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747
  • 国内刊号:1005-4529
  • 影响因子:1.88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47
  • 全年订价:53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年5期文献
  •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Cox 模型分析

    目的预测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45例因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16个可能对医院感染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 结果年龄、粒细胞缺乏程度、低粒细胞持续时间、化疗周期和预防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对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作者:程伏林;胡名柏;袁宏银;魏正专;白德骄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眼部丝状真菌感染的诊断与致病菌分离鉴定

    目的分析眼部丝状真菌感染致病菌的种类和致病特征.方法对13例眼部丝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致病菌分离鉴定,对眼部丝状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发病原因、早期诊断方法、丝状真菌与酵母菌眼部感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11例为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为真菌性眼内炎;13例15眼标本真菌培养均为丝状真菌,其中痂病镰刀菌3例、尖孢镰刀菌2 例、烟曲霉2例、谢瓦曲霉1例、黄曲霉1例、链格孢霉1例、尖端单孢子菌1例、总状毛霉1例、链霉菌1例.结论眼部丝状真菌感染仍以镰刀菌、曲霉为主,但有明显的多样化趋势;确定诊断须真菌检查,早期诊断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作者:杨惠英;索继江;陈世平;邢玉斌;贾宁;魏华;宋佩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工心瓣材料和不同浓度细菌与皮下软组织感染的关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人工心瓣材料和不同浓度细菌与皮下软组织感染的关系.方法将4种浓度分别为104 CFU/ml、106CFU/ml、108CFU/ml、1010CFU/ml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液等量注入日本长耳白兔单侧皮下软组织切口,以对侧无菌切口为对照,或同时在皮下软组织放入不同人工心瓣材料涤纶、热解碳、聚四氟乙烯,观察皮下软组织切口感染与植入不同人工心瓣材料和污染细菌浓度的关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兔皮下软组织感染少需要108CFU细菌,当涤纶、热解碳、聚四氟乙烯存在时,分别只需要104CFU、106CFU、106CFU细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皮下软组织存在人工心瓣材料时,较少的污染细菌即可导致感染,材料不同,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量不同.

    作者:黄云超;张尔永;石应康;李旭;周云;李云涛;于丁;雷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手术期的感染及预防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表面抗原(H BsAg)携带者,经手术传播的危险性及预防方法. 方法根据套式 PCR定量检测HBV DNA确定的HBV传染性和传播阈值,参考疫苗接种对HBV易感性的影响,将HB V携带者分为低度、高度和极高传染性3个等级,评价HBeAg与HBV经手术传播的关系.结果监控组、非监控组和肝炎组高度传染性HBV携带者例数与各自总例数之比分别为1/1.19、1/250和1/4.44;极高传染性者分别为1/5.16、0和0;HBeAg阴性肝炎患者的HBV感染模式与HBeAg阴性外科患者相同,但HBV携带率和传染性都显著大于后者 ;HBsAg和抗HCV阳性无关.结论手术中对HBeAg阳性患者必须采取加强预防措施;对HBeAg阴性外科患者则无此必要;对HBeAg阴性肝炎患者采取的预防措施应该与HBeAg阳性患者相同.

    作者:杨双旺;宫丽莉;孙佩;陈美珍;肖蔚;但文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肺炎细菌耐药性调查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内肺炎(NP)菌群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探讨其临床防治对策. 方法回顾总结ICU1 998年7月~2000年7月NP的病原菌谱、耐药性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131例NP感染菌389株中G-杆菌占65.6%、G+球菌占23.1%、真菌占11.3%;G -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43.1%),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0.0%),MRSA 占金黄色葡萄菌的96.3%;产ESBL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除嗜麦芽黄单胞菌外,G-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较敏感;产ESBL菌株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MRSA对万古霉素皆有100%的敏感率.结论 NP感染以G-杆菌为主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为降低多重耐药菌和产ESBL菌的产生,对人工通气管道应定时彻底消毒,并严格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 .

    作者:徐昕;许燕卿;左亚沙;源孔文;崔金环;司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白细胞介素13重组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的表达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3(rhIL-13)重组蛋白表达载体,热诱导rhIL-13在E.coli DH5α表达. 方法经巢式RT-PCR从非粘附贴壁生长的PBMC活化细胞中克隆hIL -13成熟蛋白编码基因,随后构建rhIL13-PBV重组蛋白表达质粒,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在hIL13-PBV/DH5α工程菌热诱导全菌蛋白中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10×103的hIL-13重组蛋白(rhIL-13蛋白).结论 rhIL-13的表达成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IL-13的生物学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作者:黄庆;府伟灵;张雪;黄君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各种经济活动中 ,如何以合理的投入使医院感染管理发挥大的作用.方法剖析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应用与研究现状,并以现代市场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经济规律,寻求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结果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的应用与研究存在相当的局限性,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结论将经济学有关原理与方法全面综合地运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以丰富和完善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的理论和手段,并从中筛选适用的研究方法,为深入开展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谢伟斌;陶琳;李信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干预性研究

    目的为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方法设干预组、非干预组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干预后其平均药费、平均抗菌药费均降低,尤其平均抗菌药费明显降低 ,妇科组更为突出.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有显著好转(P<0.01). 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原因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无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实施的合理用药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医院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模式.

    作者:王力红;石海鸥;徐燕侠;张京利;王淑杰;王育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星形细胞CD14表达变化在内毒素肝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肝星形细胞(枯否细胞,KC)CD14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动态变化,进而探讨内毒素肝损伤的机理.方法经尾静脉内注射不同剂量(1 mg/kg、10 mg/kg)大肠埃希菌内毒素(LPS),复制内毒素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肝脏CD14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组织TNFα、IL-6的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学变化. 结果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KC表面CD14表达呈进行性上调,且与内毒素呈明显的量效关系;CD1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与肝组织TNFα、IL-6及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随着CD14表达上调,内毒素对库普弗细胞的激活作用则相应增强,释放促炎因子TNFα、IL-6等进一步增加,加重肝组织的损伤;肝星形细胞CD14表达上调可能是内毒素肝损伤的重要机理之一.

    作者:谢国旗;蒋建新;陈永华;刘大威;张宇;周继红;朱佩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生物检测法对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

    在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工作中,注重利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的活菌对灭菌的效能进行监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了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罗利民;贾孝莲;章雪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液病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医院感染目前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血液患者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导致血液患者死亡的常见的原因之一.为探讨血液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对策,我们对46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血液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吴燕子;孙莉;井玉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分布及其β-内酰胺酶测定

    目的了解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分布和耐药特征及其产β-内酰胺酶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MRS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在1997~2000年期间,从烧伤创面中分离检测出66株MRS,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用硝噻吩纸片测定β-内酰胺酶;以WHONET- 4软件分析处理试验数据,与同期烧伤创面分离的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作比较分析.结果 MRS占感染烧伤创面葡萄球菌的71.7%,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8株,占MRS的51.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共28 株,分别是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13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10株、其他5株;MRS均产β-内酰胺酶,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MRS感染,严格区分MRS与MSS合理用药;治疗MRS感染首选万古霉素 .

    作者:钟国权;郑淑姝;周秀琴;邱文影;李介华;梁金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26例胆汁细菌学分类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胆汁中细菌分类及耐药状况,指导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26例胆道疾病手术患者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培养出15种66株细菌,其中42例有细菌生长,14例为厌氧菌,6例为混合菌;5例培养出3株,10例培养出2株; 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升高,对庆大霉素和甲硝唑药敏率较高. 结论正常胆汁无菌,胆道为混合菌感染,近年少用的庆大霉素、甲硝唑应为首选药.

    作者:杨雪英;邝洁如;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调查及体外药敏监测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抗感染化疗.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菌株,并对67株ESBL s菌株药敏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仅亚胺培南尚未发现耐药株.结论实验室应注重ESBLs的监测和报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化疗,有效地控制ESBLs菌株在医院内的播散和流行.

    作者:李智山;周乐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全方位做好医院质量监测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与解决方式.方法选择1998~2000年医院感染各项监测资料比较分析,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医院感染漏报率由1999年50. 0%下降为2000年5.56%,消毒灭菌质量逐年提高.结论质量监控使感染暴发的苗头及危险因素得到控制,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曹力;梁慧;王鲜平;段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心供应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的了解中心供应室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方法通过对我国5省6市22所医院中心供应室现状的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结果中心供应室在满足临床需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临床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没有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进行工作;未做到严格的三区划分、人和物分流、洁污分流;设备陈旧,清洗和消毒工作主要为手工进行,仅少数单位装备有清洗消毒机, 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使用不普遍,快速灭菌设备缺乏等.结论建议加强领导的重视,以消毒技术规范为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更新或增加必要的设备;取消或逐步取消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手术器械.

    作者:周惠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安多福PVP-I用于临床换药观察

    目的观察安多福PVP-I(PVP-I)消毒剂用于外科伤口换药效果.方法采用了安多福PVP-I和碘伏对感染创面, 各随机选择20例进行换药观察,换药方式分别采用暴露和包扎法,观察其过敏与刺激症状; 皮肤黄染与药痂以及抗菌效果.结果安多福PVP-I对人体、伤口无致敏现象;对皮肤无黄染,对伤口无药痂形成;抗菌效果好,利于伤口愈合. 结论临床换药结果说明安多福PVP-I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是外科换药良好的消毒剂.

    作者:耿莉华;王淑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瑞得林在透析器复用灭菌中临床应用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行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器复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有效的灭菌方法. 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热原反应发生率与透析器出、入口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并对30 例透析患者使用3.5%瑞得林(Renalin)连接瑞得冲(Renatron)复用机与0.3%过氧乙酸手工复用透析器,比较两者尿素氮、肌酐的清除率.结果使用3.5 %瑞得林灭菌复用透析器时,细菌培养种类明显比0.3%过氧乙酸和1%甲醛少(P<0.001);3.5%瑞得林机器消毒透析器10次与用0.3%过氧乙酸手工5次复用的透析器肌酐清除结果相同,尿素清除明显优于手工(P<0.001 ).结论 3.5%瑞得林消毒液具有高效灭菌作用,在清洗透析器的同时,保护了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和毒素清除率,与瑞得冲合用可以增加透析器的使用次数, 减少透析费用.

    作者:弓在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对33所医院灭菌后复用器具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复用器具消毒灭菌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对33所不同等级医院提供的器具进行pH值、氯化物、澄明度、细菌内毒素监测.结果 pH值、氯化物、澄明度、细菌内毒素合格率分别为96.97%、90.91%、86.67%、95.76%.结论复用器具的洗涤、消毒质量有待提高,监督管理力度需加强,建议逐渐淘汰复用注射器.

    作者:张红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ATOMA手机消毒器消毒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ATOMA口腔手机消毒器消毒效果.方法应用ATOMA口腔手机消毒器(意大利DX公司设计、生产)对口腔临床常用涡轮机头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 ATOMA口腔手机消毒器运行134℃/4min的消毒程序,即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嗜热脂肪杆菌等的杀灭效果可达100%,对HBsAg的灭活完全有效.结论 ATOMA手机消毒器操作简便,防护功能强,是口腔科临床工作中一种安全可靠、高效快速的现代化口腔涡轮机头消毒方法.

    作者:孙华;王芸;杨聚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放化学指示卡外包装布的改进

    根据护理质量管理要求,需要在高压蒸汽灭菌的大消毒包、器械包及敷料包中央放置化学指示卡,通过卡颜色的变化,判断包中央的温度、湿度、渗透度与持续时间是否达到灭菌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对放化学指示卡的外包装布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

    作者:吴岚;王明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术后感染防治的进展

    气管切开术在上世纪40年代仅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气管切开术不仅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而且应用于下呼吸道梗阻;伴随气管切开术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并发症时有发生,感染尤其常见.本文对气管切开术后感染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则杨;杨晓英;李家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测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比较

    目的比较E-test法与常规纸片法两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对我院1998年11月~1999年4月临床分离到的100株革兰阴性杆菌同时进行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全部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有序多分类资料处理,两法差异无显著性;E -test法与纸片法一致性达89.8%;以E-test为标准,计算纸片法平均极大误差为1.4%、大误差为0.2%、一般差异为8.5%;同时对这100株菌进行β-内酰胺酶试验,并将药敏结果分成产酶组与非产酶组加以比较,发现两法对产酶组非敏感检出率的差异(11.6%∶7.95%)明显高于非产酶组的差异(7.3%∶6.7%).结论 E-tes t法是一种精确简便的方法,而常规方法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应加以完善.

    作者:陈俊根;张之峰;顾平;刘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痰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方法对78人296次阳性痰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作统计分析.结果分离G+球菌37株,占总数12.5%;所有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占84%,分离G-杆菌230株,占总数77.7%;分列前4位是:铜绿假单胞菌87株(37.8%),不动杆菌属50株(21.7%),克雷伯菌属23株(10%), 阴沟肠杆菌16株(6.9%),真菌26株(8.7%),92%为白色念珠菌属;药敏试验:碳青霉烯类、头孢三代、喹诺酮类仍对大部分G-杆菌保持较好敏感性,但个别菌株只对个别抗生素敏感.结果 S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耐药率较广的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成为主要的感染菌株之一,葡萄球菌感染应作为MRSA、MRSE感染处理.

    作者:刘鲁沂;朱永健;于守丽;孙艺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抗生素引起腹泻病流行的进展

    腹泻病是我国传染病中发病数多、流行面广的一组疾病[1].有700多种药引起腹泻,约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7%,其中25%是由抗生素引起的[2].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可通过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障碍,引起腹泻病,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发生率较高[3,4].

    作者:杜文华;范武锋;易祖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广州市儿童医院1993~2000年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本院1993~2000年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结果 91 265例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4 672例,医院感染率为5.13%,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39.38%)、胃肠道(17.08%) 和下呼吸道(15.24%)及皮肤软组织感染(12.39%)为主.结论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邹宝兰;何通杰;石瑛;吕嘉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PFIH)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地分析99例PFIH资料.结果 PFIH占本院医院感染的25.4%,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多(75.5%).PFIH的发生除与基础疾病相关外,尚与长期住院、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大型手术及侵入性检查操作的广泛开展等密切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早期发现PFIH,根据菌种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真菌药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作者:张美齐;吕火祥;严影;张可;蒋国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呼吸道真菌感染165例分析

    目的为探讨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65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生呼吸道真菌感染的165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均有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均用过抗生素,16例患者应用了激素,15例患者应用了化疗药物,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球菌居多,占68.48%,及时治疗效果尚好.结论警惕真菌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病,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早发现和治疗真菌感染.

    作者:吴秀华;刘永华;祝洪珍;郭增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3M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在供应室应用观察

    目的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用3M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与水以1∶200的浓度、水温25~30 ℃稀释,污染品直接浸泡于清洗液中5 min后清洗.结果 3M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对血迹污迹清除有显著效果,优于其他清洗剂. 结论使用3M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提高了无菌物品质量.

    作者:凌文洁;尤道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17例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

    目的为了进一步预防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2.39%,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医院感染例次数的46.57%,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其中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19.26%,革兰阳性致病菌占15.59% ,真菌占7.33%,药敏实验对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增加,肠球菌对青霉素类、部分头孢二代类产生耐药.结论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患儿免疫力低下、抗生素应用密切相关,病原菌的耐药率呈增加趋势,故保护性隔离、抗生素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谷沫丽;韩邵军;吴丽;李岩梅;杨金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精神病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目的提高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为预防和治疗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了解精神病住院患者入院前HBV感染情况,并跟踪调查随访.结果通过患者定期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肝功能、放疫AFP及B超等检查,了解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病变情况及HBV感染后肝脏变化过程.结论本组住院患者住院前HBV总感染率为63%,HBsAg阳性9%,检出HBV感染模式13种,提示:是否与饮食习惯、精神病患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有关.

    作者:叶智宾;付深省;曹克慎;许律琴;谢智军;戴立成;秦红萍;赵长江;石锦剑;陈照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表浅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腹腔镜(LC)胆囊切除术后医院表浅切口感染发生的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某院196例LC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查阅病历、院外追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LC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表浅切口感染27例,医院感染率为13.8%,术后表浅切口感染与手术医师有关(P<0.01);感染者较非感染者延长伤口愈合时间6周.结论 LC胆囊切除术后医院表浅切口感染发病率较高,因其发生在院外,多数漏报,不易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外科医师对切口感染的重视程度和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和控制发生医院表浅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淑蓉;李六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D试验监测效果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分析B-D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 2年间对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真空有效性用B-D试验进行监测研究. 结果在800例试验中有效监测为770例,占96.2%,其中试验失败为30例,占3. 8%.结论由于B-D试验包制作不规范、蒸汽压力变化、灭菌器故障以及消毒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是导致B-D试验失败的关键;应加强B-D试验包的规范制作和B-D试验灭菌锅的监测,加强消毒员的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作者:毛雅琴;钱小梅;吕德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26例重型肝炎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近10年收住的重型肝炎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126例重型肝炎死亡病例中有68例并发医院感染(占54.0%),急性重症、亚急性重症和慢性重症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8.9%、43.5%及6 6.1%,73.5%的死亡患者与医院感染有关;易感因素为严重的原发病、抗生素及激素的不合理应用. 结论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预后差,除应注重保护肝脏、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外,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

    作者:陈祖涛;甘建和;范宗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干预性血液传播疾病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保证患者临床用血安全,避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疗纠纷.方法干预性对手术前及预输血患者做HBsAg、HCV、HIV 、TP-ELISA 4项检查,采用意大利希亚克全自动酶免检测分析仪进行检测. 结果 3个月内1 632份标本中4项结果阳性率16.42% ,其中确认HIV感染者5例.结论对患者进行4项检测,确知其传染源,是医院感染普遍性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刘玉英;靳桂明;温广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法监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因素.方法专人对1999年7月31日~2000年1月31日收住的112例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12月、1月患者日感染率明显升高,3种侵入性操作中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高,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次之,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不同月份结果不同.结论新法监测由于综合了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及住院天数,使感染率可信度提高,具有可比性.

    作者:宋瑰琦;史亚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 为防治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年8月~20 01年6月,住院的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例为细菌性感染占5%,2例为无菌性炎症占33.3%,1例为自身免疫性反应占16.7% . 结论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加强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可以减少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发病率,并进行有效地治疗.

    作者:邵建萍;周电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山莨菪碱湿敷预防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损伤

    目的为静脉输入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损伤提供可靠防护措施.方法对骨科脊柱、四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2%山莨菪碱溶液将4.5~5.5 cm的4层纱布浸湿持续敷在输液处近心端. 结果局部持续湿敷2%山莨菪碱对减轻静脉损伤、保护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效果显著.结论 2%山莨菪碱湿敷可预防静脉输入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损伤的防护,操作方法简单 ,使用方便.

    作者:张明学;刘琳;赵巨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目的了解全市医院感染发病率、部位发病率、漏报率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对全市26所县级以上综合医院166 199位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并对7 603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4.86%;部位发病率以呼吸道(43.9%) 、泌尿道(16.1%)、手术切口(12.9%)居前3位,漏报率9.88%;抗生素使用率80.0%.结论医院感染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治重点部位;应加强抗生素管理.

    作者:叶晓春;叶爱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状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6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测定.结果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IgA治疗前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IgG、IgM均值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感染组CD+3、CD +4、NK细胞活性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接近对照组(P>0.05), 而sIL-2R及CD+8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降低,与对照组接近(P> 0.05).结论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老年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提高免疫功能应列为预防和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吴开松;徐献群;徐启勇;林字辉;叶燕青;刘卫敏;杨亦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