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时程投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的浓度与血压的关系及吲哒帕胺对其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组采用单盲法分为常规组及时程组,另设正常组做对照.结果时程投药降压血压波动幅度小.高血压患者血浆CN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时程组治疗后血CNP升高多于常规组.血浆CNP浓度与血压的高低呈负相关(疗前SBP,r=-0.816,P<0.05,DBP,r=-0.968,P<0.01.疗后SBP,r=-0.865,P<0.05,DBP,r=-0.931,P<0.01).结论时程给药血压谷峰差值小,血压较稳定.CNP参与血压的稳定性调节.吲哒帕胺有血管肽酶抑制剂的活性.
作者:王浩;赵海鹰;范珂;王银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治疗方法的选择、栓塞技术及疗效.方法 TCCF栓塞治疗26例患者,经动脉入路25例,经静脉入路1例;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21例,行颈内动脉球囊闭塞术3例,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结果 24例患者一次性栓塞成功,2例第1次栓塞后因球囊早泄复发,再次经球囊栓塞后治愈.一次性栓塞治愈率92.3%,颈内动脉畅通率88.5%(23/26).随访2~12个月,有2例并发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症状明显行GDC栓塞治疗后治愈,另1例无症状继续随访,本组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是治疗TCCF的首选方法;对于球囊无法进入的小瘘口TCCF可选用微弹簧圈栓塞;若动脉入路不能或失败可行静脉入路栓塞瘘口;对于瘘口在放置多个球囊仍不能将瘘口栓塞的患者,可考虑闭塞颈内动脉.
作者:夏鹰;宋冬雷;冷冰;周良辅;陈衔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7例2型糖尿病合并MAU的患者和56例2型糖尿病非合并MAU的患者的病程、年龄、血脂、血糖、血压、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C肽(F-CP)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的病程、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高于非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明显低于后者;UAER与年龄、病程、血压、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TG、低密度脂蛋白(LDL-C)、APO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UAER与HbA1C、F-CP、TG、SBP、病程、APO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的病程长和以高TG、高APOB和低HDL为特征的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HbA1C、高F-CP水平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作者:梁瑜祯;谢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介绍例1:女,62岁,突然心悸短暂意识丧失6 h.6 d前因浮肿自服双氢克尿噻25 mg,每日2次,共2 d,食纳减少、乏力.6 h前突然心悸、头晕、黑,继之意识丧失,持续约数十秒自行缓解,但频繁发作.
作者:郭演平;张淑慧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老年EH患者60例,所有病人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将其分为MAU组和正常MAU组,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合并MAU患者伴有高胰岛素血症,ISI显著低于不合并MAU患者(P<0.05).结论老年EH患者合并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于健;苏珂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II)与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分别用(CSII)和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对同期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8~10 d.其中40例接受胰岛素泵治疗(20例采用MiniMed胰岛素泵,20例采用H-TRON V100胰岛素泵),20例接受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以血糖在4.4~8.0 mmol/L作为糖尿病理想控制目标,并至少2 d.结果 CSII组糖尿病患者较MDI组达标时间短,且低血糖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以有效地控制1 d的血糖波动.所以,该治疗方法不仅适用1型糖尿病患者,也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陈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非酮症高血糖(non-ketotic hyperglycemia,NKH)易致癫痫发作,但对仅表现为频繁癫痫发作的患者很少想到急测血糖,而是忙于止痉,并从头颅影像学检查方面查找原因,不能及时作出病因诊断延误了抢救时机,甚至加速死亡.本文报道我院1996-2000年期间抢救的15例NKH所致的症状性癫痫患者,体会如下.
作者:赵红如;董万利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63.8岁,>60岁23例(63%).全部病例均经头部CT证实,其中脑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梗死14例、混合性脑卒中1例.
作者:张英欣;由希雷;张宇;马璋如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长期降压疗效及对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38例,服伊贝沙坦150~300 mg/d,共10个月,观察血压和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服药后高血压组血压显著降低(-16.5/8.8 mmHg),左室质量指数减小(-25 g/m2),P均<0.05.结论伊贝沙坦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同时具有抗左室重塑的作用.
作者:徐予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们对1990年3月~2000年3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癫痫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海斌;谭春祥;张光祥;曾文胜;李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2000年10月~2001年12月,我们应用国产LDRF-50型射频治疗仪,经内镜对31例47枚胃肠道息肉进行了灼除治疗,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德忠;聂宝利;魏雪原;刘桂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现将我们5年来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O)36例就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孟凡青;周广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的空腹血糖损害是否会引起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与高血压、肥胖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常规体检的5 090名人员同步检查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等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腹血糖损害阶段与糖尿病组一样可引起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P<0.001),高血压和肥胖的患病率明显增高(P<0.001).结论在空腹血糖损害阶段就应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关晓鸥;李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收治的且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症、并除外禁忌症66例AMI患者,根据DM诊断标准分成糖尿病组(A组)19例,非糖尿病组(B组)47例.两组同时给予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治疗.结果 (1)A组年龄较B组大且女性比例高于B组(均P<0.01).A组胸痛至溶栓时间较B组延长(P<0.01).两组胸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2)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高于A组(P<0.01);(3)两组既往史中,A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显著高于B组(P<0.01).余既往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4)A组泵衰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房室传导阻滞(AVB)、感染等合并症明显高于B组(P<0.05);(5)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并发AMI经溶栓治疗后近期疗效较非糖尿病者差.
作者:崔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时QT离散度(QTd)的动态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事件发生,以及时限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计算QTd、QTcd.结果 (1)心肌炎组QTd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心肌炎时QTd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限性,这与心肌炎早期重症并发症发生有密切关系;(3)心肌炎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呈正相关.QTd>60 ms上述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QTd≥100 ms其发生率近100%.结论心肌炎时QTd监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事件发生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云芹;宋先锋;朱晓芹;刘承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种.过去数十年中,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显著提高,但是该类疾病的死亡率却仍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系统的时间生物学及其时间治疗学进行了大量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可能有助于改善其治疗现状.
作者:郭艺芳;宋光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发病情况晕厥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在美国因晕厥就诊者占急诊人数的3%,占死亡人数的1%~3%,有23%的人一生中发生过一次晕厥,对于老年人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晕厥可能是独立死亡预测因子,因室性心律异常引起的晕厥每年死亡率可达30%.
作者:金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即用低能量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以治疗严重心动过缓,尤其伴有晕厥的心动过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安置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出现晕厥或原有晕厥复发.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再晕厥的原因,可能与起搏器系统故障或起搏方式有关,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作者:陆尚彪;吕宝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心源性晕厥是指心脏疾患所引起的晕厥,占所有晕厥近1/5.与其他晕厥相比,心源性晕厥的特征在于自限性极差,常为猝死的前奏或组成部分,轻者引起阿斯综合征发作,重者导致死亡.因此,心源性晕厥在所有晕厥中为危险,临床医生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并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心源性晕厥的特征及治疗手段,以免延误抢救危及生命.
作者:吕利雄;朱顺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晕厥是一种突然短暂性意识丧失可自行恢复的症状,临床上晕厥必须与其他意识紊乱相鉴别,包括癔症发作、睡眠障碍、眩晕、休克、昏迷、癫痫发作等.
作者:李进禧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脑源性晕厥是指供血于脑部的血管(包括颈动脉系统、椎-基动脉系统、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如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等)发生一时性广泛性缺血所出现的晕厥.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其次是颈部疾患(包括颈椎及其关节的增生、颈肌疾患、颈部软组织病变、颅底畸形)所引起的椎动脉受压;其他如动脉本身的炎症、外伤、肿瘤、畸形;或由于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受累,引起反射性椎动脉痉挛等.
作者:鲁佑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Poems综合征又名Crow-fukase综合征,是一类病因未明,临床上以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病、M-蛋白和皮肤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国内已报道100多例,但迄今为止,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例患者经治疗后长期缓解,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朝龙;黄广全;邵文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院2002年2月应用超细电子结肠镜、超细电子鼻胃镜为1名患直肠与乙状结肠结石并发肠梗阻的女婴进行了肠镜-胃镜联合诊治,获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姜贵君;方玫;沈彤;方慧祺;詹娜萍;朱仲玫;蔡月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院共做胰管结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例,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胰头癌9例,壶腹周围癌3例,十二指肠破裂无法行修补者2例.
作者:陈福连;李运玲;朱于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一般资料1.1 男13例,女5例,年龄2~52岁,其中15岁以下13例,16~50岁4例,50岁以上1例.跌伤、坠落伤15例,车祸3例.本组于伤后30 min~5 d入院,神清14例,嗜睡4例,入院GCS评分13~15分15例,9~12分3例.
作者:许锦成;杨应明;赖润龙;曾而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颅脑外伤后,不少病人留有某些神经方面、精神方面障碍的表现,统称为脑伤后综合征,又称为脑外伤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脑外伤后神经症等.
作者:阿来日黑;王红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院1990-1995年,因外科引流处置不当造成并发症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马春梅;徐介预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 30例病人,男21例,女9例,年龄71~89岁,平均年龄80岁;有15例无明显诱因,有3例是在情绪激动时,有4例是在活动中,5例是在肺部感染后,3例是血压突然增高.有明确冠心病史10例,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有高血压病史8例.有糖尿病史7例.有2例因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行起搏器植入术.
作者:刘娟;朱宝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 17例中男13例,女4例.年龄40~72岁.平均61.5岁.致伤原因:车祸13例,摔伤3例,打伤1例.额部着力10例,枕部5例,颞顶部2例,其中1例有再次轻度头部外伤史;伤后均有一过性昏迷,入院时GCS计分:12~15分.
作者:孙贻权;王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主动脉夹层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胰腺炎发病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尤其在基层医院,时常发生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误诊3例报告如下.
作者:孟章文;梁胜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肠道的炎性改变,主要累及大肠,属于炎性肠道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多见于青少年,其发病率在地域上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方发病多于东方,从人种来看,白种人特别是犹太人发病率较高[1].
作者:张新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为基础特征,并引起急性心肌供血不足,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本症具有发病急、可以无先兆、危险性大等特点.但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可救治的.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ACS;无ST段抬高的ACS).无ST段抬高的ACS据CK-MB或cTnT、cTnI可分为:(1)无ST段抬高ACS;(2)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作者:赵美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与压低,Q波与非Q波)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
作者:刘莹;唐鸿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作为医学临床实践的新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很多学科,已被认为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992年EBM诞生了,在短短9年中它日趋成熟,并在医疗实践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近年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它的有关背景及其在神经科领域中的应用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周君;王德生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