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事杂志

中国药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国际刊号:1002-7777
  • 国内刊号:11-2858/R
  • 影响因子:0.84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947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
  • 药学
中国药事杂志   2011年8期文献
  • 药品检验所检测能力跨领域扩项准备工作初探

    目的 探讨地市级药检所在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准备工作中的方法 .方法 从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两方面分析如何开展跨领域扩项认证工作.结果 与结论 要做好跨领域的检验检测工作,在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同时,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和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尤为重要.

    作者:李夏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检测实验室的建立

    目的 为食品药品的检验工作提供条件保障.方法 介绍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检测实验室建立的过程及其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展的重要意义.结果 获得了进行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检测的资质.结论 应总结工作经验,提高环境检测实验室对内对外进行环境检测服务的质量.

    作者:李萌;王金恒;张鑫;范文平;贺争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从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调查谈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

    目的 了解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在6个地区开展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我国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知识严重不足.结论 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改革和加强.

    作者:罗存回;蒋秋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国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实验室间比对工作总结与思考

    目的 总结2006~2010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实验室间比对的工作经验.方法 共组织5次、17项比对试验.采用稳健统计方法 对结果 进行判定.结果 共发现问题81项,标准理解有误及试验方法 有误是导致不满意结果 的主要原因.结论 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有效地提高了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作者:卢大伟;陈鸿波;白东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标准物质在我国传染病诊断试剂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 完善传染病诊断试剂评价用标准物质,保证产品质量.方法 以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指导原则为依据,分析我国传染病诊断试剂评价用标准物质的现状.结果 与结论 只有不断完善评价用标准物质,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应急检验能力.

    作者:李丽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药检系统科研成果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药检系统科研成果的特点,为药检系统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十一五”期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引领全国药检系统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所实现的科研成果,对药检系统科研成果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 药检系统的科研成果具有社会公益性强、应用性强、科研服务于检定工作等特点.

    作者:杨英;刘增顺;王艳;张瑞;李冠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药品检测车运行初见成效

    目的 总结药品检测车运行以来的工作经验.方法 介绍了以药品检测车为平台,充分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药品快速检测方法 .结果 与结论 通过实践证明,药品检测车已逐渐显现其在药品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徐东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比力洼-3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蒙药比力洼-3中麻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5∶95),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07nm[1].结果 盐酸麻黄碱在0.08232~0.823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6%,RSD为0.54%.结论 本方法 简便可靠、分离度较好、结果 稳定,可用于比力洼-3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守芹;高丽梅;张德瑞;郑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氨基酸分析法测定复方骨肽注射液中多肽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骨肽注射液中多肽含量的氨基酸分析法.方法 氨基酸水解方法:6mol·L-1盐酸110℃水解22h;氨基酸衍生方法:异硫氰酸苯酯(PITC)法;HPLC条件:Agilent Eclipse AAA色谱柱;流动相A:0.1mol·L-1乙酸钠(用冰醋酸调至pH 6.5)-乙腈(97∶3);流动相B:乙腈-水(4∶1);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 18种氨基酸的线性、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除水解样品中的胱氨酸与色氨酸外,其他氨基酸的回收率均达到定量要求.结论 方法 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复方骨肽注射液中多肽的定量分析方法 .

    作者:田洪斌;赵可意;孙佳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那木吉格-14中胡椒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那木吉格-14中荜茇有效成分胡椒碱的含量.方法 Cl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343nm[1].结果 胡椒碱在0.03096~0.5882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6%,RSD为1.09%.结论 本方法 简便可靠、分离度较好、结果 稳定,可用于那木吉格-14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丽梅;郑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RP-HPLC法测定十五味萝蒂明目丸中甘草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十五味萝蒂明目丸中甘草苷的含量以控制产品质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溶液(1∶4),检测波长为276nm,流速0.8mL·min-1.结果 甘草苷对照品在2.0~40μg·mL-1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8.38%,RSD为1.41%(n=6).结论 该方法 准确可靠、简便,可用于十五味萝蒂明目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贡布东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血康片活性测定方法 的研究

    目的 制定脑血康片质量标准.方法 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以凝血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测定脑血康片中抗凝血酶的活性.结果 TLC可鉴别水蛭,抗凝血酶效价测定线性范围为剩余凝血酶单位在3~12单位·mL-1,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2.62%(n=6).结论 定性、定量方法 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脑血康片的质量标准.

    作者:张莉;孙佳玲;刘莹;哈永红;赵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鲜人参中二氧化硫检验及水洗除硫效果研究

    目的 测定鲜人参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和比较水洗除硫的效果.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结果 市售鲜人参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硫,水洗等方法 并不能彻底清除二氧化硫.结论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对采用此类方法 加工的食品的监督力度.

    作者:谭周飞;何映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榄香烯亚微乳注射液中β-榄香烯的含量

    目的 建立榄香烯亚微乳注射液中β-榄香烯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迪马C18色谱柱,乙腈-水(87∶1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结果 β-榄香烯在0.1149~3.447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100.4%,RSD为1.0%.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榄香烯亚微乳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田金苗;张满来;胡海洋;陈大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近红外光谱法等三种方法 测定安乃近片含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3种测定安乃近片含量的方法,寻找一种有利于药品监管部门快速进行安乃近片的检验及评价的方法 .方法 分别采用近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容量分析法测定安乃近片中安乃近的含量.结果 碘量法与HPLC法、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安乃近片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能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安乃近片作出准确、快速、无损的定量测定,可用于药品的现场快速分析.

    作者:刘雁鸣;蒋秋桃;陈志能;曾三平;饶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片中磷酸可待因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甘草片中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测定法.方法 色谱柱:Phenomenex C8;流动相: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0.0025mol·L-1庚烷磺酸钠水溶液-乙腈(18∶18∶5);检测波长:220nm,流速:1.5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 磷酸可待因在1.998~9.99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0% (n=9,RSD为2.0%).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 准确.

    作者:郑淑凤;杨红绢;李群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库的科学管理

    目的 对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库实行科学管理.方法 从国家标准物质库的规划设计、库区间库位分配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结果 与结论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库的科学管理对标准物质规范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丽华;马双成;宋玉娟;刘明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药品抽验管理模式探析

    目的 探讨药品抽验管理模式及其变化与药品抽验结果 的关系,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将辽宁省药品抽验管理模式从2004年确立到2010年不同时期的调整,与7年间药品抽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结论 科学的药品抽验管理模式起到了以较低的投入取得较好监督效能的作用,运行中还需要不断创新,使其更加完善.

    作者:任春;于绍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药品说明书特殊人群项用药信息缺失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药品说明书特殊人群用药信息缺失情况,为药品监管、生产、使用部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新编临床用药参考软件,在药品说明书“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项输入用药信息缺失有关的词句检索并统计结果 .结果 药品说明书特殊人群用药项各种检索词中高用药信息缺失率分别为54.40%、32.36%、25.51%.口服制剂、注射剂高用药信息缺失率分别为43.18%、28.64%.国家基本药物中高用药信息缺失率为12.22%.结论 药品监管、生产、使用单位应高度重视特殊人群用药信息缺失可能引发的风险,应采取提高药品注册标准、立法规范药品说明书等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刘元江;缪经纬;陈景勇;邓欣;张黎黎;黄自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10年六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市各医院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引起ADR的因素.方法 对我市2010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8614例ADR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 4686例占54.4%,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1343例占15.6%.结论 应加大ADR监测工作力度,大限度的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武为宝;刘文丽;武培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报告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茵药物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的门诊处方12000张,每月抽取2000张,对抗茵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结论 从抗茵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分级应用、用药途径、品种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我院门诊抗茵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强学习《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药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和加大监管力度,使得抗茵药物的应用更加合理、有效.

    作者:刘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

    目的 总结近年来奥美拉唑不良反应报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几年有关奥美拉唑不良反应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结果 其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心动过速、消化道出血、肝损害以及白细胞减少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保证安全用药.

    作者:许元;李成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净化互联网搜索引擎,扼制违法发布虚假药品信息网站传播途径

    目的 为净化互联网搜索引擎,扼制违法发布虚假药品信息网站传播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当前互联网搜索引擎为违法发布虚假药品信息网站提供链接服务的现状,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专项治理措施和初步成效.结果 与结论 净化包括虚假药品信息在内的网络文化信息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同时更需要企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

    作者:张欣涛;王华;陈蕾;白玉萍;张弛;黄志禄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风险评估在国家药品评价抽验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国家药品评价抽验工作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介绍国内外药品风险评估概况及在国家药品评价抽验工作中引入风险评估理念的背景和风险指数的计算原理,对国家评价抽验品种进行风险指数的计算.结果 通过在国家药品评价抽验工作中尝试性地进行风险指数的计算,了解了同一品种不同企业的产品质量等级.结论 风险评估结果 为监管决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郭志鑫;黄志禄;张弛;朱嘉亮;姜雄平;徐万魁;杨悦;李延敏;杨玉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基于药师的角度对基本药物可及性情况的KAP调查

    目的 从药师角度了解基本药物可及性的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共发放问卷700份,对全国多个省市的药师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可及性情况的认知-态度-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4%.药师对基本药物的认知率总体比较低,对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支持度并不高.结论 必须加强对药师的基本药物政策及学术认知培训,鼓励药师深入临床实践.

    作者:陈高洁;席晓宇;褚淑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医学理论商榷

    目的 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科学性.方法 通过对中药传统理论分析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论述,对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产品质量的合法性进行讨论.结果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缺乏医学理论依据,质量保证措施粗犷,合法性有待于进一步确认.结论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大量推广应用的时机尚未成熟,临床应用医学理论有待商榷.

    作者: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从多国视角看成本效果阈值的应用现状

    目的 通过各国成本效果阈值的横向比较,为我国的成本效果阈值设定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启示.方法 归纳总结药物经济学利用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成本效果阈值及其相关规定的现状.结果 各国成本效果阈值都不尽相同,成本效果阈值的设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结论 不能简单地借鉴国外经验,必须在充分考虑我国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设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效果阈值.

    作者:宗欣;孙利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的研究进展

    目的 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作为一种不培养细胞,仍可表达外源mRNA或DNA的蛋白合成系统,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为此本文特将一些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加以概述.方法 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是首先将细胞破碎,离心回收,再加入氨基酸、ATP和GTP,制备成没有细胞但仍可合成蛋白质的系统.结果 随着技术的逐步改进,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在蛋白合成方面显示出了优于其它传统蛋白合成系统的优点,并被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论 随着无细胞表达系统的成功应用,其在科研和生物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杨英超;辛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的发展、理论基础、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应用及展望.方法 总结了UPLC具有能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溶剂消耗等诸多优势及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上的应用.结果 与结论 UPLC是一种柱效高、发展前景好的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凌;张双庆;李佐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生化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目的 介绍和分析生化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为生产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近年的文献和专著,对生化药物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并介绍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及相关技术.结果 与结论 生化药物的开发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加强质量管理,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作者:林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红花药材掺伪染色检测方法 的实验研究

    目的 确认红花药材中违法染色的色素或染料成分,建立相应的染色成分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对照试剂对照的方法,对染色成分进行鉴定;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染色物成分.结果 红花药材掺伪染色的主要色素或染料为柠檬黄、胭脂红、酸性红73、金橙Ⅱ;对65批红花药材进行了检测,其中40批检测出含有上述4种染色物.结论 建立的检测方法 可快速进行红花药材中掺伪染色的定性检测.

    作者:闵春艳;付凌燕;汪祺;鲁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材中重金属镉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以试纸为载体,建立中药材中有害重金属镉的快速检测方法 .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和显色剂,制成镉试纸,镉试纸与不同浓度的镉标准溶液反应,形成标准色阶.结果 Cd2+含量在0.0~10.0μg·mL-1范围内显色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 低检出限为0.5μg·mL-1.结论 本方法 建立的镉检测方法 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现场的初步筛选.

    作者:杜庆鹏;陈安珍;田金改;林瑞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护士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操作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临床护士输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其在输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记录表的形式,对我院100名临床护士抗茵药物的配制及输注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部分护士使用抗茵药物比较规范,但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改进.结论 临床护士对抗茵药物的使用操作存在误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减少抗茵药物使用不当的医源性因素,促进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张华锋;彭欢;罗婷;彭桂清;李丽;许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婴幼儿腹泻沙门茵分型与耐药机制分析

    目的 对我国武汉地区0~3岁临床婴幼儿腹泻沙门茵进行了分离、鉴定、耐药性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 超广谱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治疗侵袭性沙门茵感染的重要抗生素,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传播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研究从3746例儿科临床门诊病人粪便样本中共检出221(5.9%)株沙门茵,分别属于29个血清型,抗生素的耐药谱在不同血清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环丙沙星耐药株多为鼠伤寒沙门茵,且均对4种以上非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22株环丙沙星耐药鼠伤寒沙门茵中19株位于同一个脉冲场群中.在18株沙门茵中检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aac-(6') -Ib-cr,其中4株茵中还携带qnr基因.在7株茵中检出质粒介导的超广谱-内酰胺酶类CTX-M-14编码基因,其中2株茵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结果 与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适于在当地用于侵袭性鼠伤寒沙门茵感染治疗,同时应对头孢曲松耐药-氟喹诺酮敏感性下降的菌株进行积极的主动监测.

    作者:林兰;丁宏;崔生辉;张庆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