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15年11期文献
  • 肝纤维化指数与大鼠肝炎症分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指数(LF Index)与大鼠肝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45只雄性SD大鼠尾静脉注射猪血清诱导免疫性肝炎,7只雄性SD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的第2、4、6、8、10、12和14周,从造模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随机取6只和1只大鼠进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得到LF Index.随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肝炎症分级.依照炎症分级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G0亚组、G1亚组、G2亚组、G3亚组和G4亚组,比较各组的LF Index.结果 42只大鼠造模成功,其中炎症分级为G0级、G1级、G2级、G3级和G4级的各有6、12、10、10和4只.LF Index与炎症分级具有相关性(r=0.768,P<0.05).以LF Index绘制肝炎症分级的ROC曲线,≥G1、≥G2、≥G3、G4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911、0.928和0.853.结论 炎症分级与LF Index具有相关性,炎症分级会影响LF Index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

    作者:郝磊;王兴华;土继政;石颖;刘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胆碱复合物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的长期影响.方法 将5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9例予以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29例予以常规口服降糖药物.于治疗前和1年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计算C肽曲线下面积(AUCc-p)、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1 H-MRS检测左、右海马区NAA/Cr、Cho/Cr.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PG、2hPG、HbAlc,AUCc-p、HOMA-β、HOMA-IR,双侧海马NAA/Cr、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年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PG、2 hPG、HbA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c-p升高(P<0.05),HOMA-IR降低(P<0.05),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海马NAA/Cr均升高(P均<0.05),Cho/Cr均降低(P均<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影响海马NAA、Cho表达,并有一定的长期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改善有关.

    作者:张苏皖;戴武;张继;王松;廖芳芳;叶军;曹永红;刘燕;汪运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目的 分析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PM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PMA主要位于下丘脑-视交叉-3脑室区域(23/35,65.71%),其次为大脑半球(6/35,17.14%).CT扫描多为稍低密度(23/28,82.14%)和等密度(2/28,7.14%),因出血呈高密度3例(3/28,10.71%);合并少许点状、线状钙化9例.MR扫描边界清晰30例(30/31,96.78%);无瘤周水肿28例(28/31,90.32%),轻度水肿3例(3/31,9.68%).T1WI实性部分为不均匀稍低信号28例(28/31,90.32%).T2WI为高信号伴絮片状稍高信号26例(26/31,83.87%),均匀高信号1例(1/31,3.23%),不均匀等信号2例(2/31,6.45%),因出血为低信号2例(2/31,6.45%);瘤体内见点、线状等信号27例(27/31,87.09%).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7例(27/30,90.00%),轻度点线状强化1例(1/30,3.33%),无强化2例(2/30,6.67%);实性部分包含无强化区28例(28/30,93.33%),柔脑膜强化5例(5/30,16.67%).结论 PMA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及CT、MRI特征,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正然;沈慧聪;常天静;范亦龙;艾林;马军;戴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RS联合DTI评估2型糖尿病脑白质改变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双侧半卵圆中心白质结构及代谢产物的改变.方法 收集T2DM患者(T2DM组)和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各30例,行MRS及DTI检查,测量双侧半卵圆中心ADC值与FA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的含量,计算NAA/Cr、Cho/Cr、Cho/NAA比值,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T2DM组左、右侧半卵圆中心ADC值升高(t=9.51、2.06)、FA值降低(t=6.08、3.67)、NAA/Cr值降低(t=3.06、2.31)、Cho/NAA升高(t=5.68、2.24),左侧半卵圆中心Cho/Cr升高(t=5.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TI联合MRS可反映T2DM患者双侧半卵圆中心局部神经纤维结构及代谢产物的异常改变;DTI联合MRS技术可早期发现由T2DM引发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吴迪;赵卫;孙学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临床及MRI特征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临床表现:胸背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4例,颈部疼痛伴双上肢疼痛1例.MRI示肿块均为单发,均位于椎管内硬脊膜下脊髓背侧,胸段4例,颈段1例;T1WI呈等(4例)或低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多均匀强化(4例);病灶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1例)、脊膜尾征(1例)及肿块头侧可见引流血管(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好发于中年人,位于脊髓背侧.MRI特征表现为肿块周围引流血管、含铁血黄素沉积、脊膜尾征、显著均匀强化.

    作者:叶进湖;李岳霖;卓丕奇;张裕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ADC比值鉴别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

    目的 探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30例,髓母细胞瘤(MB)18例,室管膜瘤12例.术前均接受MR检查,包括DWI.测定肿瘤实性部分、正常脑组织ADC值,计算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利用ROC曲线确定ADC比值对肿瘤鉴别诊断的佳阈值.结果 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PA为2.33±0.39,MB为0.96±0.19,窒管膜瘤为1.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区分室管膜瘤与PA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佳阈值为1.87,其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6.7%;区分MB与室管膜瘤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佳阈值为1.19,其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1.7%.结论 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对常见儿童后颅窝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邓小林;文明;吴晓凤;葛晓东;李妹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颅内肿瘤应用进展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术具有微创、肿瘤靶区剂量高、周围组织接受剂量低的特点,近年来逐步选择性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局部神经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目前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立恒;赵宏;靳二虎;郭守芳;杨国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8F-FDG PET/CT显像脾脏弥漫代谢增高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99F-FDG PET/CT显像中脾脏摄取弥漫性增高的原因.方法 以脾脏弥漫性摄取高于肝脏为研究纳入标准,脾脏SUVmax/肝脏SUVmax>1为定量指标,共纳入36例患者,结合手术病理、出院诊断及随访结果,分析患者疾病构成情况.结果 36例脾脏摄取弥漫性增高的患者中,15例淋巴瘤、3例结核、9例其他感染性疾病、1例大动脉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结节病、3例实体肿瘤(其中2例正在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结论 PET/CT显像中脾脏弥漫性代谢增高的现象,在淋巴瘤、结核及其他炎症状态、贫血、结节病、正在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患者中均可以出现,并不是某一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

    作者:赵梅莘;毛远;张卫方;张燕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资料,由两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协商阅片,并与终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HR-MRI用于直肠癌术前TN分期时,与病理T分期结果一致性好(Kappa=0.900,P<0.01)、与病理N分期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16,P<0.01),HR-MRI对T分期的准确率为96.72%(59/61),N分期准确率为83.78%(51/61).结论 HR-MRI可用于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评估.

    作者:安景皎;高远翔;周晓明;田小军;林东亮;隋庆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CT影像特点

    目的 观察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HMH)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9例HMH患儿,术前均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根据CT平扫图像显示的病变密度,将瘤灶分囊性、囊实性、实性3种类型.结果 19例HMH病灶均为巨大类圆形或长椭圆形,肿瘤大径4~23 cm,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78.95%(15/19).CT平扫12例表现为囊实性,4例为单纯实性,3例为多分隔囊性占位.1例囊实性占位内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囊性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轻、中度不均匀性强化.7例(3例囊实性和4例实性)病灶内见肝血管分支穿行.结论 HMH的CT平扫可表现为多分隔囊性、囊实性和实性,瘤灶实性成分强化模式多样.

    作者:于彤;周春菊;高军;王蓓;胡迪;段晓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诊断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AAM患者资料,观察AAM的临床特点及术前超声表现.结果 10例AAM患者病灶位于盆腔2例,外阴4例,会阴部延伸至盆腔2例,臀部延伸至盆腔2例.超声均表现为形态不规整的肿块;8例边界清,2例边界稍模糊;3例呈液性伴密集细小点状回声,2例呈不均匀中等回声,1例呈中、低混杂回声,4例呈不均匀低回声;CDFI显示3例未见血流信号,5例可见少量血流信号,2例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术前超声对10例AAM均准确定位,但7例未能定性诊断,3例误诊.结论 AAM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侵及范围,但定性诊断较为困难.

    作者:尹晶;黄瑛;夏禹;刘丽霞;田丹;刘守君;任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鉴别诊断小儿常见病理性黄疸性疾病

    目的 探讨超声早期鉴别诊断婴儿病理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28例、胆道闭锁3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8例、胆管发育不全3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3例,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高频超声检查多表现为胆囊收缩不良(31/32,96.88%)、TC征(30/32,93.75%)及空腹胆囊充盈不良(24/32,75.00%),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空腹胆囊充盈不良(16/28,57.14%)多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肝门区无回声包块(8/8,100%)多见,胆管发育不良者空腹胆囊充盈不良(3/3,100%)多见,新生儿肾上腺出血者肾上腺区包块(3/3,100%)多见.结论 超声可用于鉴别诊断婴儿病理性黄疸,可于早期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线索.

    作者:王玮玖;姜爽爽;李士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骶尾部皮下羟磷灰石沉积症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65岁,因发现骶尾部包块3年,进行性增长6个月入院.既往尿毒症透析史3年,透析规律,于透析初期发现骶尾部包块,未予特殊处理.体格检查:骶尾部多个包块聚集,边界较清,形态欠规则,质硬,活动性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皮肤表面可见点状乳白色物质,其周边皮肤稍红,有轻微触痛及压痛(图1).实验室检查示甲状旁腺激素13.1 pmol/L,肌酐(透析前)824 μmoI/L,尿酸248 μmoI/L.超声检查示骶尾部皮下层多发结节,部分为斑片状强回声,部分为囊性结节,内充满云雾状稍强回声,范围约65 mm×17 mm×49 mm,部分强回声后方可见声影(图2A),团块周围可见弱回声包绕;CDFI示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其周边弱回声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图2B).行粗针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羟磷灰石沉积症.

    作者:向茜;曾佳;王丽芸;邱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颅骨Gorham-Stout综合征1例

    患者男,52岁.10年前发现头顶部黄豆大小包块,局部压痛,曾两次行皮下肿物切除术,近1年复发.现头顶部扪及一3 cm×4 cm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有压痛.MR平扫示顶部软组织内团块状异常信号,T1WI、T2WI均呈稍低信号,向颅内蔓延,呈哑铃状,顶骨局部见骨质缺损.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图1).术前诊断为顶部矢状窦旁占位,行开颅占位切除术+颅骨修补术,术中见肿物已完全侵蚀颅骨并向帽状腱膜下生长,质硬,血供丰富.病理示纤维组织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伴骨质破坏(图2),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顶部Gorham-Stout综合征(Gorham Stoutdisease,GSD).免疫组化结果:CK(-),EMA(-),CD21(-),CD3(+/-),CD68(+/-),CD20(-),CD117(+/-),CD1a(-),PGM-1(+),Langerin(-),PR(-),S-100,Ki-67< 1%.

    作者:黄曌殊;范光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99Tcm-热变性红细胞脾SPECT/CT显像发现自体脾移植术后异位脾种植1例

    患儿女,6岁,5个月前因外伤行脾破裂全切术+自体脾片移植术,术中见脾脏呈多分叶状,背面有深切口,将1/3脾切成脾片,放置于大网膜血流丰富处缝合固定,然后将脾片及大网膜置于脾窝处.术后病理:脾破裂.99 Tcm_热变性红细胞脾显像:左上腹部见2处显像剂浓聚区(图1A),下方者偏小且浓聚程度较上方浅淡.SPECT/CT:脾窝区可见不规则显像剂浓聚,程度高于肝脏,但单个脾片影像分辨不清;CT示该部位可见多发不规则、条索状及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56 HU,密度较均匀(图1B);提示移植脾存活且功能良好.

    作者:李红梅;张秀梅;冯珏;冯亚丽;王鹏;郭小瑞;于天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肺动脉起源升主动脉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例

    患者女,45岁,胸闷,气促2年,加重半年.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增宽,右肺动脉显示不清.CDFI于肺动脉主干内见探及一束宽约0.5 cm的花色血流(图1),连续多普勒呈双期单向频谱.超声提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右肺动脉显示不清,考虑右肺动脉起源异常.CTA证实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图2)、PDA(图3),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ies,ARSA).心导管检查提示肺动脉压正常.于体外循环下行右肺动脉矫正术及动脉导管结扎术,术中见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后壁见一细小的动脉导管,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吻合口无明显狭窄,CDFI显示肺动脉血流通畅.

    作者:吴婷;黄敏;刘燕娜;陈柏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肾嫌色细胞癌1例

    患者女,62岁,体检发现左肾肿物.双肾多期增强CT扫描示左肾下极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膨出于肾实质,大小约11.7 cm×13.8 cm,其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钙化影,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皮质期强化程度高于肾髓质,低于肾皮质,实质期强化程度有所减低,并可见片状无强化区(图1).CT诊断:左肾恶性占位.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下极,约12 cm×14 cm,向肾外突出,包膜完整.肿瘤切面呈灰褐色,有较多坏死,局部呈囊性.镜下见肿瘤细胞呈颗粒状,伴核周空晕,可见双核细胞(图2).病理诊断: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 CCRC).

    作者:刘岩;金光玉;韩雪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甲状腺99m锝显像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Graves病1例

    患者女,37岁,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增大、咽部不适,吞咽有异物感.查体:心率114次/分,咽喉部红肿、充血,右侧甲状腺Ⅰ度肿大,质中,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沉51.00 mm/h;甲状腺功能:T3 6.19 nmol/I、T4305.90 nmol/L、FT3 16.96 pmol/L、FT4 62.39 pmol/L、TSH<0.005 uIU/m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超声示甲状腺两叶增大,回声不均匀,其内多个片状低回声散在分布,边界不清.临床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予消炎、镇痛、减慢心率等对症支持治疗.甲状腺99m锝显像示甲状腺右叶影像模糊,轮廓不清;左叶影像异常清晰,形态完整(图1).甲状腺右叶表现为摄取99m锝功能明显减弱;甲状腺左叶摄取99m锝功能异常增强,两叶功能状态呈现截然相反的表现.追问病史,患者1年前即有心悸、出汗、易怒、多食、易饥等症状,一直未就诊,初步考虑SAT合并Graves病.补查促甲状腺受体抗体24.76 IU/L,进一步予以证实.

    作者:谢来平;黄定德;厉红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R肺容积测算法评估胸廓畸形的可行性

    目的 评估MR肺容积测算法应用于胸廓畸形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胸廓畸形患儿52例,包括漏斗胸40例,鸡胸4例,扁平胸8例,术前行胸部MR检查,应用手绘-分层测量求和法测量患儿肺容量;行胸部CT检查,应用阈值限定及容积再现技术计算患儿肺容积;行常规肺功能检查,记录肺活量、深吸气量结果.比较采用MR测得的肺容积与CT肺容积间的相关性,分别比较MR肺容积、CT肺容积与肺功能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MR与基于CT的双肺总容积、左肺容积、右肺容积间的相关性均较好(r=0.91、0.91、0.91,P均<0.01),CT肺容积与肺活量、深吸气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70,MR肺容积与肺活量、深吸气量的系数分别为0.79,0.68(P均<0.01).结论 采用MR图像测得的肺容积结果与常规CT肺容积重建结果一致性好,可以代替CT检查测量肺容积进行远期随诊.

    作者:孙记航;曾骐;张玥;陈诚豪;曹隽;苗青;彭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准确性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止2014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双变量模型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5个研究,3569例研究对象.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和AUC分别为82%(75%~87%)、91%(85%~94%)、8.6(5.6~13.3)、0.20(0.14~0.28)、43(24~78)和0.93(0.90~0.95).结论 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应作为乳腺癌术前治疗评估的主要手段.

    作者:梁莉;马立斌;王莉莉;辛文龙;朱道明;田小雪;雷军强;郭顺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并发肺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相关肺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单发肺外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穿刺活检资料,分析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并发肺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超声引导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为99.58%(235/236),病理确诊率为85.11%(200/235).穿刺活检相关肺出血发生率为11.91%(28/235).病变血流显示较丰富与不丰富者相比,穿刺后有无肺出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而不同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病灶前后径、病理类型、病变内支气管征、穿刺针型号及进针次数的患者,穿刺后有无肺出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病变的血流显示是否较丰富与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引起肺出血关系密切,术前详细了解病变内血管数量及其走行、分布,有助于减少肺出血的发生.

    作者:王蕾;李智贤;唐师;廖新红;黄雪;陈美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声速匹配技术诊断不同大小乳腺病灶

    目的 探讨声速匹配(SSC)技术在不同大小乳腺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483个乳腺肿物行SSC检查,获得其声速匹配值(ZSI)及声速(SV).根据大径将病灶分为≤2 cm组和>2 cm组.构建ROC曲线,确定临界值.结果 总样本组、≤2 cm组与>2 cm组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的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862、0.889,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1560.00 m/s作为SV临界值,3组的敏感度分别为81.15%(99/122)、79.73%(59/74)、83.33%(40/48);特异度分别为90.03%(325/361)、90.20%(267/296)、89.23%(58/65);准确率分别为87.78%(424/483)、88.11%(326/370)、86.73%(98/113).结论 SSC在不同大小乳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且诊断效能相似,SV临界值为1560.00m/s.

    作者:吴嘉仪;罗葆明;赵子卓;杨海云;梁铭;欧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DCT定量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预测脑血管症状的价值.方法 纳入87例拟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接受MDCT平扫及CTA的患者,根据有无脑血管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38)及无症状组(n=49),通过手动勾画ROI的方法测量CT平扫及CTA图像上斑块非钙化部分的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采用平扫CT值及强化幅度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并采用Z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平扫CT值分别为(45.58±8.94)HU和(31.09土6.83)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9,P<0.001);有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强化增幅大于无症状组(t=-3.421,P=0.001).ROC曲线阈值分析显示,平扫CT值佳临界值为37.20 HU,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敏感度为92.10%(35/38),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率86.21%(75/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强化幅度佳临界值为10.1 HU,其敏感度为76.32%(29/38),特异度为63.27% (31/49),准确率为68.97%(60/87),曲线下面积为0.735;二者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3,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非钙化部分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与脑血管症状有关;斑块平扫CT值对判断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优于斑块强化幅度.

    作者:黄山;郑穗生;管松;邹立巍;王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实时剪切波技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纵向弹性模量

    目的 探讨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纵向弹性模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79例(脑卒中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 103例,腔隙性脑梗死(LAC)患者76例.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168例.采用超声射频技术测量双侧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SWE检测双侧颈动脉浅壁20个ROI纵向平均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ean)、大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ax)和小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in).分析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僵硬度参数PWV增大、颈动脉浅壁纵向弹性模量参数MEmean和MEmax增大(P均<0.05).②所有受试者MEmean和MEmax与年龄、收缩压、颈动脉管径、PWV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采用SWE可通过检测颈动脉纵向弹性模量评价动脉僵硬度.

    作者:李朝军;孙昌琴;陆萍;苏一巾;邵春娟;唐金华;杜联芳;罗向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分布

    目的 探讨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CT衰减校正(CTAC)和无衰减校正(NOAC)图像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分布特征.方法 分析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低风险受检者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均行CTAC.重建CTAC和NOAC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CTAC和NOAC图像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比较CTAC和NOAC图像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和图像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受检者间的差异.结果 NOAC图像示男性下后壁、间壁、前壁基底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低于女性(t=-8.271、-4.2555、-3.168,P均<0.05),而前壁中段及前壁心尖部则明显高于女性(t=2.047、2.627,P均<0.05).CTAC图像示左心室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增加(t=21.077、8.635、2.623,P均<0.05),其中以男性下后壁为显著,同时心尖部和前壁心尖部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减低(t=-16.421、-13.891,P均<0.001),其中以高BMI受检者的心尖部为显著.NOAC图像示,女性前壁出现放射性稀疏的受检者明显多于男性[31.67%(19/60)和13.33%(8/60);x2=5.783,P=0.016],男性下后壁出现放射性稀疏的受检者明显多于女性[78.33% (47/60)和15.00%(9/60);x2=48.348,P<0.001];CTAC图像示分别有60.83%(73/120)、26.67%(32/120)、22.50%(27/120)的受检者出现下后壁、间壁、侧壁放射性分布增加,其中男性下后壁放射性分布增加的受检者明显多于女性[86.67% (52/60)和35.00% (21/60);x2 =33.611,P<0.001];同时28.33%(34/120)、61.67%(74/120)的受检者出现前壁、心尖部放射性分布减低.结论 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分布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CTAC可明显改善左心室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衰减伪影,其对男性的补偿作用明显优于女性.

    作者:黄克敏;冯彦林;梁伟棠;刘德军;杨明;冼伟均;李林;冯叶霞;邓大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多排螺旋CT评价腹主动脉闭塞

    目的 探讨MSCT评估腹主动脉闭塞(AAO)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腹主动脉CTA诊断为AAO的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观察AAO起始位置、闭塞范围、管壁情况、累及分支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24例中,急性AAO患者9例,闭塞范围为(60.9土25.4)mm,慢性15例,闭塞范围为(81.4±3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3);AAO起始于肾动脉水平者7例,肾动脉以下水平者17例.AAO近端形态为中央缩窄型13例,条索样/线样型2例,水平截断型5例,偏心鼠尾型4例.19例腹主动脉壁见钙化、10例见附壁血栓形成.20例腹主动脉壁不均匀增厚,其中5例可见腹主动脉壁强化.结论 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可用于评估闭塞腹主动脉情况.

    作者:易晓敏;张忠林;李景雷;刘辉;梁长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5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CCC组)和无侧支循环组(N-CCC组).再根据冠状动脉闭塞情况及室壁运动评分将患者左心室18节段心肌分为正常心肌组、缺血心肌组和梗死心肌组.患者分别在PCI术后72 h及1个月接受超声检查,检测并比较左心室心肌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及心肌纵向应变(LS)和应变率(LSR).结果 与术后72 h比较,1个月时CCC组和N-CCC组缺血及梗死心肌的LS均增大(P<0.01).术后72 h,CCC组缺血心肌LSR-s大于N-CCC组(P<0.05).术后1个月,CCC组缺血及梗死心肌LS均大于N-CCC组(P<0.05),且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N-CCC组(P<0.05).结论 CCC可显著改善AMI患者PCI术后72 h缺血心肌和术后1个月缺血、梗死心肌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

    作者:李阳;马春燕;刘爽;王永槐;关正宇;李烨;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双通道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 探讨双通道多普勒成像技术同步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与彩色M型血流传播速度比值(E/Vp)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病例组,选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双通道多普勒成像技术以及常规超声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峰)、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A峰),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Em)、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峰值流速(Am),以及M型血流传播速度(Vp),计算同步与非同步E/Vp、E/Em.分析:①E/Vp、E/Em与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相关关系;②E/Vp、E/Em与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相关关系;③分析E/Vp、E/Em用于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的可行性.结果 ①病例组同步及非同步测得E/Vp、E/E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随着NYHA分级的增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同步E/Vp也随之增高,同步E/Vp与NT-proB-NP相关性良好(r=0.77,P<0.01);③当同步E/Vp≥1.32时,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敏感度为74%,特异度为96%;同步E/Em≥9.11时,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敏感度为61%,特异度为92%.结论 采用双通道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的同步E/Vp重复性好,能较准确地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孙钦亮;邓颖;李珺;王珍珍;李海茹;田家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肌分层应变评价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心肌收缩功能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SC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重度狭窄亚组和轻度狭窄亚组)和对照组.获取各组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LSendo、LSmid、LSepi)及心肌圆周应变(CSendo、CSmid、CSepi),计算各节段心肌纵向应变跨壁梯度△LS和各节段心肌圆周应变跨壁梯度△C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论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其相应供血左心室心肌节段LSendo、LSmid、LSepi和CSendo、CSmid、CSepi均呈梯度递减,3组间△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亚组及轻度狭窄亚组△CS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狭窄亚组ISendo、LSmid、ISepi及轻度狭窄亚组LSmid、LSepi均显著减低(P<0.05),但轻度狭窄亚组与重度狭窄亚组间各纵向分层应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狭窄亚组CSendo、CSmid、CSepi均显著降低(P均<0.05),轻度狭窄组CSendo显著降低(P<0.05);重度狭窄亚组与轻度狭窄亚组间各圆周分层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D-STI心肌分层应变技术可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纵向及圆周应变,冠心病患者重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心肌全层收缩功能均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以心内膜下心肌受损为严重.

    作者:赵志玉;陈金玲;周青;曹省;宋宏宁;胡波;郭瑞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伴房间隔缺损的房间隔膨胀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伴房间隔缺损(ASD)的房间隔膨胀瘤(ASA)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RT3D-TEE检查、伴ASD的ASA患者31例,观察ASA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ASD的毗邻关系.结果 2例ASA累及整个房间隔组织;余29例ASA均位于房间隔中部的卵圆窝;5例ASA为3RI型,26例ASA为1R型;经RT3D-TEE检查17例患者合并双孔及以上的筛孔型ASD;1例ASA合并单纯卵圆孔未闭;13例ASA合并单孔型ASD.结论 RT3D-TEE可清晰显示ASA的形态、大小、部位及与伴发ASD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作者:郑智超;费洪文;陈欧迪;朱伟;陈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评估心肌缺血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评估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方法 检索2004年1月-2015年2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系统关于FFRCT在评估心肌缺血准确性方面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行进一步质量评估以及异质性检验.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汇总工作特征曲线(S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采用FFRCT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质量分级均为A级.纳入研究的总患者数为662例,血管1117条.FFRCT在患者及血管水平汇总后的敏感度分别为0.90(95%CI 0.85~0.93)和0.83(95%CI 0.78~0.87);特异度分别为0.72(95%CI 0.67~0.76)和0.78(95%CI 0.75~0.81);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24.34(95%CI 10.84~54.65)和21.09(95%CI 7.51~59.24),AUC分别为0.9415、0.9140.结论 FFRCT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A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邓达标;王芮;方进;胡钰;邹亚妮;周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评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膈裂孔形态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图像重建技术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及肛提肌形态变化的价值.方法 收集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40例(病例组)及同期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各40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于静息、瓦氏、缩肛状态下在盆膈裂孔小平面上,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容积扫查,重建盆底图像并观测盆膈裂孔(LH)前后径(LH-M)、左右径(LH-N)、面积(LH-S)、周长(LH-L)、肛提肌厚度(T),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静息、瓦氏、缩肛状态下病例组LH-M、LH-S、LH-L较对照组增大,LH-M、LH-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H-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缩肛状态下L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及瓦氏状态下,L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肛提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瓦氏状态下和缩肛状态下右侧肛提肌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维盆底图像重建技术可用于观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膈裂孔及肛提肌形态.

    作者:徐娆;史铁梅;林琳;冯晓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RI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Meta分析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探讨MRI作为超声补充检查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价值.方法 检索1991年1月-2014年11月Pubmed、Elsevier-SDOL(Science Direct OnLine)、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对超声怀疑泌尿系统异常的胎儿行MRI检查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的相关文献.采用QUADAS-2评分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1.4软件分析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对存在异质性的阳性似然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Meta分析显示,MRI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汇总敏感度、汇总特异度、汇总阳性似然比、汇总阴性似然比及各自95%CI分别为0.96(95%CI 0.93~0.98)、0.75(95%CI 0.57~0.88)、2.98(95%CI 1.05~8.45)、0.07(95%CI 0.04~0.13).SROC曲线的AUC为0.96.结论 MRI作为超声补充检查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冯友珍;刘晓玲;程仲元;刘斯润;蔡香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SPECT/CT图像配准测试方法

    目的 提出SPECT/CT一体机中SPECT和CT图像配准精度的测试方法.方法 试验模体由立方体构形的8个点源构成,点源由放射性同位素和碘对比剂制备,在SPECT和CT上均可清晰成像,模体构形和尺寸可代表典型的临床应用条件.首先选用具有临床代表性的实验条件和参数,对模体分别行SPECT和CT成像.对图像分别进行分析,得到点源空间坐标,计算配准精度;以点源大值像素点为中心,得到3个坐标方向的一维分布,分别计算分布重心作为对应方向的坐标值.结果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GE和Philips的主流SPECT/CT产品上进行验证,点源都可在SPECT和CT图像中完整成像,测试和分析方法的精度达0.1 mm以上.结论 该实验方法可为SPECT/CT产品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基础.

    作者:孟凡波;冯健;王培臣;陈牧;聂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腹部血管成像

    目的 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应用于腹部CTA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临床疑诊腹部血管疾病、接受腹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A组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模式扫描,B组采用常规螺旋模式扫描,分别测量两组腹主动脉、腹腔干、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左肾动脉、腹主动脉分叉处、背部肌肉CT值及图像噪声,记录扫描时间及剂量长度乘积,并计算SNR、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两组各动脉的CT值、噪声、SNR、CNR、扫描时间、ED及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腹主动脉、腹腔干、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左肾动脉、腹主动脉分叉处的CT值、SNR、CNR和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噪声、扫描时间及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相比,A组的扫描时间缩短86.45%、ED降低72.56%.结论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腹部CTA可在获得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安攀;王照谦;杨志强;贾崇富;刘欣;李琳;孙喜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SPECT/CT双时相减影法断层融合成像联合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诊断甲状腺后方结节来源

    目的 评价99TCm-MIBI双时相减影SPECT/CT断层融合成像联合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对甲状腺后方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甲状腺后方占位患者接受99TCm-MIBI双时相减影法及SPECT/CT断层融合成像,并检测患者的血清PTH水平.结果 110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来源75例,血清PTH水平为(360.63±202.25) pg/ml,其中99Tcm-MIBI双时相减影法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阳性71例(71/75,94.67%);可疑阳性为4例(4/75,5.33%),其中2例为甲状旁腺恶性肿瘤,2例为异位甲状旁腺伴部分腺瘤样变;35例非甲状旁腺来源病例中,血清PTH水平为(83.95±42.19) pg/ml,其中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可疑阳性,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例孤立性甲状腺肿及2例甲状腺髓样癌表现为阳性;甲状旁腺来源病变患者血清PTH水平明显高于非甲状旁腺来源肿瘤(P<o.01);结合患者PTH水平,双时相减影法诊断甲状腺后方结节为甲状旁腺来源的灵敏度约为94.67%(71/75).结论 99Tcm-MIBI双时相减影法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成像结合血清PTH水平诊断伴PTH升高的甲状腺后结节是否为甲状旁腺来源有较高价值.

    作者:任炳秀;蔡静;江丽玲;乔玉旺帕;王学红;朱高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成人脐尿管病变

    目的 探讨超声在成人脐尿管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成人脐尿管病变的超声表现.结果 本组成人脐尿管病变的超声表现可分为4类:①脐茸炎或脐窦,病变局限于脐孔中心及周围,呈低至无回声;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38/38).②脐尿管囊肿,病变多位于脐下至膀胱顶之间,膀胱顶缘周围腹壁呈节段状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或混合性)包块,内部回声杂乱不均;诊断准确率为77.78%(7/9).③脐尿管瘘,多呈管状或盲管状,低至无回声;诊断准确率为94.87% (37/39).④脐尿管肿瘤1例,表现为脐下缘腹壁与膀胱顶部间不规则混合性包块,边界不清,内部少许细点状强回声,实性部分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阻力增高,膀胱壁局部稍厚,加压时包块不随肠管变化.结论 超声能够较准确地显示成人脐尿管病变的范围、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郭方春;牛勇;李安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640层容积CT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站式640层容积CT检查胡桃夹综合征(NCS)的佳血管成像扫描时间及左肾静脉(LRV)受压程度与左肾血流灌注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16例NCS患者(NCS组)行三期血管成像,显示与测量LRV受压处,与对照组的左、右肾皮质的灌注值进行比较,并分析LRV狭窄程度与左肾皮质灌注值的关系.结果 对比剂注射速率5 ml/s时,LRV强化峰值时间为25.60 s.对照组左、右肾皮质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5).NCS组左肾皮质的灌注值低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1);LRV狭窄程度与左肾皮质灌注值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 LRV强化峰值时间可作为NCS血管成像佳的扫描延迟时间.

    作者:刘霞;陈金花;钟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自适应点扩散函数的锥束CT散射校正

    目的 探讨基于自适应点扩散函数的方法对锥束CT散射校正的效果.方法 通过加入遮挡板的方法来获取投影图像部分区域散射分布;建立散射分布模型,利用遮挡区域散射分布,自适应地调整扩散函数模型参数,然后进行散射估计和校正;对遮挡区域进行修复,以减少断层重建噪声.结果 基于自适应点扩散函数的方法不需要重复扫描被测物体,能高效地对不同厚度和密度的物体进行锥束CT散射校正,可减少因散射造成的杯状伪影和条纹状伪影,与相比、杯状伪影从校正前的26.09%下降到1.26%,即减少约95.17%.结论 基于自适应点扩散函数的方法可有效进行散射校正、降低杯状伪影和条纹状伪影,校正后图像质量明显增加.

    作者:谢世朋;丁铭晨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