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8年2期文献
  • 先天性双侧肘关节强直1例报告

    患儿男,16个月.足月顺产,出生后双肘关节形态固定,不能屈曲而就诊.其母怀孕期间否认服药史,无家族史,无外伤史.体检:双侧上肢短小,双肘关节固定,伸屈受限,肘部无皮肤皱褶.

    作者:石冬;杜天会;刘志;李庆春;张吉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腔妊娠的超声诊断

    腹腔妊娠极少见[1-7],国内报道认为腹腔妊娠发病率在1∶15 000~1∶30 000次分娩,国外报道约占异位妊娠的1% .腹腔妊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腹腔妊娠两类,一般以继发性多见,此病易漏诊或误诊为宫内妊娠.

    作者:刘晶;向红;吕永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T诊断腹腔纱布瘤1例

    患者女,44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个月入院,无明显腹痛、恶心、呕吐,返酸.入院后专科检查示右上腹10 cm长手术瘢痕,右上腹肋缘下扪及一约10 cm×8 cm大小包块,质硬,界清光滑,活动差,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患者1996年曾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初步诊断为腹腔内囊实性包块,考虑肠系膜囊肿.

    作者:沈金丹;沈桂权;范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甲状旁腺腺瘤合并肾钙质沉淀症超声所见

    患者,男,27岁,因双肾区酸痛半年余就诊.体检:双肾区扣击痛.尿常规正常.血清检查:尿酸187 μmol/L(正常150~440 μmol/L);钙3.4 mmol/L(正常2.2~2.9 mmol/L);磷0.72 mmol/L(正常0.8~1.55 mmol/L);甲状旁腺激素76 ng/dl(正常<20 ng/dl).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作者:张秋萍;孙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肺嗜酸细胞类癌1例

    患者男,63岁,因急性胆囊炎于外院行胸片检查时发现左肺病变,之后来我院就诊,无明显胸部症状.30年前曾患肺结核,吸烟史40年.18F-FDG SPECT显示左肺肿块呈葡萄糖代谢旺盛.

    作者:崔云;马大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主-肺动脉瘘1例

    患者,女,41岁,健康体检时心脏听诊发现主动脉瓣区Ⅱ级收缩期杂音.平素体健,无特殊不适.超声心动图所见:心底短轴切面见主动脉三瓣叶及窦部结构未见异常,主动脉短轴见左侧壁与肺动脉主干内侧之间的分隔回声缺如约2.6 mm(图1),胸骨左缘肺动脉-右心室切面近左室长轴切面亦见主动脉左前壁与紧邻肺动脉瓣上方的肺动脉间分隔回声缺如约2.9 mm.

    作者:陈振喜;陈榴斌;凌鑫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有孔型基底动脉伴延髓旋转1例

    患者女,57岁,主因口角歪斜3个月,行颅脑MR检查,采用GE公司Signa Excite HD 3.0T MR 扫描仪,应用标准头部8通道线圈,扫描包括轴位及矢状位T1-FLAIR、轴位T2- FSE、轴位T2-FLAIR序列和扩散张量成像(DWI).MRA采用3D-TOF法.经静脉注射马根维显15 ml行对比增强扫描.

    作者:刘怀军;李晖;杨桦;耿左军;汪国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并胼胝体变性1例

    患者男,22岁,因不规则发热1个月,头痛2天入院.头痛剧烈,恶心、呕吐,出现发作性意志丧失2次,自动清醒.1年前曾患带状疱疹,已治愈.10天前曾出现腹泻,大便呈蜂沫样,带少许白色黏液,3天后自动缓解.体检:患者消瘦,营养不良.神清、精神差.颅N(一),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腱反射活跃,病理症未引出,脑膜刺激症(+).

    作者:胡洪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左胫骨上段原始神经外胚叶瘤1例

    患者男,14岁,左小腿近端疼痛3个月伴包块2个月入院.查体:左胫骨结节外侧扪及一大小约2 cm×1 cm质硬包块,边界欠清,固定无活动,局部轻压痛,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无浅表静脉怒张,皮温不高,未扪及波动感,肢体远端无血运及感觉障碍,左腘窝及腹股沟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陈俊莲;王毅;陈蓉;陈金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彩超诊断胎儿多囊肾1例

    孕妇,28岁,孕1产0,妊娠28周,无任何不适,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胎头位于下方,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7.35 cm,胎心搏动好,脊柱连续,双侧肾脏体积增大,左肾大小6.31 cm×3.53 cm,右肾大小6.03 cm×3.56 cm,形态失常,被膜欠光滑,实质回声明显增强,内可见多个无回声,大者0.69 cm×0.67 cm,后方回声增强,左、右肾盂分离分别为0.82 cm、0.61cm(图1),CDFI:双肾内可见稀疏的短棒状血流信号.

    作者:梁笑;孙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带状灰质异位1例

    患者女,19岁.主诉反复癫痫发作6年余入院.患者于6年前突发四肢抽搐,不伴有意识丧失,初次发病后间断发作,每次间隔约1年左右,自服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近半年发作频繁.患者智力尚可,初中文化程度.脑电图检查显示:广泛性轻度异常波形.

    作者:张泉;冯凯琳;袁飞;董少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改进及影像学评价

    目的 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评价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将日本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穿刺(A组)、开腹包埋(B组)、超声引导下18G针(C组)和16G针(D组)经皮穿刺四组(每组15只).接种2周后,用超声、CT、MR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A组、B组与D组比较原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超声检查肿瘤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肝内低回声肿块,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星点状、短条状血管分支.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以肿瘤周边强化为著;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 超声引导下16G针穿刺制作的肿瘤模型方法简单、接种率高、肿瘤呈单个生长,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适合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席占国;孙聚保;陈梅;王红岩;陈殿森;李杏梅;杨海霞;邢鲁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血栓靶向脂膜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初步评价

    目的 制备血栓靶向脂膜超声造影剂,并对其配体结合率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通过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桥连法,制备携带血栓靶向配体的脂膜超声造影剂,非靶向脂膜微泡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初步评价靶向微泡配体结合率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靶向微泡荧光检测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该血栓靶向微泡配体结合率达82.96%,对照组仅为0.92%、0.89%. 结论采用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桥连接法,可以成功制备血栓靶向脂膜超声造影剂.微泡纯化过程中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对配体结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夏红梅;高云华;刘政;谭开彬;杨钰楠;杨莉;钱频;王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聚焦超声对慢性湿疹模型豚鼠皮肤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诱导慢性湿疹模型豚鼠皮肤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豚鼠40只,每只背部剃毛2处,应用2,4-二硝基氯苯为抗原,小剂量多次刺激豚鼠皮肤制备慢性湿疹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1 W组和2 W组,自身空白对照.辐照后在24、48 h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2 W组、1 W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辐照组的皮肤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2 W组高于1 W组,48 h高于24 h.辐照组Bcl-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率呈负相关,Bax与凋亡细胞率呈正相关.结论 聚焦超声辐照豚鼠慢性湿疹模型可明显提高Bax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进而促进慢性湿疹动物模型皮肤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

    作者:祝青;刁庆春;白晋;王智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应变率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缺血右心功能评价的对比研究

    目的 运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对犬左室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右心功能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10只犬,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后10 min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图像,测量缺血前后右室壁、右房壁及三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和运动速度(SSR、V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和运动速度(ESR、V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和运动速度(ASR 、VA)、右室射血分数(RVEF)和用导管法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 结果左室局部急性心肌缺血后,RVEF、右室壁和三尖瓣环的应变率及运动速度指标均降低,PASP、右房壁的SSR、ASR、VS和VA均增加.心肌缺血前:RVEF与右室壁及三尖瓣环的SSR呈正相关,RVEF与右室壁及三尖瓣环的VS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后:RVEF值与右室壁及三尖瓣环的SSR、VS均呈正相关.PASP与右室壁SSR呈负相关,其与右室壁V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左室前壁急性心肌缺血后,SRI及TVI技术对右心功能的检测均显示右室壁舒缩功能减退,右房壁舒缩功能代偿性增加的相似结果.但在PASP与右室壁SR和TVI相关性研究中两者有一定差别,SRI较TVI能更加准确反映其相关性.

    作者:李江涛;穆玉明;唐琪;王春梅;关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7.0T磁共振关节软骨T2弛豫时间图与量化分析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超高场强磁共振关节软骨T2弛豫时间图成像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 方法用7.0T微磁共振机,采用多回波SE序列对琼脂糖凝胶体模和家猪髌骨扫描,获得T2加权图像,测定体模与髌骨软骨的信噪比.重构T2弛豫时间图,人工画感兴趣区测量T2值. 结果琼脂糖凝胶体模和家猪髌骨T2加权图像清晰,对比度好,无异常伪影,信噪比高,重复性好.琼脂糖凝胶体模的T2值随浓度降低而增加.髌骨软骨呈分层状表现,软骨表层T2值高于中间层、深层、钙化层和软骨全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2弛豫时间图可量化测定关节软骨,是可行的、敏感的、特异的软骨分子成像技术.

    作者:周智洋;单鸿;邹学农;Steffen Ringgaard;邹立津;李海声;Hans St(o)dkilde-J(o)rgensen;Cody Bünger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MMP-2、TIMP-2与32P液体球囊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32P液体球囊血管内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以及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的变化与作用. 方法建立兔双侧髂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大耳白兔24只,分为3组:9.1 Gy组、21.8 Gy组、33.4 Gy组.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行血管内近距离照射治疗,另一侧髂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后作为自身对照.行血管造影术观察双侧髂动脉血管再狭窄的程度,对MMP-2 mRNA和TIMP-2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照射剂量21.8 Gy组血管再狭窄程度轻,与对照组血管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用原位杂交法对MMP-2 mRNA、TIMP-2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在照射剂量21.8 Gy组MMP-2 mRNA染色阳性面积小,TIMP-2 mRNA染色面积大,均与对照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应用32P放射性液体球囊行血管内近距离照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作者:董红志;刘寅;徐美林;徐乃勋;殷雅琴;高静;赵炳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人的宫颈癌兔肌肉内移植瘤超声造影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显像对人的宫颈癌兔肌肉内移植瘤血流灌注检出作用. 方法经耳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后分别有0.1、0.2、0.4 ml/kg三种剂量观察水平,应用二次谐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效果.同时观察兔肌肉层内移植瘤血流灌注情况并定量分析. 结果造影后增强了肌肉内移植瘤的血管显示率.结论 造影超声提高了兔肌肉内移植瘤血流灌注的显示.时间-强度曲线的分析可作为超声造影的一个评价指标,对于估计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岿然;史铁梅;杨晓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应用组织速度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对比研究急性心肌缺血时左室压力变化对左房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TVI)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研究左室局部心肌缺血时左室压力变化对左房功能的影响并对比两种技术相关指标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趋势. 方法 11只犬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作左室前壁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TVI和SRI技术分别测量缺血前后心房各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收缩期应变率(SSR)、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和舒张晚期应变率(ASR).同时记录二尖瓣口和肺静脉频谱各指标,并以左心导管记录缺血前后左室压力变化曲线. 结果心肌缺血后左房各壁VE、VA、SSR、ESR和ASR与缺血前相比增高(P<0.001),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增高且其缺血前后变化率LVEDP%分别与左房前壁、侧壁和下壁的 VA变化率VA%呈正相关(r=0.72, 0.73, 0.83, P=0.05, 0.05, 0.002). 结论左房功能在局部心肌缺血时会受到增高的LVEDP影响,表现为左房壁心肌纤维的运动能力随之增加;SRI技术各指标与TVI各指标变化相比在总体上具有同一趋势,但TVI指标在反映这一变化趋势上可能更加趋于稳定.

    作者:陈晓峰;穆玉明;唐琪;王春梅;关丽娜;吐尔逊娜依·阿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与缩宫素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低强度超声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的生物学效应与经典的子宫收缩剂缩宫素相比较,探索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方法 将40只离体SD大鼠子宫平滑肌条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A组)、缩宫素组(B组)、超声组(C组:声强为2 W/cm2、辐照时间10 min)、及联合组(D组:超声+缩宫素),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每组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情况,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B组、C组和D组子宫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张力和活动力均大于A组(P<0.05);C组子宫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张力和活动力大于B组(P<0.05);D组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幅度和活动力明显高于B组(P<0.05);D组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活动力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能明显增加缩宫素所致的子宫平滑肌收缩,使收缩频率、幅度和子宫活动力显著增强.

    作者:张瑛;孙江川;常淑芳;王智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屈光不正性弱视枕叶灰质容积的MRI研究

    目的 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及FreeSurfer软件包分析技术,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枕叶皮层灰质容积改变. 方法以1.5T磁共振对10例屈光不正弱视患儿及年龄与之相匹配10例视力正常儿童进行全脑扫描,应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递度回波序列采集三维解剖数据,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弱视患儿双侧枕叶皮层的灰质容积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枕叶灰质容积没有明显改变;应用磁共振三维解剖数据的后期处理技术可以无创性观察枕叶皮层形态.

    作者:杜寒剑;王健;谢兵;周扬;李传明;余琼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静息状态默认脑活动网络的初步检验——听觉呈现语言任务

    目的 利用fMRI技术,通过听觉呈现语言任务,探讨刺激呈现通道对负激活脑区的影响,进一步检验静息状态人脑默认活动假说.方法 1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参加实验.进行2次fMRI实验.实验1(简单任务)任务期要求受试者听无意义假词;实验2(复杂任务)要求受试者听真词并作词语属性判断(具体或抽象).静息期要求受试者闭眼、静卧,不要做任何主动思维活动.利用SPM 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先分析单个被试,然后行组间比较.采用反减法获得负激活图.并把本次实验结果与以往视觉呈现任务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初级视觉皮层与初级听觉皮层的负激活存在明显的通道依赖性,听觉呈现刺激引起视觉皮层负激活,视觉呈现刺激时听觉皮层表现为负激活.非任务依赖性负激活脑区包括扣带回后部/楔前叶 (BA 31/30)、扣带回前部(BA 24/32)、两侧颞上回(BA 8)、两颞下回前部(BA 20)、两侧顶下小叶(BA 39/40).这些区域的负激活与刺激呈现通道方式及特定刺激任务无关.该负激活脑区模式与人类默认脑活动网络基本一致.结论 刺激呈现通道是影响任务依赖性负激活的因素之一,探讨负激活问题时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同时,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静息状态时人脑默认活动假说.

    作者:孙国祥;刘君;赵小虎;王培军;席芊;董宁欣;王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介入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PEI)是一种有效的肝癌微创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PEI的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PEI技术也日益成熟,并开始强调量化治疗及个别化治疗,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显示了PEI在治疗肝癌方面的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嘉嘉;林礼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评估肾脏功能的进展

    目前,临床上评估肾功能水平主要依靠肾功能检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型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为评估肾功能水平打开了一个新窗口,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云飞;杜联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新技术在心肌梗死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随着超声影像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超声造影剂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超声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不仅用于诊断,还可用于治疗.本文就超声新技术在心肌梗死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薛静;王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外周动脉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各种原因造成的动脉狭窄可以引起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导致局部血管壁剪切力大小及分布的变化,易于形成粥样斑块、血栓等严重后果.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从体外实验到体内实验及临床观察,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及方法,研究狭窄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评价方法,为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孟庆欣;杨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核素成像检测易损斑块的进展

    一个事实已得到公认:引发大多数危及生命的临床实践的易损斑块的主要特点为炎症细胞和炎症蛋白介质的大量聚集.这就更强调了对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定性定量分析的合适影像技术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前景较好.标记物可评价巨噬细胞募集,泡沫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产物,巨噬细胞凋亡和巨噬细胞代谢.这些标记物均正在被研究并已在颈动脉和外周动脉上进行了实验.然而,冠脉内易损斑块的识别仍难以如愿,主要的原因有:斑块过小,心跳和呼吸运动的干扰,以及缺乏合适且特异的核标记物.

    作者:杜慧锋;赵全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与多层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综合MRI(1.5T或3T)多种序列与MSCT(16或64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S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且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41例患者(75个病灶)的诊断结果. 结果 MSCT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0.77%(21/26),特异度为68.42%(26/38).MRI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97.56%(40/41).两者敏感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MRI的特异度高于MSCT(P<0.001).对于具体的各类病灶,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86.36%, 57/66)高于(P=0.004)MSCT(64.41%, 38/59).结论 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能力优于MSCT.

    作者:王化;王霄英;黄勇;吴冰;李新民;蒋学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对肝癌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

    目的 探讨新型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SW-UCS-1评价原发性肝癌微循环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由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于术前一周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具有伽马拟合分析技术的超声造影分析软件对动态造影数据进行脱机分析,并引入拟合优度检验指数(GOF)来评价拟合曲线的可靠性.分别选择肿瘤区、肝实质浅部和深部3个感兴趣区(ROI)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并得出各项定量参数:强度增量(a1)、下降曲率(a2)、上升支斜率(a3)、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和造影剂到达时间(AT).结果 所得拟合曲线的GOF值均高于0.90.与肝实质相比,肿瘤区的时间-强度曲线上升快,下降也快,峰值强度大,达峰时间早,上述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深度肝实质组间的同一定量参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伽马拟合定量分析软件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原发性肝癌及肝实质间不同的灌注特点,为肝肿瘤的诊断和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林希元;丁红;王本刚;范培丽;王文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对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07年9月资料完整的57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肾上腺皮质癌8例,转移癌12例,皮质腺瘤12例,髓样脂肪瘤4例,嗜铬细胞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上腺囊肿5例)的常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明确的病理组织学结果. 结果 53例超声可以准确定位,定位诊断率为(92.98%).39例超声可以明确病变的良恶性,定性诊断率为(68.42%).所有穿刺活检的病例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常规超声是诊断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对判断病变的来源和性质有很大的帮助,对一些定位困难、声像图特征不典型的病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确肿瘤的性质.

    作者:范瑾;于晓玲;谯朗;陈豹;曹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T矢状位扫描在新生儿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的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直接矢状位扫描在新生儿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CEA-TEF)的应用价值. 方法 5例食管闭锁新生儿,行纵隔螺旋CT矢状位扫描,测量闭锁盲端距离,观察有无食管气管瘘,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矢状位CT图像.闭锁食管的的上下段盲端及瘘管显示清楚.按照Gross分型,5例均为Ⅲ型.两盲端之间的距离为0.8~2.1 cm.所有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 结论螺旋CT直接矢状位扫描扫描范围窄、辐射剂量低,且能准确显示闭锁食管盲端位置及合并食管气管瘘等情况,是新生儿CEA-TEF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李昊;蔡金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应变率成像对糖尿病进行性发展过程中左心舒张功能的评价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来研究不同病程糖尿病病人及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左心舒张功能.方法 确诊为II型糖尿病患者49例(按病程分 4组);糖耐量异常43例;正常对照组55例.启用定量组织多普勒中应变率分析软件,测量舒张期的应变率SRe, SRa反映心肌舒张功能.结果 糖尿病组及糖耐量异常组心肌舒张功能是降低的,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受损程度较糖耐量异常组明显,随着病程的增长,糖尿病患者心肌受损越明显.结论 应变率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早期预测糖尿病心肌舒张功能的受损.

    作者:陆永萍;邓又斌;黄燕玲;张华莉;于飞;郭华铭;朱昆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价11~14周胎儿心脏功能的价值

    目的 应用多普勒技术观察妊娠11+0~14+6周正常胎儿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获得该孕周正常胎儿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方法对230位正常妊娠孕妇在11+0~14+6周进行经腹超声检查,同时观察胎儿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二、三尖瓣的血流A峰高于E峰,三尖瓣E峰及A峰血流速度明显高于二尖瓣血流,二、三尖瓣血流速度与孕周之间无相关性,但E/A比值与孕周之间呈正相关;左右心室舒张时间和收缩时间与孕周之间呈正相关,左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与孕周之间呈负相关,而等容收缩时间与孕周之间无明显相关性.TI指数反映心室的收缩功能,左右心室的TI指数与孕周之间呈负相关,左心室TI指数稍高于右心室,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妊娠13周以后,胎儿的心脏显示率较高,可进行心脏超声心动检查;在胎儿期右心功能稍高于左心功能,主要反映在三尖瓣流速高于二尖瓣,右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和收缩时间较左心室长等方面.当胎儿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则可能预示胎儿心脏功能异常或结构异常.

    作者:钱敏;孙燕;吴青青;马玉庆;陈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Tei指数监测蒽环类药物对肿瘤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肌做功指数(MPI,又称Tei index)在评价蒽环类药物(ATC)对肿瘤患者右心功能早期损害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测定并比较50例肿瘤患者ATC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右室Tei指数参数. 结果 Tei指数各相关参数显示ATC化疗后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较化疗前明显延长(P<0.05);右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右室射血时间(ET′)较化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右心室Tei指数较化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化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4例(8%)出现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 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价放疗对右心功能的影响,与常规超声相比, Tei指数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ATC对肿瘤患者右心功能损害.

    作者:姜志荣;张小花;李大海;褚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的显像特征与血浆MPO浓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实时超声造影的显像特征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的关系的研究,来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方法对7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73处斑块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显像特征,将其分为造影增强组与非增强组,根据二维超声中斑块回声的特征将造影增强组分为软斑组和混合斑组,比较两组斑块内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血浆MPO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其造影剂到达时间、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血管内造影剂到达时间、血管内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与血浆MPO浓度的相关性. 结果与混合斑组相比,软斑组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血浆MPO浓度均显著高于混合斑组 (P<0.01),并且斑块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与血浆MPO浓度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7. 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内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血浆MPO浓度均与斑块性质有关,提示其有助于全面评价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唐水娟;朱文晖;何炜;肖际东;周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64-SCTCA与CCA对钙化及非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一致性分析

    目的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64-SCTCA)对钙化及非钙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与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比较,两者进行一致性分析.方法 搜集67例患者64-SCTCA及近期CCA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扫描结果将冠状动脉分为非钙化组和钙化组,按管径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1%~75%),重度狭窄或闭塞(76%~100%)4个等级分别比较两组的64-SCTCA与CCA评估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评价方法.结果 67例患者共评价分析冠状动脉804段血管,其中非钙化组冠状动脉714段,钙化组冠状动脉90段;在非钙化组64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0.643,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好;在钙化组64-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0.145,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差,有55(55/90)段钙化冠状动脉血管64-SCTCA评估狭窄程度高于CCA.结论 64-SCTCA对非钙化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显示准确性高,对管壁斑块显示好;对有钙化斑块的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与CCA的一致性差,64-SCTCA常常会高估狭窄程度.

    作者:赵红;刘斌;程自平;余永强;沈云;廖静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组织速度成像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对房颤状态下左心耳功能的评价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结合组织速度(TVI)显像技术评价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耳机械运动特点以及变化特点.方法 对29例患者和31例对照者行经食管超声检查,比较各节段运动速度(PSV和PDVE)以及局部心肌沿长轴的应变率 (Ssr和Dsr)变化特点. 结果对照组左心耳壁顶部Ssr、Dsr、PSV和PDVE均高于其余节段(P<0.01,0.05).房颤组左心耳顶部Ssr、PSV仅高于间隔壁及侧壁中段(P<0.05),心耳顶部Dsr仅高于间隔壁中段(P<0.05).对照组心耳顶部Ssr、PSV与左心耳面积变化率(LAA-EF)和左心耳充盈速度(LAA-EV)呈正相关(r=0.724、0.637、0.656、0.712,P<0.001),房颤组心耳顶部PSV与LADd呈线性负相关(r=-0.66,P<0.001).房颤组各节段Ssr、Dsr、PSV以及PDVE较对照组均降低(P<0.01).结论 左心耳顶部Ssr以及PSV决定了心耳整体的排空能力,房颤患者由于心耳壁舒缩功能明显降低导致的心耳壁运动不协调.TVI和SRI技术相结合,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左心耳功能变化特点.

    作者:姜新魁;穆玉明;韩伟;古丽齐满·霍加阿不都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Tei指数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与传统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比较,探讨Tei指数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EECP治疗,分别于第一次反搏前、第一次反搏后即刻、第二次反搏前、治疗一周后及治疗二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Tei指数、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A)、等容舒张时间(IVRT)、肺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波和舒张波峰值速度之比(S/D)及反向波峰值速度(ARW).结果 第一次反搏后即刻较第一次反搏前比较E/A、S/D明显增大,ARW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次反搏前、治疗一周后、两周后较第一次反搏前比较E/A、S/D逐渐增大,仅治疗两周后与第一次反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RW逐渐减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IVRT变化与ARW相同,但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治疗后Tei指数逐渐减低,除第一次反搏后即刻与第一次反搏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Tei指数可简便、敏感地评价心脏整体功能,且不受心脏前后负荷的影响.

    作者:胡丹;方平;谭跃萍;王磊;丛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成软骨细胞瘤骨膜反应的影像特点

    目的 分析成软骨细胞瘤骨膜反应的X线及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39例成软骨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重点分析其骨膜反应的部位、形态及范围.结果 39例中24例出现骨膜反应,在平片上8例位于干骺端的两侧,CT上见环绕骨皮质周围,较广泛.5例骨膜反应与皮质断裂处有一间隔距离;3例位于皮质断裂处的对侧.5例骨膜反应很广泛,在CT上呈不规则的广泛花边状改变.7例伴有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 成软骨细胞瘤骨膜反应广泛,形态多样,与病灶部位及病灶的良性形态不相称;这一征象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谢元忠;谢丛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经直肠三维超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前列腺部的观察

    目的 利用经直肠三维超声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道前列腺部形态特征. 方法选用经直肠三维容积探头,把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应用于尿流通过尿道时的显示上,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前列腺部进行三维多普勒能量图(3D-CDE)动态立体重建. 结果经直肠三维多普勒能量图技术对尿道前列腺部的显示率达100%.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前列腺部充盈不良,局部尿道狭窄,尿道曲度增加,甚至尿道变形. 结论经直肠三维多普勒能量图超声更直观的显示了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前列腺部的形态发生改变.

    作者:吕康泰;徐倩君;田家玮;鞠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侵犯膀胱精囊的诊断价值初探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Pca)侵犯膀胱精囊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精囊腺的Pca患者行DWI扫描,其中21例同时有膀胱侵犯.观察受侵犯的膀胱和精囊腺的DWI表现,分别测量Pca癌灶、受侵膀胱和精囊腺以及未受侵犯的膀胱壁和精囊腺的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Pca癌灶、受累膀胱及精囊腺DWI呈高信号影,ADC图呈低信号影.受侵膀胱、正常膀胱壁、受侵精囊、正常精囊腺和Pca癌灶的ADC值分别为(0.863±0.118)×10-3mm2/s、(1.524±0.151)×10-3mm2/s、(0.905±0.137)×10-3mm2/s、(2.795±0.212)×10-3mm2/s和(0.909±0.125)×10-3mm2/s.受侵膀胱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膀胱壁(t=14.472,P<0.05),受侵精囊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精囊腺(t=19.265,P<0.05),Pca癌灶与受侵膀胱和精囊腺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E,F=1.394,P>0.05).结论 DWI有助于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和精囊腺的诊断.

    作者:任静;宦怡;葛雅丽;赵海涛;常英娟;张劲松;刘燕丽;徐俊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MR输卵管水成像

    目的 探讨MR输卵管水成像的技术和临床应用. 方法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做输卵管水成像28例,23例为超声发现附件区囊性病灶患者,5例为健康未婚女青年自愿者,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图像经三维(3D)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 结果 23例附件区囊性病灶患者中,输卵管积水7例,表现为纡曲腊肠状影.卵巢囊性病灶16例,表现为附件区类圆形囊状影;5例自愿者均没能很好显示输卵管. 结论 MR输卵管水成像能显示积水扩张的输卵管,对输卵管积水扩张与附件区囊肿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小华;张艳玲;杜中立;成峰;董延江;王雪松;王建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基于精确直方图规格化的医学超声图像增强

    目的 探求一种改进的精确直方图规格化方法, 提高医学超声图像的对比度. 方法针对医学超声图像的特点,引入一个有效的分割点,将原始图像分割为背景和前景区域,只对前景区域进行增强. 结果本文方法将局部灰度拉伸到一个较大的动态范围,提高了对比度,抑制了医学超声图像背景过增强,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 结论本文在增强图像对比度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保留图像细节,是一种有效的对比度增强方法.

    作者:李华美;汪天富;林江莉;李德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基于各向异性颜色编码的DTI数据椭球体显示

    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扩散张量各向异性形状进行颜色编码的椭球体图元显示方法,对于不同的扩散各向异性形状采用不同颜色的椭球体图元来表达,将扩散各向异性程度的信息赋予图像之中,并扩展到了三维空间,从而使大脑白质的分布及走行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有利于在大脑功能的基础研究和颅脑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进一步分析.

    作者:江贵平;罗敏敏;陈穗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MR扩散成像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 通过病理、影像对照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1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行Ⅱ期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24~48 h进行磁共振扩散成像,肿瘤切除后对标本进行病理观察,并与术前DWI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①病理与DWI对照:肿瘤存活区多为高信号(12/15),亦可为等信号(3/15);凝固性坏死区多为低信号(8/15),亦可为等信号(6/15),1例呈高信号(1/15).肿瘤成活区与坏死区ADC值分别为(1.42±0.16)×10-3 mm2/s、(1.58±0.18)×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8,P<0.05).②不同坏死程度的整个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 结论肝癌TACE后DW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能较好地鉴别肿瘤成活、坏死组织,并反映肿瘤坏死情况,有助于TACE疗效的评价.

    作者:肖运平;肖恩华;罗建光;卞读军;贺忠;尚全良;梁斌;李默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腔内射频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24例患者、30条下肢静脉曲张在DSA及超声导向下,经皮穿刺大隐静脉,通过射频导管发出热能作用于静脉壁,行大隐静脉闭合治疗. 结果 24例患者、30条下肢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治疗均获成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烧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每条肢体血管闭合时间17.8 min,平均住院时间4.9天.术后随访1周~9个月,46.7%(14/30)下肢曲张静脉消失,53.3%(16/30)下肢曲张静脉明显减少.术后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复查,83.3%(25/30)大隐静脉主干闭塞,16.7%(5/30)大隐静脉管腔变窄,血流缓慢.未见复发,疗效满意. 结论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涛;何旭;顾建平;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乳腺癌放疗后肋骨骨折的骨显像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放疗致肋骨骨折的骨显像增高灶的形态、位置、出现和消失时间及X线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18例诊断为放疗后肋骨骨折的乳腺癌患者的骨显像系列片. 结果该组增高灶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多为轻、中度放射性摄取,多发者线性排列,位于第3~7肋腋前线上或第2肋中部.增高灶出现距离放疗结束的时间为9至39个月.X线示相应肋骨局部骨质密度增高、骨痂形成或断裂不愈合.结论 根据肋骨增高灶的形态、位置、与放疗的时间关系及X线表现有助于与骨转移鉴别.

    作者:林琳;贾莹莹;郑容;刘琳;耿建华;陈盛祖;乔士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8F-FDG符合线路在诊断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符合线路在诊断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与经阴道B超、血清CA125的效能比较. 方法对40例(62例次)卵巢恶性肿瘤术后患者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进行分析,采用视觉观察及半定量(T/N比值)分析并与病人近期血清CA125、经阴道B超对比. 结果①40例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31%、71.43%、85.00%.②35例血清CA125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66.67%、85.71%、74.29%;90.48%、71.43%、82.86%.③另35例经阴道B超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36%、53.85%、74.29%;90.91%、76.92%、85.71%. 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诊断复发性卵巢肿瘤的价值高于血清CA125及经阴道B超,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18F-FDG符合线路诊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

    作者:李欣欣;张燕燕;张卫方;徐艳;马婧;毛远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