀峰;倪安增;周志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股骨干骨折是创伤外科中的常见骨折.随着交通快速发展,亦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脂肪栓塞(Fat Embolism Syn-drom,FES)是股骨干骨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6%~35%[1].
作者:张爱国;谢跃;戴志唐;郑国明;姚舜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掌骨背侧皮瓣移植,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松解术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收集各种不同程度的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18例,切开皮肤,镜下完全松解后,选用相应大小的掌骨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侧方皮肤缺损,部分参与指蹼重建.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指侧方皮肤无瘢痕形成,再造后的指蹼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掌骨背侧皮瓣转移,可较好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松解术后的皮肤缺损.
作者:林立;林昂如;侯喜君;叶淦湖;顾立强;斐国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9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改为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结论:对肘管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恢复较满意.
作者:李承勤;刘培林;张登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治疗不当可造成高达30%~70%的致残率[1],尤其是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但治疗方法颇有争议.2000年7月~2002年5月我科采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2]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西川;刘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负重面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mith+Nephew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镜下挖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并将之移植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手术15例,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9个月,均达到优良效果.结论:自体关节骨软骨镶嵌移植术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缺损有较好、确实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永红;高岩;NP Suedkamp;DJ Schefer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在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2002年采用静力型交锁技术对11例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病例行骨折矫形后应用经髁交锁髓内钉治疗,1例术后6.5月改动力型交锁固定,6例患者同期行植骨术.全部病例术中采用手法和手术松解膝关节,术后辅以持续被动活动.结果:随访10~3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5~12个月,平均9.5个月.患膝屈曲由术前平均63°恢复至115°.结论: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其提供的生物学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王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腰椎间盘病的特点和诊断.方法:对近6年中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和颈椎病并施行手术的56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颈椎MRI和腰椎CT检查,是防范混淆和误诊的必要条件.
作者: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髌骨骨折术后屈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3年~2001年得到随访的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屈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得到随访118例患者中16例出现屈膝功能障碍.其中膝关节屈曲在90°~130°之间者10例;膝关节屈曲<90°者6例.结论:严格遵循微创或无创原则进行手术操作,充分重视髌骨软骨面的平整,避免过紧缝合股四头肌扩张部,防止术后关节腔内过多积血,结合正确的功能锻炼,必能有效降低髌骨骨折术后屈膝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钟竟林;王昌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134例,其中男97例,女37例.中段101例,外侧段33例.结果:随访1年以上51例,1年以内83例,优良率97.8%.结论: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非常有效、方便的方法,关键是解剖复位,骨圆针的直径与髓腔内径相一致,针尖从近折端前内侧穿出,正确的功能锻炼.
作者:刘长征;汤瑞新;马立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对9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CT扫描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并对照症状体征进行诊断,手术加以证实.结果:病变主要见于L4、5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典型的X线表现为病椎后角有一骨质缺损,其后有一骨块突入椎管;CT扫描均可见椎体后缘类园形或囊状骨质缺损,呈典型的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的骨块与椎间盘髓核组织一起构成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的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的征象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X线片、CT、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杨斌辉;许洪贵;李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月~2001年1月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股骨干骨折56例,其中新鲜骨折49例,陈旧骨折7例.骨折粉碎程度按Winquist分度:0°11例,I°12例,Ⅱ°15例,Ⅲ°10例,Ⅳ°8例.结果:全部骨折都在6个月内愈合,取掉外固定架.取架后3个月复查,用改良Thoeresen标准评定结果:优39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94.5%.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佳适应证是Ⅱ°、Ⅲ°开放性骨折,伴有感染的骨折,感染骨不连接,股骨干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儿童股骨干骨折,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
作者:党熙亮;刘铁战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20个椎体以及5例椎体肿瘤6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4例新鲜骨折病人卧床复位满意后再注射.结果:2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6.5 mL,X线检查骨水泥充满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12 h~3 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18例骨质疏松症病人中14例完全缓解(0~2),4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0~2分),3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70%.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对18例病人(其中肿瘤病人3人)随访8~10个月,治疗部位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形态未有改变.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作者:田云虎;刘亚;管春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髁上骨折钢板断裂不愈合并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例患者采用断裂钢板拆除,手术松解粘连,矫正畸形,股骨髁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应用CPM机锻炼.结果:5例随访8~12个月,肢体无畸形,骨折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5个月,膝关节功能按Kolinert评定标准,优4例,良1例.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钢板断裂骨不愈合并膝关节僵硬,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作者:滕晓;徐向阳;张招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明确开放骨折感染创面常见感染细菌种类、数量和分布特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990年1月~2000年12月骨科住院病人中开放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创面分离出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0种875株进行分析.并同步比较病人所能接触的院内环境中检测的细菌.结果:感染创面中,G+球菌和G杆菌所占比例大,分别为40.68%、52.5%,铜绿假单胞菌247株,检出率为28.2%,居第一;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24.8%,居第二;其他如表皮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均占有一定比例.一些机会致病菌也从创面中检出,而且创面内数量较多的细菌从院内环境中均可检出.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和表葡菌对青霉素敏感度极低,先锋V、丁胺卡那霉素对其较敏感.一些G-杆菌对复达欣、先锋V较敏感.结论:细菌室应重视对临床感染菌种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报告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同时,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
作者:纪素玲;程驰;李耀胜;常连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侵及膝关节的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关节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3例侵及膝关节的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股骨或胫骨髁切除,所造成的关节缺失用带蒂髌骨翻转移植重建.结果:随访1.5~3年,3例术后均无复发、转移,植骨愈合,膝关节活动90°~95°.结论:对累及膝关节的骨巨细胞瘤行股骨或胫骨髁切除带蒂髌骨移植重建术,既可广泛切除病灶,防止复发、恶变,又可满意的保留膝关节功能.
作者:杨卫斌;惠新平;莫克旗;李辉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Steffee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方法:采用Steffee椎弓根钢板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27例.结果: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年6个月),按邹德威评价标准优18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3%.结论:Steffee内固定系统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可用于I°~Ⅱ°腰椎滑脱.
作者:罗亚平;沈强;黄群成;王勤业;冯夏莺;管志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介绍拇指桡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5月~2002年2月,对11例应用拇指桡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在第一掌骨桡背侧设计皮瓣,自甲根部桡侧缘至第一掌骨同侧背侧缘的连线为轴心线,轴点位于指间关节近侧1 cm以近的轴心线上.切取的皮瓣内含有桡神经浅支,转移后与创面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7~28个月,质地柔软、耐磨,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6~8.1 mm.供区无并发症,掌指关节活动正常.结论:该皮瓣具有不损伤主要动脉、神经,操作简便,质地良好,血供可靠等优点,重建的指腹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光军;范启申;张树明;王亮;郭升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侧前方减压,Dick经椎弓根内固定,同时行后外侧值骨.结果:28例随访,X线复查示骨折椎体复位率达90%,椎体前缘压缩平均恢复高度0.8cm.1例1钉折断,余固定牢固.神经恢复好转率89%(25/28).结论:认为该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好.
作者:王广辉;段继礼;郭坤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蝶形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蝶形椎板间开窗术治疗40例腰椎管狭窄症.减压范围包括椎板间黄韧带及其所附着的上一椎板下1/2、棘突基底部下1/2骨质和下一椎板的外上缘包括小关节突内侧1/3.结果:随访18个月~5年,平均2年4个月.根据评分标准,优28例,良9例.结论:蝶形椎板间开窗术在保持腰椎稳定性的基础上大限度地切除了腰椎管壁致狭窄病变组织,疗效满意.
作者:王亦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64例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及影像学表现,说明各自手术适应证.方法:64例脊髓型脊椎病患者,合并颈椎管狭窄38例,颈椎节段性不稳17例,后纵韧带骨化5例.病变累及1个椎间隙7例,累及2个椎间隙14例,累及3个及以上椎间隙38例.JOA评分前路为8.83分,后路为8.52分.前路手术26例,单节段9例,2节段14例,3节段3例.后路手术38例,C3~732例,C2~74例,C1~71例,C3~T11例.结果:再手术4例,3例为前路手术后,1例为后路手术后.生理弧度正常43例,变直11例,反屈10例,相邻节段不稳8例,融合区域增生硬化9例.术后JOA评分前路为14.48分,后路为14.56分.改善率前路为69.2%,后路为71.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疗效相似,合并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为宜,有节段性不稳或颈椎后突畸形者前路手术为好.远期前路手术存在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区增生硬化,影响其疗效.前路带锁钢板具有良好的稳定及支持作用.
作者:罗为民;熊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我们知道其具有较强的骨诱导能力,寻找充足的BMP来源及适宜的BMP载体是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键.
作者:汪宇;闫景龙;张滨;王洪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有关儿童、青少年腰背痛国内报道的较少.Turner等[1]报道15岁以下腰痛患者只有不到2%的就诊率.Balague等[2]有效问卷调查表明27%的瑞士儿童有腰痛症状,却几乎无一人就诊过.
作者:李钦亮;马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性,22岁,工人,因倒墙砸伤背部T4以下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入院.查体:神志清,营养差,脊柱侧弯,胸3、4椎旁叩击痛(+),感觉消失,大小便失禁,双侧大粗隆Ⅱ°褥疮,左侧10 cm×20 cm,右侧11cm×22 cm,骨外露,渗出脓性分泌物,边缘皮肤发黑.
作者:张尔坤;宋雪飞;薛丁山;吕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王春杰,男,39岁,主因腰部间断性疼痛6年余,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腰部疼痛加重2天入院.缘于6年前患者扭伤腰部后出现腰痛,无放射,休息后疼痛减轻,反复发作,因未影响正常工作,故未诊治.
作者:邢德振;孟志勇;王清虎;李晖;崔玉增;耿丽莹;杨增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皮瓣移植已成为严重创伤所致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修复手段,手术时除要求皮瓣供区血管有一定的长度和直径,走行恒定外,还要求受区血管条件好,血管口径与供区血管口径应尽可能相似,以达到手术目的[1].
作者:林立;顾立强;侯喜君;叶淦湖;斐国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在2001年4月份收治一家族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1例,因恶变来门诊求治,报道如下:患者,男,30岁,主因双大腿下端包块20年,左大腿包块增大明显,疼痛半年来院.个人无不良嗜好,其母怀孕期间无特殊服药史及化学毒物接触史.
作者:薛顶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从1994年10月~2001年12月,我院对68例76个断指进行再植,再植后的功能及外观均满意,成活率达92.11%,现将我们在术后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武建康;刘宝林;梁保平;张信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上肢严重创伤中,合并肱动脉损伤的肱骨干粉碎骨折并不少见.若处理不当,轻者会发生骨折的不愈合和肢体的缺血性损害,影响肢体的功能,重者则造成截肢或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2000年共收治1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白振国;孙云胜;程玉岗;张健恩;田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们自1998年2月~2000年9月用可吸收Biofix螺钉(芬兰百优公司提供)治疗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38例,疗效较满意,现结合手术时机、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范建杰;黄伟;舒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影像学高度发展,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提供了方便的依据,但也给临床医师形成了依赖,并被影像学所误导[2],从而误诊,漏诊.据报导,CT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为80%~92%[3],单纯依靠CT检查进行手术,必将造成一部分病人漏诊误治.
作者:方国芳;李平生;何向阳;郭文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之一,多为粉碎性骨折,常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采用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是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我科从1996年以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8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保和;杨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锁骨中段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8字石膏绷带外固定不容易维持对位,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常需内固定治疗.传统的内固定方法是克氏针、接骨板加钢丝固定.
作者:水岩;刘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1年7月及2002年10月分别收治髌骨关节面骨折2例.我们应用可吸收线加骨胶固定,术后半年随诊,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存银;肖德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 cm,相当于大小结节移行于肱骨干的交接处,为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邻界部位,易发生骨折.我科自1995年8月~2001年8月采用进口纯钛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占山;孙启刚;景少鹏;谭宝利;郑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骨囊肿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病灶刮除后植骨或醋酸甲基强的松龙囊内局部注射治疗.我们自1997年3月开始采用抽取髂骨的红骨髓行囊内注射治疗骨囊肿13例,经1~5年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段佳忠;陈春;田松;李德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5年10月~2002年4月收治复杂股骨下端骨折2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7例随访0.5~5年,优良率82.3%,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卫星;尹华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治疗骨折病人,取得了组织损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愈合周期短、适用范围广的临床效果.总结2002年1~7月手术病例98例,认为进行此类手术术中配合的关键是:适时准备足量的冷热盐水.
作者:成小玲;梁静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社会老年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对严重膝关节疾病施行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方法.
作者:吴新军;邓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4年~1999年,我们采用痛点封闭的方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2001年以来,通过对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以及透明质酸钠联合用药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珍梅;刘海平;史香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