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血液病的急危重症,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较差等临床特点.导致HLH的原因众多,遗传因素、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等均可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感染相关性HLH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HLH以基础疾病治疗为关键,预后相对较好,而原发性HLH和肿瘤相关性HLH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预后欠佳.
作者:王乔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心脏纤维化不仅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心脏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等恶性心脏病的诱因.在心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包括促心脏纤维化细胞因子、抑制心脏纤维化细胞因子及各种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可促进心脏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李莎;郭芙蓉;周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人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诱导生成的肝细胞为研究肝细胞分化分子机制、肝病细胞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且诱导生成的肝细胞为新药开发、体外研究药物代谢、药物的肝脏毒性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细胞来源,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型人工肝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但目前ESCs/iPSCs向肝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仍存在诱导效率不高及功能较弱等问题,成为诱导来源肝细胞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瓶颈.
作者:邢谦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痫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慢性脑部病变,具有反复性、短暂性、发作性等特点,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之一.癫痫发作可诱发儿童睡眠结构改变并引起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可诱发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及癫痫发作,形成恶性循环.近年研究指出,癫痫患儿睡眠具有快速眼动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片段断裂及睡眠周期时间缩短等特征.
作者:洪鹏;江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血小板反应蛋白(TSP) 1/2是血管化有效的内源性抑制因子,通过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并促其凋亡,其作用靶点为CD36、CD47和整合素.而CD36和β整合素是信号转导的起始环节,CD36和CD47的血管化抑制作用与一氧化氮通路相关.研究TSP1/2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研究抗癌新疗法以及治疗其他与血管化相关的疾病.该文重点阐释TSP1/2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调节血管化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TSP1/2及其类似物在抗肿瘤、组织损伤修复等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永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其特点是对呼吸几乎无抑制作用,可以产生能被唤醒的镇静状态.目前,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外科手术、有创或无创检查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辅助用药用于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小儿也取得了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作者:王晓芳;姜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或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近年来,由于产妇年龄趋于增高,剖宫产率上升,工作压力大等诸多因素,产后缺乳临床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母乳喂养是公认的佳喂养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雨充足的乳汁是母乳喂养的前提条件,如何有效治疗产后缺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的治疗方案中,中医药占主导,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疗效确切,有着广阔前景.
作者:叶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前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双膦酸盐为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盐类似物,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狄诺塞麦是一种新型的抗骨质疏松药,不但有强大的抗骨质疏松效力,还能避免使用双膦酸盐引起的并发症;特立帕肽与抗骨吸收药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加骨矿化密度;维生素D虽然能有效防止骨软化症,却不能增加骨矿化密度.另外,鼓励患者均衡饮食、保持体重,预防患者摔倒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也十分重要.
作者:陶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前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且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故正确认识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了解其与局部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重视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治,可更好地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数字化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为脑血管检查的“金指标”,故利用其对颈动脉分叉部的解剖测量可为医学应用及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数值.
作者:谭庆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脑水肿与很多脑疾病相关,同时也是一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对病情的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而重要的作用.水通道蛋白(AQP),特别是AQP1、AQP4、AQP9与脑水肿有着密切的关系.AQP在脑水肿形成发展的多种途径中表现为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通过调节AQP的表达可以调节脑水肿的程度,从而改善脑水肿患者的病情.因此,很多学者尝试从AQP相关途径寻找治疗脑水肿的靶位点,探究治疗脑水肿的新药物与新方法.
作者:龙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继发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临床事件重要的机制,因此抗拴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核心环节.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则是冠心病抗栓治疗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冠心病人群的差异性,如何在冠心病特殊人群中既达到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又可使出血风险降到低,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治疗策略.
作者:刘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以及对照组(C组),各30例.A组患者在手术麻醉诱导前泵入0.5 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后以0.3 μ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手术结束前30 min左右停止.B组患者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乌司他丁.而C组患者给予0.9% NaCl注射液静脉泵入.监测术中出入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恢复期不良反应,并统计术后第1日和第3日POCD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丙泊酚的使用量明显低于A组和C组[(607±173) mg比(622±152)mg、(932±257) mg].A组患者睁眼时间延长,显著高于B组和C组[(7.1 ±2.6) min比(6.0±2.9) min、(1.6±0.4) min](P<0.05).C组患者术后1d、3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为(23.4±5.4)分、(25.9±5.1)分,术前为(26.5±2.7)分,术后1d显著低于术前(P<0.05).其他各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评分未见明显改变(P>0.05).在POCD的发生率方面,C组患者术后1 d POCD发生率为33.3% (10/30),显著高于A组[16.6% (5/30)]、B组[6.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是临床预防POCD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尹彦玲;马亚群;马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并分析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膝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瓦房店第三医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照组采取关节清扫术,对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27/30)比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 d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浓度分别为(52±4) mg/g、(53±4) mg/g、(53±4)mg/g、(50±4)mg/g,术后先升高,7d后开始降低,但变化不大;观察组分别为(52±4) mg/g、(54±4) mg/g、(51±5) mg/g、(41±3) mg/g,于术后1d升到高,随后开始不断降低,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 d的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88±0.13) mg/L、(0.87±0.12) mg/L、(0.88±0.17) mg/L、(0.88±0.14) mg/L,于术后1d有所降低,随后恢复;观察组分别为(0.88±0.12) mg/L、(0.87±0.16) mg/L、(0.85±0.12) mg/L、(0.82±0.03) mg/L,于术后1d开始不断降低,并于术后30 d达到低值,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能有效改善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但术后可能发生肾功能不全,需引起重视.
作者:范国崇;吴继国;吕世乾;王承林;肖传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收治的不同分期CKD患者各50例,作为CKD1~2期组,CKD3~4期组,CKD5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水平.结果 CKD 1~2期、CKD 3~4期、CKD5期组白蛋白[(40.1±3.1)、(35.2±2.5)、(28.5±2.4) g/L比(44.8±3.1) g/L]、血红蛋白水平[(130±15)、(102±12)、(80±11) g/L比(142±16) 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KD3~4期、CKD5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KD1~2期组,CKD5期组显著低于CKD3~4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组前白蛋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46±14) mg/L比(283±2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1~2期、CKD 3~4期、CKD 5期组血尿酸[(353±32)、(434±41)、(512±53) μmol/L比(257±23) μmol/L]、C反应蛋白[(3.9±0.4)、(4.8±0.5)、(5.5±0.6) mg/L比(3.1±0.3) mg/L]、血糖[(9.5±0.9)、(9.5±0.9)、(8.5±0.9)mmol/L比(4.4±0.4) mmol/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8.4±0.8)、(6.3±0.5)、(5.1±0.5)比(11.3±1.1) μmol/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KD 3~4期、CKD 5期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KD 1 ~2期组,总胆红素显著低于CKD 1~2期组,CKD 5期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KD 3 ~4期组,总胆红素显著低于CKD 3~4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等水平升高.
作者:屈建良;唐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在上腹部手术后自控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治疗的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选择用舒芬太尼1μg/kg联合地佐辛0.3 mg/kg镇痛,对照组选用舒芬太尼2 μg/kg镇痛,所有患者均为持续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不同时间段48 h内镇痛情况与镇静情况、24h自控镇痛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呈现上升趋势,术后24、48 h均呈下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1、6、12、24、48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2±0.32比1.76±0.54,2.32±0.65比2.74±0.89,2.82±0.92比3.56±1.12,2.21±0.63比2.90±0.95,1.87±0.60比2.32±0.76).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24h镇静评分呈上升趋势,术后48 h均呈下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镇静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1 h:2.32±0.25比2.96±0.62,6 h:2.44±0.32比2.98±0.38,12 h:2.48±0.52比2.88±0.56,24h:2.56±0.35比3.12±0.54,48 h:2.33±0.16比2.76±0.32).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24、48 h自控镇痛次数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1 h:4.23±1.02比4.51±1.02;6 h:3.75±1.23比3.97±1.21;12 h:2.59±0.65比3.64±0.68;24 h:2.08±0.57比2.44±0.78;48 h:1.79±0.46比2.3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6/60)比40.0% (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李霞;阳兴;向江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康复新液外用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微生物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将其放置在阴道中,每晚1粒(1.74 g);观察组采取保妇康栓联合康复新治疗,80 mL康复新液加入水中,进行10 min的局部清洗,每日3次,冲洗完毕后将1粒保妇康栓放置在阴道中,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分泌物阴性率与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指标低于对照组[(41.14±6.57)%比(45.05±7.47)%、1.35±0.15比1.52±0.22],CD8高于对照组[(26.47±6.28)%比(20.11±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充血糜烂消失、阴道分泌物减少及阴道与外阴瘙痒灼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4.1±0.4)d比(8.2±0.8)d、(6.2±0.7)d比(9.2±1.1)d、(5.1±0.5)d比(9.0±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 (34/37)比73.0% (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分泌物阴性率高于对照组[89.2% (33/37)比62.2% (23/3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7%(2/35)比30.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康复新液外用有利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微生物环境的改善,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复发率较低,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黄润强;任松森;王高法;张春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5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每次剂量为0.5~1.0g,每日2~3次.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剂量为5 mg/kg,每日1次.治疗7d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d的肠道各菌群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病程时间和每日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73/76)比81.6% (62/76)],观察组患儿的肠道各菌群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3±2.2)d比(8.9±4.1)d],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5.3±3.1)g比(7.9±1.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西咪替联用治疗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明确的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鸿雁;余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10月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就诊治疗高血压伴PA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第1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3次;第2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2次;第3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1次,维持剂量,直至试验结束或心房颤动复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每次10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房内径(LAD)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房颤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D与LVEDD、发作次数、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1) mm比(35.1±2.4)mm,(46.2±2.5) rmm比(49.4±3.4)mm,(0.38±0.14)次比(0.52±0.11)次,27.1% (13/48)比66.7%(32/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症状,未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4/48),对照组为6.2% (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PAF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有效控制心房扩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病毒(CoxA16)感染致手足口病的临床体征与实验室指标,为手足口病的诊疗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粪便样本检测分为两组:其中454例为EV71感染,记为EV71组;146例为CoxA16感染,记为CoxA16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高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A16组肢体抖动发生率低于EV71组[23.3% (34/146)比70.0%(318/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3+ CD4+T细胞以及CD3+ CD8+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A16组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患儿高于EV71组[(13±5)%比(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EV71和CoxA16感染致手足口病的鉴别方面,肢体抖动这一临床体征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患儿机体自然杀伤细胞的水平亦能用于两种感染的有效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丽琨;张翠香;陈泽莹;杨巨品;张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依卡倍特对胃炎患者溃疡灶愈合及环加氧酶(COX)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依卡倍特颗粒(1g,每日2次)和盐酸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日2次)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日2次)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统计患者溃疡灶愈合情况,以及COX-1、COX-2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0% (47/50)比74% (3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OX-1、COX-2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12±0.05)分比(3.12±0.37)分,(4.23±0.04)分比(3.32±0.35)分],且两组患者治疗后COX-1、COX-2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卡倍特能有效改善COX,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溃疡愈合.
作者:杨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AD性痴呆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2例.帕利哌酮组患者服用帕利哌酮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3 mg/d,大使用剂量为9 mg/d;利培酮组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0.5 mg/d,大剂量≤3 mg/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 帕利哌酮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92.9%(39/42)比69.0% (29/42),P<0.05].治疗后帕利哌酮组患者在治疗2、4、8周以及停药4周的TESS评分均较利培酮组低[(4.1±1.0)分比(5.3±1.3)分,(5.4±1.2)分比(6.8±1.2)分,(6.0±1.3)分比(8.3±1.4)分,(3.6±1.2)分比(5.3±1.1)分](P<0.01).帕利哌酮组患者在治疗2、4、8周的筒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22.7±2.2)分比(19.5±1.6)分,(25.3±2.7)分比(20.7±2.2)分,(28.4±3.1)分比(25.3±2.9)分](P<0.01).结论 相对干利培酮,帕利哌酮治疗AD引起的痴呆具有更加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美军;刘长成;张钰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并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心脏病择期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于麻醉开始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h),直到手术结束;而对照组给予等量0.9% NaCl注射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于患者入室(T0)、麻醉诱导(T1)、气管插管(T2)、手术开始(T3)及手术结束(T4)等重要时间点记录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和血压.结果 两组患者T1~ T3时,低频段(0.04~0.15 Hz)、高频段(0.16~0.4 Hz)和总功率频段0~0.4 Hz等均显著低于T0时(P<0.05),而T4时,低频段、高频段和总功率频段等均较T0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频段、总功率频段值在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 ~T3时刻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均明显低于T0时(P<0.05),而T4时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患者T4时收缩压、舒张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4时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少围术期老年患者对气管插管、麻醉药物、手术操作等刺激的应激性,降低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对老年患者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祝国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五官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温度为15℃的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Ⅱ组给予温度为25℃的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Ⅲ组给予温度为40℃的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并对冲洗液中的炎性反应因子进行监测.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Ⅱ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Ⅲ组[74.0% (37/50),76.0% (38/50)比96.0% (4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喷嚏、鼻涕、鼻塞、鼻痒评分Ⅰ组为(2.55±0.75)分、(2.96±0.41)分、(2.91±0.55)分、(2.75 ±0.51)分;Ⅱ组为(2.25±0.33)分、(2.90±0.40)分、(2.21±0.52)分、(2.53±0.41)分;Ⅲ组为(1.57±0.31)分、(2.85±0.60)分、(1.46±0.60)分、(2.61±0.50)分.Ⅲ组患者喷嚏、鼻塞评分显著低于Ⅰ组、Ⅱ组,Ⅱ组喷嚏、鼻塞分数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三烯C4、组胺水平Ⅰ组为(22.4±2.6) μg/L、(19.4±2.6) μg/L;Ⅱ组为(22.3±2.3) μg/L、(18.9±2.5) μg/L;Ⅲ组(17.4±3.1) μg/L、(12.8±3.2)μg/L.Ⅰ组和Ⅱ组白三烯C4、组胺水平显著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Ⅲ组患者白三烯C4、组胺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IgE、E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温度为40℃的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白三烯C4及组胺水平,有效减少喷嚏、鼻塞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和;陈敏;詹良琴;刘小琴;王庆;帅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围术期炎性应激及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自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8例STBI致颅内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各104例.标准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预后分级,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对比其术后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标准组患者术后GCS评分≥4分患者比例(62.5%,65/104)显著高于对照组(38.5%,4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患者术后的血清NSE、TNF-α和IL-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19.4±1.8) μg/L比(25.5±2.2)μg/L,(19.4±2.0)μg/L比(37.1±3.1) μg/L,(22.8±1.5) μg/L比(36.0±2.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4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15.8±2.3) μg/L比(5.7±2.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4比值也较术前显著降低(1.8±0.5比7.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准组患者的血清NSE、TNF-α和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标准组平均住院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39±5)d比(4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BI所致颅内血肿患者在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下其临床疗效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陷的可能大大降低,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国胜;刘四新;夏清岫;刘刚;田丽丽;陈茹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共98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49眼).对照组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力、眼压分别为(0.75±0.25)、(10.6±2.1) mmHg(1 mmHg=0.133 kPa),优于对照组的(0.38±0.06)、(15.7±4.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2% (4/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1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有效控制眼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树林;宋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剑阁县中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共12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长期治疗,给药剂量为10 mg/d;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苯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长期治疗,苯那普利1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时间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尿素氮、肌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尿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尿素氮、肌酐尿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9±3.1) mmol/L比(10.3±3.7) mmol/L,(116±21) μmol/L比(165±23) μmol/L,(553±23)mg/d比(671±22) mg/d,P<0.05或<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高于对照组[(161±18) kU/L比(139±23)kU/L;(141±4)kU/L比(121±4) kU/L,P<0.01].结论 苯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子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情况、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13±5) ng/L比(26±13) ng/L;(44±14) ng/L比(66±26) ng/L;(10±3)ng/L比(26±11) ng/L],且均低于治疗前[(68±23) ng/L、(96±16) ng/L、(42±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 (30/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祥;姚碧;倪良春;李庆臣;马黎明;刘高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光动力疗法应用于人类肿瘤研究已有30年历史,随着一些光敏剂具有的声敏性被发现,声动力疗法便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通过在声光领域对光动力疗法和声动力疗法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研究,发现两者可通过各自独特方式产生相似的活性氧类物质,继而启动相关凋亡通路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光动力疗法的免疫细胞趋化作用以及声动力疗法的超声热效应也分别展现了两者杀伤肿瘤细胞的独特作用方式.
作者:王月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系统常见的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随着检测技术及免疫学的发展,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越来越多的新的肿瘤标志物被不断地检测和发现,这些子宫内膜癌肿瘤标志物被深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研究及治疗,为临床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作者:孙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中骨痛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近的治疗进展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翻了一倍,但是骨髓瘤仍然是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已证实有多种途径和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因子参与了MM骨病的发生与恶化.其中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骨保护素系统、泛素-蛋白酶体途径、Wnt信号途径和骨髓微环境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MM骨病的发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并检测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148例患者均成功穿刺,经病理组织学检测确诊为肺癌125例,良性肿瘤23例;肺癌组血清CEA[(78.5±9.4)μg/L]、NSE [(22.9±3.2) μg/L]、CYFRA21-1[(15.2±1.5)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14.9±1.3) μg/L、(l0.4±1.6)μg/L、(2.9±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细胞肺癌组27例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98例[(43.2±7.3)μg/L比(17.3±1.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穿刺活检诊断为金标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灵敏度(79.2%,99/125)、准确度(75.7%,112/148)和阳性预测值(90.8%,99/109).结论 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能够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刘颖;李华强;罗治海;张知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LC治疗的100例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围术期间均给予全身麻醉,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复合进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经微量输注泵输注0.5μg/kg的DEX;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经微量输注泵泵入与DEX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缝合皮肤时两组患者停止吸入七氟烷.结果 手术结术前5 min(T0)、全身麻醉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5 min(T3)两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在T1、T2、T3时间点,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值较T0明显升高[(146.8±9.7) mmHg (1 mmHg=0.133 kPa)、(153.2±10.9)mmHg、(145.1±9.5) mmHg比(135.5±10.3) mmHg;(92.1±9.3)次/min、(107.9±10.4)次/min、(93.2±8.9)次/min比(81.2±8.2)次/min]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36.2±10.1)mmHg、(137.4±10.2) mmHg、(135.8±9.2)mmHg比(146.8±9.7) mmHg、(153.2±10.9)mmHg、(145.1±9.5) mmHg;(82.3±6.7)次/min、(85.5±7.4)次/min、(82.1±6.8)次/min比(92.1±9.3)次/min、(107.9±10.4)次/min、(93.2±8.9)次/min] (P <0.05),但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拨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进入即刻(T4)、15 min(T5)、30 min(T6)、60 min(T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18±0.79)分,较对照组(5.62±0.81)高(P<0.01),躁动持续时间为(7.2±2.6) min,较对照组(13.3±2.8)min短(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 (2/50)比34.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4、T5、T6、T7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6)分比(6.3±0.8)分;(1.9±0.7)分比(6.5±0.7)分;(2.2±0.8)分比(6.7±0.6)分;(2.3±0.6)分比(6.4 ±0.6)分](P<0.05).结论 DEX可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EA的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了苏醒期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路圣成;徐萍;赵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8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超声诊断和超声声像图特点,研究经阴道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意义.结果 采用经阴道超声共诊断832例切口妊娠,诊断准确率为94.6%,误诊48例,32例为宫颈部妊娠,16例为滋养细胞疾病,误诊率为5.4%.超声图像结果显示,880例患者的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肌层均成呈楔形凹陷,272例(30.9%)患者表现出杂乱回声区;360例(40.9%)患者瘢痕处呈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168例(19.1%)患者瘢痕处见妊娠囊回声,其中56例见卵黄囊和胚芽组织的回声,112例患者妊娠囊内见有卵黄囊.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清晰地显示患者子官内部情况,有效提示妊娠囊和子宫切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切观察到切口部位血流的特点,在早期对子宫切口妊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苗;张才智;汪彩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 17、叉头状/翅状螺旋蛋白3(Foxp3)的表达,探讨其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小鼠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共40只6~8周龄雌性Bal/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20只以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克罗恩病模型(实验组),另外20只小鼠以同等浓度的乙醇氯化钠灌肠(正常对照组).干预1周后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TD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价,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IL-17mRNA、Foxp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IL-17蛋白、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DAI、TDI、CMDI显著升高[DAI(5.41±0.48)比(0.85±0.07),TDI(5.63±0.74)比(0.74±0.08),CMDI(6.88±0.84)比(0.91±0.06),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7 mRNA显著升高[(1.118±0.145)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 =0.875,0.935,0.825,P<0.01),Foxp3 mRNA显著降低[(0.797±0.271)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5,-0.734,r-0.812,P<0.01),结肠组织IL-17蛋白显著上升[(0.631±0.331)比(0.272±0.112),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 =0.765,0.778,0.734,P<0.01),Foxp3蛋白显著降低[(0.274±0.112)比(0.592±0212),P<0.01],与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9,-0.809,-0.851,P<0.01).结论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中,Th17/Treg轴的免疫偏倚是导致克罗恩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放;孙华文;刘顺;孙科明;吴红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与TLR-4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0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列入足月胎膜早破组,100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37周)列入早产胎膜早破组,上述两组共同纳入胎膜早破组,100例足月正常分娩孕妇列入对照组.取受试患者分娩后的胎膜破口处组织为化验样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观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和胎膜组织TLR-2、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0%(96/200)比8.0%(8/100),P<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早产胎膜早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TR-2与TLR-4表达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2.13)阳性细胞数/mm2比(8.01±1.78)阳性细胞数/mm2,(12.29±3.22)阳性细胞数/mm2比(6.17±1.36)阳性细胞数/mm2] (P <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早产胎膜早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与TLR-4可通过免疫介导作用参与胎膜早破的发展过程,对两种因子的深入了解将有利于对胎膜早破的早期预防研究,两者有望成为胎膜早破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作者:李凯霞;刘福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及神经功能学评分(ND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包括血糖和血压的控制,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 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丁苯酞治疗,丁苯酞口服,0.2g/次,3次/d.神经节苷脂100 mg加入到250 mL0.9% NaCl溶液中,静脉注射,1次/d.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和N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 (21/25)比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0) mmol/L比(5.5±1.1) mmol/L,(1.5±0.3) mmol/L比(1.7±0.4) mmol/L,(2.9±0.5) mmol/L比(3.1±0.6) mmol/L,P >0.05].观察组PAL、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2.7±3.2)%比(59.4±3.0)%,(5.2±2.1)分比(7.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PAL和NDS评分,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桂心;谢小红;黄晓霞;张仁荣;吴克林;李洪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男性会阴部解剖结构复杂,病变多种多样,对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一直首选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高频超声具有无创、价廉、可重复性好、实时动态观察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男性会阴部的肌肉、肌腱、韧带、神经及血管的正常解剖声像图及相关疾病的位置、范围、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和血流分布情况.因此,高频超声检查对男性会阴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曲涛;尹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舒张功能障碍常常预示着收缩功能障碍的预后不良,所以正确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对于估测心力衰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并且在临床实践中为舒张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同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双脉冲多普勒成像等技术的出现为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做了补充,且各具优缺点.
作者:孙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冠状动脉支架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主要的治疗方式,虽然药物涂层支架被广泛应用,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具有无创等优点而被临床所接受.虽然它评估支架再狭窄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有辐射,并且受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导致其诊断准确率不高.近来部分学者提出低剂量CCTA、高分辨率CT、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阶差征以及心肌灌注与CCTA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作者:余蒙蒙;李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其级别的划定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而生长方式的特殊性又要求使用活检以外的方法来确定级别,以此可以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研究认为磁共振成像的各种功能检查对术前胶质瘤分级有一定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技术均不断推陈出新,磁共振功能成像也不例外.未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必将成为术前胶质瘤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检查时间也会急剧缩短.
作者:张毓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电子染色技术是近年来运用在内镜检查中的一项新技术,包括内镜窄波光成像技术和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应用电子染色技术可以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结构变化,包括黏膜上皮形态以及黏膜表面的血管网结构,其还能改善病灶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结构及细微血管的对比度,更加精确的活检,提高了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提高内镜诊断准确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作者:曹立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官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官颈癌得到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但复发性官颈癌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乐观.目前认为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的血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被认为是肿瘤患者的实时“液体活检”,根据循环肿瘤细胞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通过不同的技术富集和检测进行研究,可能为宫颈癌的诊断、疗效检测、个体化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作者:王蓉蓉;杜盟盟;马守叶;刘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