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涛;王华;陈蕾;白玉萍;张弛;黄志禄
目的 比较3种测定安乃近片含量的方法,寻找一种有利于药品监管部门快速进行安乃近片的检验及评价的方法 .方法 分别采用近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容量分析法测定安乃近片中安乃近的含量.结果 碘量法与HPLC法、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安乃近片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能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安乃近片作出准确、快速、无损的定量测定,可用于药品的现场快速分析.
作者:刘雁鸣;蒋秋桃;陈志能;曾三平;饶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作为一种不培养细胞,仍可表达外源mRNA或DNA的蛋白合成系统,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为此本文特将一些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加以概述.方法 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是首先将细胞破碎,离心回收,再加入氨基酸、ATP和GTP,制备成没有细胞但仍可合成蛋白质的系统.结果 随着技术的逐步改进,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在蛋白合成方面显示出了优于其它传统蛋白合成系统的优点,并被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论 随着无细胞表达系统的成功应用,其在科研和生物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杨英超;辛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临床护士输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其在输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记录表的形式,对我院100名临床护士抗茵药物的配制及输注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部分护士使用抗茵药物比较规范,但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改进.结论 临床护士对抗茵药物的使用操作存在误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减少抗茵药物使用不当的医源性因素,促进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张华锋;彭欢;罗婷;彭桂清;李丽;许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和分析生化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为生产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近年的文献和专著,对生化药物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并介绍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及相关技术.结果 与结论 生化药物的开发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加强质量管理,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作者:林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十五味萝蒂明目丸中甘草苷的含量以控制产品质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溶液(1∶4),检测波长为276nm,流速0.8mL·min-1.结果 甘草苷对照品在2.0~40μg·mL-1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8.38%,RSD为1.41%(n=6).结论 该方法 准确可靠、简便,可用于十五味萝蒂明目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贡布东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我国武汉地区0~3岁临床婴幼儿腹泻沙门茵进行了分离、鉴定、耐药性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 超广谱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治疗侵袭性沙门茵感染的重要抗生素,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传播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研究从3746例儿科临床门诊病人粪便样本中共检出221(5.9%)株沙门茵,分别属于29个血清型,抗生素的耐药谱在不同血清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环丙沙星耐药株多为鼠伤寒沙门茵,且均对4种以上非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22株环丙沙星耐药鼠伤寒沙门茵中19株位于同一个脉冲场群中.在18株沙门茵中检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aac-(6') -Ib-cr,其中4株茵中还携带qnr基因.在7株茵中检出质粒介导的超广谱-内酰胺酶类CTX-M-14编码基因,其中2株茵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结果 与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适于在当地用于侵袭性鼠伤寒沙门茵感染治疗,同时应对头孢曲松耐药-氟喹诺酮敏感性下降的菌株进行积极的主动监测.
作者:林兰;丁宏;崔生辉;张庆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药品说明书特殊人群用药信息缺失情况,为药品监管、生产、使用部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新编临床用药参考软件,在药品说明书“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项输入用药信息缺失有关的词句检索并统计结果 .结果 药品说明书特殊人群用药项各种检索词中高用药信息缺失率分别为54.40%、32.36%、25.51%.口服制剂、注射剂高用药信息缺失率分别为43.18%、28.64%.国家基本药物中高用药信息缺失率为12.22%.结论 药品监管、生产、使用单位应高度重视特殊人群用药信息缺失可能引发的风险,应采取提高药品注册标准、立法规范药品说明书等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刘元江;缪经纬;陈景勇;邓欣;张黎黎;黄自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榄香烯亚微乳注射液中β-榄香烯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迪马C18色谱柱,乙腈-水(87∶1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结果 β-榄香烯在0.1149~3.447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100.4%,RSD为1.0%.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榄香烯亚微乳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田金苗;张满来;胡海洋;陈大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药品检测车运行以来的工作经验.方法 介绍了以药品检测车为平台,充分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药品快速检测方法 .结果 与结论 通过实践证明,药品检测车已逐渐显现其在药品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徐东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在6个地区开展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我国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知识严重不足.结论 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改革和加强.
作者:罗存回;蒋秋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药检系统科研成果的特点,为药检系统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十一五”期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引领全国药检系统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所实现的科研成果,对药检系统科研成果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 药检系统的科研成果具有社会公益性强、应用性强、科研服务于检定工作等特点.
作者:杨英;刘增顺;王艳;张瑞;李冠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复方甘草片中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测定法.方法 色谱柱:Phenomenex C8;流动相: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0.0025mol·L-1庚烷磺酸钠水溶液-乙腈(18∶18∶5);检测波长:220nm,流速:1.5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 磷酸可待因在1.998~9.99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0% (n=9,RSD为2.0%).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 准确.
作者:郑淑凤;杨红绢;李群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为食品药品的检验工作提供条件保障.方法 介绍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检测实验室建立的过程及其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展的重要意义.结果 获得了进行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检测的资质.结论 应总结工作经验,提高环境检测实验室对内对外进行环境检测服务的质量.
作者:李萌;王金恒;张鑫;范文平;贺争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确认红花药材中违法染色的色素或染料成分,建立相应的染色成分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对照试剂对照的方法,对染色成分进行鉴定;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染色物成分.结果 红花药材掺伪染色的主要色素或染料为柠檬黄、胭脂红、酸性红73、金橙Ⅱ;对65批红花药材进行了检测,其中40批检测出含有上述4种染色物.结论 建立的检测方法 可快速进行红花药材中掺伪染色的定性检测.
作者:闵春艳;付凌燕;汪祺;鲁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那木吉格-14中荜茇有效成分胡椒碱的含量.方法 Cl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343nm[1].结果 胡椒碱在0.03096~0.5882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6%,RSD为1.09%.结论 本方法 简便可靠、分离度较好、结果 稳定,可用于那木吉格-14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丽梅;郑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以试纸为载体,建立中药材中有害重金属镉的快速检测方法 .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和显色剂,制成镉试纸,镉试纸与不同浓度的镉标准溶液反应,形成标准色阶.结果 Cd2+含量在0.0~10.0μg·mL-1范围内显色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 低检出限为0.5μg·mL-1.结论 本方法 建立的镉检测方法 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现场的初步筛选.
作者:杜庆鹏;陈安珍;田金改;林瑞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国家药品评价抽验工作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介绍国内外药品风险评估概况及在国家药品评价抽验工作中引入风险评估理念的背景和风险指数的计算原理,对国家评价抽验品种进行风险指数的计算.结果 通过在国家药品评价抽验工作中尝试性地进行风险指数的计算,了解了同一品种不同企业的产品质量等级.结论 风险评估结果 为监管决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郭志鑫;黄志禄;张弛;朱嘉亮;姜雄平;徐万魁;杨悦;李延敏;杨玉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的发展、理论基础、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应用及展望.方法 总结了UPLC具有能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溶剂消耗等诸多优势及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上的应用.结果 与结论 UPLC是一种柱效高、发展前景好的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凌;张双庆;李佐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茵药物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的门诊处方12000张,每月抽取2000张,对抗茵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结论 从抗茵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分级应用、用药途径、品种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我院门诊抗茵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强学习《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药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和加大监管力度,使得抗茵药物的应用更加合理、有效.
作者:刘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药品抽验管理模式及其变化与药品抽验结果 的关系,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将辽宁省药品抽验管理模式从2004年确立到2010年不同时期的调整,与7年间药品抽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结论 科学的药品抽验管理模式起到了以较低的投入取得较好监督效能的作用,运行中还需要不断创新,使其更加完善.
作者:任春;于绍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